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3]馬鈴薯是甘肅省第三大栽培作物,隨著農業產業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努力下,全省上下正在積極推進馬鈴薯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建設,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馬鈴薯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精深加工企業蓬勃興起,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格局,成為我省糧食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馬鈴薯全膜壟作技術是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在馬鈴薯種植上的延伸,是旱作農業的核心技術之一,具有明顯的保墑、增墑、增溫增光、改良土壤、提高產量的效應。薯豆間作栽培模式能在田間形成主體分層交錯用光特點,減少漏光損失,經濟有效的利用太陽輻射能;同時充分利用土壤水、熱、肥資源,實現種植制度上的I熟變2熟,獲得田間高產;并可以有效緩解當前馬鈴薯大面積連作造成的減產和品質下降。因此,大力推廣馬鈴薯全膜壟作、薯豆間作抗逆高產栽培技術,并配套以抗旱豐產的馬鈴薯品種,對提高旱地馬鈴薯生產水平,做大做強當地馬鈴薯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等均都具有重要意義。
[0004]中國期刊《寧夏農林科技》2011年第2期3_5,30頁公開了《旱地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水分及增產效應研宄》;甘肅農大碩士論文《全膜雙壟溝播馬鈴薯的增溫保墑及其產量效應研宄》;《西北農業學報》2013年3期93-97頁公開了《秸桿覆蓋對全膜雙壟溝留膜復種馬鈴薯產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效應的影響》;《寧夏農林科技》2013年第6期74-76頁公開了《蠶豆全膜雙壟覆蓋溝播栽培技術及配套技術研宄一以寧夏隆德縣為例》這幾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及蠶豆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
前茬作物收獲后對土地進行深耕滅茬,耕深大于等于25厘米,熟化土壤,封凍前耙耱鎮壓保墑;
2)施肥:
種植馬鈴薯,一次性施足底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二銨15公斤,硫酸鉀10公斤,鉀肥采用草木灰,每畝用量500-1000公斤; 3)起壟:
采用全膜覆蓋壟作種植,種植帶寬100cm,寬窄行種植,寬行60cm,窄行40cm ;寬行種馬鈴薯,窄行種蠶豆;
4)覆膜:
鋪膜時間為秋季覆膜或早春頂凌覆膜,秋季覆膜時間為10月下旬到土壤封凍前,早春頂凌覆膜時間為3月上中旬土壤晝消夜凍時;覆膜方法為,選用寬幅120厘米、厚0.008毫米的黑色農用地膜,膜與膜之間無空隙,兩幅膜相接處放在壟溝中間,在下一壟溝取土壓膜,兩邊用土壓嚴壓實,同時每隔3米左右橫壓土腰帶;
5 )選種:
馬鈴薯選用新大坪品種,蠶豆選用臨蠶131品種;
6)播種:
馬鈴薯種植在壟的兩側,蠶豆種植在溝內;馬鈴薯4月下旬播種,播種時先用點播器打開一個播種孔,將土提出,孔內放薯塊1-2個,覆蓋住孔口,每壟播2行,呈“品”字形,播深13-15厘米,穴距35厘米,每畝3500-4000株;蠶豆在3月上旬播種,蠶豆種植2行,呈“品”字形播種于溝內,株距30cm,每穴定植I株,密度為4000株/畝;
7)田間管理:
蠶豆在主莖開花至8-10層打頂,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整枝摘心;
8)適時收獲:
馬鈴薯在80%的地上莖葉枯黃萎蔫時,開始收獲;蠶豆當葉片凋落,中下部豆莢已經充分成熟,莢色變為黑褐色時收獲。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能夠更有效的利用自然降雨,實現I熟變2熟,獲得田間高產,增加農民收入,并可以有效緩解當前馬鈴薯大面積連作造成的減產和品質下降。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的薯豆種植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
