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和構建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和構建方法,包括組合式固著基的材料選取和制作、固著基的附苗技術和固著基的吊養裝置的構建方法等,其特征在于開發了一種輕便、耐腐蝕、成本低的橡膠輪胎和牡蠣殼組合式固著基,并提供了一種可以抗風浪、能提高牡蠣幼體成活率的固著基吊養裝置制作和構建方法。該發明在長江口高懸浮泥沙的海岸帶海域的增殖放流中成功得到了應用,不僅提高了牡蠣幼體的成活率和附著率,而且固著基和吊養裝置能夠抗較大風浪,維護成本低。本發明具有操作簡便,通俗易懂,效果好等特點,既能提高牡蠣的生產產量也能起到凈化水質、養護水域生物多樣性的功能,具有很好的可推廣性優點,在其它牡蠣品種的增殖放流中也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專利說明】
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増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和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牡蠣幼體增殖放流【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和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牡蠣是一種浮游生物食性的底棲動物,呈附著型、群聚生活,其構成的牡蠣礁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及價值,在水體凈化、棲息生境構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穩定海岸線與底質以及促進營養物質循環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增殖放流和生態修復領域良好的放流品種。隨著人類活動對海岸帶原有牡蠣礁系統的嚴重破壞,中國乃至世界上的海岸帶或海灣的牡蠣礁生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環境污染、圍墾等工程活動而逐漸消退,從而使得河口或海岸帶富營養化程度加劇、漁業產量快速下降、生態系統功能喪失,因此如何恢復和提尚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結構,提尚漁業生廣力,成為當今人彳丨]迫切解決的難題和熱點冋題。
[0003]目前,國內外針對海岸帶或海灣的漁業品種增殖放流開展的較多,主要有中國對蝦、梭子蟹、縊蟶、毛蚶、文蛤、大黃魚等,這些放流品種均不需要構建固著基,而牡蠣幼體的增殖放流則必須要構建合適的固著基設施為其生長繁殖提供良好的棲息地。一般在河口或海岸帶,泥沙沉積速度較大,水中懸浮的泥沙如果在牡蠣固著基淤積,則會掩埋牡蠣幼體使其不能正常生長和呼吸而導致牡蠣的死亡,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新的牡蠣幼體固著基裝置和增殖放流構建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另外,傳統的棚架式吊養牡蠣技術一般是在潮間帶低潮區進行,難以在潮下帶深水區進行增殖放流,所需成本也相對較高。同時海岸帶海域由于潮流流速較大,合適的海域位置選取和牡蠣固著基安裝方法對于牡蠣增殖放流的成功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重新設計一種可以在海岸帶較深水域進行牡蠣幼體增殖放流的固著基裝置以及制作和構建方法。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和構建方法,能夠簡單實用地用于海岸帶牡蠣的增殖放流與海域生態修復中,同時能夠為當地海域的物種多樣性養護提供良好的促進作用。
[0005]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包括固著基和吊養裝置,所述固著基包括兩個柱狀浮筒和埋設在海底泥沙中的毛竹粧,所述柱狀浮筒下端通過連接環連接垂直繩索,所述垂直繩索的另一端系成一個繩套,所述繩套連接在毛竹粧的上端,所述兩個柱狀浮筒下端的連接環之間連接有浮繩,所述浮繩上均布有若干浮子,所述浮子下端通過網繩連接吊養裝置,所述吊養裝置包括橡膠輪胎,所示橡膠輪胎內裝有十字形網袋,所示十字形網袋由兩個長條形網袋呈十字交叉安裝在橡膠輪胎內形成,所述十字形網袋內裝有牡蠣殼。
