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移植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減輕裝運作業物資時的作業者的勞力的苗移植機。在行駛車體的后部設置苗栽種部和施肥裝置,在行駛車體的前部設置裝載備用苗的備用苗框(80)和將作業物資搬運到行駛車體側的裝運裝置(100),在行駛車體上設置轉動軸(101),該轉動軸(101)將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裝配成能夠分別獨立地轉動,該裝運裝置(100)構成為自由轉換成如下的位置:裝載作業物資的裝載部件(102)向機體前方或側方突出的裝運作業位置;裝載部件(102)朝向施肥裝置突出的補充作業位置;裝載部件(102)位于備用苗框(80)的下方的收納位置。
【專利說明】苗移植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具備備用苗框的苗移植機。
【背景技術】
[0002]在農田中栽種苗的苗移植機如專利文獻I以及專利文獻2所示,具備載置備用苗的備用苗框,在栽種作業時,若載置于苗裝載部件的苗變少,則通過將備用苗框的苗移向苗裝載部件移動,能夠繼續進行苗的栽種作業。另外,在栽種作業時,用施肥裝置供給肥料,因此不僅需要進行苗的補充作業,而且還需要進行肥料的補充作業。為了進行該作業,在將備用的苗裝運到備用苗框上的同時,也預先將備用的肥料裝運到機體上,在施肥裝置中貯存的肥料減少時,無需返回農田端,當場進行肥料的補充。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 - 232809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 - 205504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7]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8]然而,在現有的苗移植機中,未設置將肥料搬運到機體上的肥料搬運用的部件,需要作業者將比苗還重的肥料從農田端搬運到機體,存在增大作業者的勞力的問題。尤其是,在農田端存在水路時、農田端的土質不好時等,在難以從農田端直接將肥料裝運到機體上的狀況下,作業者必須搬起重的肥料進入農田內,在將腳踩進泥土中的不穩定的狀態下移動至機體。由此,在裝運肥料等重量比苗重的作業物資時,作業者付出的勞力非常大。
[0009]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情形的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輕裝運作業物資時的作業者的勞力的苗移植機。
[0010]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1]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實現目的,本發明的方案I所述的苗移植機的特征在于,在行駛車體2的后部設置苗栽種部50和施肥裝置70,在該行駛車體2的前部設置裝載備用苗的備用苗框80和將作業物資搬運到行駛車體2側的裝運裝置100,在上述行駛車體2上設置轉動軸101,該轉動軸101將該備用苗框80和上述裝運裝置100裝配成能夠分別獨立地轉動。
[0012]方案2所述的發明在方案I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13]在上述行駛車體2的機體前側設置支撐上述備用苗框80和上述裝運裝置100的支撐部件85,上述備用苗框80構成為,在苗框支柱83的機體上下方向的每規定間隔設置多個備用載苗臺81,上述裝運裝置100由設置在上述苗框支柱83的上部的裝運臂110、和以能夠裝載作業物資的方式設置在該裝運臂110上的裝載部件102構成,在支撐部件85的上部設置上述轉動軸101,上述裝運裝置100構成為自由轉換成如下的位置:上述裝載部件102向機體前方或側方突出的裝運作業位置;上述裝載部件102朝向上述施肥裝置70突出的補充作業位置133 ;上述裝載部件102位于上述備用苗框80的下方的收納位置131。
[0014]方案3所述的發明在方案2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15]具備:配設在上述苗框支柱83和上述裝運臂110的下部,且對上述備用苗框80和上述裝運裝置100的轉動進行鎖定的鎖定部件106 ;以及對上述鎖定部件106進行操作的鎖定操作部件107,上述鎖定操作部件107能夠對上述苗框支柱83的轉動鎖定和上述裝運臂110的轉動鎖定分別進行通斷。
