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非傳統麥田套種玉米高產耕作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耕作栽培技術。
麥田套種玉米耕作制度是我國傳統農業特征之一。麥田套種玉米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光熱資源利用率、提高產量、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麥田套種玉米在我國北方夏玉米生育期熱量資源相對不足矛盾突出,北京等地甚至部分的出現了“兩晚一降”(夏玉米遲、小麥播期過晚,玉米籽粒不能正常成熟、品質降低)現象。傳統的麥田套種玉米耕作方法,只能采用人、畜結合麥田套種玉米,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套種適期晚,小麥、玉米共生期短(7~10天),田間機械化矛盾突出。
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揮傳統麥田套種玉米優勢,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在保持小麥高產前提下,實現麥田套種玉米機械化,實現小麥、玉米全生產過程機械化。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采用農學和現代材料科學相結合,利用玉米種子發芽需要水份、溫度、氧氣原理,研制具有某種特性的材料,加工在玉米種子表面,按設定時間,控制外界水分進入玉米種子,達到控制玉米種子延遲發芽目標;同時采用矮化劑處理玉米種子,以提高小麥、玉米共生期玉米苗抗逆性,達到玉米苗期矮壯。通過上述加工處理的玉米種子,即可將農學上的傳統“適時”播種同步進行變為分步進行,夏玉米播種可提前到易于機械化的小麥拔節之前進行,控制玉米種子到小麥籽粒灌漿中后期出苗,通過小麥、玉米共生,增加玉米生育期熱量資源配置。再加上相關農藝、農機技術,即可將夏玉米變為麥田春播套種玉米,從而實現麥田套種玉米高產耕作技術。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為控制玉米種子延遲發芽技術,用熱熔性高分子復合材料包裹種子,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乙兩橡膠等熱熔性高分子材料的一種或數種加工成膜,加入十氫萘、四氫萘、石蠟、地蠟、凡士林、己烷、甲苯等中的一種或數種的混合物作溶劑或稀釋劑。
玉米苗種矮壯技術,為預防小麥、玉米共生期間玉米苗躥高、苗弱,在玉米種子涂高分子材料之前,采用植物生長劑多效唑處理玉米種子,使用多效唑(15%可濕性粉劑)300ppm浸種10~15分種,取出風干;或采用多效唑1000~1500ppm拌種,拌后風干。按上述方法處理玉米種子,不影響發芽率,延緩田間出苗1~2天,苗期葉片變寬,植株高度降低,藥效持續到4~5展葉。
套種玉米熟期類型選擇,由于非傳統套種玉米方法,小麥、玉米共生期比傳統套種玉米長10~15天,選用晚熟類型、豐產性、抗粗縮病、苗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北京春播玉米生育期120天左右品種,發揮套種玉米增產潛力,預防麥收前玉米拔節,過度影響中后期生長發育。
田間機械耕作運行設計,用小麥、玉米種植行距與農機田間作業定位運行原則設計。按照套種玉米不傷小麥苗和機收小麥不傷玉米苗原則設計。根據麥田機械套種玉米及機收小麥所使用動力機械及牽引機具輪距,在保持小麥、玉米高產條件下,采用小麥不等距窄帶與套種玉米不等距寬帶種植。
麥收后套種玉米田間管理,麥收后7天完成追肥、化學除草和灌溉作業;麥收十天后完成套種玉米定苗。留苗密度和定苗后田間管理按常規辦法進行。麥收后追肥、防蟲防鼠按常規辦法進行,套種玉米收獲,按照套種玉米田間耕作設計選用相應機械收獲。
本發明優點及積極效果非傳統麥田套種玉米高產耕作技術,可以將麥茬平播生長期短的玉米改為生長期長的玉米,多利用積溫(≥0℃)400~600℃,延長灌漿期20天左右,增加千粒重50~70克,提高了籽粒品質,畝增產100~150kg。玉米熟期比夏播玉米提前10~15天,可適時播種小麥,比晚播小麥每畝可增收25kg,節約麥種2.5~3.5kg,實現了玉米早熟、小麥適時播種的良性循環。麥收后無需耕耙地,秸稈直接還田,有節省機具、燃料、勞力、培肥地力、保護環境的綜合效益。與傳統套種和夏平播玉米每畝凈增收150元左右。
采用小麥不等距窄帶與套種玉米不等距寬帶種植的機具改裝方式有下列幾種。
實施例1普通24行15cm等行距小麥播種機,按播種開溝器一端排序,將第2.8.12.16.22播種開溝器向左移動5cm,將第3.9.13.17.23播種開溝器向右移動5cm,形成第2-3,8-9,12-13,16-17,22-23播種開溝器之間小麥行距調整為25cm,作為套播玉米播種行。套種玉米則形成60-90-60-60-90-60cm不等行距寬帶種植。套播玉米播種使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5行行距為60-90-60-60-90-60cm不等行距專用玉米套播機播種,拖拉機輪胎行走于玉米播幅中60-60cm套種玉米行中,不傷小麥苗。機收小麥時使用佳木斯產“1065”康拜因收獲,康拜因輪胎行走于套播玉米的兩個90cm寬行之間,不傷玉米苗。康拜因要求備有麥秸粉碎和拋散裝置,隨收隨麥秸粉碎、拋散。麥秸均勻散落地面,不致壓傷、掩蓋玉米苗。
實施例2普通24行15cm等行距小麥播種機,按播種開溝器一端排序,將第1.3.9.13.17.23播種開溝器向右移動5cm,上述開溝器與相鄰左邊開溝器之間即形成20cm行距做為套種玉米行。套種玉米則形成60-90-60-60-90-60cm不等行距。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專用玉米套播機播種玉米,收割小麥時使用佳木斯產“ 1065”康拜因收獲。
實施例3普通24行15cm等行距小麥播種機,從左算起將第2.8.12.16.22開溝器摘掉或控制不排種子,同時將第24開溝器也按上述處理,將這一側的劃印器長度在原有基礎上縮短15cm,套種玉米則形成45-90-60-60-90-45cm不等行距。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專用玉米套播機播種玉米,收割小麥時使用佳木斯產“1065”康拜因收獲。
