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平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整平機構,包括旋耕機機架,還包括整平機架、整平度調節機構和牽引機構,所述整平機架包括中部機架、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能轉動地分別設置在所述中部機架的兩側端;整平度調節機構包括中部液壓油缸、左側液壓油缸和右側液壓油缸,所述中部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旋耕機機架的中部和中部機架的頂端中部;所述左側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的頂端左側端和所述左加長臂上的轉動軸的左側位置;所述牽引機構包括四個牽引桿,所述牽引桿的兩端均分別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本實用新型降低了用戶耕作成本,作業時能調整耕作深度跟寬度,降低油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整平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田地整平的機構。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我國秸桿還田和農用機械的大力推廣,對水田平整的要求越來越高,通常是 先采用拖拉機進行旋耕作業,常會在田地邊緣轉彎時把一部分泥土甩向田地周邊,使水田 高低不平,因此在旋耕作業后,還需要再通過其他裝置對田地進行整平,將田地耙平,其操 作不方便,效率低,增加農民勞動強度。現有的旋耕機耕整田塊時較不平整,且整平的深度 和寬度大多不可調節,同時裝置容易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即可方便調節整平機整平作業的深度 和寬度同時又不易損壞的整平機構。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整平機構,包括旋 耕機機架,還包括整平機架、整平度調節機構和牽引機構,其中,
[0005] 所述整平機架包括中部機架、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能 轉動地分別設置在所述中部機架的兩側端,所述左加長臂的右端通過轉動軸連接在所述中 部機架的左側端,所述右加長臂的左端通過轉動軸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的右側端;
[0006] 所述整平度調節機構包括中部液壓油缸、左側液壓油缸和右側液壓油缸,所述中 部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旋耕機機架的中部和中部機架的頂端中部;所述左側液 壓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的頂端左側端和所述左加長臂上的轉動軸的左側 位置;所述右側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的頂端右側端和所述右加長臂上 的轉動軸的右側位置;
[0007] 所述牽引機構包括四個牽引桿,所述牽引桿的兩端均分別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和 旋耕機機架上。
[0008] 進一步地,所述中部液壓油缸、左側液壓油缸和右側液壓油缸均能轉動地設置在 其兩端的連接點處。
[0009]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桿通過牽引點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所述中 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各自的四個牽引點分別為一個矩形。
[0010]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桿通過牽引點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所述中 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各自的四個牽引點分別為一個梯形。
[0011]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桿均能轉動地設置在其兩端的牽引點上。
[0012] 進一步地,所述整平機架完全展開時,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與所述中部機架 處于同一水平面位置。
[0013] 進一步地,所述整平機架完全收縮時,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向上轉動到與所 述中部機架垂直的位置。
[0014] 進一步地,所述平整機構設置所述旋耕機機架的后側。
[0015] 進一步地,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能分別獨立地進行動作。
[0016] 進一步地,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的動作步調一致。
[0017]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根據田地起伏變化,田地整平裝置不易損壞,降低了用戶耕 作成本,作業時能調整耕作深度跟寬度,降低油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平機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0]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整平機構的俯視圖;
[0021]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平機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和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 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 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 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3]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 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 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 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像這里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0024]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和/或"的含義指的是各自單獨存在或兩者同時存在的情 況均包括在內。
[0025]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內、外"的含義指的是相對于設備本身而言,指向設備內部 的方向為內,反之為外。
[0026]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右"的含義指的是閱讀者正對附圖時,閱讀者的左邊即 為左,閱讀者的右邊即為右。
[0027]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連接"的含義可以是部件之間的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部件間 通過其它部件的間接連接。
[0028] 如圖1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整平機構,包括旋耕機機架4,還包括整平機架、整平度 調節機構和牽引機構,其中,整平機架包括中部機架1、左加長臂2和右加長臂3,左加長臂2 和右加長臂3能轉動地分別設置在中部機架1的兩側端,左加長臂2的右端通過轉動軸連 接在中部機架1的左側端,右加長臂3的左端通過轉動軸連接在中部機架1的右側端;整平 度調節機構包括中部液壓油缸5、左側液壓油缸6和右側液壓油缸7,中部液壓油缸5的兩 端分別連接在旋耕機機架4的中部和中部機架1的頂端中部;左側液壓油缸6的兩端分別 連接在中部機架1的頂端左側端和左加長臂2上的轉動軸的左側位置;右側液壓油缸7的 兩端分別連接在中部機架1的頂端右側端和右加長臂3上的轉動軸的右側位置;牽引機構 包括四個牽引桿8,牽引桿8的兩端均分別連接在中部機架1和旋耕機機架4上。
[0029] 中部液壓油缸5、左側液壓油缸6和右側液壓油缸7均能轉動地設置在其兩端的連 接點處。牽引桿8通過牽引點連接在中部機架1和旋耕機機架4上,中部機架1和旋耕機 機架4上各自的四個牽引點分別為一個矩形。牽引桿8通過牽引點連接在中部機架1和旋 耕機機架4上,中部機架1和旋耕機機架4上各自的四個牽引點分別為一個梯形。牽引桿 8均能轉動地設置在其兩端的牽引點上。
[0030] 整平機架完全展開時,左加長臂2和右加長臂3與中部機架1處于同一水平面位 置。
[0031] 整平機架完全收縮時,左加長臂2和右加長臂3向上轉動到與中部機架1垂直的 位置。平整機構設置旋耕機機架4的后側。左加長臂2和右加長臂3能分別獨立地進行動 作。左加長臂2和右加長臂3的也可以通過控制機構做到動作步調一致。
[0032]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 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 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整平機構,包括旋耕機機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整平機架、整平度調節機構和 牽引機構,其中, 所述整平機架包括中部機架、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能轉動 的分別設置在所述中部機架的兩側端,所述左加長臂的右端通過轉動軸連接在所述中部機 架的左側端,所述右加長臂的左端通過轉動軸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的右側端; 所述整平度調節機構包括中部液壓油缸、左側液壓油缸和右側液壓油缸,所述中部液 壓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旋耕機機架的中部和中部機架的頂端中部;所述左側液壓油 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的頂端左側端和所述左加長臂上的轉動軸的左側位置; 所述右側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的頂端右側端和所述右加長臂上的轉 動軸的右側位置; 所述牽引機構包括四個牽引桿,所述牽引桿的兩端均分別連接在所述中部機架和旋耕 機機架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液壓油缸、左側液壓油 缸和右側液壓油缸均能轉動地設置在其兩端的連接點處。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桿通過牽引點連接在 所述中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所述中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各自的四個牽引點分別為一 個矩形。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桿通過牽引點連接在 所述中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所述中部機架和旋耕機機架上各自的四個牽引點分別為一 個梯形。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桿均能轉動地設置 在其兩端的牽引點上。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機架完全展開時,所述 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與所述中部機架處于同一水平面位置。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機架完全收縮時,所述 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向上轉動到與所述中部機架垂直的位置。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機構設置在所述旋耕 機機架的后側。
9. 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能 分別獨立地進行動作。
10. 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種整平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長臂和右加長臂 的動作步調一致。
【文檔編號】A01B33/02GK203896671SQ201420219778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黃宜成 申請人:黃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