[0016]方案4所述的發明在方案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17]上述裝運臂110由裝配于上述轉動軸101的第一臂部件111、和以設置在上述第一臂部件111的端部的第二轉動軸113為中心進行轉動的第二臂部件112構成,上述裝載部件102設置在上述第二臂部件112上,在上述第一臂部件111與上述第二臂部件112之間設置具有孔部的第二鎖定接受部件115、限制上述第二臂部件112的轉動的第二鎖定部件116、以及對上述第二鎖定部件116進行操作的第二鎖定操作部件117,設置轉動限制部件125,該轉動限制部件125當使上述裝運裝置100移動至上述補充作業位置133時,則限制上述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上述轉動限制部件125設置在比上述轉動軸101靠機體后偵U、且在從上述行駛車體2向機體外側突出的位置。
[0018]方案5所述的發明在方案4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19]在上述行駛車體2上設置操縱座椅28,在上述轉動軸101與上述第二轉動軸113之間設置上述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操作部件118,上述轉動操作部件118相比將上述裝運裝置100操作至上述裝運作業位置132時,在操作至上述收納位置131以及補充作業位置133時更接近上述行駛車體2。
[0020]方案6所述的發明在方案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1]在上述行駛車體2設置底部踏板26,若使上述裝載部件102移動至向機體側方突出的第一裝運作業位置132a,則該裝載部件102的長度方向成為機體的左右方向,若使該裝載部件102移動至向機體前方突出的第二裝運作業位置132b以及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該裝載部件102的長度方向成為機體的前后方向,并且在補充作業位置133,裝載部件102的機體內側端部與底部踏板26的外側端部在俯視時重疊。
[0022]方案7所述的發明在方案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3]在上述裝載部件102形成空間部122,在使上述裝載部件102移動至向機體前方突出的裝運作業位置或上述收納位置131時,上述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外側,在移動至上述補充作業位置133時,上述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內側且上述行駛車體2的外側端部上。
[0024]方案8所述的發明在方案7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5]在上述裝載部件102上形成與上述空間部122鄰接的突出部120,在上述突出部120上形成開口部121。
[0026]方案9所述的發明在方案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7]上述備用苗框80的多個上述備用載苗臺81以在上下方向上空出等間隔的方式設置,配置在最下部的上述備用載苗臺81與上述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比上述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更狹窄。
[0028]方案10所述的發明在方案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9]上述備用苗框80的多個上述備用載苗臺81以在上下方向上空出等間隔的方式設置,配置在最下部的上述備用載苗臺81與上述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為與上述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相同的間隔。
[0030]發明的效果如下。
[0031]方案I所述的苗移植機通過使用裝運裝置100來裝運肥料容器等作業物資,來減輕裝運作為重量物的作業物資的作業所需要的勞力,實現裝運作業物資時的作業者的勞力的減輕。
[0032]另外,通過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為分別獨立地轉動的結構,從而即使在將苗裝運到備用苗框80上之后也能夠在裝運裝置100上載置作業物資并進行肥料的裝運,因此提高苗及肥料的裝運作業的效率。
[0033]并且,通過將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裝配于相同的轉動軸101,從而能夠實現部件件數的削減,并且能夠實現機體的輕型化。
[0034]方案2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I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若使裝運裝置100移動至裝運作業位置,則裝載部件102向機體前側或機體側方突出,因此與使機體接近農田端的姿勢無關地,能夠容易地從農田外裝運肥料、燃料等作業物資,因此提高作業效率,并且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0035]另外,若使裝運裝置100移動至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裝載部件102與施肥裝置70、以及裝載部件102與苗栽種部50的間隔變得狹窄,因此可抑制裝載到裝載部件102上的作業物資的裝運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和勞力,實現作業效率的提高。
