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拐棗的有機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拐棗它的學名是枳椇,俗稱雞腳爪、雞爪樹,萬字果、萬壽果、桔扭子等,果實形狀奇特,營養豐富,甜而多汁,一般用作水果食用或釀酒。可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祛濕平喘等等。
目前拐棗多為野生的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溪邊、路旁或較潮濕的山坡丘陵。常與其它常綠、落葉闊葉樹種混生,產量低,生長環境不利于果實的采摘,導致拐棗的果實不能充分向市場推廣。
目前對于目前對于拐棗的種植多為人工種植,采用化肥,農藥,導致生長出的拐棗果實口感很不理想,汁少,果肉也少。另外由于使用大量的化肥,化學農藥,使其的果肉在藥用價值方面大打折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拐棗的有機種植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拐棗的有機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海拔1000m以下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在村旁、路旁、房前屋后建拐棗園,提高建園立地條件,為豐產園打基礎;栽種前1~2月開穴整地,穴距4×4~5m;
(2)在每年春或秋季,選擇一年生壯苗放入穴內,蓋土踩實,澆足定根水;一般以春、秋2季造林為主,但秋季造林成活率更高;
(3)未成活的要及時補苗,苗木保存率需達到85%以上,成活的苗木要按時松土、除草、澆水,夏、冬季分2次施肥。拐棗樹幼苗生長緩慢,要加強幼樹的管理,一般5~6年才開始掛果,10年左右進入盛果期,一般每株產果30公斤。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坡度小于25°的造林地塊,按長寬高80×80×80cm穴狀規格整地,坡度大于25°以上的造林地塊,按長寬高40×80×60cm魚鱗坑規格整地,表土和芯土分開進行堆放,讓其芯土充分風化,達到松軟、細碎,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栽種前1~2月將腐熟的腐殖質有機肥填埋到穴內然后蓋土,有機肥厚度40cm土10cm。有機種植肥營養元素配置全面,施用后可以調節土壤養分平衡,及時補充植物所缺的各種營養元素,特別是微量元素,以此能夠促進幼苗生長,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進一步地所述腐殖質有機肥包括按重量份黃豆渣20~35份、菜籽渣25~35份、蚯蚓土20~25份和草木灰25~30份,有機肥發酵液1~3份混合,充分拌勻,堆高1~1.2米、寬0.8~1米、長度不限,自然發酵。黃豆渣、菜籽渣、蚯蚓糞都屬于無毒,結構疏松,保濕、保肥、透氣性均好,是栽培中一種較好的有機肥。都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鉀與有機成分。經測試,蚓糞含全氮2.5%,磷酸1.12%,氧化鉀0.7%,分別是一般園土的5倍、7倍、11倍,比一般家畜糞所含養分高.此外還富含多種酶、激素和微生物,有益于營養物質的分解,極易被植株根系吸收.其偏酸性。配置后呈較強酸性,根施后在施肥區域的一定范圍內,微量元素保持較高的有效性,可以被周圍根系吸收,提高苗木的生長量,而且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微生物的運動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促進作物生長,同時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有利于幼苗根部的呼吸作用,補充幼苗生長所需的必要元素,起到促進生長的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栽種前要剪掉苗木過長的獨根并截桿;栽種時把粘好泥漿的苗木放在穴內,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技術造林,深度至苗木根莖青黃交接處;澆水后,覆蓋1m見方的地膜,把苗木四周的地膜用泥土壓實,使之呈鍋底形,有利于苗木的保溫保濕,防止苗木四周雜草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夏季施肥按22.5~37.5kg/hm2施用菜籽渣,冬季施肥按75~90kg/hm2施用腐熟的羊糞。起促進生長作用,隨著樹齡的增加,施肥的頻率和施肥量應逐漸加大。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栽后第2年,當小樹長到1.0~1.5m時把主干拉彎,讓其分生二級枝條;再用同法拉枝分生出第3級、4級枝條,將樹枝向四周展開,使其充分吸收陽光,增加結果枝數量,以促進早結果,多結果,延長掛果期,提高經濟收入。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有機種植肥營養元素配置全面,施用后可以調節土壤養分平衡,及時補充植物所缺的各種營養元素,特別是微量元素;
