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是結合蘋果根系功能特性采取表層覆蓋、中層微補、下層貯水,建立局部穩定、適宜根系生長的優良環境,實現節水、節肥和保葉、養根壯樹的目標。
【專利說明】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果樹栽培【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
【背景技術】
[0002]1、果樹蒸騰水主要是來自土壤自然水。灌溉提高表層含水量,提高表層水的蒸騰,相對抑制地下水的蒸騰消耗量而灌溉間隙的干旱是抑制細根吸收根量增大,表層土壤環境的優化是豐富器官正常發育防止衰老保持器官功能協調的關鍵。灌溉積水和蒸騰、蒸發后間隔期干旱是誘導表層根系衰枯和冗余消耗的主要原因,也是破壞地下供水協調,導致ABA大量增生和地上萎蔫的主要原因。水果需水量大不可缺水,灌溉必須供水,但地上灌溉技術對根系生長具有雙重性。土壤水分飽和時,大部分新生根死掉,造成根系功能的短暫下降;當土壤水分適合根系生長時,在水、氮誘導下根系旺盛生長,造成樹體秋梢營養枝的2次生長,浪費樹體營養。根據王華田教授系統觀察,實測證明在肥城壤土果園25年生富士園,一株蘋果樹全年耗水量在21.8kg左右,這些水分的主要來源是地下水、自然降水。
[0003]2、蘋果樹的新生根包括生長根和吸收根兩大類。吸收根是養分、水分吸收的主要部分,它所吸收的物質主要供應樹體下部及第一批形成的葉片,保證葉片健全功能,可以防止葉片衰老,控制秋梢旺長。從對兩類根誘導的試驗中發現,水、氮誘導生長根的發生,以有機質為主的基質和良好的通氣條件是誘導吸收根的前提。
[0004]3、局部優化改良根系集中區20%的土壤環境,就可以改善根系的結構,提高優化區的跟容量,增強根系功能,同時通過化感作用限制非優化改良區域根系的冗余生長。一棵蘋果樹有局部高效優質結構的根系組合,可以影響整體植株的器官建造。另外,在改善條件,提高功能的前提下,局部優化改良根系對礦質營養的吸收可以滿足植株對礦質營養的需求。
[0005]4、在施肥的礦質營養中,一般以氮肥為主,過量施肥追求產量,認為氮肥在促進植物光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量施氮造成土壤氮肥的流失和污染,實際上多年生果樹對外界礦質營養的需求量是很少的。干物質中92%是碳水化合物,2%是真正需要補給的礦質營養,元素的功能量要大于需求量。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可有效減緩表層水分下滲速度,增加水分利用率,優化土壤理化性質,并且可以保持中層土壤含水量,減少灌溉次數;處理區域明顯增加根系的分布與生長量,尤其是表層吸收根的數量增加、壽命延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驟:
(O在起壟栽培的果園栽培行間,兩行果樹中相鄰的兩棵果樹之間挖長120cm,寬100cm,深60cm的溝,挖出的土分層堆放;
(2)在上一步挖出的溝中用16塊磚砌成4X4層樣式的保水墻,磚與磚之間保留l-3cm空隙填充有機復混物;
(3)在保水墻兩側各填充上底長40cm、下底長120cm、高40cm、深50cm的梯形根系適宜生長區,干旱的時候向磚上少量灌水,將第一步中挖溝挖出的土與有機肥20-30kg、生物炭
1.5-2.5kg、復合肥0.25-0.5kg充分混合均勻,回填溝內,表土在下,深層土在上;
(4)回填完畢后,踩實,每個溝在保水墻上澆水50-70kg;
(5)等水完全滲透到底部后,第二天再用土填平,整理好壟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有機廢棄物或生草有機層,實現免耕,磚溝貯水或雨季排水,平常施肥從第二年開始在株間開溝長100cm,寬40cm,深30cm,每穴施有機肥20_30kg、復合肥0.4-0.6kg與土混勻后填實灌水25-35kg ;8年翻耕一次保持根系更新。
[0007]進一步的,所述磚為建筑用紅磚或營養磚,營養磚是采購于煙臺市綠源有機肥有限公司的營養塊(磚)或使用專利名稱為:一種園藝作物復合生物營養基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為2011103217717的專利公開的營養基。
[0008]進一步的,所述有機復混物的成分為:有機肥20_30kg、生物炭1.5-2.5kg、復合肥
0.25-0.5kg、壤土,基質與壤土的體積比為1:3,基質是指有機復混物中除壤土以外的物質。
[0009]本發明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是結合蘋果根系功能特性采取表層覆蓋、中層微補、下層貯水,建立局部穩定、適宜根系生長的優良環境,實現節水、節肥和保葉、養根壯樹的目標。即實行表層覆蓋,減少蒸發,穩定地溫,局部優化,減少冗余消耗,通過人為創造水分、養分、通氣穩定的環境條件,克服一切影響根際環境的障礙,調節根系結構;中層采用滲灌微補的方法,40-60cm 土層是水分蒸騰、貯水量最大的區域,適量微補可保證樹勢穩定,平衡樹體水分虧損;下層貯水,果樹在60cm以下的深層根系是提供周年供水的部分,利用降雨和灌溉等措施回補下層貯藏,實現水分良性循環。能夠切實改善我國丘陵地區干旱,提高葉芽質量和貯藏營養水平,防止早衰和冗余消耗,以增加蘋果產量,提高果品質量的一項實用技術。從改善根系功能和葉芽質量為目標達到養根壯樹,提高忙藏水平,為優質豐產奠定基礎。