[0036]另外,若使裝運裝置100處于收納位置131,則裝運裝置100不向機體的前方、側方突出,因此可防止裝運裝置100與壁等障礙物接觸而破損,并且不會從行駛車體2堵塞作業者乘降的部分,因此在作業者從機體乘降時不需要使裝運裝置100移動的作業,從而提高作業效率。
[0037]方案3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2的發明的效果以外,通過用鎖定部件106對備用苗框80和裝運臂110進行轉動鎖定,從而能夠防止栽種作業中等備用苗框80、裝運臂110轉動,因此能夠防止裝載于備用苗框80的苗、作業物資落下、備用苗框80與壁、電線桿等接觸而破損。
[0038]另外,由于能夠用鎖定操作部件107對苗框支柱83和裝運臂110的轉動鎖定分別進行通斷,因此能夠防止在一方操作過程中另一方工作的情況,防止作業者的作業姿勢受制限,提高作業效率。
[0039]方案4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2或3的發明的效果以外,通過將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構成為能夠轉動,從而能夠使裝載部件102更向機體前方、側方突出,并且能夠靠近施肥裝置70、苗栽種部50,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苗、作業物資向行駛車體2的裝運、向苗栽種部50、施肥裝置70的補充作業,提高作業效率。
[0040]另外,若使裝運裝置100移動至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轉動限制部件125限制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由此可防止在從裝載部件102取出苗、作業物資時,第一臂部件111工作。
[0041]另外,通過將轉動限制部件125設置在比轉動軸101靠機體后側、且在從行駛車體2向機體外側突出的位置,從而能夠防止作業者在移動中碰撞到腳、或者裝運臂110碰撞到行駛車體2上的作業者的腳,提高安全性。
[0042]方案5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4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若將裝運裝置100操作至收納位置131以及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轉動操作部件118接近行駛車體2,由此搭乘于行駛車體2上的作業者能夠對轉動操作部件118進行操作,因此可實現作業效率的提高、作業者的勞力的減輕。
[0043]方案6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2或3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若使裝載部件102移動至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能夠使裝載部件102接近施肥裝置70及苗栽種部50,從裝載部件102向施肥裝置70及苗栽種部50的作業物資的補充作業變得容易,提高作業效率,并且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0044]并且,在補充作業位置133,裝載部件102的機體內側端部俯視時與底部踏板26的外側端部重疊,從而搭乘于行駛車體2上的作業者容易把握底部踏板26的外側端部,因此作業者移動時無需過于注意腳下,可減輕作業者的負擔。
[0045]方案7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2或3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若使裝運裝置100處于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裝載部件102的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內側而且位于行駛車體2的外側端部,因此作業者能夠利用空間部122保持靠近行駛車體2的位置的作業物資,能夠使裝載部件102上的作業物資容易從裝載部件102移動,提高作業效率。
[0046]方案8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7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通過在與裝載部件102的空間部122鄰接的突出部120形成開口部121,從而在作業者從行駛車體2乘降時或在行駛車體2上移動時,能夠將該開口部121作為扶手來使用,因此提高機體的乘降時或移動時的安全性。
