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披葉標記不育系的繁殖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雜種優(yōu)勢利用領(lǐng)域,具體地說涉及一個水稻披葉標記不育系的選育和繁殖制種方法。
中國是現(xiàn)在世界上唯一能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和利用雜交水稻種子的國家,但在生產(chǎn)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急待解決,如不育系技術(shù)含量低,繁殖制種成本高。目前生產(chǎn)中推廣使用的水稻不育系主要技術(shù)缺陷是1、不育系葉片直立,穗層在葉層之下,直立葉阻礙父本花粉向母本傳播,稻農(nóng)不得不在始穗時割除劍葉;2、不育系抽穗性差,相當一部分稻穗包裹在葉鞘內(nèi)抽不出,稻農(nóng)必須噴施赤霉素(九二0)促進抽穗,按現(xiàn)行市場價每公頃的九二0費用為750元;3、主栽不育系柱頭短且外露性差,外露率約30%,噴施九二0后外露率也僅60%;4、水稻每個花的開穎時間不超過兩小時,閉穎后柱頭不外露的就再無授粉機會。所以,推廣人工輔助授粉,必須保證在閉穎前母本能授粉。在實際生產(chǎn)中,盡管采取噴施九二0、人工輔助授粉等措施后,不育系異交結(jié)實率仍然不高,常低于50%,為了制種高產(chǎn),不得不精細栽培,盡量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母本穗數(shù)和花數(shù),以多取勝,使制種的投入遠高于一般稻田生產(chǎn)。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缺陷提出一種新的雜交稻種子生產(chǎn)技術(shù),它能使制種成本大幅度降低,雜交種純度顯著提高。
本發(fā)明提供的水稻披葉標記不育系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把野稻的長柱頭性狀輸入不育系用光粳AO.sativa/柳州野稻O.rufipogon/長藥野稻O.longistaminata復交,得一級長柱頭宿根系4020,連續(xù)回交得柱頭外露率近100%的長柱頭不育系273A;(2)葉標記性狀輸入不育系用多個保持系與披葉系RGS20輪回交,多代選擇,得完全保持系273B;再經(jīng)反復交替回交,多代選擇,可選得一級純合長柱頭披葉保持系273B和不育系273A;(3)高桿標記性狀輸入保持系將IR50eui的隱性高稈性狀輸入保持系。
(4)273A的繁殖不育系273A浸種20-28小時,催芽20-28小時,稀播勻播入潤濕秧田,每粒種子間距離2-3cm,4-6天后播種保持系273B,秧齡30-35天移栽入本田,行株距20×15cm,每穴栽2株,父母本同時移栽,繁殖行比2∶4或2∶5,繁殖田末花期在不育系群體中明顯高于不育株15cm以上的是保持系,易識別,應徹底割除,待成熟后收獲即可制得不育系273A。
以下敘述本發(fā)明的詳細內(nèi)容1、選育長柱頭不育系長藥野生稻O.longistaminata柱頭外露率近100%,開花閉穎后所有穎花的柱頭都露在穎外繼續(xù)接受外來花粉,是典型的異交結(jié)實花器。經(jīng)一系列復交選育把長柱頭輸入保持系而得長柱頭保持系,再與野敗不育系雜交、連續(xù)回交得柱頭外露率近100%的長柱頭不育系273A。
2、選育披葉標記不育系在273B的選育過程中,還要輸入披葉和隱性高稈兩個標記性狀。披葉基因來自國際水稻所的披葉品種RGS20,它葉片中脈退化而失去直立支撐,整個生長期間披葉系的葉片全向下披垂。抽穗后穗層全在葉層之上,十分利于異交授粉,因為下披的葉片已不再妨礙異交傳粉。研究證明,RGS20的披葉性狀是單隱性基因控制的質(zhì)量性狀。經(jīng)復交選擇而得長柱頭披葉保持系273B。另外,披葉株的葉鞘中脈也退化,葉鞘邊緣和中脈部位的厚度基本相同,葉鞘層層包裹形成的秧苗基部呈園棒狀。而直立葉的葉鞘中脈部位厚而邊緣薄,葉鞘對稱包裹使苗基呈扁平狀。用手指尖捏秧苗基部,不用眼看也能準確區(qū)分直葉苗和披葉苗?;謴拖档闹绷⑷~是全顯性,所以F1雜交稻全是直立葉,符合生產(chǎn)要求。用披葉不育系與直立葉恢復系配制的雜交稻中,真F1都是直立葉;而混在其中的保持系和不育系必是披葉。所以,披葉性狀成為幼苗期(播后18天三葉期開始)識別真假雜交種的可靠標記性狀。
3、隱性高稈保持系和不育系選育隱性高稈性狀來自國際水稻所的IR50eui。在把這一性狀輸入不育系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純合雄不育對隱性高稈有強抑制作用,使不育株比其保持系矮30-50cm。這個株高差既利于保持系向不育系傳播花粉,又是區(qū)別保持系和不育系的可靠標記,憑此標記很容易去除混入不育系的保持系植株。而徹底杜絕保持系混入不育系。生產(chǎn)者便可得到渴求的1級高純度不育系。經(jīng)選育隱性高稈已輸入273B。
4、披葉標記不育系的繁殖制種與現(xiàn)在四川主栽的珍汕97A等不育系相比,273A的繁殖制種已十分簡便易行。273A的恢保關(guān)系與現(xiàn)主栽不育系完全相同。當家恢復系也是273A的全恢系。而且,273A的生育期與金恢42、明恢63等相同。父母本幾乎是同期播種。有的組合父母本播種差期約10天,可分期播種,同時移栽。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1、大批量生產(chǎn)273A不育系;不必割劍葉,不必噴施九二0;花期盛吹2-3級風的地區(qū),不必搞人工輔助授粉。僅此三不,每畝節(jié)省生產(chǎn)費用220元。
