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包括大門,鐵絲圍網,田間小路,機耕道,養鱉溝,圍板,植物隔離層和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復數塊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組成一個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鐵絲圍網設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的四周;鐵絲圍網間隙間設有用于種植植物的植物隔離層;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的一側設有田間進水口,另一側設有與田間進水口連通的田間出水口;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之間設有田間小路;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與田間小路之間設有機耕道;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的四周開設有養鱉溝;養鱉溝的外圍設有圍板。本實用新型的圍欄裝置能有效防止鱉的外逃,制作簡單,成本低,并解決了有機模式下存在的外界農藥漂移的難題。
【專利說明】—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圍欄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CN 103027008 A公開了一種稻田溝渠一體化稻甲魚生態高值種養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稻田田園化及圍欄設置:對稻田進行平整,在稻田的一端設有進水溝,另一端設有與進水溝連通的排水溝,該排水溝溝寬為1.0m-2.0m,溝深為1.5m~2.0m,并在稻田四周設置圍欄;所述排水溝進水端的溝底鋪設厚度為5cnT20Cm的障礙物,在障礙物上方設有與溝同深的防逃網,在防逃網上設有高度為eOcnTlOOcm的隔墻;所述排水溝出水端的溝底鋪設厚度為5cnT20Cm的障礙物,在障礙物上方設有攔水壩,在攔水壩上設有防逃網,在防逃網上設有高度為60cnT100Cm的隔墻;2)稻田耕整;3)水稻移栽;4)甲魚投放與飼養;5)田間管理;6)水稻和甲魚適時收獲。該發明方法中采用的圍欄設置雖然能有效防止鱉的逃跑,但圍欄的成本較高,不便于制作;其次,不能避免外界農藥漂移對有機稻鱉共生種養模式的影響。
[0003]CN 102577800 A公開了一種利用稻田養鱉防治水稻害蟲的方法,該方法包括:(1)培育水稻壯秧,移栽水稻秧苗到大田;(2)稻田四周和中間開深溝:中華鱉放養前,在稻田四周和中間開深溝,稻田四周的溝寬40-50厘米,溝深40-50厘米,并用石棉瓦圍住稻田四周;稻田中間的溝 寬80-100厘米、溝深40-50厘米;(3)稻田中間及田塊兩邊設置鱉棲息場所;(4)安裝防逃(偷)設施: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稻田四周用100厘米高的石棉瓦圍住,其中30厘米埋入土中,70厘米留在上面,每隔150厘米用木樁或竹樁加固,最上部用竹片和鐵絲夾緊,石棉瓦上方再用高200厘米的尼龍網圍住,以防小偷,進出水溝用鐵絲網攔截,防治中華鱉外逃;(5)鱉苗選擇;(6)養鱉時間、密度和鱉種消毒;(7)、養鱉稻田管理;(8)、水稻收割和中華鱉捕撈。該發明方法中設置的防逃或防偷設施,其材料成本高,且不能避免外界農藥漂移對有機稻鱉共生種養模式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防止鱉的外逃,制作簡單,成本低的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解決有機模式下存在的外界農藥漂移的難題。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包括大門,鐵絲圍網,田間小路,機耕道,養鱉溝,圍板,植物隔離層,田間進水口,田間出水口和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所述復數塊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組成一個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所述鐵絲圍網設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的四周;所述鐵絲圍網間隙間設有用于種植植物的植物隔離層;所述鐵絲圍網的一側設有進入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內的大門;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的一側設有田間進水口,另一側設有與田間進水口連通的田間出水口 ;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之間設有田間小路;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與田間小路之間設有機耕道;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的四周開設有養鱉溝;所述養鱉溝的外圍設有圍板。
[0006]進一步,所述鐵絲圍網的聞度為1.7m 2.0m。
[0007]進一步,所述植物隔離層種植的植物為藤本植物或蔬菜。
[0008]進一步,所述藤本植物為牽牛花,常春藤或葡萄。
[0009]進一步,所述圍板為50-80cm高、0.2"0.5mm厚的塑料薄膜。
[0010]進一步,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的數量為4-10塊,其面積為0.7^1.5畝。
[0011]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的數量和劃分可以根據自然田塊的位置和形狀靈活安排,不限定為矩形。
[0012]所述機耕道下鋪設有 通水的涵管。
[0013]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的有益效果:
