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室外土池培育單體牡蠣苗用的多層浮動網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室外土池培育單體牡蠣苗用的多層浮動網箱,其特征是由直徑8-10mm的涂有防銹漆的鋼筋焊成長150-200cm×寬100-120cm×高100-120cm框架,分3層,層與層之間距離30-35cm,然后用聚乙烯網片將底部和四周圍成長150-200cm×寬100-120cm×高15-20cm網箱,上部是開口的,聚乙烯網片的網目依單體牡蠣苗的大小而定,多層浮動網箱是由18-20股聚乙烯繩系室外土池設置的浮綆上,框架底部四角設有四個墜石起固定作用。具體框架設網箱層數和規格依室外土池水深和管理方便而定。本實用新型可直接把單體牡蠣苗放在浮動網箱上,可以充分利用室外土池水體進行大規模培育單體牡蠣苗,單體牡蠣苗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便于管理。
【專利說明】一種室外土池培育單體牡蠣苗用的多層浮動網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體牡蠣育苗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室外土池培育單體牡蠣苗用的多層浮動網箱。
【背景技術】
[0002]單體牡蠣即游離的、無固著基的牡蠣。牡蠣具有群聚的生活習性,常多個牡蠣固著在一起,由于生長空間的限制,殼形極不規則,大大地影響了美觀。群聚還造成牡蠣在食物上的競爭,影響其生長速度,導致個體差異大,商品經濟價值低。笨重的扇貝殼、瓦片等附著基,讓搬運工作耗費大量的勞動力;由于牡蠣固著牢固,收獲時必須人為一個個將牡蠣剝離開,給牡蠣的收獲帶來了不便,既影響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深加工。單體牡蠣由于其游離性而不受生長空間的限制,因而殼形規則美觀,大小均勻,易于放養和收獲。
[0003]單體牡蠣的形成是在牡蠣幼蟲出現眼點即具有附著變態能力時,對其進行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處理,使之成為單個的游離的牡蠣,但經處理后單體牡蠣苗的培育,室內育苗池培育占地面積大,操作比較麻煩,國外主要是采用上升流裝置,僅適合小規模育苗生產,目前還沒有適合規模化生產的裝置和方法,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操作簡單、省工省力、環境穩定、管理方便的單體牡蠣苗規模化生產培育裝置。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體牡蠣苗培育用的裝置,它能克服現有的單體牡蠣苗培育上存在的上述缺點。
[0005]一種室外土池培育單體牡蠣苗用的多層浮動網箱,其特征是由直徑8-lOmm的涂有防銹漆的鋼筋焊成長150-200cmX寬100-120cmX高100-120cm框架,分3層,層與層之間距離30-35cm,然后用聚乙烯網片將底部和四周圍成長150-200cmX寬100_120cmX高15-20cm網箱,上部是開口的,聚乙烯網片的網目依單體牡蠣苗的大小而定,多層浮動網箱是由18-20股聚乙烯繩系室外土池設置的浮綆上,框架底部四角設有四個墜石起固定作用。具體框架設網箱層數和規格依室外土池水深和管理方便而定。
[0006]本實用新型可直接把單體牡蠣苗放在浮動網箱上,可以充分利用室外土池水體進行大規模培育單體牡蠣苗,單體牡蠣苗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便于管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一種室外土池培育單體牡蠣苗用的多層浮動網箱,其特征是由直徑8-lOmm的涂有防銹漆的鋼筋焊成長150-200cmX寬100-120cmX高100-120cm框架1,分3層,層與層之間距離30-35cm,然后用聚乙烯網片將底部和四周圍成長150-200cmX寬100-120cmX高15-20cm網箱2(圖中未標出),上部是開口的,聚乙烯網片的網目依單體牡蠣苗的大小而定,多層浮動網箱是由18-20股聚乙烯繩3系室外土池設置的浮綆上,框架底部四角設有四個墜石4起固定作用。具體框架設網箱層數和規格依室外土池水深和管理方便而定。
[0009]本實用新型可直接把單體牡蠣苗放在浮動網箱上,可以充分利用室外土池水體進行大規模培育單體牡蠣苗,單體牡蠣苗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便于管理。
【權利要求】
1.一種室外土池培育單體牡蠣苗用的多層浮動網箱,其特征是由直徑8-lOmm的涂有防銹漆的鋼筋焊成長150-200cmX寬100-120cmX高100-120cm框架(1),分3層,層與層之間距離30-35cm,然后用聚乙烯網片將底部和四周圍成長150-200cmX寬100-120cmX高15-20cm網箱(2)(圖中未標出),上部是開口的,聚乙烯網片的網目依單體牡蠣苗的大小而定,多層浮動網箱是由18-20股聚乙烯繩(3)系室外土池設置的浮綆上,框架底部四角設有四個墜石(4)起固定作用。具體框架設網箱層數和規格依室外土池水深和管理方便而定。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912940SQ201420189522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1日
【發明者】于瑞海, 牟宗寶, 王昭萍 申請人: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