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中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利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 的方法,利用養殖戶養殖蚯蚓所產生的蚯蚓糞,經過簡單加工后作為基質添加到大杯蕈栽 培料中栽培高溫型食用菌。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人工養殖蚯蚓,不僅可以作為養殖畜、禽、魚類的優質蛋白質飼料,還可以利 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還能處理城市有機垃圾。利用菌糠養殖蚯蚓,經過蚯蚓消化道 的各種酶消化加工,經排泄后成為所謂的"蚯蚓糞"。蚯蚓糞加工后可作為良好的生物肥料, 消除有機廢物對環境的污染。
[0003] 大杯蕈是典型的高溫食用菌,在廣西的栽培時間長達半年之久,通常栽培大杯蕈 的原材料選用桑枝桿、棉籽殼、甘蔗渣、木薯渣、玉米芯/桿等,添加的氮源多以麥麩、豆餅 粉、玉米粉、米糠為主。未檢索到有關利用蚯蚓糞添加到大杯蕈的栽培料中作為部分氮源栽 培食用菌的報導。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的方法,能夠替代栽培料中部分 的麥麩物,減少麥麩的使用量,降低大杯蕈栽培的成本,增加經濟收益。
[0005]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6] (1)、將蚯蚓糞曬干后,搗碎,按重量百分比為5%~15%添加到大杯蕈基本培養 料中充分混勻,然后調節濕度為55~65%,pH值為8~10;
[0007] 所述大杯蕈基本培養料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2%桑枝桿、1%過磷酸鈣、1%石膏和 1%石灰,麥麩質量百分含量為5%~15%;
[0008](2)、將栽培料用菌包裝袋,然后用高壓蒸汽滅菌,溫度110~135°C,時間4~6小 時;
[0009](3)、待菌包冷卻后,在接種室中接種大杯蕈栽培種,接種量為10~15g/包;
[0010] (4)、菌包接種后移至發菌房進行發菌,菌包在濕度55~65%,溫度25~28°C的 條件下生長,直到菌絲長滿袋,再延長10~15天等待菌絲后熟;
[0011] (5)、菌絲長滿菌袋后,將菌包移至出菇房,進行覆土栽培管理,出菇房的濕度為 80~85%,溫度為28~32°C,同時,每天通氣2~3次;
[0012] (6)、待大杯蕈開始現蕾-棒形期時,噴灑出菇水,加大濕度,增加通風量;
[0013](7)、待大杯蕈的菌蓋生長至5~25cm,菌蓋呈漏斗狀邊緣呈波浪狀時及時采收。
[0014] 從營養組分分析,所述蚯蚓糞含有32. 4%有機質、35%腐殖質、2. 15%氮、1.76% 磷、0. 27%鉀,蚯蚓糞中含有22. 5%粗蛋白能夠作為大杯蕈栽培料中部分氮源。
[0015] 所述大杯蕈基本培養料中的桑枝桿是經過2%石灰水浸泡24~36小時。
[0016] 所述覆土是在覆土前,用高錳酸鉀稀溶液擦拭菌袋周身,然后用刀片在距離菌袋 頂部二分之一處劃一圈,除去上部的塑料層后整齊緊湊地擺放在塑料框中,然后用果園土 進行覆土,覆土厚度為3~4cm。
[0017] 所述用果園土進行覆土是將果樹下土層2~10cm的土質經粉碎均勻,暴曬2~3 天,加入20~30 %的煤渣和1. 5 %的石灰粉混勻,噴灑適量防蟲靈,加水攪拌,使含水量達 60 ~70%〇
[0018] 所述的大杯蕈栽培料由實驗室自制,也可到供銷社或市面購買。
[0019] 除另有說明外,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質量百分比,各組分含量百分數之和為 100%〇
[0020] 本發明的突出優點在于:
[0021] 1、利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不僅能夠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延伸蚯蚓養殖產業鏈, 還能夠給蚯蚓養殖戶增加收益。
[0022] 2、減少了栽培料中麥麩的使用量,進一步降低了大杯蕈栽培成本。
[0023] 實施例1
[0024] 本發明所述的利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的方法的一個實例,包括如下步驟:
[0025] 1、蚯蚓糞曬干后,完全搗碎,按比例5%,10%,15%添加到大杯蕈栽培料中充分混 勾,最后調節濕度為65%,pH為8. 5。
[0026] 2、采用規格為26X 15cm的菌包進行裝袋,栽培料松緊適宜,采用高壓蒸汽滅菌, 溫度121°C,時間4小時。
[0027] 3、待菌包冷卻后,在接種房中接種大杯蕈栽培種,接種量為8~10g/包。
[0028]4、菌包在濕度60%,溫度25°C的條件下生長,直到滿袋。
[0029] 5、菌包長滿菌袋后,將菌包移至出菇房,進行覆土管理,土層厚度為3cm,土層濕度 65%。所述出菇房的濕度為80~85%,溫度為28~32°C,同時,每天通氣2次。
[0030] 6、待大杯蕈開始現蕾-棒形期時,噴出菇水,加大濕度,增加通風量。
[0031] 7、待大杯蕈的菌蓋展開,菌蓋直徑5~25cm,菌蓋呈漏斗狀,邊緣出現波曲狀時及 時采收。
