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干巴菌人工培植方法
一種干巴菌人工培植方法,屬于食用菌人工栽培領域。
干巴菌,是主要生長在云南省高山地松樹疏樹林中的一種較為珍貴的菌種,具有濃郁特殊的鮮香味和很高的食用價值。但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是采自野生,未能人工生產,近年來僅管有不少單位和個人致力人工培植,但尚未摸索出有效的人工培植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干巴菌人工培植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達到a、菌種在PDA培養(yǎng)基中的培養(yǎng)溫度是25℃~30℃;
b、擴種培養(yǎng)基的成份為木屑、麥麩、白糖、禽糞鈣磷肥、味精、VB粉;
C、栽培料成份為木屑、腐葉土、禽糞、麥麩、沙土、磷礦粉;
d、栽培時,播種菌種的方法是點播與穴播相結合;
e、原基長至表面后,室溫須控制在12℃~17℃;
f、原基長至表面后,濕度控制在85%以上;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培養(yǎng)基的成份比例為木屑70~85%,麥麩15~25%,
白糖05~2%,禽糞鈣磷肥05~2%,味精0.01%,栽培料成份比例為木屑60~80%,腐葉土8~15%,麥麩5~15%,禽糞2~8%,沙土及磷礦粉2~8%。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內容本發(fā)明分為選育種與栽培兩階段第一個階段選育種首先須選用強健碩大的野生干巴菌做種,選用塊狀較大,成熟度在70~80%的菌種,用刀將菌種的上段和下段切除,保留中段,再將周圍皮削掉,把菌種塊拿到超凈接種臺上時再削一道皮,然后用75%酒精和滅菌水先后清洗菌種塊一次,洗畢后再用手術刀削去表皮,保留中心小手指頭大塊,最后將菌種塊切為米粒大的顆粒,每一粒顆粒即為一個菌種組織。將每支盛有PDA培養(yǎng)基的試管經過高壓滅菌處理后,接入一粒菌種,放在20~25℃的溫室內進行培養(yǎng)。兩周以后,菌種組織發(fā)芽長出菌絲,該菌絲就是形成干巴菌的原基的基礎。由于菌絲量少,還須更多的擴大菌絲量。方法是將長出的菌絲引種到擴種培養(yǎng)基,擴種培養(yǎng)基成份比例為木屑80%,麥麩18%,白糖1%,禽糞鈣磷肥1%,味精0.01%,VB0.01%?;旌虾?,將其攪拌均勻,用玻璃罐頭瓶或類似容器盛入培養(yǎng)基,用于接種之前先進行高溫蒸氣滅菌,然后將原試管內的菌絲按1∶10~30引種到擴種容器內。當然,比例越小越好,視其能引種的菌絲多寡而定。菌絲擴種后,將容器置于20℃~30℃的氣溫下培養(yǎng)40天左右,此時菌絲可長滿容器,并深入容器底部,使每粒木屑都帶有菌絲,至此,制種階段結束,如果嫌菌種量不夠,還可再擴種一次,轉入第二階段栽培階段。
栽培料的成份比例為木屑69%,腐葉土11%麥麩11%,禽糞5%,沙土及磷礦粉4%。將其按比例配好以后,拌和均勻,再經常壓蒸氣處理。常壓蒸氣處理即是在容器中蒸時達7~8小時。經過上述方式處理的栽培料待冷卻后,在菇床上鋪厚15~20公分,再將已擴種的菌種引到菇床,其播種方式是撒播與穴播相結合,撒播即為將菌種均勻地撒在菇床栽培料上,穴播是指在栽培料上用手指或木棍均勻地截上小洞,把菌種放入洞穴內。播種后,還要在菌種層上面再鋪一層1~2公分厚的栽培料,為其使菌絲呈立體生長趨勢,鋪好后再在上面蓋上一層潮濕的草紙或紗布,外面再套上塑料薄膜,由于育床的圍板高出栽培料與菌種高度一半,故塑料薄膜是繃在與圍板同一個高度的平面,沒有接觸到覆蓋的潮濕紙,以保證料面上有足夠的空氣的流動空間。
蓋上薄膜后,讓育床溫度保持20℃~25℃之內,每天早晚各一次掀開塑料薄膜對覆蓋紙輕噴水,這樣持續(xù)30天后,菌絲立體發(fā)展,充滿栽培料,一部份也發(fā)到栽培料的表面,這部份菌絲相互扭結起來,形成了干巴菌的原基。再一周后,在扭結的原基表面覆蓋一層0.5公分厚的腐質土葉,而去掉紗布和薄膜,仍然早晚對其輕噴水一次,此時對菇房進行降溫通風,將室溫控制在12℃~17℃,同時打開菇房內的窗戶,每日數次對菇床、地面、頂棚菇房以及空間進行噴水,使室內濕度保持在85%以上,必要時須對料進行插管補給營養(yǎng)液,營養(yǎng)液中含有1%氯化鈣,1%糖。7天后原基就長出了腐質土表面。人工培育的干巴菌就逐漸長成,陸續(xù)采集。
