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種植設備【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包括底座和箱體,所述箱體固定設置在底座上,所述箱體包括底盒、以及和底盒四邊頂部連接并圍合的兩側板、后板和前板,所述兩側板、后板和前板圍成的容納腔體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所述前板與底盒前邊頂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所述后板內側設有水及營養液供給管道,所述管道上均有設有多個噴頭,所述底盒內設有栽培基質。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采用全新的結構,能夠最大化地在有限地空間內擴大種植面積,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實現光照適度和適量。
【專利說明】—種微型農業種植箱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種植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
【背景技術】
[0003]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工業化進程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農業成為了人們眼中的遙遠的行業。城市里居住的孩子甚至只能夠通過花盆種植來認識一些植物,沒有辦法體會到果蔬種植的樂趣和意義。
[0004]為此,一些人發明了農業種植箱,可是,通常這種農業種植箱其體積較大,不適合居住在城市狹小空間的人們,再者,城市居民大多以商品房為主要居住環境,商品房的室外空間有限,對于種植箱來說,又必須在室外才能獲得植物和農作物生長必備的陽光。通常人們是想到將植物放置在陽臺上,可是在陽臺上又會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光照過于強烈的時候,植物和農作物又容易過度光照而死亡,此時通常的做法是將種植箱搬進室內,避免陽光直射,現有技術中的農業種植箱都無法很好的解決光照適量適度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采用全新的結構,能夠最大化地在有限地空間內擴大種植面積,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實現光照適度和適量。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包括底座和箱體,所述箱體固定設置在底座上,所述箱體包括底盒、以及和底盒四邊頂部連接并圍合的兩側板、后板和前板,所述兩側板、后板和前板圍成的容納腔體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所述前板與底盒前邊頂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所述后板內側設有水及營養液供給管道,所述管道上均有設有多個噴頭,所述底盒內設有栽培基質。
[0007]進一步的,所述容納腔體的頂部設有頂蓋,所述頂蓋為玻璃頂蓋或鏤空的木質頂至JHL ο
[0008]進一步的,所述前板包括多塊并排設置的太陽能光伏板,每一太陽能光伏板與底盒前邊頂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
[0009]更進一步的,所述頂蓋的前端設有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的活塞桿頂部通過第二轉軸連接一擺動桿,所述擺動桿通過第三轉軸與太陽能光伏板連接,所述電動推桿由一單片機控制繼電器來實現該電動推桿與電源的導通和斷開,進而實現活塞桿的回縮和向外伸出,從而控制該太陽能光伏板的打開和關閉。
[0010]進一步的,所述底盒上方設有壁掛盒,所述壁掛盒與后板固定連接,所述壁掛盒進深小于底盒進深的一半,所述壁掛盒前面也設有水及營養液供給管道,所述壁掛盒內設有栽培基質。
[0011]更進一步的,所述栽培基質的底面和側面均設有防滲層。防止水和營養液從噴頭噴撒出來后不會快速地從栽培基質中向下滲透,避免了水和營養液的流失。
[0012]進一步的,所述底座設有放水口,所述放水口設置在底座底部,且所述放水口上蓋配合有密封蓋。當不需要放水的時候,密封蓋與放水口密封配合,當需要放水的時候,打開密封蓋,即可將多余的水分從放水口排出。
[0013]進一步的,所述后板背面還設有掛鉤。方便將整個微型農業種植箱掛設在陽臺欄桿上。
[0014]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5]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直角梯形式的微型農業種植箱,且該前板可以打開和關閉,打開能夠最大化地得到陽光照射,關閉則可以避免過度光照,滿足了不同植物和農作物的任意光照需求,所述前板包括多塊并排設置的太陽能光伏板,并可以通過電動推桿進行控制,很好的解決光照適量適度的問題。
[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階梯層的栽培基質,能夠最大化地在有限地空間內擴大種植面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0]作為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包括底座I和箱體2,所述箱體2固定設置在底座上,箱體2可以通過T字型螺栓15鎖固在底座I上,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連接的方式實現二者的連接,例如焊接。所述箱體2包括底盒21、以及和底盒21四邊頂部連接并圍合的兩側板22、后板23和前板24,所述兩側板22、后板23和前板24圍成的容納腔體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所述容納腔體的頂部設有頂蓋25,所述頂蓋25為玻璃頂蓋或鏤空的木質頂蓋25,這樣設計是為了方便陽光照射,進而使得植物和農作物獲得充分的陽光。
