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
[0002]
【背景技術】
[0003]天麻,又名赤箭、獨搖芝、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木浦、明天麻、定風草、白龍皮等,是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包括紅天麻、綠天麻、烏天麻及黃天麻四種變型。根莖入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癥,是名貴中藥。
[0004]烏紅雜交天麻具有抗病蟲害力強、天麻形態好、平均單產比純紅天麻或純烏天麻高,生長周期較純烏天麻短等特點。
[0005]烏紅雜交天麻的傳統栽培方法是:選擇O代有性雜交天麻種,播種時,種麻擺放在菌材上及菌材兩頭;栽培穴覆土時,用細土覆蓋,須填實;栽培穴上面用落葉、茅草、稻草,玉米秸等物覆蓋2-3厘米。此類方法產量低、品質差、不能保證烏紅雜交天麻的高質高產。為此,考慮采用仿野生種植以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0006]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3583208A于2014年2月19日公開了一種“林下原生態天麻種植方法”:選擇海撥1000m-2000m半陰半陽和陰山林地種植;菌材預備,選擇11月_2月份砍樹棒,將樹棒截成18-20cm長的短段木,將準備好的樹棒順坡擺放,每6-8根用一瓶750ml裝蜜環菌,用野生天麻進行人工授粉培育出來的純零代種、純一代種子,進行種植。該方法雖具有能使產出的商品達到純天然、無污染、綠色有機地道中藥材品質標準的特點,但不適宜在溫度較高且濕度較大的地區種植。
[0007]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產量高、品質好、適宜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地區種植的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
[0009]本發明的一種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海拔700-1200ΠΚ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氣、林下遮陰率保持在50-60%的山林陽山或半陽山坡;
(2)挖坑:挖長55-65cm、寬45_55cm、深15_18cm坑,將坑底鋪平,保持坑底土層有3cm松土,挖坑的坡度與山坡的度數一致;
(3)制作固定菌床:在挖好坑的底部,平行鋪放4-6根長35-40cm、直徑6_9cm的柴棒,每根柴棒間隔l-2cm,用錘打緊,中間用土填實,在柴棒兩頭各放入一塊密環菌,并在棒與棒的間隔帶中間、每相距1cm處各放入一塊密環菌,覆上一層5-6cm厚的新鮮土壤,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新鮮土壤上,土壤厚度為5-6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在已挖出的泥土上;
(4)整理固定菌床:4-6個月后,將固定菌床上的落葉與覆蓋的已挖出泥土層拋開; (5)播種:
a、在確認蜜環菌菌索長勢良好、菌床無感染的情形下,對已經長好蜜環菌的菌棒進行魚鱗口處理,處理方法為在向上坡斜面砍開長3-5cm、寬Icm的缺口 ;
b、在魚鱗口處擺上烏紅雜交天麻一代麻種,保持麻種頭朝上尾朝下,用新鮮土壤穩固好麻種,再在麻種左右兩側分別放置長4-6cm、寬3-4cm,已用清水浸泡1_24小時的新鮮柴塊;
C、從內向外依次覆蓋一層已粉碎好的長小于等于1cm、寬小于等于Icm的麻梨樹葉子、5-6cm厚的新鮮土壤及一層麻梨樹大片葉子;
d、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麻梨樹大片葉子上,土壤厚度為3-5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上即可。
