一種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作物育種與農業植物保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甘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和能源作物。甘薯用途廣泛,產量高,適應性廣,我國近年來栽培面積穩定在550萬公頃左右,栽培面積和總產分別占世界的65%和86%。然而,甘薯的生產面臨著各種病害的威脅,其中蔓割病是南方薯區嚴重的病害。甘薯蔓割病在南方薯區發病面積大,嚴重影響甘薯產量和品質,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20%,重者達50%以上,成為甘薯生產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近年來危害有逐年擴大的趨勢。在病害的防治工作中,培育抗性新品種是效果最直接、成本最低的方法。
[0003]在甘薯育種過程中,需要鑒定后代品系的蔓割病抗性。當前所應用的抗病鑒定方法,是在夏天高溫季節,薯苗接種病菌后,栽于土壤中,30天后調查病情,鑒定抗病性。這種方法存在一些問題:(1)抗病鑒定受到季節的限制,需要在每年的高溫高濕的夏季進行;(2)抗病鑒定需要用到較多的土地,鑒定之后,該土地存在蔓割病菌,不適合于再用于甘薯生產;(3)鑒定的時間較長,要求30天以上;(4)鑒定結果容易受到土壤環境及微生物的影響,不同年分鑒定結果可能存在差異。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提高甘薯抗蔓割病育種的效率,同時為研究甘薯抗病分子機理、抗病種質資源篩選等提供簡易快速的檢測方法。
[0005]一種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建立甘薯苗水培裝置;
(2)準備待鑒定甘薯苗;
(3)制備接種蔓割病菌孢子液;
(4)接種、培養與管理;
(5)抗病性檢測。
[0006]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建立甘薯苗水培裝置:選用高12-13cm,容積250-260mL,廣口的塑料或玻璃瓶,配置一個增氧機,每瓶有一個增氧口,由定時器控制每天增氧的時間;
(2)準備待鑒定甘薯苗;每個待鑒定的甘薯品種需要7株苗,薯苗生長正常、健康、均勻一致,薯苗長度約20 cm,帶5-6個葉片,剪口第一節的節間長度需5-6cm ;
(3)制備接種蔓割病菌孢子液:將致病力強的蔓割病菌,接種于PDA培養基中,置于30°C下培養10天,長滿菌絲,在無菌條件下將菌絲刮入到無菌水中,再配制成孢子濃度為I X 15個/ml的懸液; (4)接種、培養與管理;將蔓割病孢子懸液分裝到各培養瓶中,每瓶高度為4.5cm,將準備好的甘薯苗,剪去節間,插入到培養瓶中,僅節間浸入溶液,節保持在水面上;打開增氧機開關,每天6次,每次10分鐘;期間每天加一次滅過菌的純水,培養瓶中水的高度保持在4.5-5cm,不要沒過節間;環境溫度控制在28?30°C ;
(5)抗病性檢測;培養12天后,進行病情調查與抗性分級,根據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檢測植株抗病能力。
[0007]所述的甘薯蔓割病病原菌為尖孢鐮刀菌甘薯專化型強致病菌,包括FbOl (方樹民,楊國成,鄭光武.甘薯新品種金山57抗蔓割病鑒定研究.福建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22(2):179-182)。
[0008]培養12天后,進行病情調查,根據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判斷植株抗病能力。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按O?6級進行鑒定(參考文獻:方樹民,何明陽,康玉珠.1998.甘薯品種對蔓割病抗性的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5(3): 185-189.),以株為單位,其中:
O級:植株生長正常,未見發病癥狀;
I級:植株生長正常,莖基部維管束變褐在5cm以內。
[0009]2級:植株生長基本正常,莖基部維管束變褐在1/3以內。
[0010]3級:植株基部葉片變黃,維管束變褐在2/3以內。
[0011]4級:植株葉片多數變黃枯死,維管束變褐擴展至全株;
5級:全株枯死。根據病情指數進行抗病性評價。
[0012]病情指數的計算按如下公式計算:
病情指數=[(0.lXrii+0.2Xn2+0.5Xn3+0.8Xn4+l.0Xn5) /N] X 100(其中:n為各級病株數,N為試驗總株數)
本發明的顯著優點:
1、抗病檢測不受到季節的限制,只要在能控制溫度的室內,常年均可進行檢測。
[0013]2、抗病檢測不需要用到土地,只需要較簡易的容器和純水即可進行。
[0014]3、檢測的時間較短,一般15天即可檢測出抗病結果。
[0015]4、檢測在室內環境即可進行,檢測結果不會受到環境及土壤微生物的影響,檢測結果較穩定。
[0016]綜上所述,本發明一種利用水培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利用薯苗水培進行鑒定,不需要土地,在室內即可進行,不受季節限制,一年之內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開展鑒定,檢測結果可靠,檢測周期短,費用低,步驟簡單,是較理想的一種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1