[0047]方案9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2或3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通過使備用載苗臺81與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比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狹窄,從而在將作業物資載置于裝載部件102上的狀態下,不會使裝運裝置100向收納位置131移動,能夠防止在將作業物資載置于裝載部件102上的狀態下進行栽種作業或路上行駛,能夠防止由于作業物資的落下或作業物資的重量而對裝運裝置100施加負荷。
[0048]方案10所述的苗移植機除了方案2或3所述的發明的效果以外,通過使備用載苗臺81與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與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相同,從而能夠將苗載置于裝載部件102上,因此能夠使苗的裝載枚數增加,從而能夠減少為了補給苗而在農田端移動的頻度,提高作業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9]圖1是苗移植機的側視圖。
[0050]圖2是苗移植機的俯視圖。
[0051]圖3是圖2的苗移植機的A — A向視圖。
[0052]圖4是圖3的苗移植機的B —B向視圖。
[0053]圖5是圖4所示的裝運裝置的俯視圖。
[0054]圖6是表示使圖5所示的裝運裝置位于裝運作業位置的狀態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0055]圖7是使圖5所示的裝運裝置位于裝運作業位置的狀態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0056]圖8是表示使圖6所示的裝運裝置位于補充作業位置的狀態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0057]圖9是表示圖8所示的裝運裝置的裝載部件的角度的調節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0058]圖10是表示在裝載部件上設置有加強部件的裝運裝置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0059]圖11是表示使圖10所示的裝運裝置移動至補充作業位置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0060]圖12是植入桿的俯視圖。
[0061]圖13是圖12的C — C向視圖。
[0062]圖14是圖13的D — D向視圖。
[0063]圖中:
[0064]2—行駛車體,26—底部踏板,28—操縱座椅,50—苗栽種部,70—施肥裝置,80—備用苗框,81—備用載苗臺,83—苗框支柱,85—支撐部件,100—裝運裝置,101—轉動軸,102—裝載部件,106—鎖定部件,107—鎖定操作部件,110—裝運臂,111 一第一臂部件,112—第二臂部件,113一第二轉動軸,115一第二鎖定接受:部件,116一第二鎖定部件,117一第二鎖定操作部件,118—轉動操作部件,120—突出部,121—開口部,122—空間部,125—轉動限制部件,131—收納位置,132a —第一裝運作業位置,132b —第二裝運作業位置,133—補充作業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65]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苗移植機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本發明并不限定于該實施方式。另外,下述實施方式中的構成要素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置換,而且包含容易、或者實質上相同的要素。
[0066]圖1是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的側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苗移植機的俯視圖。此夕卜,在以下的說明中,前后、左右的方向基準從苗移植機的操縱座椅觀察、以車體的行駛方向為基準來規定前后、左右的基準。本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I的行駛車體2具有左右一對前輪4和同樣的左右一對后輪5,為行駛時各車輪進行驅動的四輪驅動車輛。由此,行駛車體2能夠在農田及道路中行駛。另外,在行駛車體2的后部設置經由苗栽種部升降機構40能夠升降的苗栽種部50。
