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曼地亞紅豆杉苗木的繁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苗木的繁育方法,具體涉及的是曼地亞紅豆杉苗木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紅豆杉的藥用價值及其經濟價值很高,又屬于世界珍稀瀕危物種,為了挽救該物種和充分利用其價值,人們已開展了紅豆杉的苗木繁育研究,例如公開號為CN1711826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紅豆杉的繁殖育苗方法”、公開號為CN 101982050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東北紅豆杉無性繁育的方法”、公開號為CN 101663946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東北紅豆杉的扦插繁育方法”等。在已公開的方法中,扦插育苗是該苗木繁育的基礎,其共同特點是將插穗直接扦插在苗床基質上進行培育,生長一年后,春秋二季出裸根苗移栽。已知的有關曼地亞紅豆杉的苗木繁育方法也基本是這樣。上述方法對挽救紅豆杉物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紅豆杉的大量繁育效果上卻不夠理想。實驗證明,現有曼地亞紅豆杉的苗木繁育方法存在如下不足:幼苗根系發育不良,成活率僅有85 %,出圃率不超過80 %,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只有60%左右,如遇不良氣候,成活率甚至低于40%。究其原因為:(1)由于曼地亞紅豆杉主根不明顯而須根較發達,其須根密集生長著細小的透明狀根毛,根毛極易失活,而且現有技術在苗木出圃時需要將苗木挖掘出來,在起苗、運輸、定植過程中對根系不可避免會造成一定的傷害,這樣自然會降低栽植成活率和當年生長量;(2)扦插苗根系一直在基質或自然條件土壤中生長,無法充分接觸空氣,根系發育不平衡、長短不均、根冠不正的現象極為普遍,影響到移植苗的質量,移栽后緩苗期時間長,長勢弱,生物產量少;
受移栽受季節限制,只能于春秋兩季移栽,造林或建圃的時間短,不能大規模移栽,不利于規模化、工廠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 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曼地亞紅豆杉苗木的繁育方法,能克服現有紅豆杉扦插繁育方法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曼地亞紅豆杉苗木的繁育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
(1)苗床的準備
搭建2米左右高度的蔭棚,保證遮光度為70 75%,棚內苗床平行間隔,有排水溝,苗床表層有5-10厘米厚的無菌細沙;
(2)基質的配制與處理
按體積取草炭6份、珍珠巖4份,充分混合后作為插穗的基質,然后在基質中加入其總重量0.5%的磷肥和適量N、K化肥,再噴水拌和,同時加入800 1000倍的多菌靈稀釋液滅菌,使其相對濕度達到60 65%,裝入可降解無紡布材料的營養杯中,成為基質營養杯,最后用濃度為0.5%的硫酸亞鐵溶液將營養杯表面噴濕;
(3)基質營養杯的擺放[0010]將基質營養杯均勻間隔擺放在(I)所述的苗床上,用濃度為0.4%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蔭棚內進行全面消毒;
(4)插穗選擇處理與扦插
(4.1)春季或秋季,選擇曼地亞紅豆杉3-4年生的植株上部健壯枝條,用平切法剪切長度11 13cm的枝條作插穗,插穗枝條要求全木質化,粗細均勻,剪口平整光滑,忌破口、破皮;
(4.2)在濃度為200mg/L的吲哚丁酸+奈乙酸復配劑中加入適量蔗糖和山梨酸鉀防腐劑,復配劑中加入黃泥,攪拌成較濃的黃泥漿,然后插穗蘸漿;
(4.3)蘸漿的插穗扦插到(3)所述的基質營養杯中,一個基質營養杯中一根插穗,即為容器苗,澆透定根水后蓋上塑料薄膜;