2)有機種植用肥配置后呈較強酸性,根施后在施肥區域的一定范圍內,微量元素保持較高的有效性,可以被周圍根系吸收,提高苗木的生長量;
3)有機種植用肥中的主要有機肥料成分皆為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微生物的運動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促進作物生長。有機肥發酵時間短,腐熟徹底,養分損失少,肥效相對較快,有機肥經由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基本祛除了畜禽糞便中原有的對作物生長有害的病蟲。有機肥經由發酵,充實腐熟后施入土壤,不會造成作物燒根、燒苗;
4)有機種植可提高果實的礦物質含量、風味濃郁、顏色漂亮、營養豐富、品質優良、果實比重大、耐存儲運輸;
5)生產操作簡單,成本低,施用方便,保護環境,有益健康,易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所用的有機肥發酵液為鄭州眾富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的百多士em原液。
實施例1
選擇海拔1000m以下的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在村旁、路旁、房前屋后建拐棗園,提高建園立地條件,為豐產園打基礎。
栽種前2個月,對于坡度小于25°的造林地塊,按長寬高80×80×80cm穴狀規格整地,把表土和芯土分層堆放,讓其芯土充分風化,達到松軟、細碎,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前夕,要對造林地塊整地情況進行檢查,不合格的要及時返工,達到合格一塊、驗收一塊、造林一塊,確保整地質量達標。
在每年11月拐棗苗落葉后,選擇一年生優質壯苗造林。造林株行距為4×4m,畝栽植42株,造林前要剪掉苗木過長的獨根并苗高,使之快速長出須根和減少水分蒸發。在造林前2個月將腐熟的腐殖質有機肥填埋到造林坑內40cm處然后蓋上表土10cm,使腐殖質和表土充分接觸落實不出現空隙。所述腐殖質有機肥包括按重量份黃豆渣35份、菜籽渣35份、蚯蚓土25份和草木灰30份,有機肥發酵液3份混合,充分拌勻,堆高1~1.2米、寬0.8~1米、長度不限,自然發酵。
造林時把粘好泥漿的苗木放在定植坑內,舒展根系,蓋上芯土踩實,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技術造林,深度至苗木根莖青黃交接處即可。澆足定根水后,覆蓋1m見方的地膜,把苗木四周的地膜用泥土壓實,使之呈鍋底形,有利于苗木的保溫保濕,防止苗木四周雜草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對沒有成活的要及時補苗,苗木保存率達到95%。
拐棗樹幼苗生長緩慢,要加強幼樹的管理。一般5~6年才開始掛果。每年春夏雜草生長時,要按時松土、除草,干旱時及時澆水;對已成活的小樹苗,可在夏、冬季分2次施肥,夏季可菜籽渣22.5~37.5kg/hm2,冬季可羊糞75kg/hm2,促進生長;隨著樹齡的增加,施肥的次數和施肥量可以加大。
第一年的苗木平均生長95cm,第5年每株產果量28kg,第七年果實含糖量達到11%。
實施例2
選擇海拔1000m以下的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在村旁、路旁、房前屋后建拐棗園,提高建園立地條件,為豐產園打基礎。
栽種前1個月,對于大于25°以上的造林地塊,按長寬高40×80×60cm魚鱗坑規格整地,把表土和芯土分層堆放,讓其芯土充分風化,達到松軟、細碎,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前夕,要對造林地塊整地情況進行檢查,不合格的要及時返工,達到合格一塊、驗收一塊、造林一塊,確保整地質量達標。
在每年4月,選擇一年生優質壯苗造林。造林株行距為4×5m,畝栽植33株,造林前要剪掉苗木過長的獨根并苗高,使之快速長出須根和減少水分蒸發。在造林前1個月將腐熟的腐殖質有機肥填埋到造林坑內40cm處然后蓋上表土10cm,使腐殖質和表土充分接觸落實不出現空隙。所述腐殖質有機肥包括按重量份黃豆渣20份、菜籽渣25份、蚯蚓土20份和草木灰25份,有機肥發酵液1份混合,充分拌勻,堆高1~1.2米、寬0.8~1米、長度不限,自然發酵。