2、憑披葉標記,在播后18天三葉期可準確識別和去除假雜交種。早識別早去除可使生產(chǎn)者少受許多重大經(jīng)濟損失。
3、若父本花粉充足,不育系27 3A的異交結(jié)實率可高達70-80%,繁殖畝產(chǎn)達250公斤,遠高于現(xiàn)當家不育系。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法1、把野稻的長柱頭性狀輸入不育系。長藥野生稻(O.longistaminata)雌蕊長超過5mm,柱頭外露率近100%,特別適合異交授粉。但因親緣關(guān)系遠,很難與栽培稻雜交成功。1977年我們首次用光粳AO.sat iva/柳州野稻O.rufipogon//長藥野稻O.longistaminata復交成功,得一級長柱頭宿根系4020。本發(fā)明的273A就是4020的后代。所以,273A柱頭外露率超過95%,而象它的長野祖宗很適合異交。
2、把披葉標記性狀輸入不育系。把單隱性披葉性狀輸入不育系很容易實現(xiàn)。但原始披葉系RGS20是野敗不育系的半恢復系。雜交后,半恢基因進入后代,使保持力下降。經(jīng)多次用數(shù)個保持系與披葉系輪回交,多代選擇,終于消除半恢因子的干擾而得完全保持系273B。
另外,披葉源RGS20柱頭特短,外露率近乎0%,披葉與短柱頭有連鎖性。加之,長野的長柱頭是顯性數(shù)量性狀。因此,要選得純合一級長柱頭披葉株系必經(jīng)反復交替回交多代選擇,終于選得一級純合長柱頭披葉保持系273B和不育系273A。
3、把隱性高桿標記性狀輸入保持系。有人作過結(jié)論IR50eui的隱性高稈性狀是隱性。研究證明它是一個不完全隱性性狀;若選擇不當,其雜交F1會是高稈易倒而無生產(chǎn)利用價值。實踐證明在成都,隱性高稈的極限株高是130cm,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株高差應大于40cm。這樣,其F1雜交種就是矮桿抗倒。
4、不育系273A的繁殖利用不育系273A浸種24小時,催芽24小時,稀播勻播入潤濕秧田,每粒種子間距離2-3cm。五天后播種保持系273B。秧齡30-35天移栽入本田。行株距20×15cm。按具體條件可適當調(diào)整密度。每穴栽2株。父母本同時移栽。繁殖行比2∶4或2∶5。制種行比可2∶6或2∶7。其他措施,如施肥、防治病蟲等,與一般大田生產(chǎn)相同,不必另加精細栽培管理。花期,現(xiàn)推廣的割葉、噴施九二0等將停止采用。在2-3級風盛吹的地區(qū),不搞人工輔助授粉。繁殖田末花期在不育系群體中明顯高于不育株15cm以上的是保持系,易識別,應徹底割除。制種田初花期在不育系群體中拔除混入的保持系。黃熟時,憑株高差再復查去雜一次。
不育系273A穎殼是淡草黃色;恢復系金恢42是深金黃色。草色不育系與金色恢復系按比例混播混栽,父母本植株在田間隨機混合分布。花期憑株高差去除混入的保持系植株。(憑標記性狀在繁殖田已徹底去雜的不育系,在制種田已基本上無雜可去)。收割時,選割金色恢復系,再割草色不育系脫粒即得雜交種子。也可父母混收脫粒,再用光電分離機把雜交種子與恢復系種子分開。
本發(fā)明提高了水稻三系的技術(shù)含量,省去了不少繁重的田間操作,是雜交稻種子生產(chǎn)方法的一大改進,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水稻披葉標記不育系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把野稻的長柱頭性狀輸入不育系用光粳AO.sativa/柳州野稻O.rufipogon/長藥野稻0.longistaminata復交,得一級長柱頭宿根系4020,連續(xù)回交得柱頭外露率近100%的長柱頭不育系273A;(2)葉標記性狀輸入不育系用多個保持系與披葉系RGS20輪回交,多代選擇,得完全保持系273B;再經(jīng)反復交替回交,多代選擇,可選得一級純合長柱頭披葉保持系273B和不育系273A;(3)高桿標記性狀輸入保持系將IR50eui的隱性高稈性狀輸入保持系。(4)273A的繁殖不育系273A浸種20-28小時,催芽20-28小時,稀播勻播入潤濕秧田,每粒種子間距離2-3cm,4-6天后播種保持系273B,秧齡30-35天移栽入本田,行株距20×15cm,每穴栽2株,父母本同時移栽,繁殖行比2∶4或2∶5,繁殖田末花期在不育系群體中明顯高于不育株15cm以上的是保持系,易識別,應徹底割除,待成熟后收獲即可制得不育系273A。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雜種優(yōu)勢利用領(lǐng)域。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水稻披葉標記不育系的繁殖方法。本發(fā)明提高了水稻三系的技術(shù)含量,省去了不少繁重的田間操作,是雜交稻種子生產(chǎn)方法的一大改進,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A01H1/00GK1189290SQ9810082
公開日1998年8月5日 申請日期1998年2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8年2月18日
發(fā)明者李勤修 申請人: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