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集束釤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實用新型水稻集束釤鐮,屬于農業收獲機械,是一種用于要求集束收割的水稻、小麥作物的小型農機具。
目前在水稻收獲中,多采用鋸鐮、人力手工收割為主,部分地區使用的人力割禾器,所采用的工作原理為慣性無支持切割,工作時靠人前進手推力推動整機,使刀片獲得與地面基本平行的前沖力滑切割斷水稻莖桿下部,同時將割下的莖桿進入集束架,經多次推動割禾器,才能使集束架內達到一定數量莖桿,然后通過人力傾翻將集束架內的禾堆放地面。該機在機構、用力方式和集束都存在問題人的行程比所割禾行的長度大,消耗人力大,人容易疲勞;集束紊亂,不符合農藝要求;鋪放時間長,生產效率低。
在小麥作物區,應用一種傳統式的人力釤鐮收割小麥,如
圖1,其結構有機架1,接莖網2,刀片3,拉繩柄4,手把5。其工作是人站立,右手握手把5,左手握拉繩柄4,將釤鐮提到一定高度,從右向左掃動,到左邊時,將小麥放下。該機雖收割效率高,但存在很大缺點1.割刀為平刃刀片,切割為砍切,收割莖桿紊亂,不能集束,2.只能割小麥,不能割水稻,3.平刃割刀需力大,需比較強壯的勞力進行收割。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設計任務在于針對人力鋸鐮、人力割禾器和釤鐮存在的優點和問題,采用仿生學(仿人工鋸鐮收割)的原理和釤鐮的收割方式,為水稻(或小麥)作物區設計一種人能持久收割、良好集束、便于鋪放,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小,能滿足農藝要求的新型農機具。解除農民彎腰收割的痛苦。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結構有機架、刀片、支承片、手把等構成其特征在于在底板工作端有尖狀的分禾部,在分禾部后部用沉頭螺釘將勾狀刀片固定其上,并在底板上裝有集束架、切割支承彈性片、手把套、手把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為仿生學和釤鐮的用力方式集合而成。
本實用新型與釤鐮比共同點1.機架、2.接莖桿架、3.刀片、4.手把。
不同點釤鐮的刀片為平刃刀片,水稻集束釤鐮的刀片為刃口帶齒的彎勾刀片;釤鐮收割為亂桿,水稻集束釤鐮收割為集束、鋪放;釤鐮為無支承切割,水稻集束釤鐮為有支承切割;釤鐮為砍切,需力大,水稻集束釤鐮為滑切,需力小。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為慣性集束收割,容易鋪放,適合水稻作業集束收割的農藝要求,2.工作時人左右轉動、行程少、勞動強度小,3.有支承切割,保證切割質量,
4.生產效率高,是人工收割的4~5倍。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刃口帶齒刀片雖要求較高,需切齒,淬火,但一般農機廠都能制造,操作簡單,似用掃帚掃地一般,農民稍加適應,就會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
水稻集束釤鐮有底板9,呈半月形,在底板9的工作端做成具有分禾作用的尖狀分禾部8,分禾部8的后部用沉頭螺釘將帶刃勾狀刀片7固定其上,在底板9沿外邊焊有集束架5,在底板不工作端處10,用螺釘固定彈性支承片6,其后,焊上手把套4,在手把套4里裝上手把桿3構成。其工作是人站立,將水稻集束釤鐮放于前面,右手握手把1,左手握手把2,兩手將水稻集束釤鐮提升一定高度(所需割茬高度),對準禾,從右向左掃動,開始底板9的分禾部8將禾分開,在機外的禾,向外傾斜不切割,在分禾部8內側的禾隨著整機的運動靠近刀片7,在彈性支承片6的壓力下,禾逐步壓向刀片7。在慣性力的作用下,刀片7的直線部分開始對禾進行滑切,距刀片遠切不到的禾,隨刀片相對運動,進入刀片7的彎勾部位切割掉。當水稻集束釤鐮掃動到左邊時,禾已割完,用手將水稻集束釤鐮傾斜90度角,放下禾。再作第二次收割。每割一次,人只行一小步。
權利要求1.水稻集束釤鐮主要由機架、刀片、支承切割機構、手把等構成,其特征在于有底板(9),在底板(9)工作端具有分禾作用的尖狀分禾部(8),在分禾部后用沉頭螺釘將勾狀刀片(7)固定其上,并在底板(9)上裝有集束架(5),彈性支承片(6)和手把套(4),手把桿(3)裝在手把套(4)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水稻集束釤鐮,其特征在于勾狀刀片(7)的刃口為鋸齒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水稻集束釤鐮,其特征在于支承片(6)可用薄彈簧鋼板制造,集束架(5)可用塑料或鋼絲制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水稻集束釤鐮屬農業收獲機械,是用于要求集束收獲的水稻、小麥等作物區,收割水稻、小麥的小型農機具。其結構是有底板、勾狀刀片、彈性支承片、集束架和手把構成。其工作是人站立,兩手握手把,提起水稻集束釤鐮,對準禾,用力從左向右掃動,掃到左邊用手傾斜90度,將禾鋪放,每割一次,人前進一小步。每人每天可收割水稻4~5畝,整機價格便宜,結構簡單,容易實現,省力,適合于廣大農民使用。
文檔編號A01D1/00GK2090149SQ902184
公開日1991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1990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1990年8月21日
發明者許有功, 李水妹, 許新元 申請人:許有功, 許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