[0067]該行駛車體2具備:配置在車體的大致中央的主框架7 ;搭載在該主框架7上的發動機10 ;以及將該發動機10的動力傳到驅動輪和苗栽種部50的動力傳遞裝置15。S卩、在該苗移植機I中,發動機10的動力不僅用于行駛車體2的前進及后退,而且還作為苗栽種部50的驅動源來使用,使用柴油機或汽油機等熱力機。
[0068]另外,上述發動機10配置在行駛車體2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而且以比作業者乘車時放置腳的底部踏板26更向上方突出的狀態配置。另外,底部踏板26設置在行駛車體2的前部與發動機10的后部之間的范圍并安裝在主框架7上,通過使上述底部踏板26的一部分為格子狀,而成為使附著在鞋子上的泥土落到農田中的結構。并且,在該底部踏板26的后方設有兼作后輪5的擋泥板的后踏板27。該后踏板27具有隨著朝向后方而朝向上方的方向傾斜的傾斜面,且配置在發動機10的左右各側方。
[0069]上述發動機10從底部踏板26和后踏板27向上方突出,在從上述底部踏板26和后踏板27突出的部分配設有覆蓋上述發動機10的發動機罩11。即、該發動機罩11以從上述底部踏板26和后踏板27向上方突出的狀態覆蓋上述發動機10。
[0070]另外,在上述行駛車體2的發動機罩11的上部設置操縱座椅28,在該操縱座椅28的前方而且行駛車體2的前側中央部設置操縱部30。該操縱部30以從上述底部踏板26的地板面向上方突出的狀態配置,將底部踏板26的前部側分為左右。
[0071]在上述操縱部30的前部設有能夠開閉的前面罩31。另外,在上述操縱部30的上部設有使操作裝置工作的操作桿等、儀器類、駕駛盤32。該駕駛盤32作為通過作業者對前輪4進行操控操作來操控行駛車體2的操控部件而設置,并做成經由上述操縱部30內的操作裝置等而使前輪4轉向轉動的結構。
[0072]另外,作為操作桿,在機體右側和左側分別配設有對行駛車體2的前進后退以及行駛速度進行操作的作為主行駛操作部件的行駛桿35、將行駛車體2的行駛速度轉換成與行駛的場所對應的速度的作為副行駛操作部件的副變速桿38。
[0073]另外,在上述行駛車體2的前部,且在底部踏板26的位于操縱部30的左右各自的側方的部分,設有載置補給用的苗的備用苗框80。該備用苗框80由從底部踏板26的地板面突出的支撐軸(鉛垂軸)旋轉自如地支撐,構成為通過作業者的手、或者電動馬達等的轉動部件能夠轉動。
[0074]另外,動力傳遞裝置15具有作為主變速器的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和將來自發動機10的動力傳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的帶式動力傳遞機構17。其中,該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作為稱作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1n)的靜夜壓式無級變速裝置而構成。由此,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利用由來自發動機10的動力驅動的液壓泵產生液壓,用液壓馬達將該液壓變換為機械的力(旋轉力)并輸出。并且,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將由發動機10產生的動力變換為使行駛車體2行駛的力。
[0075]此時,上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在通過變更旋轉力的方向、旋轉速度而能夠變更行駛車體2的前進后退以及行駛速度時,通過對上述行駛桿35變更該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的輸出以及輸出方向,從而能夠對行駛車體2的前進后退以及行駛速度進行操作。
[0076]上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配置在比發動機10靠前方,而且配置在比底部踏板26的地板面靠下方,在本申請的苗移植機I中,從行駛車體2的上面觀察,配置在發動機10的前方。
[0077]另外,帶式動力傳遞機構17具備:安裝于發動機10的輸出軸的帶輪;安裝于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的輸入軸的帶輪;繞掛在雙方的帶輪上的帶;以及對調整該帶的張力的張緊帶輪。由此,帶式動力傳遞機構17能夠將由發動機10產生的動力經由帶傳遞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
[0078]并且,上述動力傳遞裝置15具有經由帶式動力傳遞機構17和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傳遞來自發動機10的輸出的變速箱體18。該變速箱體18內部設有對路上行駛時、栽種時等的行駛車體2的作業速度進行轉換的副變速機構(省略圖示),安裝在主框架7的前部。副變速桿38通過對變速箱體18內的副變速機構進行操作而能夠對行駛車體2的行駛速度進行轉換。上述變速箱體18構成為將經由帶式動力傳遞機構17和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傳遞的來自發動機10的輸出由該變速箱體18內的副變速機構變速后能夠分為向前輪4和后輪5的行駛用動力、和向苗栽種部50的驅動用動力而輸出。