[0010]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有益效果,從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所采用的菌床因柴棒及蜜環菌的特殊擺放方式,新鮮泥土、挖坑時已挖出的發酵泥土及林下樹木落葉的混合使用,較傳統菌床能為麻種供應更為充足的養分;于向上斜坡面在菌棒上砍開一個長3-5cm、寬Icm的缺口,可確保新長出的密環菌白色菌絲體充分生長并與麻種連接,促使麻種快速生長;麻梨樹細葉和粗葉的使用,可為麻種提供舒適透氣的生長環境,防止麻種受到雨水的強力沖擊遭到破壞,并在雨后,確保雨水以滲透方式逐步進入土壤以供麻種生長使用。本發明特別適宜在溫度較高且濕度較大的地區種植烏紅雜交天麻,不僅產量高,且品質好,易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1
一種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海拔700m、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氣、林下遮陰率保持在50-60%的山林陽山或半陽山坡;
(2)挖坑:挖長55cm、寬45cm、深15cm坑,將坑底鋪平,保持坑底土層有3cm松土,挖坑的坡度與山坡的度數一致;
(3)制作固定菌床:在挖好坑的底部,平行鋪放4根長40cm、直徑6cm的柴棒,每根柴棒間隔1cm,用錘打緊,中間用土填實,在柴棒兩頭各放入一塊密環菌,并在棒與棒的間隔帶中間、每相距1cm處各放入一塊密環菌,覆上一層5cm厚的新鮮土壤,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新鮮土壤上,土壤厚度為6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在已挖出的泥土上;
(4)整理固定菌床:4個月后,將固定菌床上的落葉與覆蓋的已挖出泥土層拋開;
(5)播種:
a、在確認蜜環菌菌索長勢良好、菌床無感染的情形下,對已經長好蜜環菌的菌棒進行魚鱗口處理,處理方法為在向上坡斜面砍開長3cm、寬Icm的缺口 ;
b、在魚鱗口處擺上烏紅雜交天麻一代麻種,保持麻種頭朝上尾朝下,用新鮮土壤穩固好麻種,再在麻種左右兩側分別放置長4cm、寬3cm,已用清水浸泡I小時的新鮮柴塊;
C、從內向外依次覆蓋一層已粉碎好的長小于等于1cm、寬小于等于Icm的麻梨樹葉子、5cm厚的新鮮土壤及一層麻梨樹大片葉子;
d、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麻梨樹大片葉子上,土壤厚度為3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上即可。
[0012]實施例2
一種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海拔1200m、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氣、林下遮陰率保持在50-60%的山林陽山或半陽山坡;
(2)挖坑:挖長65cm、寬55cm、深18cm坑,將坑底鋪平,保持坑底土層有3cm松土,挖坑的坡度與山坡的度數一致;
(3)制作固定菌床:在挖好坑的底部,平行鋪放6根長35cm、直徑9cm的柴棒,每根柴棒間隔2cm,用錘打緊,中間用土填實,在柴棒兩頭各放入一塊密環菌,并在棒與棒的間隔帶中間、每相距1cm處各放入一塊密環菌,覆上一層6cm厚的新鮮土壤,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新鮮土壤上,土壤厚度為5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在已挖出的泥土上;
(4)整理固定菌床:6個月后,將固定菌床上的落葉與覆蓋的已挖出泥土層拋開;
(5)播種:
a、在確認蜜環菌菌索長勢良好、菌床無感染的情形下,對已經長好蜜環菌的菌棒進行魚鱗口處理,處理方法為在向上坡斜面砍開長5cm、寬Icm的缺口 ;
b、在魚鱗口處擺上烏紅雜交天麻一代麻種,保持麻種頭朝上尾朝下,用新鮮土壤穩固好麻種,再在麻種左右兩側分別放置長6cm、寬4cm,已用清水浸泡24小時的新鮮柴塊;
C、從內向外依次覆蓋一層已粉碎好的長小于等于1cm、寬小于等于Icm的麻梨樹葉子、6cm厚的新鮮土壤及一層麻梨樹大片葉子;
d、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麻梨樹大片葉子上,土壤厚度為5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上即可。
[0013]實施例3
一種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海拔900m、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氣、林下遮陰率保持在50-60%的山林陽山或半陽山坡;
(2)挖坑:挖長60cm、寬50cm、深16.5cm坑,將坑底鋪平,保持坑底土層有3cm松土,挖坑的坡度與山坡的度數一致;