實施例4普通小麥寬行距(行距20cm)播種機播種小麥,小麥行距20cm。套種玉米為60-80-40-60-40-80-60cm不等行距;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專用玉米套播機播種玉米,收割小麥時使用佳木斯產“1065”康拜因收獲。其它大型收割機,根據套種玉米行距調整輪距,也可應用。
實施例5小型小麥播種、收獲機械系列。在保持小麥、玉米高產條件下,根據各地不同機型,做到小麥播種、玉米播種、小麥機收三配套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非傳統麥田套種玉米高產耕作技術,包括播前種子處理、播種、田間耕作機械運行設計、田間管理、防蟲、防鼠、機械收獲,其特征在于控制玉米種子延遲發芽技術,用熱熔性高分子復合材料包裹種子,玉米苗種矮壯技術;在玉米種子涂高分子材料之前,采用植物生長劑多效唑處理玉米種子;套種玉米選用晚熟類型、豐產性、抗粗縮病、苗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田間機械采用小麥不等距窄帶與套種玉米不等距寬帶種植。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技術,其特征在于包裹種子的高分子材料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乙丙橡膠熱熔性高分子材料的一種或數種加工成膜,加入十氫萘、四氫萘、石蠟、地蠟、凡士林、己烷、甲苯中的一種或數種的混合物作溶劑或稀釋劑。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技術,其特征在于玉米苗種矮壯技術,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多效唑(15%可濕性粉劑)300ppm浸種10~15分種,取出風干。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技術,其特征在于玉米苗種矮壯技術,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效唑1000~1500ppm拌種,拌后風干。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技術,其特征在于田間機械采用小麥不等距窄帶與套種玉米不等距寬帶種植,普通24行15cm等行距小麥播種機,按播種開溝器一端排序,將第2.8.12.16.22播種開溝器向左移動5cm,將第3.9.13.17.23播種開溝器向右移動5cm,形成第2-3,8-9,12-13,16-17,22-23播種開溝器之間小麥行距調整為25cm,作為套播玉米播種行,套種玉米則形成60-90-60-60-90-60cm不等行距寬帶種植,套播玉米播種使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5行行距為60-90-60-60-90-60cm不等行距專用玉米套播機播種,拖拉機輪胎行走于玉米播幅中60-60cm套種玉米行中,機收小麥時使用佳木斯產“1065”康拜因收獲,康拜因輪胎行走于套播玉米的兩個90cm寬行之間,康拜因要求備有麥秸粉碎和拋散裝置。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技術,其特征在于田間機械采用小麥不等距窄帶與套種玉米不等距寬帶種植,普通24行15cm等行距小麥播種機,按播種開溝器一端排序,將第1.3.9.13.17.23播種開溝器向右移動5cm,上述開溝器與相鄰左邊開溝器之間即形成20cm行距做為套種玉米行。套種玉米則形成60-90-60-60-90-60cm不等行距,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專用玉米套播機播種玉米,收割小麥時使用佳木斯產“1065”康拜因收獲。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技術,其特征在于田間機械采用小麥不等距窄帶與套種玉米不等距寬帶種植,普通24行15cm等行距小麥播種機,從左算起將第2.8.12.16.22開溝器摘掉或控制不排種子,同時將第24開溝器也按上述處理,將這一側的劃印器長度在原有基礎上縮短15cm,套種玉米則形成45-90-60-60-90-45cm不等行距,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專用玉米套播機播種玉米,收割小麥時使用佳木斯產“1065”康拜因收獲。
8.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作技術,其特征在于田間機械采用小麥不等距窄帶與套種玉米不等距寬帶種植,普通小麥寬行距(行距20cm)播種機播種小麥,小麥行距20cm,套種玉米為60-80-40-60-40-80-60cm不等行距;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專用玉米套播機播種玉米,收割小麥時使用佳木斯產“1065”康拜因收獲,其它大型收割機,根據套種玉米行距調整輪距,也可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耕作栽培技術。采用熱熔性高分子材料包裹種子控制種子延遲發芽,并用矮化劑處理種子及選晚熟型玉米品種,采用小麥不等距窄帶與套種玉米不等距寬帶種植,設計選用相應機械種植、田管和收獲。本發明將麥茬平播生長期短的玉米改為生長期長的玉米多利用積溫(≥0℃)400~600℃,延長灌漿期20天,增加千粒重50~70克,畝增產100~150kg。小麥畝可增收25kg,節約麥種2.5~3.5kg,畝凈增收150元。
文檔編號A01G7/00GK1154786SQ9612061
公開日1997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6年11月8日
發明者惲友蘭, 周春江, 金茂筑, 陳國平, 林建民, 楊洪友, 蘇本渭, 謝皓, 翟英智, 賈哲濤 申請人:北京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