[0014]I)圍板建造好后,靠近地面的部分已經完全沒有孔隙能讓鱉逃跑,而鱉不能攀爬光滑的塑料薄膜,而圍板高度已經完全超越了鱉能夠翻越的高度,從而有效防止鱉的外逃;
[0015]2)通過在鐵絲圍網間隙的植物隔離層內種植植物,隔絕鐵絲圍網的內外空間,使鐵絲圍網內外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空間,種植的藤本植物自身對農藥具有吸收轉化的作用,能使外界常規農藥對有機農業的影響降至最低;
[0016]3)植物隔離層的蔬菜能為園區提供一定的常規的蔬菜供應;藤本的花建立生態景觀,達到美化環境的效果;
[0017]4)有機稻鱉共生種養模式,使水稻和甲魚成為互利共生,相互促進,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0]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包括大門9,鐵絲圍網10,田間小路6,機耕道7,養鱉溝4,圍板3,植物隔離層2,田間進水口 1,田間出水口8和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5 ;所述8塊1.2畝的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5組成一個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所述鐵絲圍網10設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的四周;所述鐵絲圍網10間隙間設有用于種植植物的植物隔離層2 ;所述鐵絲圍網10的一側設有進入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內的大門9 ;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的一側設有田間進水口 1,另一側設有與田間進水口 I連通的田間出水口 8 ;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5之間設有田間小路6 ;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5與田間小路6之間設有機耕道7 ;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5的四周開設有養鱉溝4 ;所述養鱉溝4的外圍設有圍板3。
[0021]所述鐵絲圍網10的高度為1.7m。
[0022]所述植物隔離層2種植的植物為藤本植物牽牛花。[0023]所述圍板3為80cm高、0.3mm厚的塑料薄膜。
[0024]所述機耕道下鋪設有通水的涵管。
[0025]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所述的鐵絲圍網10的高度還可以為1.8cm或2.0cm ;植物隔離層2種植的植物還可以為蔬菜,常春藤或葡萄;圍板3還可以為50cm, 60cm或70cm高、0.5cm, 0.4cm或0.2mm厚的塑料薄膜;所述有機稻鳘共生種養田塊5的數量為4、6或10塊,面積還可以為0.7畝、1.0畝或1.5畝;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的數量和劃分可以根據自然田塊的位置和形狀靈活安排,不限定為矩形。以上技術特征的改變通過文字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都能理解,因此,不另再作【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門,鐵絲圍網,田間小路,機耕道,養鱉溝,圍板,植物隔離層,田間進水口,田間出水口和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復數塊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組成一個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所述鐵絲圍網設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的四周;所述鐵絲圍網間隙間設有用于種植植物的植物隔離層;所述鐵絲圍網的一側設有進入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內的大門;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園區的一側設有田間進水口,另一側設有與田間進水口連通的田間出水口 ;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之間設有田間小路;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與田間小路之間設有機耕道;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的四周開設有養鱉溝;所述養鱉溝的外圍設有圍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鐵絲圍網的高度為1.7m?2.0m0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隔離層種植的植物為藤本植物或蔬菜。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藤本植物為牽牛花,常春藤或葡萄。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圍板為5(T80cm高、0.2?0.5mm厚的塑料薄膜。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的圍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稻鱉共生種養田塊的數量為4?10塊,其面積為0.7?1.5畝。
【文檔編號】A01G9/00GK203814387SQ201420210753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8日
【發明者】杜志艷, 黃昊洋 申請人:長沙隆平有機農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