(5)苗圃管理
(5.1)保持苗床溫度18 30°C,相對濕度65 70%,9 10天后去掉塑料薄膜并做第一次葉面肥噴施,然后在整個苗木速生期內每隔7 10天噴施一次葉面肥,葉面肥中加入適量葉片呼吸抑制劑,在此期間保持棚內溫度18 30°C,相對濕度在65 70%,基質的相對濕度60-65%,葉面噴施時適當加入殺菌劑;
(5.2)當插穗的根系從營養杯側壁長出時,可利用空氣切根或移動營養杯位置來斷根,當插穗的根系長到苗床上時,須移動營養杯,并用手工切斷底根,當插穗的大部分根系從營養杯壁上長出時,停止葉面肥的噴施;
(5.3)煉苗至次年春季,容器苗即可出圃進行大田移栽。
步驟(I)中,所述苗床床面寬度為1-1.2米。
步驟(2)中,所述營養杯的直徑為4 5cm、高度為10 15cm。
步驟(3)中,所述基質營養杯在苗床上均勻間隔擺放的標準為每平方米320 350個,最佳擺放標準為每平方米350個。
所述基質營養杯,其杯口中央位置有一個直徑0.5cm、深度4-5cm的豎直穴窩。
步驟(4.1)中,所述插穗的最佳長度為12cm。
所述插穗的上部留下2-3個分枝,下部留有葉片。
步驟(5.1)中,所述殺菌劑為農用鏈霉素,或多菌靈,或敵克松,或甲基硫菌靈,幾種殺菌劑可輪換使用。
發明效果
本發明中,基質營養杯中的有機成分含量高,營養全面且適當,有利于插穗根系的平衡生長;營養杯為可降解的無紡布材料,能保障插穗上的任何根須自由伸展;基質營養杯間隔擺放,各插穗的根須不會互相纏繞,當插穗有多條根系伸出作為容器的營養杯后,可利用空氣切根或移動基質營養杯位置來斷根,每一條根會在枯斷處產生一個癒傷組織,這些癒傷組織在苗木栽植后會立即爆發性地生出大量根系,從而促成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長,規避了蹲苗期,幼林郁閉提前,移栽成活率可大幅度提高;由于容器苗的根系始終在透氣的環境條件下生長,根系在生長過程中得到鍛煉,根系生長得粗壯強健、抗干旱耐脊薄、抗逆性強;容器苗的根系與基質交織在一起形成牢固且富有彈性的根團,起苗時不會傷及根系;每個容器苗的重量輕,搬運方便,長途運輸不散團,減少了運輸過程中根系的受損度;基質在出圃定植后還可 改良并活化土壤,能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為根系微生物提供豐富的營養,數量龐大的微生物可產生大量的多種酶和激素,能促進根系生長,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疏松透氣,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本發明繁育的曼地亞紅豆杉苗木根系平衡,整齊健壯,成活率96%以上,出圃率達95%以上,移栽成活率可達98%,可全年生產不受季節性限制,能夠實現規模化、工廠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曼地亞紅豆杉苗木的繁育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
(I)苗床的準備
搭建2米左右高度的蔭棚,用遮陽網覆蓋,保證遮光度為70 75%,棚內苗床平行間隔,中間有過道,苗床凈寬度1-1.2米,長度依地勢而定。苗床的邊緣用水泥磚或者紅磚砌成,苗床表層有5-10厘米厚的無菌細沙;在苗床的附近開挖出一條寬30厘米,深20厘米的U型水溝,以便于 雨天排水。
(2)基質的配制與處理
選用有機基質草炭和珍珠巖兩者的混合物作為插穗的基質,草炭容重小,孔隙率高,珍珠巖排水透氣性好,這種基質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質地輕,能最大滿足曼地亞紅豆杉扦插需求。根據多次實驗總結,按體積比,草炭:珍珠巖=6: 4為最佳基質配比。該基質中加入其總重量0.5%的磷肥和適量N、K化肥,再噴水拌和,同時加入800 1000倍的多菌靈稀釋液滅菌,使其相對濕度達到60 65%,裝入直徑為4 5cm、高度為10 15cm的可降解無紡布材料的營養杯中成為基質營養杯,最后用濃度為0.5%的硫酸亞鐵溶液將營養杯表面噴濕。
基質不宜過干、過濕,以手攢可以聚合為宜,基質濕度控制在60-65%,有利生根。