[0032] 實驗分組分別添加5%,10%,15%的4丘蝴奠用于栽培大杯蕈,與添加15%麥麩對 照組相比,菌絲生長正常,菌絲邊緣整齊,菌絲生長速率都在8mm/d以上。試驗結果如表1 所示。
[0033] 表1分別添加5%,10%,15%的蚯蚓糞用于栽培大杯蕈與對照相比結果
[0034]
[0035] 從表1所示結果看出,這3組配方均能夠栽培出大杯蕈,但是生物學轉換率有所不 同。添加15%麥麩的對照組的生物學轉換率為60. 83%,在添加5%的蚯蚓糞的配方中,大 杯蕈的生物學轉換率達到72. 33%,與添加15%麥麩的對照組相比,產量可提高18. 9%。在 農藝性狀上比較,結果表明,采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是可行的,能夠替代常規栽培配方中的 麥麩,降低栽大杯蕈培成本。
[0036] 實施例2
[0037] 本實施例中大杯蕈栽培料與實施例1不同,大杯蕈栽培料包括如下組分及質量配 比:75%桑枝桿、1 %過磷酸鈣,1 %石膏粉,1 %石灰,20%蚯蚓糞,所有栽培料成分都為干物 質的質量,栽培方法同實施例1。在此栽培條件下,大杯蕈菌蓋平均直徑為17. 3cm,菌柄平 均長16. 8cm,其生物學效率達45. 1 %。
[0038] 實施例3
[0039] 本實施例中大杯蕈栽培料與實施例1不同,大杯蕈栽培料包括如下組分及質量配 比:67%桑枝桿、1 %過磷酸鈣,1 %石膏粉,1 %石灰,30%蚯蚓糞,所有栽培料成分都為干物 質的質量,栽培方法同實施例1。在此栽培條件下,大杯蕈菌蓋平均直徑為16. lcm,菌柄平 均長14. 8cm,其生物學效率達31. 5%。
【主權項】
1. 一種利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 、將蚯蚓糞曬干后,搗碎,按重量百分比為5%~15%添加到大杯蕈基本培養料中 充分混勾,然后調節濕度為55~65%,pH值為8~10, 所述大杯蕈基本培養料的質量百分含量為:82%桑枝桿、1%過磷酸鈣、1%石膏和1% 石灰,麥麩質量百分含量為5%~15% ; (2) 、將栽培料用菌包裝袋,然后用高壓蒸汽滅菌,溫度110~135°C,時間4~6小時; (3) 、待菌包冷卻后,在接種室中接種大杯蕈栽培種,接種量為10~15g/包; (4) 、菌包接種后移至發菌房進行發菌,菌包在濕度55~65%,溫度25~28°C的條件 下生長,直到菌絲長滿袋,再延長10~15天等待菌絲后熟; (5) 、菌絲長滿菌袋后,將菌包移至出菇房,進行覆土栽培管理,出菇房的濕度為80~ 85%,溫度為28~32°C,同時,每天通氣2~3次; (6) 、待大杯蕈開始現蕾-棒形期時,噴灑出菇水,加大濕度,增加通風量; (7) 、待大杯蕈的菌蓋生長至5~25cm,菌蓋呈漏斗狀邊緣呈波浪狀時及時采收。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蠶沙栽培大杯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糞含有 32. 4%有機質、35%腐殖質、2. 15%氮、1. 76%磷、0. 27%鉀,蚯蚓糞中含有22. 5%粗蛋白能 夠作為大杯蕈栽培料中部分氮源。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蠶沙栽培大杯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杯蕈基本 培養料中的桑枝桿是經過2%石灰水浸泡24~36小時。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蠶沙栽培大杯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是在覆 土前,用高錳酸鉀稀溶液擦拭菌袋周身,然后用刀片在距離菌袋頂部二分之一處劃一圈,除 去上部的塑料層后整齊緊湊地擺放在塑料框中,然后用果園土進行覆土,覆土厚度為3~ 4cm〇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蠶沙栽培大杯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果園土進 行覆土是將果樹下土層2~IOcm的土質經粉碎均勾,暴曬2~3天,加入20~30 %的煤渣 和1. 5%的石灰粉混勻,噴灑適量防蟲靈,加水攪拌,使含水量達60~70%。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蚯蚓糞栽培大杯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蚯蚓糞曬干后,搗碎,按重量百分比為5%~15%添加到大杯蕈基本培養料中充分混勻,然后調節濕度為55~65%,pH值為8~10;用菌包裝袋高壓蒸汽滅菌;待菌包冷卻后,在接種室中接種大杯蕈栽培種;菌包接種后移至發菌房進行發菌,菌絲長滿菌袋后,將菌包移至出菇房,進行覆土栽培管理;大杯蕈開始現蕾-棒形期時,噴灑出菇水,大杯蕈的菌蓋生長至5~25cm,菌蓋呈漏斗狀邊緣呈波浪狀時及時采收。采用本發明能夠替代栽培料中部分的麥麩物,減少麥麩的使用量,降低大杯蕈栽培的成本,增加經濟收益。
【IPC分類】C05G3/00, A01G1/04
【公開號】CN105052559
【申請號】CN201510565967
【發明人】韋珂, 蒙健宗, 覃培升, 蔣道群, 楊鳳梅, 劉斌, 姚曉華, 黎金鋒
【申請人】廣西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