[0006]所述毛竹粧的上端沿徑向開有水平圓孔,所述水平圓孔內穿有繩套。
[0007]所述毛竹粧兩側每隔20cm開一小孔。
[0008]所述浮子之間間隔1米。
[0009]所述兩個毛竹粧之間間隔100米。
[0010]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的構建方法,其步驟如下:
[0011](a)選擇水深2?8m的海岸帶海域作為固著基裝置安裝的區域,潮流或海流平均流速應小于2m/s、咸淡水交匯且富含營養鹽的海域作為牡蠣增殖放流的海域;
[0012](b)避免大潮汛期進行固著基和吊養裝置的安裝,沿著潮流漲落潮的方向進行固著基的布放和毛竹粧位置的選取;
[0013](c)將2個事先裝滿成體牡蠣殼的長條形網袋呈十字型組合在一起后安裝到橡膠輪胎的內圈,形成組合式牡蠣幼體的吊養裝置;
[0014](d)將單個組合式牡蠣幼體吊養裝置通過細的網繩連接到浮子上,所述浮子穿在浮繩上;
[0015](e)牡蠣幼體播種通過人工或自然海域菜苗方式播種在固著基上;
[0016](f)在海底泥沙中安裝毛竹粧,并將柱狀浮筒通過繩套固定在毛竹粧上;
[0017](g)重復進行步驟(c)?(f),根據牡蠣數量設置所需要的數量。
[0018]有益效果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可以適用于海岸帶較深水域的牡蠣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和構建方法,采用的固著基材料均為廢舊的材料,節約成本且環保,吊養的牡蠣不易被海岸帶懸浮的泥沙所覆蓋,成活率高,新設計的組合式固著基經久耐用,不易腐蝕,牡蠣可以牢固地粘附在固著基上。采用的吊養裝置可通過調整垂直繩索長度來適應的不同海域水深,具有可推廣性和操作簡便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發明固著基制作不意圖。
[0021]圖2為本發明吊養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0023]如圖1和2所示,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包括固著基和吊養裝置,所述固著基包括兩個柱狀浮筒61和埋設在海底泥沙67中的毛竹粧64,所述柱狀浮筒61下端通過連接環62連接垂直繩索63,所述垂直繩索63的另一端系成一個繩套66,所述繩套66連接在毛竹粧64的上端,所述兩個柱狀浮筒61下端的連接環62之間連接有浮繩4,所述浮繩4上均布有若干浮子2,所述浮子2下端通過網繩3連接吊養裝置,所述吊養裝置包括橡膠輪胎1,所示橡膠輪胎1內裝有十字形網袋5,所示十字形網袋5由兩個長條形網袋呈十字交叉安裝在橡膠輪胎1內形成,所述十字形網袋5內裝有牡蠣殼。
[0024]所述毛竹粧64的上端沿徑向開有水平圓孔65,所述水平圓孔65內穿有繩套66。
[0025]所述毛竹粧64兩側每隔20cm開一小孔。
[0026]所述浮子2之間間隔1米。
[0027]所述兩個毛竹粧64之間間隔100米。
[0028]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的構建方法,其步驟如下:
[0029](a)選擇水深2?8m的海岸帶海域作為固著基裝置安裝的區域,潮流或海流平均流速應小于2m/s、咸淡水交匯且富含營養鹽的海域作為牡蠣增殖放流的海域;
[0030](b)避免大潮汛期進行固著基和吊養裝置的安裝,沿著潮流漲落潮的方向進行固著基的布放和毛竹粧64位置的選取;
[0031](c)將2個事先裝滿成體牡蠣殼的長條形網袋5呈十字型組合在一起后安裝到橡膠輪胎1的內圈,形成組合式牡蠣幼體的吊養裝置;
[0032](d)將單個組合式牡蠣幼體吊養裝置通過細的網繩3連接到浮子2上,所述浮子2穿在浮繩4上;
[0033](e)牡蠣幼體播種通過人工或自然海域菜苗方式播種在固著基上;
[0034](f)在海底泥沙67中安裝毛竹粧64,并將柱狀浮筒61通過繩套66固定在毛竹粧64上;
[0035]重復進行步驟(c)?(f),根據牡蠣數量設置所需要的數量。
[0036]下面結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0037]在東海長江口海岸帶海域進行了牡蠣幼體的組合式固著基和吊養裝置的增殖放流實驗,放流的牡蠣品種為褶牡蠣,該海域泥沙含量較大,風浪也較大。