(3)基質營養杯的擺放
按照每平方米320 350個的標準,將基質營養杯均勻擺放在(I)所述的苗床上,用濃度為0.4%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蔭棚內進行全面消毒,三天后可以開始扦插。這種擺放標準能夠保持基質營養杯之間有適宜的空隙,利于空氣修根和日常管理養護。
(4)插穗選擇處理與扦插
扦插時間春季秋季都可進行。本實施例的實驗地選擇在陜西省漢中市,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當氣溫穩定在12°C以上則可開始,也就是從3月20日起可進行,有大棚條件的避開最熱和最冷的月份,其余時間都可扦插。
(4.1)選取曼地亞紅豆杉3-4年生的植株上部健壯枝條作插穗,有露水和高溫天氣不宜采枝條,杜絕插穗枝條堆放和在運輸途中發熱,采回后應放在陰涼處,保持濕度,最好隨采隨用,存放期不宜過長。用平切法剪切長度12cm左右的枝條作插穗,按粗、中、細三級分別扦插以便管理,插穗枝條要求全木質化,粗細均勻,剪口平整光滑,忌破口、破皮,剪枝條時,枝條上部留下2-3個分枝,超過的從基部剪除,使生根后即有一個樹冠的雛形。平切能最大地減少受創面,降低脫根現象,提高生根量,利于平衡生根。
(4.2)在濃度為200mg/L的吲哚丁酸+奈乙酸復配劑中加入適量蔗糖和1: 1000倍的山梨酸鉀防腐劑,復配劑中加入黃泥,攪拌成較濃的黃泥漿,剪好的插穗蘸上這種黃泥漿后即可扦插。
(4.3)蘸漿的插穗直插到(3)所述的基質營養杯中,一個基質營養杯中一根插穗,即為容器苗,澆透定根水后用小拱棚蓋上塑料薄膜。[0043](5)苗圃管理
(5.1)保持苗床溫度18 30°C,相對濕度65 70%,9 10天后去掉塑料薄膜并做第一次葉面肥噴施,然后在整個苗木速生期內每隔7 10天噴施一次葉面肥,葉面肥以氮、磷、鉀、促根劑混合使用,在扦插初期,為防止葉片過分蒸發水份,還應加入呼吸抑制劑,如水楊酸片,每15kg水加10片,控制氣孔開閉程度,減少葉面水分蒸發,在此期間保持棚內溫度18 30°C,相對濕度在65 70%,基質的相對濕度60-65%,葉面噴施時適當加入殺菌劑,農用鏈霉素、多菌靈、敵克松、甲基硫菌靈等幾種殺菌劑可輪換使用。
(5.2)在根系沒長出容器之前,可用所熟悉的裸根苗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當插穗的根系從營養杯側壁長出時,可利用空氣切根或移動營養杯位置來斷根,當插穗的根系長到苗床上時,須移動營養杯,并用手工切斷底根,當插穗的大部分根系從營養杯壁上長出時,停止葉面肥的噴施,這時干燥空氣從容器空隙間流過,從容器側壁長出的幼嫩的根尖萎蔫干枯。經過I 2次空氣斷根處理,容器基質里面的側根成級數增加并和基質交織在一起形成富有彈性的根團。在噴霧條件下生出的根很多是水生根,根毛少,通過空氣斷根和練苗后,長出的根抗逆性強。
(5.3)煉苗至次年春季,容器苗即可出圃進行大田移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步驟(3)中,所述基質營養杯在苗床上均勻間隔擺放的標準為每平方米350個。其它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基質營養杯的杯口中央位置有一個直徑
0.5cm、深度4-5cm的豎直穴窩,所述插穗的下部留有葉片。穴窩可使下部留有葉片的插穗順利扦插到營養杯的基質中,插穗下部的葉片可起到以葉代根的作用。其它與實施例1或2相同。
實施例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步驟(4.1)中,所述插穗的長度為12cm。