[0010]起壟種植的前提下,在果樹行間壟溝處,樹體側面縱向埋貯水載體物(建筑用紅磚、營養磚等),利用磚吸水保濕改善中上層穩定供水,可以保持其附件20cm左右根系生長肥水的穩定。一塊磚充分吸水后可以吸收0.8-1.3千克水,維持45-56天養根的需要,磚的兩側局部改土,填充有機肥料,創造穩定養根區,為樹體建立一個良好的營養空間,磚與磚加大空隙,預防土塞,在降雨量較小時可以保持濕潤,降雨量大時,可以通過縫隙滲透到60cm以下,補足自然水的原則,起到貯水的作用。
[0011]為了保護表層土壤,在寬行之間的兩個坡面上實行有機物料或塑料薄膜覆蓋,減少水分蒸發,有機覆蓋不影響水分蒸發,減少雜草,土壤下層減少免耕,這種方法可以經過3年的時間,節約化肥2/5以上,除填充灌水外,在正常年份,完全可以依靠自然降水,不需要再額外灌水。
[0012]本發明通過試驗發現,對果園土壤含水量的影響較為明顯,可有效減緩表層水分下滲速度,增加水分利用率,優化土壤理化性質,并且可以保持中層土壤含水量,減少灌溉次數;處理區域明顯增加根系的分布與生長量,尤其是表層吸收根的數量增加、壽命延長; 研究表明,本技術體系可明顯提高果樹葉綠素的含量,大大提高果樹養分積累能力,葉片厚,顏色深,但對不同品種的果樹,增加效果不同。有效改善果樹結果短枝的生長量,增加果樹頂芽和腋芽鱗片的數目及花芽飽滿度,有效提高有機物的積累,增加養分儲存,為明年果樹生長累積足夠的養分,實現持續高產、穩產,解決蘋果生產大小年現象。土壤含水量穩定,樹勢平衡,裂果減少,蘋果的果實外在質量和內在品質較佳。
[0013]對果樹落葉期,本發明可有效緩解葉片膜脂過氧化,延緩果樹葉片衰老速度,延長葉片光合作用時期,為果樹積累更多的養分。另外,還能增加POD含量,提高果樹抵御活性氧傷害的能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所示是本發明的效果圖;
圖2所示是本發明普通管理和三層節水管理的葉芽對比效果圖;
圖3所示是本發明普通管理和三層節水管理的葉片對比效果圖;
圖4所示是本發明普通管理和三層節水管理的樹勢對比效果圖;
圖5所示是本發明普通管理和三層節水管理的樹勢對比效果圖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1
一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驟:
(O在起壟栽培的果園栽培行間,兩行果樹中相鄰的兩棵果樹之間挖長120cm,寬100cm,深60cm的溝,挖出的土分層堆放;
(2)在上一步挖出的溝中用16塊建筑用紅磚砌成4X4層樣式的保水墻,磚的尺寸為240 X 115 X 53mm,磚與磚之間保留l_3cm空隙填充有機復混物:有機肥20kg、生物炭1.5kg、復合肥0.25kg、壤土,基質與壤土的體積比為1:3,有利于根系穿過及生長;
(3)在保水墻兩側各填充上底長40cm、下底長120cm、高40cm、深50cm的梯形根系適宜生長區,以利細根生長,細根可吸附磚上水分保持穩定供水,干旱的時候向磚上少量灌水,將第一步中挖溝挖出的土與有機肥20kg、生物炭1.5kg、復合肥0.25kg充分混合均勻,回填溝內,表土在下,深層土在上;
(4)回填完畢后,踩實,每個溝在保水墻上澆水50kg;
(5)等水完全滲透到底部后,第二天再用土填平,整理好壟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有機廢棄物或生草有機層,實現免耕,磚溝貯水或雨季排水,平常施肥從第二年開始在株間開溝長100cm,寬40cm,深30cm,每穴施有機肥30kg、復合肥0.4kg與土混勻后填實灌水25kg。8年翻耕一次保持根系更新。
[0016]實施例2
一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驟:
(O在起壟栽培的果園栽培行間,兩行果樹中相鄰的兩棵果樹之間挖長120cm,寬100cm,深60cm的溝,挖出的土分層堆放;
(2)在上一步挖出的溝中用16塊營養磚砌成4X4層樣式的保水墻,磚的尺寸為240X115X53mm,磚與磚之間保留l_3cm空隙填充有機復混物:有機肥30kg、生物炭2.5kg、復合肥0.5kg、壤土,基質與壤土的體積比為1:3 ;
(3)在保水墻兩側各填充上底長40cm、下底長120cm、高40cm、深50cm的梯形根系適宜生長區,干旱的時候向磚上少量灌水,將第一步中挖溝挖出的土與有機物料或有機肥30kg、生物炭2.5kg、復合肥0.5kg充分混合均勻,回填溝內,表土在下,深層土在上;
(4)回填完畢后,踩實,每個溝在保水墻上澆水70kg;
(5)等水完全滲透到底部后,第二天再用土填平,整理好壟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有機廢棄物或生草有機層,實現免耕,磚溝貯水或雨季排水,平常施肥從第二年開始在株間開溝長100cm,寬40cm,深30cm,每穴施有機肥20kg、復合肥0.6kg與土混勻后填實灌水35kg。8年翻耕一次保持根系更新。
