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造浪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造浪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設置有一密閉空間,該密閉空間內設置有一電機,電機輸出軸延伸出該密閉空間,所述外殼內還設置有一葉片組件,葉片組件一端與外殼可轉動地連接,另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外殼對應葉片組件位置設置有通孔。采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一個電機控制一個葉片組件,控制靈活,同時該結構的葉片組件工作穩定可靠,可承受較大負荷。
【專利說明】
一種造浪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造浪器。
【背景技術】
[0002]水族箱中一般需要配置造浪器,造浪器用于驅動水族箱中的水形成水流,模擬自然環境,現有的造浪器一般采用一個電機同時驅動多個葉片的結構形式,該多個葉片只能同時動作,不能獨立控制其運動,造成客戶不能根據需要啟閉特定葉片,控制的靈活性不夠,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靈活的造浪器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造浪器。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造浪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設置有一密閉空間,該密閉空間內設置有一電機,電機輸出軸延伸出該密閉空間,所述外殼內還設置有一葉片組件,葉片組件一端與外殼可轉動地連接,另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外殼對應葉片組件位置設置有通孔。
[0006]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至少一對安裝磁鐵,每對安裝磁鐵包括內磁鐵和外磁鐵,內磁鐵固定在外殼上,外磁鐵位于水族箱外側壁上。
[0007]所述內磁鐵和外磁鐵上皆套設有減震膠圈。
[0008]所述葉片組件一端設置有橫截面呈非圓形的連接孔,所述電機輸出軸的端部設置有對應的該連接孔的連接部。
[0009]所述連接孔的橫截面呈六角形。
[0010]所述安裝磁鐵數量為一對。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一個電機控制一個葉片組件,控制靈活,同時該結構的葉片組件工作穩定可靠,可承受較大負荷。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照圖1?圖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造浪器,包括外殼I,外殼I內設置有一密閉空間2,該密閉空間2內設置有一電機4,電機4輸出軸延伸出該密閉空間2,外殼I內還設置有一葉片組件3,葉片組件3—端與外殼I可轉動地連接,另一端與電機4的輸出軸傳動連接,外殼I對應葉片組件3位置設置有通孔5。葉片組件3—端設置有橫截面呈非圓形的連接孔,電機4輸出軸的端部設置有對應的該連接孔的連接部6;連接孔的橫截面呈六角形,連接孔還可根據需要設置成橫截面呈三角形或橢圓形等其它形狀。采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一個電機4控制一個葉片組件,控制靈活,同時該結構的葉片組件3工作穩定可靠,可承受較大負荷。
[0017]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對安裝磁鐵,每對安裝磁鐵包括內磁鐵7和外磁鐵,內磁鐵7固定在外殼I上,外磁鐵位于水族箱外側壁上,安裝磁鐵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例如兩對或三對等等;內磁鐵7和外磁鐵上皆套設有減震膠圈8,減震膠圈8的設置可以有效的隔絕電機4工作時的振動,避免其傳遞到水族箱側壁上產生噪音。內磁鐵7上部設置有一卡頭9,所述外殼I上設置有與卡頭9相適配的卡槽,外殼I與內磁鐵7通過卡頭9和卡槽10組裝,內磁鐵7上對應減震膠圈處設置有定位凹槽,以限制密封膠圈不隨意串動。
[0018]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他實施方案。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設定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造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設置有一密閉空間,該密閉空間內設置有一電機,電機輸出軸延伸出該密閉空間,所述外殼內還設置有一葉片組件,葉片組件一端與外殼可轉動地連接,另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外殼對應葉片組件位置設置有通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造浪器,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至少一對安裝磁鐵,每對安裝磁鐵包括內磁鐵和外磁鐵,內磁鐵固定在外殼上,外磁鐵位于水族箱外側壁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造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磁鐵和外磁鐵上皆套設有減震膠圈。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造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組件一端設置有橫截面呈非圓形的連接孔,所述電機輸出軸的端部設置有對應的該連接孔的連接部。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造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的橫截面呈六角形。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造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磁鐵數量為一對。
【文檔編號】A01K63/00GK205727658SQ201620552812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發明人】廖世揮
【申請人】廖世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