其它與實施例1至3之一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曼地亞紅豆杉苗木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驟進行, (1)苗床的準備 搭建2米左右高度的蔭棚,保證遮光度為70 75%,棚內苗床平行間隔,有排水溝,苗床表層有5-10厘米厚的無菌細沙; (2)基質的配制與處理 按體積取草炭6份、珍珠巖4份,充分混合后作為插穗的基質,然后在基質中加入其總重量0.5%的磷肥和適量N、K化肥,再噴水拌和,同時加入800 1000倍的多菌靈稀釋液滅菌,使其相對濕度達到60 65%,裝入可降解無紡布材料的營養杯中,成為基質營養杯,最后用濃度為0.5%的硫酸亞鐵溶液將營養杯表面噴濕; (3)基質營養杯的擺放 將基質營養杯均勻間隔擺放在(I)所述的苗床上,用濃度為0.4%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蔭棚內進行全面消毒; (4)插穗選擇處理與扦插 (4.1)春季或秋季,選擇曼地亞紅豆杉3-4年生的植株上部健壯枝條,用平切法剪切長度11 13cm的枝條作插穗,插穗枝條要求全木質化,粗細均勻,剪口平整光滑,忌破口、破皮; (4.2)在濃度為200mg/L的吲哚丁酸+奈乙酸復配劑中加入適量蔗糖和山梨酸鉀防腐齊U,復配劑中加入黃泥,攪拌成較濃的黃泥漿,然后插穗蘸漿; (4.3)蘸漿的插穗扦插到 (3)所述的基質營養杯中,一個基質營養杯中一根插穗,即為容器苗,澆透定根水后蓋上塑料薄膜; (5)苗圃管理 (5.1)保持苗床溫度18 30°C,相對濕度65 70%,9 10天后去掉塑料薄膜并做第一次葉面肥噴施,然后在整個苗木速生期內每隔7 10天噴施一次葉面肥,葉面肥中加入適量葉片呼吸抑制劑,在此期間保持棚內溫度18 30°C,相對濕度在65 70%,基質的相對濕度60-65%,葉面噴施時適當加入殺菌劑; (5.2)當插穗的根系從營養杯側壁長出時,可利用空氣切根或移動營養杯位置來斷根,當插穗的根系長到苗床上時,須移動營養杯,并用手工切斷底根,當插穗的大部分根系從營養杯壁上長出時,停止葉面肥的噴施; (5.3)煉苗至次年春季,容器苗即可出圃進行大田移栽。
2.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苗床床面寬度為1-1.2 米。
3.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營養杯的直徑為4 5cm、高度為10 15cm。
4.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基質營養杯在苗床上均勻間隔擺放的標準為每平方米320 350個,最佳擺放標準為每平方米350個。
5.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質營養杯,其杯口中央位置有一個直徑0.5cm、深度4-5cm的豎直穴窩。
6.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1)中,所述插穗的最佳長度為 12cm。
7.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穗的上部留下2-3個分枝,下部留有葉片。
8.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1)中,所述殺菌劑為農用鏈霉素,或多菌靈,或敵克松,或甲基硫菌靈,幾種殺菌劑可輪換使用。
專利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曼地亞紅豆杉苗木的繁育方法,(1)做無菌細沙苗床并搭建蔭棚,(2)草炭和珍珠巖以6∶4混合后成基質營養杯,(3)基質營養杯均勻間隔擺放在苗床上并全面消毒,(4)春季或秋季選擇曼地亞紅豆杉3-4年生的植株枝條作插穗扦插到營養杯中,(5)保持苗床溫度18~30℃,濕度65~70%,9~10天后第一次葉面肥噴施,然后在苗木速生期每隔7~10天噴施一次葉面肥,根系利用空氣切根或移動營養杯來斷根,大部分根系長出時停止葉面肥的噴施,然后煉苗至次年春季進行大田移栽。本發明繁育的曼地亞紅豆杉苗木根系平衡,整齊健壯,成活率96%以上,出圃率達95%以上,移栽成活率可達98%,能夠實現工廠化生產。
文檔編號A01G1/00GKCN103229647SQ201310139274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3日
發明者邵振恒, 張興和 申請人:漢中亨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