[0017]實施例3 —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驟: (O在起壟栽培的果園栽培行間,兩行果樹中相鄰的兩棵果樹之間挖長120cm,寬
100cm,深60cm的溝,挖出的土分層堆放;
(2)在上一步挖出的溝中用16塊建筑用紅磚砌成4X4層樣式的保水墻,磚的尺寸為240 X 115 X 53mm,磚與磚之間保留l_3cm空隙填充有機復混物:有機肥25kg、生物炭2kg、復合肥0.4kg、壤土,基質與壤土的體積比為1:3,有利于根系穿過及生長;
(3)在保水墻兩側各填充上底長40cm、下底長120cm、高40cm、深50cm的梯形根系適宜生長區,以利細根生長,細根可吸附磚上水分保持穩定供水,干旱的時候向磚上少量灌水,將第一步中挖溝挖出的土與有機肥25kg、生物炭2kg、復合肥0.35kg充分混合均勻,回填溝內,表土在下,深層土在上;
(4)回填完畢后,踩實,每個溝在保水墻上澆水60kg;
(5)等水完全滲透到底部后,第二天再用土填平,整理好壟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有機廢棄物或生草有機層,實現免耕,磚溝貯水或雨季排水,平常施肥從第二年開始在株間開溝長100cm,寬40cm,深30cm,每穴施有機肥25kg、復合肥0.5kg與土混勻后填實灌水30kg。8年翻耕一次保持根系更新。
[0018]實施例4
一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驟:
(O在起壟栽培的果園栽培行間,兩行果樹中相鄰的兩棵果樹之間挖長120cm,寬100cm,深60cm的溝,挖出的土分層堆放;
(2)在上一步挖出的溝中用16塊營養磚砌成4X4層樣式的保水墻,磚的尺寸為240 X 115 X 53mm,磚與磚之間保留l_3cm空隙填充有機復混物:有機肥20kg、生物炭1.5kg、復合肥0.25kg、壤土,基質與壤土的體積比為1:3 ;
(3)在保水墻兩側各填充上底長40cm、下底長120cm、高40cm、深50cm的梯形根系適宜生長區,干旱的時候向磚上少量灌水,將第一步中挖溝挖出的土與有機物料或有機肥25kg、生物炭2kg、復合肥0.4kg充分混合均勻,回填溝內,表土在下,深層土在上;
(4)回填完畢后,踩實,每個溝在保水墻上澆水65kg;
(5)等水完全滲透到底部后,第二天再用土填平,整理好壟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有機廢棄物或生草有機層,實現免耕,磚溝貯水或雨季排水,平常施肥從第二年開始在株間開溝長100cm,寬40cm,深30cm,每穴施有機肥28kg、復合肥0.45kg與土混勻后填實灌水30kg。8年翻耕一次保持根系更新。
[0019]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下步驟: (O在起壟栽培的果園栽培行間,兩行果樹中相鄰的兩棵果樹之間挖長120cm,寬100cm,深60cm的溝,挖出的土分層堆放; (2)在上一步挖出的溝中用16塊磚砌成4X4層樣式的保水墻,磚與磚之間保留l-3cm空隙填充有機復混物;(3)在保水墻兩側各填充上底長40cm、下底長120cm、高40cm、深50cm的梯形根系適宜生長區,干旱的時候向磚上少量灌水,將第一步中挖溝挖出的土與有機肥20-30kg、生物炭1.5-2.5kg、復合肥0.25-0.5kg充分混合均勻,回填溝內,表土在下,深層土在上; (4)回填完畢后,踩實,每個溝在保水墻上澆水50-70kg; (5)等水完全滲透到底部后,第二天再用土填平,整理好壟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有機廢棄物或生草有機層,實現免耕,磚溝貯水或雨季排水,平常施肥從第二年開始在株間開溝長100cm,寬40cm,深30cm,每穴施有機肥20_30kg、復合肥0.4-0.6kg與土混勻后填實灌水25-35kg ;8年翻耕一次保持根系更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為建筑用紅磚或營養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園土壤分層管理節水節肥養根壯樹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復混物的成分為:有機肥20-30kg、生物炭1.5-2.5kg、復合肥0.25-0.5kg、壤土,基質與壤土的體積比為1:3。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4396672SQ201410692218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7日
【發明者】高東升, 束懷瑞, 陳修德, 李玲, 時連輝 申請人:山東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