[0021]所述前板24與底盒21前邊頂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前板24包括多塊并排設置的太陽能光伏板24,但是本方案并不是一定需要采用多個太陽能光伏板24,僅僅一個也是可以實現的,且本方案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制作前板24,例如玻璃前板24。每一太陽能光伏板24與底盒21前邊頂部通過轉軸3轉動連接。所述頂蓋25的前端設有電動推桿4,所述電動推桿4的活塞桿41頂部通過第二轉軸5連接一擺動桿6,所述擺動桿6通過第三轉軸7與太陽能光伏板24連接,所述電動推桿4由一單片機控制繼電器來實現該電動推桿與電源的導通和斷開,進而實現活塞桿41的回縮和向外伸出,從而控制該太陽能光伏板24的打開和關閉。具體地實現過程如下:所述單片機連接于繼電器的控制端,電源連接于繼電器的輸入端,電動推桿連接于繼電器的輸出端。想要打開太陽能光伏板24時,單片機控制繼電器吸合將電源和電動推桿4導通,電動推桿4得電后活塞桿41向內縮回,擺動桿6的兩端由于分別通過第二轉軸5和第三轉軸7可轉動連接于太陽能光伏板24上,因此電動推桿4的活塞桿41帶動擺動桿擺動實現將太陽能光伏板24撐開。同理要想關閉太陽能光伏板24時,電動推桿4的活塞桿41向外伸出即可將太陽能光伏板24關閉。而實現上述工作原理的電路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在此不再贅述。
[0022]所述后板23內側設有水及營養液供給管道8,所述管道8上均有設有多個噴頭9,所述噴頭9為霧化噴頭9,能夠將水和營養液噴灑得更加均勻。所述底盒21內設有栽培基質12。所述底盒21上方設有壁掛盒26,所述壁掛盒26與后板固定通過螺栓10連接,所述壁掛盒26進深小于底盒21進深的一半,這樣是為了避免壁掛盒26阻擋過多的底盒21陽光,所述壁掛盒26前面也設有水及營養液供給管道8,所述管道8上均有設有多個噴頭9,所述壁掛盒26內也設有栽培基質12。這就構成了一個階梯層的栽培基質12種植箱,能夠最大化地在有限地空間內擴大種植面積。
[0023]底盒21和壁掛盒26內的所述栽培基質12的底面和側面均設有防滲層13。防滲層13能夠防止水和營養液從噴頭噴撒出來后不會快速地從栽培基質12中向下滲透,避免了水和營養液的流失。所述底座設有放水口 11,所述放水口 11設置在底座I底部,且所述放水口 11上蓋配合有密封蓋(未示出)。當不需要放水的時候,密封蓋與放水口 11密封配合,當需要放水的時候,打開密封蓋,即可將多余的水分從放水口排出。所述后板23背面還設有掛鉤14。方便將整個微型農業種植箱掛設在陽臺欄桿上。
[0024]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箱體,所述箱體固定設置在底座上,所述箱體包括底盒、以及和底盒四邊頂部連接并圍合的兩側板、后板和前板,所述兩側板、后板和前板圍成的容納腔體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所述前板與底盒前邊頂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所述后板內側設有水及營養液供給管道,所述管道上均有設有多個噴頭,所述底盒內設有栽培基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腔體的頂部設有頂蓋,所述頂蓋為玻璃頂蓋或鏤空的木質頂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包括多塊并排設置的太陽能光伏板,每一太陽能光伏板與底盒前邊頂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的前端設有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的活塞桿頂部通過第二轉軸連接一擺動桿,所述擺動桿通過第三轉軸與太陽能光伏板連接,所述電動推桿由一單片機控制繼電器來實現該電動推桿與電源的導通和斷開,進而實現活塞桿的回縮和向外伸出,從而控制該太陽能光伏板的打開和關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上方設有壁掛盒,所述壁掛盒與后板固定連接,所述壁掛盒進深小于底盒進深的一半,所述壁掛盒前面也設有水及營養液供給管道,所述壁掛盒內設有栽培基質。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質的底面和側面均設有防滲層。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設有放水口,所述放水口設置在底座底部,且所述放水口上蓋配合有密封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型農業種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背面還設有掛鉤。
【文檔編號】A01G31/02GK204104464SQ201420583395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吳章文 申請人:吳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