[0038]首先,租用漁船在合適的海域進行毛竹粧和橢圓形浮筒的安裝工作,順著潮流潮落潮方向前后間隔100m位置各用高壓水槍在海底鉆一小洞,便于毛竹粧順利埋入海底泥沙中,預先在毛竹粧的上端開一水平小孔并系上繩套,繩套與垂直繩索相連并通過圓形連接環與橢圓形浮筒相連。這樣,便形成了固著基的吊養裝置,重復上述的操作步驟,間隔10m進行下一個吊養裝置的安裝。
[0039]其次,將事先制作好的固著基裝置通過漁船運輸到指定海域。將漁船慢車頂流在吊養裝置兩個浮筒中的一端,將浮繩栓在浮筒下端的連接環上,隨后漁船慢車頂流緩慢開往浮筒的另一端,期間將船上的多個固著基排列裝置慢慢拋入水中,直至達到另一端浮筒后將浮繩與浮筒下端的連接環栓緊。這樣便完成了如圖2所示的單個牡蠣幼體的固著基和吊養裝置的整個安裝工作。
[0040]最后,重復進行固著基和吊養裝置的安裝工作,便形成了 20排牡蠣幼體增殖放流用的固著基和吊養裝置。根據增殖放流的牡蠣生物量實際需求來安排所需的固著基和吊養裝置的安裝規模。
[0041]整個安裝工作耗時約2天,所需勞動力約10人次。牡蠣的增殖放流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進行,利于固著基的自然附苗進行,并能大大提高成活率。在隨后6個月自然生長中,牡蠣的個體生物量提高了約30%。該種方法具有操作簡便,通俗易懂,成功率高等特點,在其它牡蠣品種的增殖放流中也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包括固著基和吊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著基包括兩個柱狀浮筒¢1)和埋設在海底泥沙¢7)中的毛竹粧(64),所述柱狀浮筒(61)下端通過連接環(62)連接垂直繩索(63),所述垂直繩索(63)的另一端系成一個繩套(66),所述繩套¢6)連接在毛竹粧¢4)的上端,所述兩個柱狀浮筒¢1)下端的連接環(62)之間連接有浮繩(4),所述浮繩(4)上均布有若干浮子(2),所述浮子(2)下端通過網繩(3)連接吊養裝置,所述吊養裝置包括橡膠輪胎(I),所示橡膠輪胎(I)內裝有十字形網袋(5),所示十字形網袋(5)由兩個長條形網袋呈十字交叉安裝在橡膠輪胎(I)內形成,所述十字形網袋(5)內裝有牡蠣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竹粧¢4)的上端沿徑向開有水平圓孔(65),所述水平圓孔¢5)內穿有繩套(66) 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竹粧(64)兩側每隔20cm開一小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2)之間間隔I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毛竹粧¢4)之間間隔100米。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海岸帶海域牡蠣幼體增殖放流固著基裝置的構建方法,其步驟如下: (a)選擇水深2?Sm的海岸帶海域作為固著基裝置安裝的區域,潮流或海流平均流速應小于2m/s、咸淡水交匯且富含營養鹽的海域作為牡蠣增殖放流的海域; (b)避免大潮汛期進行固著基和吊養裝置的安裝,沿著潮流漲落潮的方向進行固著基的布放和毛竹粧¢4)位置的選取; (c)將2個事先裝滿成體牡蠣殼的長條形網袋(5)呈十字型組合在一起后安裝到橡膠輪胎(I)的內圈,形成組合式牡蠣幼體的吊養裝置; (d)將單個組合式牡蠣幼體吊養裝置通過細的網繩(3)連接到浮子(2)上,所述浮子(2)穿在浮繩(4)上; (e)牡蠣幼體播種通過人工或自然海域菜苗方式播種在固著基上; (f)在海底泥沙¢7)中安裝毛竹粧(64),并將柱狀浮筒¢1)通過繩套¢6)固定在毛竹粧(64)上; (g)重復進行步驟(c)?(f),根據牡蠣數量設置所需要的數量。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4430078SQ201410649129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4日
【發明者】張衡, 王云龍, 全為民, 吳祖立, 張勝茂, 楊勝龍, 唐峰華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