(3)制作固定菌床:在挖好坑的底部,平行鋪放5根長37.5cm、直徑7cm的柴棒,每根柴棒間隔1.5cm,用錘打緊,中間用土填實,在柴棒兩頭各放入一塊密環菌,并在棒與棒的間隔帶中間、每相距1cm處各放入一塊密環菌,覆上一層5.5cm厚的新鮮土壤,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新鮮土壤上,土壤厚度為5.5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在已挖出的泥土上;
(4)整理固定菌床:5個月后,將固定菌床上的落葉與覆蓋的已挖出泥土層拋開;
(5)播種:
a、在確認蜜環菌菌索長勢良好、菌床無感染的情形下,對已經長好蜜環菌的菌棒進行魚鱗口處理,處理方法為在向上坡斜面砍開長4cm、寬Icm的缺口 ;
b、在魚鱗口處擺上烏紅雜交天麻一代麻種,保持麻種頭朝上尾朝下,用新鮮土壤穩固好麻種,再在麻種左右兩側分別放置長5cm、寬3.5cm,已用清水浸泡12.5小時的新鮮柴塊;
C、從內向外依次覆蓋一層已粉碎好的長小于等于1cm、寬小于等于Icm的麻梨樹葉子、5.5cm厚的新鮮土壤及一層麻梨樹大片葉子;
d、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麻梨樹大片葉子上,土壤厚度為4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上即可。
[0014]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海拔700-1200ΠΚ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氣、林下遮陰率保持在50-60%的山林陽山或半陽山坡; (2)挖坑:挖長55-65cm、寬45_55cm、深15_18cm坑,將坑底鋪平,保持坑底土層有3cm松土,挖坑的坡度與山坡的度數一致; (3)制作固定菌床:在挖好坑的底部,平行鋪放4-6根長35-40cm、直徑6_9cm的柴棒,每根柴棒間隔l-2cm,用錘打緊,中間用土填實,在柴棒兩頭各放入一塊密環菌,并在棒與棒的間隔帶中間、每相距1cm處各放入一塊密環菌,覆上一層5-6cm厚的新鮮土壤,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新鮮土壤上,土壤厚度為5-6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在已挖出的泥土上; (4)整理固定菌床:4-6個月后,將固定菌床上的落葉與覆蓋的已挖出泥土層拋開; (5)播種: a、在確認蜜環菌菌索長勢良好、菌床無感染的情形下,對已經長好蜜環菌的菌棒進行魚鱗口處理,處理方法為在向上坡斜面砍開長3-5cm、寬Icm的缺口 ; b、在魚鱗口處擺上烏紅雜交天麻一代麻種,保持麻種頭朝上尾朝下,用新鮮土壤穩固好麻種,再在麻種左右兩側分別放置長4-6cm、寬3-4cm,已用清水浸泡1_24小時的新鮮柴塊; C、從內向外依次覆蓋一層已粉碎好的長小于等于1cm、寬小于等于Icm的麻梨樹葉子、5-6cm厚的新鮮土壤及一層麻梨樹大片葉子; d、取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覆蓋在麻梨樹大片葉子上,土壤厚度為3-5cm,再將林下樹木落葉蓋上即可。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烏紅雜交天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地:選擇海拔適宜、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氣、林下遮陰率保持在50-60%的山林陽山或半陽山坡;挖坑:挖長55-65cm、寬45-55cm、深15-18cm坑,將坑底鋪平,保持坑底土層有3cm松土,挖坑的坡度與山坡的度數一致;制作固定菌床:在挖好坑的底部,平行鋪放柴棒,用錘打緊,中間用土填實,在柴棒兩頭各放入一塊密環菌,并在棒與棒的間隔帶中間、每相距10cm處各放入一塊密環菌,依次覆上新鮮土壤、挖坑時已挖出的泥土及林下樹木落葉;整理固定菌床;播種即可。具有產量高、品質好、適宜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地區種植烏紅雜交天麻的特點。
【IPC分類】A01G1-00, A01G1-04
【公開號】CN104871784
【申請號】CN201510286852
【發明人】楊祖旭
【申請人】貴州省喜春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