實施例二在第一階段,選育種階段所采用的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只是使用的培養(yǎng)基為木屑70%,麥麩25%,白糖2%,禽糞鈣磷肥2%,味精0.01,VB0.01%。
在第二階段,栽培階段所采用的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只是使用的栽培料配方為木屑60%,腐葉土15%,麥麩15%禽糞8%,沙土和磷礦粉2%。
在一、二階段使用以上配方栽培出的干巴菌個頭稍小,但香味較濃,食用可口。
實施例三在第一階段,選育種階段所采用的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只是使用的培養(yǎng)基配方為木屑85%,麥麩15%,白糖0.5%禽糞鈣磷肥0.5%,味精0.01%,VB0.01%。
在第二階段,栽培階段所采用的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只是使用的栽培料配方為木屑80%,腐葉土8%,麥麩5%,禽糞2%,沙土和磷礦粉7%。
在一、二階段使用以上配方栽培出的干巴菌個頭大一些,但香味略差。
本發(fā)明提出后,排除了人們擔心的因大量采集野生干巴菌,導致菌種日趨減少,甚至頻于滅絕的危險,并解決了市場上干巴菌稀少,價格昂貴的矛盾,將自然生長一年一季的采菌期,改由人工培育一年三季的采菌期,而且從采摘、加工清理以及食用衛(wèi)生方面來說,人工培育干巴菌也比野生采集的較優(yōu)越得多,也為云南省山珍資源的開發(fā)引向全國和擴大干巴菌貿易與出品都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權利要求
1.一種“干巴菌人工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a、菌種在PDA培養(yǎng)基中的培養(yǎng)溫度是25℃~30℃,b、擴種培養(yǎng)基的成份為木屑、麥麩、白糖、禽糞鈣磷肥、味精、VB粉,c、栽培料成份為木屑、腐葉土、禽糞、麥麩、沙土、磷礦粉,d、栽培時播菌種的方法是點播與穴播相結合,e、原基長至表面后,菇房溫度控制在12℃~17℃,f、原基長至表面后,菇房濕度保持在85%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yǎng)基,其特征在于成份比例為木屑70~85%,麥麩15~25%,白糖0.5~2%,禽糞鈣磷肥0.5~2%,味精0.01%,VB0.0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成份比例為木屑60~80%、腐葉土8~15%、麥麩5~15%、禽糞2~8%、沙土和磷礦粉2~7%。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關于食用菌,特別是干巴菌的人工栽培的工藝方法及培養(yǎng)基的配方,系采用木屑、麥麩、白糖、禽糞、味精、VB粉等作為培養(yǎng)基,并在培養(yǎng)房里控制溫度和濕度,從而栽培出與野生干巴菌相同的干巴菌。本發(fā)明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人工培養(yǎng)干巴菌的難題,使人工栽增食用干巴菌成為現實,并且成本低廉,使用此方法可大批量生產干巴菌。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0905SQ88106628
公開日1990年4月4日 申請日期1988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9月7日
發(fā)明者董天敏, 呂志平 申請人:董天敏, 呂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