(O建立甘薯苗水培裝置:選用高12cm,容積250 mL,廣口的塑料或玻璃瓶,配置一個增氧機,每瓶有一個增氧口,由定時器控制每天增氧的時間;
(2)準備待鑒定甘薯苗;每個待鑒定的甘薯品種需要7株苗,薯苗生長正常、健康、均勻一致,薯苗長度約20 cm,帶6個葉片,剪口第一節的節間長度需5cm ;
(3)制備接種蔓割病菌孢子液:將致病力強的蔓割病菌,接種于PDA培養基中,置于30°C下培養10天,長滿菌絲,在無菌條件下將菌絲刮入到無菌水中,再配制成孢子濃度為I X 15個/ml的懸液;
(4)接種、培養與管理;將蔓割病孢子懸液分裝到各培養瓶中,每瓶高度為4.5cm,將準備好的甘薯苗,剪去節間,插入到培養瓶中,僅節間浸入溶液,節保持在水面上;打開增氧機開關,每天6次,每次10分鐘;期間每天加一次滅過菌的純水,培養瓶中水的高度保持在4.5cm,不要沒過節間;環境溫度控制在28°C ;
(5)病情調查。培養12天后,進行病情調查,根據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檢測植株抗病能力。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按O?6級進行鑒定,以株為單位,其中:
O級:植株生長正常,未見發病癥狀;1級:植株生長正常,莖基部維管束變褐在5cm以內。
[0018]2級:植株生長基本正常,莖基部維管束變褐在1/3以內。
[0019]3級:植株基部葉片變黃,維管束變褐在2/3以內。
[0020]4級:植株葉片多數變黃枯死,維管束變褐擴展至全株;
5級:全株枯死。根據病情指數進行抗病性評價。
[0021]病情指數的計算按如下公式計算:
病情指數=[(0.lXrii+0.2Xn2+0.5Xn3+0.8Xn4+l.0Xn5) /N] X 100(其中:n為各級病株數,N為試驗總株數)
(6)抗性分級。根據病情指數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具體分級如下:
高抗(HR):病情指數0.0?20.5
抗(R):病情指數20.6?40.5 中抗(MR):病情指數40.6?60.5 感(MS):病情指數60.6?80.5 中感(S):病情指數80.6?90.5 高感(HS):病情指數90.6?100
采用本發明一種利用水培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通過對高抗蔓割病甘薯品種金山57、湘薯75-55和高感蔓割病甘薯品種新種花的抗病性進行檢測,金山57的病情指數為12.1,湘薯75-55的病情指數為9.8,新種花病情指數為100.0,與田間鑒定進行比校,
結果一致。
[002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建立甘薯苗水培裝置; (2)準備待鑒定甘薯苗; (3)制備接種蔓割病菌孢子液; (4)接種、培養與管理; (5)抗病性檢測。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建立甘薯苗水培裝置:選用高12-13cm,容積250-260mL,廣口的塑料或玻璃瓶,配置一個增氧機,每瓶有一個增氧口,由定時器控制每天增氧的時間; (2)準備待鑒定甘薯苗;每個待鑒定的甘薯品種需要7株苗,薯苗生長正常、健康、均勻一致,薯苗長度約20 cm,帶5-6個葉片,剪口第一節的節間長度需5-6cm ; (3)制備接種蔓割病菌孢子液:將致病力強的蔓割病菌,接種于PDA培養基中,置于30°C下培養10天,長滿菌絲,在無菌條件下將菌絲刮入到無菌水中,再配制成孢子濃度為IX 15個/ml的懸液; (4)接種、培養與管理;將蔓割病孢子懸液分裝到各培養瓶中,每瓶高度為4.5cm,將準備好的甘薯苗,剪去節間,插入到培養瓶中,僅節間浸入溶液,節保持在水面上;打開增氧機開關,每天6次,每次10分鐘;期間每天加一次滅過菌的純水,培養瓶中水的高度保持在4.5-5cm,不要沒過節間;環境溫度控制在28?30°C ; (5)抗病性檢測;培養12天后,進行病情調查與抗性分級,根據發病率和病情指數鑒定植株抗病能力。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鑒定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薯蔓割病病原菌為尖孢鐮刀菌甘薯專化型強致病菌,包括FbOl。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病情指數進行抗病性檢測,病情指數的計算按如下公式計算: 病情指數=[(0.1 Xrii+0.2 Xn2+0.5 Xn3+0.8 Xn4+l.0 Xn5) /N] X 100,其中:n 為各級病株數,N為試驗總株數。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快速檢測甘薯蔓割病抗性的簡易方法,包括甘薯水培方法、蔓割病菌種的制備與接種、接種后的培養與管理、抗病性的檢測等,利用本方法,可以不受季節限制,在有限的空間和較短的時間內,鑒定出甘薯品種或品系的蔓割病抗性,同時可以避免受到田間土壤、環境和微生物等條件的影響,實現快速、準確鑒定,具有提高鑒定結果的可靠性、不受季節和土地限制、節約成本等特點。
【IPC分類】A01G31/00, A01G31/02
【公開號】CN105075823
【申請號】CN201510476186
【發明人】陳選陽, 林羽立, 張招娟, 鄒為坤
【申請人】福建農林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