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包括如下步驟:b.對欲改造的目標坡瘠地按照設定的厚度進行表土剝離,然后對剝離后的區域進行間隔式深度挖掘,去除表土下的生土、母質或巖層并形成沿坡度方向的定植壕溝;c.在定植壕溝內填入肥沃土壤,并使填入的肥沃土壤高于未剝離表土時的地平面,形成種植帶;本發明一方面能夠大大減少改土過程中的工程量,降低改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對肥沃土壤回填,實現聚土培肥,能夠加快土壤的熟化進程,改善坡瘠地的土壤質量,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建成葡萄園,加快經濟成效。
【專利說明】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改土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類的生產活動范圍的擴大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因而造成現有的可耕地面積在大幅度減少,為了保證食物的充足供應,一方面在加強對農作物或者經濟作物的品種進行改良,提高產量,另一方面積極采取措施,擴大可耕地面積,比如我國的山地丘陵地區較多,而且丘陵地區的地形起伏,多為坡瘠地,自然環境較為惡劣,造成很多農作物或者經濟作物無法種植,但是丘陵地區又是可耕地擴大的重要來源之一,經研究發現,在丘陵地區進行葡萄種植是一種可行性很高方法,能夠對丘陵地區進行良好的利用,又能夠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但是在丘陵地區坡瘠地葡萄種植前,需要進行土壤改造。
[0003]丘陵地區存在如下特點:絕大部分區域地形起伏,耕地臺面坡度大,多在6° -15°,土層薄,一般為30-50cm左右,土壤中礫石含量高但有機質含量低等。正是由于山地丘陵區坡瘠地存在上述問題,使得新建葡萄園肥力和土地生產力水平極低,從而導致山地丘陵區葡萄產業的良性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為了提高產量,目前對山地丘陵地區的土壤改造采用全面改造,人后再建設葡萄苗床的方式,這種方式存在改土工程量極大,土壤熟化緩慢而且建園時間長等缺點。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新的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一方面能夠大大減少改土過程中的工程量,降低改造成本,另一方面能夠加快土壤的熟化進程,改善坡瘠地的土壤質量,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建成葡萄園,加快經濟成效。
【發明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一方面能夠大大減少改土過程中的工程量,降低改造成本,另一方面能夠加快土壤的熟化進程,改善坡瘠地的土壤質量,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建成葡萄園,加快經濟成效。
[0006]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7]b.對欲改造的目標坡瘠地按照設定的厚度進行表土剝離,然后對剝離后的區域進行間隔式深度挖掘,去除表土下的生土、母質或巖層并形成沿坡度方向的定植壕溝;
[0008]c.在定植壕溝內填入肥沃土壤,并使填入的肥沃土壤高于未剝離表土時的地平面形成種植帶。
[0009]進一步,步驟b之前還包括步驟a:在表土剝離前進行定植規劃,該規劃包括定植壕溝的寬度、深度以及相鄰壕溝之間的距離。
[0010]進一步,步驟c之后還包括步驟d:對種植帶的兩側進行回填形成壟畦,回填時采用步驟b中的生土、母質或者巖層且用巖層或母質用作墊底材料,生土回填于母質或巖層上方。
[0011]進一步,步驟c中所述種植帶的高出未剝離表土時的地面15_20cm。
[0012]進一步,步驟a中,按照設定的行距及株距進行定值規劃,并且定植壕溝的設定寬度為70_85cm,壕溝的深度為55_65cm,且相鄰壕溝的距離為210_230cm。
[0013]進一步,所述肥沃土壤為被剝離的表土與有機物按照設定的比例進行混合的混合物。
[0014]進一步,所述壟畦為由中間的種植帶到兩側高度逐漸減小的坡面結構,且壟畦之間形成排水溝。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對山地丘陵的坡瘠地進行局部改造,一方面能夠大大減少改土過程中的工程量,降低改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對肥沃土壤回填,能夠加快土壤的熟化進程,改善坡瘠地的土壤質量,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建成葡萄園,加快經濟成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0017]圖1為本發明改造前的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斷面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發明改造后的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斷面示意圖。
[0019]圖3為本發明改造后的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俯視圖。