[0079]其中,行駛用動力的一部分能夠經由左右的前輪末端殼體21傳遞至前輪4,剩余部分能夠經由左右的后輪齒輪箱22傳遞至后輪5。左右各自的前輪末端殼體21配設在變速箱體18的左右各自的側方,左右的前輪4經由車軸而與左右的前輪末端殼體21連結。另外,該前輪末端殼體21做成與駕駛盤32的操控操作連動地驅動而使前輪4轉向的結構。另外,在左右各自的后輪齒輪箱22經由車軸連結后輪5。另一方面,驅動用動力傳遞至設于行駛車體2的后部的栽種離合器(省略圖示),在該栽種離合器卡合時通過栽種傳動軸(省略圖示)而傳遞至苗栽種部50。
[0080]另外,使配備在行駛車體2的后部的苗栽種部50升降的苗栽種部升降機構40具有升降連桿裝置41,該苗栽種部50經由上述升降連桿裝置41安裝在行駛車體2上。該升降連桿裝置41具備使行駛車體2的后部與苗栽種部50連結的平行連桿機構42。該平行連桿機構42具有上連桿和下連桿,這些連桿轉動自如地連結于豎立設置于主框架7的后部端的從背面觀察為門型的連桿基座框架43,各連桿的另一端側旋轉自如地連結于苗栽種部50,由此將苗栽種部50以能夠升降的方式連結于行駛車體2。
[0081]另外,上述苗栽種部升降機構40具有通過液壓而伸縮的液壓升降缸44,做成通過液壓升降缸44的伸縮動作而使苗栽種部50升降的結構。上述苗栽種部升降機構40能夠通過升降動作而使苗栽種部50上升至非作業位置、或者下降至對地作業位置(對地栽種位置)。
[0082]另外,上述苗栽種部50做成在栽種苗的范圍按照多個區域、或者多個列來栽種的結構,在本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I中,按照六個區域栽種苗,成為所謂六行種植的苗栽種部50。該苗栽種部50具備苗栽種裝置60、苗裝載部件51以及浮動體47。其中,該苗裝載部件51作為裝載多行苗的載苗部件而設置,在行駛車體2的左右方向具有分隔開的栽種行數量的載苗面52,能夠在各自的載苗面52上載置帶土的墊狀苗。由此,每當將載置于苗裝載部件51上的苗栽種得沒有時,無需返回到農田外去取準備的苗,可進行連續的作業,因此提高作業效率。
[0083]另外,上述苗栽種裝置60成為將載置于苗裝載部件51上的苗栽種在農田中的裝置。該苗栽種裝置60每兩行配設一個,在能夠旋轉的旋轉殼體63上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具備兩行量的植入桿61。即、多個苗栽種裝置60各自分配有栽種行。其中,旋轉殼體63以能夠旋轉的方式連結于向苗栽種裝置60供給驅動力的栽種傳動箱64,該栽種傳動箱64用于將從上述發動機10傳遞至苗栽種部50的動力供給至苗栽種裝置60。S卩、在栽種傳動箱64,在機體左右方向的兩側連結有兩個旋轉殼體63,苗栽種部50具備三個該栽種傳動箱64。
[0084]另外,上述浮動體47是伴隨行駛車體2的移動而在農田面上滑行并整地的構件,由位于行駛車體2的左右方向的苗栽種部50中央的中央浮動體48和位于左右方向的苗栽種部50的兩側的側浮動體49構成。
[0085]另外,在上述苗栽種部50的下方側的位置的前側,設有進行平整農田的整地用轉子67。該整地用轉子67構成為能夠通過經由后輪齒輪箱22傳遞的發動機10的輸出而旋轉。
[0086]另外,在上述苗栽種部50的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對下一栽種行形成作為行進方向的目標的線的劃線器68。即、劃線器68構成為,當苗移植機I在農田內直進前進時,在農田的田頭旋轉后,在農田上劃出直進前進時的標記。
[0087]該劃線器68做成如下結構,S卩、通過劃線馬達(省略圖示)來工作,每當行駛車體2回轉時,左右的劃線器68的作業狀態和非作業狀態交替地工作。該左右的劃線器68的交替由與劃線馬達連接的控制器(省略圖示)來進行。
[0088]S卩、控制器也作為在行駛車體2回轉時、將左右的劃線器68交互地轉換為工作狀態和非工作狀態的標記轉換裝置而設置。此外,左右的劃線器68的劃線作用部如圖1及圖2所示,在圓盤的外周部設置多個突起體,旋轉自如地裝配于桿部,通過與農田面接觸產生的阻力能夠可靠地在農田面形成線,容易進行下一次的栽種作業位置的直進作業,提高作業效率。
[0089]另外,在上述行駛車體2的后部,詳細而言,在行駛車體2的操縱座椅28的后方,搭載有施肥裝置70。該施肥裝置70具有:貯存肥料的貯存料斗71 ;將從貯存料斗71供給的肥料輸送設定量的輸送裝置72 ;將由輸送裝置72輸送的肥料供給至農田的作為施肥通路的施肥軟管74 ;以及通過向施肥軟管74供給搬運風而將施肥軟管74內的肥料移送至苗栽種部50側的作為起風裝置的鼓風機73。
[0090]并且,上述施肥裝置70具有:配設于苗栽種部50的下方并且通過施肥軟管74移送肥料的施肥導向件75 ;以及設于施肥導向件75的前側并且使由施肥軟管74移送的肥料落入形成于苗栽種行的側部附近的施肥溝內的開溝器76。
[0091]圖3是圖2的A — A向視圖。圖4是圖3的B — B向視圖。上述備用苗框80由位于機體左側的備用苗框80即左側備用苗框80L、和位于機體右側的備用苗框80即右側備用苗框80R構成,其結構不同。
