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科學研究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具體地是一種用于野外條件下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實驗裝置。該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的采集器用于采集大氣降水,采集器的送水口與滴水網管的進水口連通,且送水口設置在高于進水口的位置;滴水網管上設有多個與實驗區域對應且用于為實驗區域均勻降水的排水口,排水口設置在實驗區域內高于地面的位置,且排水口朝向實驗區域的地面。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增水均勻、牢固耐用、安裝方便,能自動收集各態大氣降水,保證增水和自然降水的頻率一致,及增水實驗的合理性,保證實驗不受季節限制。
【專利說明】一種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科學研究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具體地是一種用于野外條件下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世界各地的降水頻率和幅度都在發生變化。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方法廣泛應用于研究降水變化對不同生態系統影響的科學實驗中。然而,由于缺乏適合在野外條件下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實驗裝置,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實驗大多以人工澆水為主,很難保證實驗的可持續性及可操作性。
[0003]在野外條件下,通過人工澆水的方式模擬大氣降水增加,完全依賴人力完成,需要長期蹲守操作,容易受主觀因素限制,全年的增水實驗難以實施。此外,人工澆水方式的增水頻率難以與自然降水保持一致,實驗水質與自然降水水質不同,一些固態大氣降水的模擬也很難模擬,不能準確模擬自然界大氣降水的增加。
[0004]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野外條件下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通過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方法研究降水變化對不同生態系統影響的科學實驗中,目前以人工澆水的方式模擬大氣降水增加,實驗過程容易受主觀因素限制,增水頻率與自然降水不一致,實驗水質與自然降水不同,固態降水很難模擬,全年的增水實驗難以實施,不能準確模擬自然界大氣降水的增加的問題。
[0007](二)技術方案
[0008]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包括滴水網管和用于采集大氣降水的采集器,所述采集器的送水口與所述滴水網管的進水口連通,且所述送水口設置在高于所述進水口的位置;所述滴水網管上設有多個與實驗區域對應且用于為所述實驗區域均勻降水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設置在所述實驗區域內的高于地面的位置,且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實驗區域的地面。
[0009]其中,所述滴水網管包括多個均勻分布且交織連接的水管,各個所述水管上均設有多個所述排水口,多個所述排水口沿所述水管的下側均勻分布;各個所述水管上均設有所述進水口,多個所述進水口分別與所述分流導管連通。
[0010]其中,多個所述滴水網管的進水口通過分流導管與所述采集器的送水口連通。
[0011]其中,所述分流導管包括一根主導管,所述主導管上設有一個入口和多個均勻分布的出口,所述主導管的入口與所述采集器的送水口連通,多個所述主導管的出口分別與多個所述滴水網管的進水口對應連通。
[0012]其中,所述分流導管的主導管的入口通過引流管與所述采集器的送水口連通。[0013]其中,所述滴水網管放置在立柱上。
[0014]其中,所述采集器放置在支架上。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的采集器用于采集大氣降水,采集器的送水口與滴水網管的進水口連通,且送水口設置在高于進水口的位置;滴水網管上設有多個與實驗區域對應且用于為實驗區域均勻降水的排水口,排水口設置在實驗區域內的高于地面的位置,且排水口朝向實驗區域的地面。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具有增水均勻、牢固耐用,安裝方便的優點,能自動收集各態大氣降水,不需要人工勞動和長期蹲守操作;能夠實時收集和分配大氣降水,保證了實驗增水頻率和自然降水頻率一致;通過采集器可以實時采集正常大氣降水的水量,保證實驗過程中,實驗水質與正常大氣降水的水質相同,從而保證實驗的準確性;通過滴水網管可以均勻的將收集的降水分配到實驗區域,保證增水實驗的合理性;該裝置還可以適用于模擬固態降水增加,保證增水實驗不受季節限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其中,1:采集器;11:支架;2:分流導管;3:滴水網管;31:立柱;4:引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
“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的采集器I用于采集大氣降水,滴水網管3用于向實驗區域均勻降水,采集器I的送水口與滴水網管3的進水口連通,且送水口設置在高于進水口的位置;滴水網管3上設有多個與實驗區域對應且用于為實驗區域均勻降水的排水口,排水口設置在實驗區域內的高于地面的位置,且排水口朝向實驗區域的地面設置,使得。該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通過采集器I可以實時采集正常大氣降水的水量,保證實驗過程中,實驗水質與正常大氣降水的水質相同,從而保證實驗的準確性;通過滴水網管3可以均勻的將收集的降水分配到實驗區域,保證增水實驗的合理性。
[0022]其中,本實施例所述的實驗區域指的是:需要進行增水實驗的區域;因此,排水口與實驗區域對應設置指的是:設置一定范圍的實驗區域,將滴水網管3按照實驗區域的大小制作,使得滴水網管3上的排水口滴落的水能覆蓋實驗區域內的土壤。