[0020]圖4為本發明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圖1為本發明土地改造前的山地丘陵坡瘠地的斷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土地改造后的山地丘陵坡瘠地的斷面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流程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2]b.對欲改造的目標坡瘠地按照設定的厚度進行表土剝離,在剝離后表土并不運走,而是就地堆放,便于后續與有機物進行混合以及對定植壕溝進行回填,減少工作量,然后對剝離后的區域進行間隔式深度挖掘,即每間隔一定距離進行深度挖掘,去除表土層下的生土層2、母質或巖層3并形成沿坡度方向的定植壕溝4 (即是說定植壕溝的長度延伸方向順著坡度的方向),去除的生土、母質或巖層同樣不運走,就地堆放,便于回填于定植帶的兩側,減少工作量;表土剝離的厚度一般為15-25cm,優先采用20cm的厚度。如圖1所示,山地丘陵區未改造時的端面結構示意圖,其結構由上之下為表土層1、生土層2以及母質或巖層3,試驗證明,在山地丘陵區的坡瘠地,表土層I在15-20cm的深度土壤是具有一定養分的,如果進行表土剝離時挖掘深度增加,并不利于土壤的改良,也就是說表土與有機物進行充分混合后,由于表土挖掘過甚造成生土或者母質的混入,使土壤肥沃度較低,也不利于土壤保水保肥,當葡萄種植后不易獲取足夠的養分,不利于葡萄株的發育而影響產量;
[0023]c.在定植壕溝4內填入肥沃土壤,并使填入的肥沃土壤高于未剝離表土時的地平面形成種植帶6,形成種植帶后即可將葡萄植株種植與種植帶上;本發明通過對山地丘陵區的坡瘠地進行局部改造,一方面能夠大大減少改土過程中的工程量,降低改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對肥沃土壤回填,能夠加快土壤的熟化進程,改善坡瘠地的土壤質量,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建成葡萄園,加快經濟成效。
[0024]本實施例中,步驟b之前還包括步驟a:在表土剝離前進行定植規劃,該規劃包括定植壕溝4的寬度、深度以及相鄰壕溝之間的距離,步驟a中,按照設定的行距及株距進行定值規劃,采用順坡開挖方式,并且定植壕溝4的設定寬度為70-85cm,定植壕溝4的深度為55-65cm,且相鄰定植壕溝4的距離為210_230cm,經過試驗證明,在實際操作中,定植壕溝寬度為80cm、深度為60cm以及相鄰壕溝之間的距離為220cm的距離最為優化,在這種條件下,更利于葡萄株的根系發育并汲取更多的養分,而且更利于土壤培肥,提高土壤質量。
[0025]本實施例中,步驟c之后還包括步驟d:對種植帶6的兩側進行回填形成壟畦5,回填時采用步驟b中的生土、母質或者巖層且用巖層或母質用作墊底材料并形成墊底層9,并且生土回填在母質或者巖層的上方形成生土回填層7,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形成結構穩固的壟畦,有效防止肥沃土壤的流失,保證土壤的肥力,從而保證葡萄植株能夠獲取更多的養分,另一方面,通過肥沃土壤、自然因素(比如風化、雨水等)以及人力因素(比如耕作中進行松土時對土壤的翻動)共同作用,能夠加速生土以及母質的熟化過程,肥沃土壤的有機物能夠蔓延到生土以及母質中,改良土壤,在種植時,可以根據需要再種植帶6上設置種植中心點10,該種植中心點上種植葡萄植株。
[0026]本實施例中,步驟c中所述種植帶6的高出未剝離表土時的地面15-20cm,一般采用種植帶高出未剝離表土時地面15cm,所述壟畦5為由中間的種植帶6到回填土壤的兩側高度逐漸減小的坡面結構,且壟畦5之間形成排水溝8,當然,排水溝的方向同樣為順著坡度方向,一方面利于排水,防止葡萄植株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爛死亡,更重要的是,種植帶種植帶高出未剝離表土時地面15cm更加利于葡萄株的根系發展,以及在生長前期充分吸收水分及養分(葡萄株生長前期不能夠深入到土壤中獲取水分),利于葡萄株的發育。
[0027]本實施例中,所述肥沃土壤為被剝離的表土與有機物按照設定的比例進行混合的混合物,該比例可以根據實際的表土養分進行調整,一般下,采用30t的有機物與每公頃剝離的表土進行混合,并且混合后土壤肥力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其中,有機物采用菌渣、油餅、中藥材或者有機肥料等的一種或者兩種及以上的混合物,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人類活動后的剩余資源,另一方面能夠為葡萄植株提供豐富多樣的養分。
[0028]當然,上述方法也可以適用于其他農作物或者經濟作物種植時的土壤改良,其中圖3中的箭頭表示定植壕溝以及坡瘠地的坡度方向。
[0029]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b.對欲改造的目標坡瘠地按照設定的厚度進行表土剝離,然后對剝離后的區域進行間隔式深度挖掘,去除表土下的生土、母質或巖層并形成沿坡度方向的定植壕溝; c.在定植壕溝內填入肥沃土壤,并使填入的肥沃土壤高于未剝離表土時的地平面形成種植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之前還包括步驟a:在表土剝離前進行定植規劃,該規劃包括定植壕溝的寬度、深度以及相鄰壕溝之間的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之后還包括步驟d:對種植帶的兩側進行回填形成壟畦,回填時采用步驟b中的生土、母質或者巖層且用巖層或母質用作墊底材料,生土回填于母質或巖層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所述種植帶的高出未剝離表土時的地面15-20c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按照設定的行距及株距進行定值規劃,并且定植壕溝的設定寬度為70-85cm,壕溝的深度為55-65cm,且相鄰場溝的距離為210_230c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沃土壤為被剝離的表土與有機物按照設定的比例進行混合的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山地丘陵區坡瘠地的葡萄園改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壟畦為由中間的種植帶到兩側高度逐漸減小的坡面結構,且壟畦之間形成排水溝。
【文檔編號】A01B79/00GK104221523SQ201410430711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8日
【發明者】鐘守琴, 魏朝富, 呂家恪, 劉波 申請人: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