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珍稀野生藥用菌的馴化培養,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槐栓菌,中文別名槐耳,隸屬非裙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栓菌屬(Trametes),學名槐栓菌(Trametes robin1phila Murr.),是我國民間重要的藥用真菌之一,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其主要活性成分為槐耳多糖(簡稱PS-T),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特別在防治肝癌類疾病方面有十分顯著的療效。目前,槐栓菌主要用于肝癌或用作化療的輔助用藥,代表性中成藥有金克槐耳顆粒。
[0003]近年來,槐栓菌藥用價值日益被重視起來,但其自然資源緊缺的現狀亟待解決。20世紀80年代末,槐栓菌固體發酵技術研發成熟,發酵菌質成為槐栓菌應用的主要來源。截至目前,有關槐栓菌人工培養的研究較少,嚴重影響槐栓菌野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加之棉籽殼價格的飛速上漲導致栽培成本增加,因此急需開發培育新的高產菌株、新型復合栽培配方和培育方法。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品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實現槐栓菌的代料人工栽培,解決槐栓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菌種選擇、母種的制備、原種和栽培種的制備、菌絲培養、槐栓菌栽培。
[0006](I)菌種選擇:
選取野生槐栓菌作為種源,提取野生槐栓菌內的母體,經過對母體的馴化培育,將野生槐栓菌的原母體馴化培育成新的槐栓菌菌種。
[0007](2)母種的制備
擴大母種,在試管中加入PDA培養基,滅菌冷卻后接入上述(I)中的樹舌靈芝菌種,黑暗培養,培養7-8天菌絲長滿培養基表面成為成熟母種,即可用于繁殖原種。
[0008](3)原種的制備
選料備料,選取棉籽殼、玉米芯和雜木肩為栽培基質,曬干備用;
原種制備,將配置好的原種培養基裝入原種瓶中,高壓滅菌1.5kg/cm2保持3h,冷卻到30°C以下將上述(2)中成熟母種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置于20°C?25°C條件下避光培養,菌絲長滿原種瓶成為成熟原種。
[0009](4)栽培種的制備
栽培種培養基不加糖,其余配比同原種培養基,栽培袋采用17cm X 39cm聚丙烯塑料袋,裝袋后及時進行常壓蒸汽滅菌,當溫度達到100°C時維持12h,停火后再燜12h即可出鍋晾袋,待料袋溫度降至28°C以下將上述(3)中成熟原種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栽培種培養條件與原種培養條件相同。
[0010](5)槐栓菌培養
栽培,人工搭建大棚,整畦,將(4)中培養好的成熟菌棒搬入大棚,進行墻式出菇;
出菇管理,在槐栓菌的生長過程中,保持栽培溫度25°C?30°C,空氣相對濕度85 %?90%,并通風換氣;
槐栓菌收獲,當菌蓋邊緣白色生長圈消失,菌蓋顏色呈黑褐色,顏色均勻時即可采收。
[0011]優化的,所述步驟(2)中培養溫度為30°C。
[0012]優選的,所述步驟(3)中闊葉雜木肩為栗木、果樹枝條、鋸末,培養基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為棉籽殼39%、玉米芯20%、雜木肩28%、麩皮8%、石灰I %、石膏I %、糖1%、蒼術I %、艾葉I %。
[0013]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栽培種培養基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為棉籽殼40%、玉米芯20%、雜木肩28%、麩皮8%、石灰1%、石膏1%、蒼術1%、艾葉1%。
[0014]優選的,所述步驟(5)中的墻式出菇指將成熟菌棒碼成墻式,袋與袋之間留2cm空隙,擺放高度以5?7層高為宜,每畝面積的土地能夠栽培25000袋。
[0015]選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方法和步驟栽培槐栓菌,選用的由野生槐栓菌母種馴化而成的槐栓菌,新品種菌絲潔白,邊緣整齊;菌蓋半圓形,蓋面紅褐色,菌蓋大小11.48cm X 7.48cm,菌蓋厚度1.1?1.6cm,無柄;生物學效率10%以上;開發前景廣闊。同時優化的復合栽培基質配方充分利用了當地林業下腳料和秸桿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總之本發明能培育出優質高產的槐栓菌子實體,且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可廣泛地應用于槐栓菌的大規模人工生產中,實現槐栓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是這些實例并不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相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做的任何改動,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實質,都將等價落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內。
[0017]—種槐栓菌的栽培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菌種選擇、母種的制備、原種和栽培種的制備、菌絲培養、槐栓菌栽培。
[0018](I)菌種選擇
選取野生槐栓菌作為種源,提取野生槐栓菌內的母體,經過對母體的馴化培育,將野生槐栓菌的原母體馴化培育成新的槐栓菌菌種。