[0023]具體到本實施例中,滴水網管3放置在立柱31上,保證滴水網管3的排水口位于實驗區域內的高于地面的位置。在滴水網管3上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排水口,排水口朝向實驗區域的地面設置,實驗時,水可以從滴水網管3的排水口中均勻的滴落在實驗區域內的地面,從而保證增水實驗的合理性;立柱31用于防止滴水網管3被直接擱置在地面,從而影響滴水效果,同時避免滴水網管3對地面植被的干擾效應。
[0024]采集器I放置在支架11上,保證采集器I的送水口的位置高于滴水網管3的進水口的位置,通過重力作用,使得水可以從采集器I的送水口流入滴水網管3中,使得降水能及時順利的輸送到實驗區域,同時也保證了足夠的水流速度。采集器I設計為漏斗狀,由鐵皮制成,支架11的材質為角鐵,選材常見,成本低廉。
[0025]在分流導管2上設有一根主導管,主導管的一側設有一個入口,另一側設有一個或多個出口,本實施例中的主導管的出口為多個,多個出口沿主導管的軸向均勻分布;入口通過引流管4與采集器I的送水口連通,各個出口均與滴水網管3的進水口連通,雨水從采集器I進入分流導管2后可以均勻的從多個出口進入滴水網管3中,起到初步分流作用。引流管4為塑膠軟管,將降水從采集器I中導入分流導管2內。
[0026]滴水網管3由多個水管交織構成,多個水管均勻分布,且各個水管上均設有進水口,進水口與分流導管2的出口對應設置,保證分流導管2的每一個出口至少與滴水網管3的一個進水口連通;各個水管上均設有多個排水口,排水口沿水管的下側均勻分布。
[0027]本實施例中,滴水網管3上并列設有多個橫向水管,水管的兩端分別由一根縱向水管連通,在多個橫向水管的上表面分別設有一個進水口,多個橫向水管的進水口呈一縱向排列,使得分流導管2的多個出口可以分別與多個橫向水管的進水口一一對應連通;沿多個橫向水管和縱向水管的軸向分別均勻分布有多個排水口,排水口分別設在多個橫向水管和縱向水管的下表面,從而使排水口朝向實驗區域的地面設置,使得滴水網管3可以為增水實驗區域均勻降水。
[0028]本實施例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可以適用于一般野外露天條件,在實驗過程中,首先計算實驗區域的面積,通過增水區域的面積和設定用于實驗的該區域的大氣降水增加倍率來確定采集器的口徑;將滴水網管3放置在立柱31上,使的滴水網管3的排水口位于該實驗區域的高于地面的位置;根據設定好的實驗用大氣降水增加倍率的數值,選擇采集器I的口徑,并將采集器I通過支架11放置在實驗區域周圍的區域,且保證采集器I的送水口的位置高于滴水網管3的進水口的位置,使得采集器I中收集來的水可以通過重力作用自動流入滴水網管3中。
[0029]然后等待大氣自然降水,當該實驗區域和相鄰區域降水時,雨水自動被采集器I收集,通過重力作用,依次通過引流管4和分流導管2自動流入滴水網管3中,通過滴水網管3均勻滴落在實驗區域的地面上,使得該實驗區域的地面既接受自然降雨,又能按照滿足實驗需要的大氣降水增加倍率的要求額外接受降水,且降水分配均勻合理,保證增水實驗的合理性;當該區域沒有降水時,由于采集器I沒有收集到降水,實驗自動暫停,可以保證該實驗區域的增水頻率與自然降水一致。
[0030]當該實驗區域不是下雨而是下冰雹或下雪時,采集器I可以采集冰雹或雪,等待冰雹或雪在采集器I中融化為水后,通過滴水網管3對該實驗區域進行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保證增水實驗不受季節限制。
[003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的采集器I用于采集大氣降水,采集器I的送水口與滴水網管3的進水口連通,且送水口設置在高于進水口的位置;滴水網管3上設有多個與實驗區域對應且用于為實驗區域均勻降水的排水口,排水口設置在實驗區域內的高于地面的位置,且排水口朝向實驗區域的地面。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具有增水均勻、牢固耐用,安裝方便的優點,能自動收集各態大氣降水,不需要人工勞動和長期蹲守操作;能夠實時收集和分配大氣降水,保證了實驗增水頻率和自然降水頻率一致;通過采集器I可以實時采集正常大氣降水的水量,保證實驗過程中,實驗水質與正常大氣降水的水質相同,從而保證實驗的準確性;通過滴水網管3可以均勻的將收集的降水分配到實驗區域,保證增水實驗的合理性;該裝置還可以適用于模擬固態降水增加,保證增水實驗不受季節限制。
[003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滴水網管(3)和用于采集大氣降水的采集器(I),所述采集器(I)的送水口與所述滴水網管(3)的進水口連通,且所述送水口設置在高于所述進水口的位置;所述滴水網管(3)上設有多個與實驗區域對應且用于為所述實驗區域均勻降水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設置在所述實驗區域內的高于地面的位置,且所述排水口朝向所述實驗區域的地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網管(3)包括多個均勻分布且交織連接的水管,各個所述水管上均設有多個所述排水口,多個所述排水口沿所述水管的下側均勻分布;各個所述水管上均設有所述進水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滴水網管⑶的進水口通過分流導管⑵與所述采集器⑴的送水口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導管(2)包括一根主導管,所述主導管上設有一個入口和多個均勻分布的出口,所述主導管的入口與所述采集器(I)的送水口連通,多個所述主導管的出口分別與多個所述滴水網管(3)的進水口對應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導管(2)的主導管的入口通過引流管(4)與所述采集器(I)的送水口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網管⑶放置在立柱(31)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模擬大氣降水增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I)放置在支架(11)上。
【文檔編號】A01G15/00GK203748349SQ201420084359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6日
【發明者】趙景學, 羅天祥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