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徑旋筒輥環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變徑旋筒輥環磨機,是料床粉碎中的一種節能粉磨設備,適用于各類礦物加工的粉磨設備。特別適用于水泥生產中石灰石、水泥熟料等礦物進行粉磨。國內現有的粉磨設備主要是管磨機、立磨,但這些磨機都存著物料在磨內的效率低、鐵耗高,噪聲大等缺點。法國FCB公司報導一種用于加工的粉磨設備稱為HORO磨,HORO磨雖然改善了效率低、鐵耗高等問題,但也存在分級能力差,細粉成品球形系數不高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分級能力不強、細粉成品球形系數不高等不足之處外,設計一種利用率高、能耗低,結構緊湊、振動小,能分機粉碎,改善顆粒形貌,提高粉磨效果的旋筒輥環磨機。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圖1的A-A視圖。
圖中1-輥軸,2-軸承,3-密封蓋,4-滾環,5-襯板,6-出料端筒體,7-輪帶,8-傳動軸,9-進料端筒,10-襯板,11-墊板,12-選料管,13-支架,14-出料管變徑旋筒輥環磨機,如
圖1所示。
一個支撐在兩組滑履(13)或托輪上的臥式中空筒體(9),筒體(9)內徑可以是圓柱形、園臺形或旋轉曲面形狀,輥軸中心不在過筒體中心的垂直線上。由傳動機構(8)帶動旋轉,筒體內設一根輥軸(1),輥軸上套裝一個或多個不同斷面形狀的滾環(4)輥軸的兩端安裝在筒體外的軸承(2)上,軸承上外加適當的壓力F,可以采用液壓裝置,也可以采用重錘加載或是非線性彈簧加壓方式。粉磨作業時,由進料管(12)送入的物料在旋轉筒體帶動下,通過有壓力的輥軸和滾環與筒體內壁之間的壓力區域被粉碎,為了防止物料流散失控和粉塵污染,筒體兩端設置在密封端蓋(3)。附
圖1中,筒體出料端筒體6的直徑大于進料端筒體9的直徑,出料端筒內的襯板5是采用溝槽襯板也可以安裝襯板或曲線襯板,加強細粉區的球化功能。隨著物體在筒體內多次循環通過壓力區域并向出料端流動,最終從出料管(14)排名,完成其被粉碎的工藝過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HORO磨相比,具有下列積極效果(1)由于出料端筒體直徑適當放大,適應了物料被粉碎后,堆集容積增大的變化,從而可降低出料端筒體粉料的厚度,改善對細粉的粉磨環境。
(2)滾環有利于對物料的分級粉碎,并起到調節料層厚度,調節正壓力與剪切力的作用,加強研磨效果。
(3)曲線襯板與滾環外曲面,有利于細粉的球化,并有均勻粉碎的作用,從而可改善已有技術所生產的產品之顆粒形貌。
(4)輥軸與滾環偏離筒體的垂直軸線,能強化對物料的壓碎作用,減小輥軸、滾環的磨擦力矩。
(5)與現有的球磨機,棒磨機相比,具有節能30-50%的效果,并能降低鐵耗50%,與現有的擠壓相比,外加壓力降低10多位,節省選價15-25%,水泥產品的顆粒級配與微觀形貌得到改善。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最好方式,如附圖所示按“φ1800/1960×1800(mm)”規格所繪制的輥碾部分的結構圖。臥式筒體由進料端小筒體(9)與出料端大筒體(6)焊接為一個整體。傳動機構(8)采用直齒園柱圈。支撐機構(13)采用滑履,通過輪帶(7)和墊板(11)保持筒體的正常轉動。筒體進料端內壁采用平襯板(10)筒體出料端內壁采用溝槽襯板(5),溝槽的形狀與滾環(4)的外環曲面相吻合。輥軸(1)的工作表面為園柱形,有利于減少套環部分的表面磨損。如圖在液壓力裝置有通用性,在圖中未予表砂。而滑履支撐(13),軸承定位置(2),密封端蓋(3),進料管(12)和出料管(14)在附圖中均采用簡化表示。
權利要求1.變徑旋筒輥環磨機,由變徑旋轉筒體、輥軸、滾環組成,其特征在于一個支撐在兩組滑履(13)或托輪上的臥式中空變徑筒體(9),筒體(9)內設置一根輥軸(1),輥軸(1)上套裝不同斷面形狀的滾環(4),輥軸(1)的兩端安裝在筒體外的軸承(2)內,在筒體(9)的內壁與輥軸、滾環(4)之間是物料料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徑旋筒輥環磨機,其特征在于臥式中空筒體(9)的內壁可以安裝平襯板、溝槽襯板或曲線襯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徑旋筒輥環磨機,其特征在于臥式中空筒體內徑可以是園柱形,園臺式旋轉曲面形;輥軸中心不在過筒體中心的垂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徑旋筒輥環磨機,輥軸1上套裝的滾環(4)可以是一個或3個并可以安裝在輥軸的出料端一或進料端。
專利摘要變徑旋筒輥環磨機,設計一種由滑履或托輪支承被傳動機構旋轉的變直徑筒體和受壓輥軸與滾環,對石灰石、水泥熟料等多種礦物進行粉磨的設備,用以解決現有粉磨設備能耗高、鐵耗高、粉磨效果欠佳等問題。本專利主要特點在于采用了變直徑筒體、曲線斷面形狀的滾環和筒體內壁曲線襯板,以實現分級粉碎,提高粉磨效率,改善顆粒形貌;并采用輥軸偏置,保證對物料有效粉碎,減小滾環與輥軸受的阻力矩,提高設備壽命和能量利用率。
文檔編號B02C17/00GK2308439SQ97240919
公開日1999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10日
發明者黃之初, 劉立鄂, 李道銀, 王華業 申請人:武漢工業大學, 武漢市洪山區星星科技開發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