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小麥條銹病的綜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術:
小麥條銹病是小麥銹病之一。小麥銹病俗稱“黃疸病”,分條銹病、稈銹病、葉銹病3種,是中國小麥生產上分布廣、傳播快,危害面積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麥條銹病發生最為普遍且嚴重,主要發生在河北、河南、陜西、山東、山西、甘肅、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小麥條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麥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環,尚未發現病菌的轉主寄主,其侵染循環可分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個環節。小麥條銹菌在中國甘肅的隴東、隴南、青海東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熱月份旬均溫在20℃以下的地區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隨氣流傳播到中國冬麥區后,遇有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即可侵染冬麥秋苗,秋苗的發病開始多在冬小麥播后1個月左右。秋苗發病遲早及多少,與菌源距離和播期早晚有關,距越夏菌源近、播種早則發病重。當平均氣溫降至1~2℃時,條銹菌開始進入越冬階段。
一月份平均氣溫低于-6~-7℃的德州、石家莊、介休一線以北,病菌不能越冬,而這一線以南地區,冬季最冷月均溫不低于上述溫度的四川、云南、湖北、河南信陽、陜西關中、安康等地則可以菌絲狀態在病葉里越冬,成為當地及鄰近麥區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翌年小麥返青后,越冬病葉中的菌絲體復蘇擴展,當旬均溫上升至5℃時顯癥產孢,如遇春雨或結露,病害擴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為該病主要為害時期。在具有大面積感病品種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為流行的兩大重要條件。如遇較長時間無雨、無露的干旱情況,病害擴展常常中斷。因此常年發生春旱的華北發病輕,華東春雨較多,但氣溫回升過快,溫度過高不利該病擴展,發病也輕。只有早春低溫持續時間較長,又有春雨的條件發病重。品種抗病性差異明顯,但大面積種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種,由于病菌小種的改變,往往造成抗病性喪失。
小麥條銹病的發生與危害具有長期性、暴發性、流行性和變異性等特點,病菌可隨高空氣流遠距離傳播。其有效防控是長期的國際難題,引起世界有關國家及其國際組織的廣泛關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小麥條銹病的綜合治理方法,采用綜合治理措施,實施源頭治理戰略,保障小麥生產安全。
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小麥條銹病的綜合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選用成株抗性或慢銹性品種。
步驟2、采用2%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或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拌種。
步驟3、清除自生麥。
步驟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
步驟5、小麥拔節至孕穗期噴灑20%三唑酮乳油、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
所述成株抗病品種為豫麥34、豫麥 49、豫麥 69、新麥 19、皖麥 19等;所述慢條銹病品種為陜農 354、陜農 757、小偃 22、小偃 54、小偃 503、西農 2611、西農 979、西農 2000、魯麥 23、武農 148 等。
所述酵素菌的有效活性菌≥5千萬/克,氮磷鉀總量≥4%,有機質≥4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小麥條銹病的綜合治理方法,針對條銹病的發病特點,采取綜合防治的策略,通過品種選擇、藥劑拌種、定期噴藥等方法協同作用,共同治理小麥條銹病,適用于大面積推廣及實施,有益于保障小麥的穩產及效益,有效避免條銹病的大區域流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小麥條銹病的綜合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選用成株抗性品種。使用的小麥抗病品種應兼顧兩方面職能:一是降低越夏和秋苗菌源量;二是穩定病原菌毒性小種的群體結構,降低新流行小種產生的頻率。
所述成株抗病品種為豫麥34、豫麥 49、豫麥 69、新麥 19、皖麥 19等。
步驟2、采用2%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拌種。
所述2%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的有效成分為戊唑醇2%,植物生長劑、微量元素,主要作用為促根壯苗,增強幼苗素質,提高抗逆能力,有效防止小麥條銹病,提高產品質量。
步驟3、清除自生麥。
步驟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搞好氮磷鉀合理搭配,增強小麥抗病力。速效氮不宜過多、過遲,防止小麥貪青晚熟,加重受害。
所述酵素菌是能夠產生多種催化分解酸的有益微生物群體,由活菌與生命物質等組成,活菌主要有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酵母菌、放線菌、真菌及多種對植物有益的菌群。其生命物質包括17種氨基酸、33種游離氨基酸、12種脂肪酸以及多種酶、生物激素類物質等。其中,酶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證了植物的正常生長。
所述酵素菌的有效活性菌≥5千萬/克,氮磷鉀總量≥4%,有機質≥45%。
步驟5、春季葉面噴霧小麥拔節至孕穗期病葉普遍率達2%~4%,嚴重度達1%時開始噴灑20%三唑酮乳油、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與挑治相結合。
小麥條銹病跨區域流行的特點決定了其綜合治理工作的全局性和公益性。對越夏區、越冬區和流行區,應采取統籌安排、分區治理、綜合防治的防控策略,抗病品種是這一防控體系中最根本的措施。科學使用有限的抗條銹病基因(抗源),合理布局抗病品種,是小麥條銹病持續治理的保證。
所述20%三唑酮乳油是一種低毒、持效期長的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施藥后能被作物各部位吸收,對病害具有預防、治療作用。
所述25%丙環唑乳油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內吸性強,可被根、莖、葉部吸收,并能在較短時間內傳導到植物組織的各個部位,快速深入病部,殺死病菌,有效控制病斑的發展,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小麥條銹病的綜合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選用慢銹性品種。所述慢條銹病品種為陜農 354、陜農 757、小偃 22、小偃 54、小偃 503、西農 2611、西農 979、西農 2000、魯麥 23、武農 148 等。
步驟2、采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拌種。
步驟3、清除自生麥。
步驟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
步驟5、小麥拔節至孕穗期噴灑20%三唑酮乳油、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