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主要針對海拔2000m左右,年降雨量300_400mm,干旱半干旱的旱地,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耕深25厘米以上,熟化土壤,封凍前耙耱鎮壓保墑,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細、綿、無坷垃,無前茬根茬,為起壟覆膜創造良好的條件;
2)合理施肥:
馬鈴薯是喜肥作物,結合覆膜前整地要一次性施足底肥,最好以農家肥為主,合理配施化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二銨15公斤,硫酸鉀10公斤,肥料避免與種薯接觸,磷肥播前深施或秋施,馬鈴薯需鉀較多,鉀肥也可用草木灰代替,每畝用量以500-1000公斤為宜;
3)起壟:
采用全膜覆蓋壟作種植,種植帶寬100cm,寬窄行種植,寬行60cm,窄行40cm ;
4)覆膜:
覆膜時間:鋪膜時間以秋季覆膜(10月下旬到土壤封凍前)為好,如做不到秋覆膜則一定要做到早春頂凌覆膜(3月上中旬土壤晝消夜凍時),如果是秋覆膜在冬季要注意保護好地膜,秸桿富余地區可應用秸桿覆蓋護膜;
覆膜方法:地膜可選寬幅120厘米、厚0.008毫米的黑色農用地膜,覆膜時膜與膜間不留空隙,兩幅膜相接處放在壟溝中間,在下一壟溝取土壓膜,覆膜要達到平、緊,兩邊用土壓嚴壓實,同時每隔3米左右橫壓土腰帶,以防大風揭膜和攔截溝內降水徑流;
5 )選種:
馬鈴薯選用新大坪,蠶豆選用臨蠶131 ;
6)播種:
馬鈴薯種植在壟的兩側,蠶豆種植在溝內,馬鈴薯4月下旬播種,打孔種植,每孔下薯塊1-2粒,播種時先用點播器打開一個播種孔,將土提出,孔內放薯塊1-2個,覆蓋住孔口,以此類推,每壟播2行,呈“品”字形,播深13-15厘米,穴距35厘米,每畝3500-4000株;蠶豆在3月上旬播種,蠶豆種植2行,“品”字形播種于溝內,株距30cm,每穴定植I株,密度4000株/畝;
7)田間管理:
蠶豆分枝能力很強,但生育后期的分枝多為無效分枝,造成田間密閉,消耗養分,并影響有效莖的開花結莢,應在主莖開花至8-10層及時打頂,促進養分向花果集中,提高結莢率,整枝摘心應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
8)適時收獲:
馬鈴薯在植株大部分莖葉由綠轉黃并逐漸枯萎,80%的地上莖葉枯黃萎蔫時,開始收獲;蠶豆一般當葉片凋落,中下部豆莢已經充分成熟,莢色變為黑褐色時收獲,在馬鈴薯的收獲、拉運、貯藏過程中,注意輕倒輕放,以免碰傷薯塊。
[0010]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 1)整地: 前茬作物收獲后對土地進行深耕滅茬,耕深大于等于25厘米,熟化土壤,封凍前耙耱鎮壓保墑; . 2)施肥: 種植馬鈴薯,一次性施足底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二銨15公斤,硫酸鉀10公斤,鉀肥采用草木灰,每畝用量500-1000公斤;. 3)起壟: 采用全膜覆蓋壟作種植,種植帶寬100cm,寬窄行種植,寬行60cm,窄行40cm ;寬行種馬鈴薯,窄行種蠶豆; . 4)覆膜: 鋪膜時間為秋季覆膜或早春頂凌覆膜,秋季覆膜時間為10月下旬到土壤封凍前,早春頂凌覆膜時間為3月上中旬土壤晝消夜凍時;覆膜方法為,選用寬幅120厘米、厚0.008毫米的黑色農用地膜,膜與膜之間無空隙,兩幅膜相接處放在壟溝中間,在下一壟溝取土壓膜,兩邊用土壓嚴壓實,同時每隔3米左右橫壓土腰帶; . 5 )選種: 馬鈴薯選用新大坪品種,蠶豆選用臨蠶131品種; 6)播種: 馬鈴薯種植在壟的兩側,蠶豆種植在溝內;馬鈴薯4月下旬播種,播種時先用點播器打開一個播種孔,將土提出,孔內放薯塊1-2個,覆蓋住孔口,每壟播2行,呈“品”字形,播深.13-15厘米,穴距35厘米,每畝3500-4000株;蠶豆在3月上旬播種,蠶豆種植2行,呈“品”字形播種于溝內,株距30cm,每穴定植I株,密度為4000株/畝; . 7)田間管理: 蠶豆在主莖開花至8-10層打頂,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整枝摘心; . 8)適時收獲: 馬鈴薯在80%的地上莖葉枯黃萎蔫時,開始收獲;蠶豆當葉片凋落,中下部豆莢已經充分成熟,莢色變為黑褐色時收獲。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整地,2)施肥,3)起壟,4)覆膜,5)選種,6)播種,7)田間管理,8)適時收獲。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旱作全膜覆蓋壟溝種植薯豆間作的栽培方法,能夠更有效的利用自然降雨,實現1熟變2熟,獲得田間高產,增加農民收入,并可以有效緩解當前馬鈴薯大面積連作造成的減產和品質下降。
【IPC分類】A01G13/02, A01G1/00
【公開號】CN104885737
【申請號】CN201510241104
【發明人】于顯楓, 張緒成, 王紅麗, 侯慧芝, 方彥杰, 馬一凡
【申請人】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