造林時把粘好泥漿的苗木放在定植坑內,舒展根系,蓋上芯土踩實,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技術造林,深度至苗木根莖青黃交接處即可。澆足定根水后,覆蓋1m見方的地膜,把苗木四周的地膜用泥土壓實,使之呈鍋底形,有利于苗木的保溫保濕,防止苗木四周雜草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對沒有成活的要及時補苗,苗木保存率達到85%。
拐棗樹幼苗生長緩慢,要加強幼樹的管理。每年春夏雜草生長時,要按時松土、除草,干旱時及時澆水;對已成活的小樹苗,可在夏、冬季分2次施肥,夏季可菜籽渣22.5~37.5kg/hm2,冬季可羊糞75kg/hm2,促進生長;隨著樹齡的增加,施肥的次數和施肥量可以加大;栽后第2年,當小樹長到1.5m時把主干拉彎,讓其分生二級枝條,再用同法拉枝在第3級、4級枝條上即可開花結果,并且樹枝向四周展開,使其充分吸收陽光,增加結果枝數量,以促進早結果,多結果,延長掛果期。
第一年的苗木平均生長85cm,第4年每株產果量27kg,第七年果實含糖量達到10%。
實施例3
選擇海拔1000m以下的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在村旁、路旁、房前屋后建拐棗園,提高建園立地條件,為豐產園打基礎。
栽種前2個月,對于坡度小于25°的造林地塊,按長寬高80×80×80cm穴狀規格整地,把表土和芯土分層堆放,讓其芯土充分風化,達到松軟、細碎,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前夕,要對造林地塊整地情況進行檢查,不合格的要及時返工,達到合格一塊、驗收一塊、造林一塊,確保整地質量達標。
在每年11月拐棗苗落葉后,選擇一年生優質壯苗造林。造林株行距為4×5m,畝栽植35株,造林前要剪掉苗木過長的獨根并苗高,使之快速長出須根和減少水分蒸發。在造林前2個月將腐熟的腐殖質有機肥填埋到造林坑內40cm處然后蓋上表土10cm,使腐殖質和表土充分接觸落實不出現空隙。所述腐殖質有機肥包括按重量份黃豆渣30份、菜籽渣30份、蚯蚓土22份和草木灰27份,有機肥發酵液2份,充分拌勻,堆高1~1.2米、寬0.8~1米、長度不限,自然發酵。
造林時把粘好泥漿的苗木放在定植坑內,舒展根系,蓋上芯土踩實,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技術造林,深度至苗木根莖青黃交接處即可。澆足定根水后,覆蓋1m見方的地膜,把苗木四周的地膜用泥土壓實,使之呈鍋底形,有利于苗木的保溫保濕,防止苗木四周雜草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對沒有成活的要及時補苗,苗木保存率達到90%。
拐棗樹幼苗生長緩慢,要加強幼樹的管理。每年春夏雜草生長時,要按時松土、除草,干旱時及時澆水;對已成活的小樹苗,可在夏、冬季分2次施肥,夏季可菜籽渣22.5~37.5kg/hm2,冬季可羊糞75kg/hm2,促進生長;隨著樹齡的增加,施肥的次數和施肥量可以加大。栽后第2年,當小樹長到1.0m時把主干拉彎,讓其分生二級枝條,再用同法拉枝在第3級、4級枝條上即可開花結果,并且樹枝向四周展開,使其充分吸收陽光,增加結果枝數量,以促進早結果,多結果,延長掛果期。
第一年的苗木平均生長90cm,第3年每株產果量26kg,第七年果實含糖量達到13%。
對比例
選擇海拔1000m以下的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在村旁、路旁、房前屋后建拐棗園,提高建園立地條件,為豐產園打基礎。
栽種前2個月,對于坡度小于25°的造林地塊,按長寬高80×80×80cm穴狀規格整地,把表土和芯土分層堆放,讓其芯土充分風化,達到松軟、細碎,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前夕,要對造林地塊整地情況進行檢查,不合格的要及時返工,達到合格一塊、驗收一塊、造林一塊,確保整地質量達標。
在每年11月拐棗苗落葉后,選擇一年生優質壯苗造林。造林株行距為4×4m,畝栽植42株,造林前要剪掉苗木過長的獨根并苗高,使之快速長出須根和減少水分蒸發。栽種前在穴內施化學合成的復合肥。
造林時把粘好泥漿的苗木放在定植坑內,舒展根系,蓋上芯土踩實,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技術造林,深度至苗木根莖青黃交接處即可。澆足定根水后,覆蓋1m見方的地膜,把苗木四周的地膜用泥土壓實,使之呈鍋底形,有利于苗木的保溫保濕,防止苗木四周雜草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對沒有成活的要及時補苗,苗木保存率僅為63%。
每年春夏雜草生長時,要按時松土、除草,干旱時及時澆水;對已成活的小樹苗,可在夏、冬季分2次追施化學復合肥肥。
第一年的苗木平均生長30cm,第5年每株產果量12kg,第七年果實含糖量達到6%。
本發明按照上述實施例進行了說明,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發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