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動物的誘捕裝置。
有一種高靈敏捕鼠器已申請了中國專利,專利號為89204392.X,其引發機構以及夾環、扭簧的結構與本發明相近,但是其缺點是首先,設置捕鼠夾時,必須通過手撥動活動桿扣,進而推動活動環扣,使二者分別進入工作位置,由于撥動的力臂小,同時活動環扣被壓簧所緊壓,所以撥動十分不便。其次,捕鼠時,夾環夾下的速度要求快,這就需要扭力很大的扭簧來實現,這使得操作人員在扳動夾環使之與活動環扣相扣時,捕鼠器極易傷及操作人員的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安全、方便的捕鼠器。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捕鼠器,包括底架以及設在底架上的夾環、扭簧和引發機構,引發機構又由引發頭、引發桿、活動桿扣、活動環扣構成,其中,引發頭與引發桿的一端相連,引發桿的另一端與活動桿扣相接,活動桿扣又與活動環扣相接,底架上設有安全卡板;活動桿扣上設有帶斜面的突起;夾環的側壁上設有與突起相匹配的卡槽;安全卡板與底架之間設有一小桿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在扳動夾環上扣的過程中,依靠夾環側壁對活動桿扣突起上斜面的壓力,使得活動桿扣和活動環扣被推到位,操作十分方便。另外在底架上又設置了安全卡板,使得在操作過程中很安全。
附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夾環扳起到位時的結構示意圖。
下圖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產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附
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底架1,夾環2,扭簧3,引發頭4,引發桿5,桿座6,座簧7,活動桿扣8,活動環扣9,大桿簧10,彈簧柱11、餌鉤12、鉤架13、桿槽14、突起15,卡槽16,安全卡板17,小桿簧18,調節彈簧19。扭簧3固定在底架中間兩側的彈簧柱11上并與夾環2扣壓聯接。夾環2為半環形,可繞彈簧柱11作180°旋轉并與底架1相夾,其前端呈鋸齒形。引發頭4由互為一體的餌鉤12、鉤架13構成,自由置放在底架1面上,餌鉤12下端有一與引發桿5聯接的小孔。引發桿5支靠在桿座6和座簧7上,其一端通過引發頭4的小孔與鉤架13接觸,另一端設有桿槽14。活動桿扣8、活動環扣9和安全卡板17與底架1鉚接且能繞鉚接點轉動,其中活動桿扣8與桿槽14配合,活動環扣9與夾環2配合,兩者又相互作用,在活動環扣9上可繞接一個調節彈簧19,以調節夾環2與活動環扣9的松緊度。本例的大桿簧10的一端固定在彈簧柱11上,另一端緊壓活動環扣9。
上述的引發頭4可用金屬薄片制成,鉤架13可以是半圓形或十字形等;底架1、夾環2、引發桿5、活動桿扣8、活動環扣9、安全卡板17等均可用不銹鋼或鋁合金及其它金屬薄板金加工制作;夾環前端可以是鋸齒、圓齒等形狀;桿座6、彈簧柱11可與底架1一次沖壓而成;扭簧3、大桿簧10、小桿簧18為錳鋼彈簧或其它強彈性高質彈簧;座簧7、調節彈簧19為普通細彈簧分別繞在桿座6和活動環扣9上。
使用時,先將夾環2旋轉90°,此對安全卡板17在小壓簧18的作用下擋住了夾環2,防止其回彈,然后調整用力方向,扳動夾環2繼續轉動,并通過夾環2側壁對突起15側面上的壓力,使得活動桿扣8轉動后與引發桿5相扣接,同時推活動環扣9轉動使之到位;繼續壓下夾環2,使突起15進入卡槽16,同時夾環與活動環扣9相扣接。
參照附圖2,夾環2到位時的結構圖,此時,捕鼠器處于準備狀態,只要餌鉤12受到任何方向的輕微觸力,都會通過鉤架13使得引發桿5的另一端下移,隨即活動桿扣8在大壓簧10通過緊壓活動環扣9使活動什扣8轉動,進而脫離引發桿5,使得活動環扣9轉動脫離夾環2,夾環2在扭簧3的作用下迅速回彈,完成捕捉任務。
上述實施例中,安全卡板17上使用的小桿簧18的彈力應較小,這才能使安全卡板17不至于在夾環2正常回彈時被擋。
權利要求1.一種捕鼠器,包括底架(1)以及設在底架(1)上的夾環(2)、扭簧(3)和引發機構,引發機構又由引發頭(4)、引發桿(5)、活動桿扣(8)、活動環扣(9)構成,其中,引發頭(4)與引發桿(5)的一端相連,引發桿(5)的另一端與活動桿扣(8)相接,活動桿扣(8)又與活動環扣(9)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1)上設有安全卡板(1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桿扣(8)上設有帶斜面的突起(15)。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環(2)的側壁上設有與突起(15)相匹配的卡槽(16)。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卡板(17)與底架(1)之間設有一小桿簧(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物的誘捕裝置。它包括底架以及設在底架上的夾環、扭簧和引發機構,引發機構又由引發頭、引發桿、活動桿扣、活動環扣構成,其特點是底架上設有安全卡板;活動桿扣上設有帶斜面的突起。本實用新型使用安全、方便。
文檔編號A01M23/24GK2285559SQ972109
公開日1998年7月8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1997年1月29日
發明者劉福昌, 劉忠安 申請人:劉福昌, 劉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