[0019](2)母種的制備
配制擴大母種,在試管中加入PDA培養基,滅菌冷卻后接入上述(I)中的槐栓菌菌種,黑暗培養,培養7d,菌絲長滿培養基表面成為成熟母種,即可用于繁殖原種。
[0020](3)原種的制備
選料備料,選取棉籽殼、玉米芯和雜木肩為栽培基質,曬干備用;
原種制備,將配置好的培養基裝入原種瓶中,高壓滅菌1.5kg/cm2保持3h,冷卻到30°C以下將上述(2)中成熟母種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置于20°C?25°C條件下避光培養,菌絲長滿原種瓶成為成熟原種。
[0021](4)栽培種的制備栽培種培養基不加糖,其余配比同原種培養基,栽培袋采用17cm X 39cm聚丙烯塑料袋,裝袋后及時進行常壓蒸汽滅菌,當溫度達到100°C時維持12h,停火后再燜12h即可出鍋晾袋,待料袋溫度降至28°C以下將上述(3)中成熟原種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栽培種培養條件與原種培養條件相同,菌絲長滿栽培袋后成為成熟菌棒。
[0022](5)槐栓菌培養
栽培,人工搭建大棚,整畦,將(4)中培養好的成熟菌棒搬入大棚,進行墻式出菇;
出芝管理,在槐栓菌的生長過程中,保持栽培溫度25°C?30°C,空氣相對濕度85 %?90%,并通風換氣;
槐栓菌收獲,當菌蓋不再長大,邊緣無白色生長點,顏色均勻時即可采收;
所述步驟(2)中培養溫度為30°C;所述步驟(3)中闊葉雜木肩為栗木、果樹枝條、鋸末,培養基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為棉籽殼39%、玉米芯20%、雜木肩28%、麩皮8%、石灰I %、石膏1%、糖1%、蒼術1%、艾葉1%;步驟(4)中栽培種培養基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為棉籽殼40%、玉米芯20%、雜木肩28%、麩皮8%、石灰I %、石膏I %、蒼術I %、艾葉I % ;步驟(5)中的墻式出菇指將成熟菌棒碼成墻式,袋與袋之間留2cm空隙,擺放高度以5?7層高為宜,每畝面積的土地能夠栽培25000袋。
[0023 ]采用本方法和步驟栽培槐栓菌,菌絲潔白,邊緣整齊;菌蓋半圓形,蓋面紅褐色,菌蓋大小11.48cm X 7.48cm,菌蓋厚度I.I?I.6cm,無柄;生物學效率10 %以上。
【主權項】
1.一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菌種選擇、母種的制備、原種和栽培種的制備、菌絲培養、槐栓菌栽培,按以下步驟進行: (1)菌種選擇 選取野生槐栓菌作為種源,提取野生槐栓菌內的母體,經過對母體的馴化培育,將野生槐栓菌的原母體馴化培育成新的槐栓菌菌種; (2)母種的制備 擴大母種,在試管中加入PDA培養基,滅菌冷卻后接入上述(I)中的槐栓菌菌種,黑暗培養,培養7-8天,菌絲長滿培養基表面成為成熟母種,用于繁殖原種; (3)原種的制備 選料備料,選取棉籽殼、玉米芯和雜木肩為栽培基質,曬干備用; 原種制備,將配置好的培養基裝入原種瓶中,高壓滅菌1.5kg/cm2保持3h,冷卻到30°C以下將上述(2)中成熟母種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置于20°C?25°C條件下避光培養,菌絲長滿原種瓶成為成熟原種; (4)栽培種的制備 栽培種培養基不加糖,其余配比同原種培養基,栽培袋采用17cm X 39cm聚丙烯塑料袋,裝袋后進行常壓蒸汽滅菌,當溫度達到100°C時維持12h,停火后再燜12h即可出鍋晾袋,待料袋溫度降至28°C以下將上述(3)中成熟原種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栽培種培養條件與原種培養條件相同,菌絲長滿栽培袋后成為成熟菌棒; (5)槐栓菌培養 栽培,人工搭建大棚,整畦,將(4)中培養好的成熟菌棒搬入大棚,進行墻式出菇; 出菇管理,在槐栓菌的生長過程中,保持栽培溫度25°C?30°C,空氣相對濕度85%?90%,并通風換氣; 槐栓菌收獲,當菌蓋不再長大,邊緣無白色生長點,顏色均勻時即可采收。2.根據權利I要求所述的一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培養溫度為30 °C。3.根據權利I要求所述的一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闊葉雜木肩為栗木、果樹枝條、槐木、鋸末,培養基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為棉籽殼39%、玉米芯20%、雜木肩28%、麩皮8%、石灰1%、石膏1%、糖1%、蒼術1%、艾葉1%。4.根據權利I要求所述的一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栽培種培養基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為棉籽殼40%、玉米芯20%、雜木肩28%、麩皮8%、石灰I %、石膏I %、蒼術I %、艾葉I %。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珍稀野生藥用菌的馴化培養,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菌種選擇、原種和栽培種的制備、菌絲培養、槐栓菌代料栽培。本發明利用野外獲得的槐栓菌子實體通過組織分離方法獲得出菇菌株,再通過系統選育而培育成穩定性強、代謝能力高、安全性高的原始母種,經母種、原種和栽培種的制備并控制環境條件而種植得到槐栓菌子實體。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方法,培育出的槐栓菌產量高,品質好,且成本低、易操作,是一種極具開發和推廣價值的槐栓菌代料栽培方法。
【IPC分類】A01G1/04
【公開號】CN105706733
【申請號】CN201610056498
【發明人】蘭玉菲
【申請人】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