[0092]詳細而言,左側備用苗框80L具備多個裝載備用苗的備用載苗臺81,多個備用載苗臺81由連桿部件連結。并且,左側備用苗框80L具備產生驅動力的轉換驅動裝置90,多個備用載苗臺81通過由轉換驅動裝置90產生的驅動力而能夠使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相對的位置關系變化。
[0093]由此,以裝載苗時的狀態和運轉時等的通常時的狀態通過電動而使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位置關系變化,從而能夠使左側備用苗框80L的狀態變化。
[0094]另一方面,上述右側備用苗框80R與左側備用苗框80L同樣地具備多個備用載苗臺81,多個備用載苗臺81以在機體上下方向上空出等間隔的方式并排設置。多個備用載苗臺81安裝于在機體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作為支柱的苗框支柱83上。該苗框支柱83在機體前后方向上并排設有兩個苗框支柱83,多個備用載苗臺81的在機體左右方向的內側部分分別與兩個苗框支柱83連結。由此,右側備用苗框80R構成為,在右側備用苗框80R的苗框支柱83上,在機體上下方向的每規定間隔配設有多個備用載苗臺81。
[0095]另外,上述右側備用苗框80R與將肥料容器、燃料箱、苗箱等作業物資搬運到行駛車體2側的裝運裝置100 —起配設。該裝運裝置100具有能夠裝載作業物資的裝載部件102、和安裝裝載部件102的裝運臂110。另外,裝運裝置100設置在右側備用苗框80R所具有的多個備用載苗臺81中的、位于最下方的備用載苗臺81的下方。配置在該最下部的上述備用載苗臺81與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比右側備用苗框80R的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更狹窄。
[0096]這些上述右側備用苗框80R和裝運裝置100安裝在上述行駛車體2所配備的轉動軸101上,右側備用苗框80R和裝運裝置100分別獨立并轉動自如地裝配在轉動軸101上。另外,轉動軸101配設在行駛車體2的機體前側,安裝在支撐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的作為L字形狀的支撐部件的支撐部件85上。
[0097]上述支撐部件85在機體左右方向上在向外側方向延伸的規定位置向上方彎曲并朝向上方以規定的長度延伸。即、上述支撐部件85配設在機體前部的機體右側,在右側備用苗框80R的下方附近的位置向上方彎曲并朝向上方延伸。由此,支撐部件85的在機體前后方向上觀察時的形狀成為大致L字狀的形狀。
[0098]上述轉動軸101以軸方向為機體上下方向的朝向配置在如上述那樣形成的支撐部件85的朝向上方延伸的部分的上部。由此,右側備用苗框80R和裝運裝置100經由轉動軸101安裝在支撐部件85上。
[0099]另外,支撐部件85也配置在機體左側,與安裝上述右側備用苗框80R、裝運裝置100的支撐部件85同樣地,在機體左右方向上的向外側方向延伸的規定的位置向上方彎曲并朝向上方延伸,在機體前后方向上觀察時的形狀成為大致L字狀的形狀。配設在該機體左側的支撐部件85和配設在機體右側的支撐部件85的在機體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彼此連結,因此連結的狀態的支撐部件85的在機體前后方向上觀察時的形狀成為大致U字狀的形狀。
[0100]上述左側備用苗框80L安裝在配設于機體左側的支撐部件85上。具體而言,在上述支撐部件85的上部安裝有將左側備用苗框80L安裝在支撐部件85上的左側支撐板91,在該左側支撐板91上連結有左側備用苗框80L的苗框安裝支柱92的下端。上述左側備用苗框80L的轉換驅動裝置90及連桿部件安裝于該苗框安裝支柱92,并由苗框安裝支柱92支撐。左側備用苗框80L如上所述安裝于支撐部件85。
[0101]上述右側備用苗框80R也相同,右側備用苗框80R的苗框支柱83的下端側的部分、且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右側支撐板84安裝于上述轉動軸101。詳細而言,上述右側支撐板84以從轉動軸101朝向該轉動軸101的徑向的外側方的朝向安裝于轉動軸101,上述右側備用苗框80R的苗框支柱83從右側支撐板84的轉動軸101的徑向外方側的端部朝向上方延伸。
[0102]上述裝運裝置100的裝運臂110也以從轉動軸101朝向該轉動軸101的徑向的外側方的朝向安裝于轉動軸101,并安裝于轉動軸101的安裝有右側支撐板84的部分的上方,安裝于上述轉動軸101上的裝運臂110配設在連結苗框支柱83的右側支撐板84的上部、即苗框支柱83的上部。
[0103]如上所述,在安裝于上述轉動軸101的苗框支柱83和裝運臂110的下部配設有對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的轉動鎖定進行通斷的作為鎖定部件的鎖定部件106,鎖定部件106能夠通過作為鎖定操作部件的鎖定操作部件107進行操作。
[0104]并且,在上述苗框支柱83和裝運臂110各自的下部,配設有具有供鎖定部件106進入的孔部(省略圖示)的作為上下鎖定接受部件的上下鎖定板105。即、鎖定操作部件107通過轉換鎖定部件106向上下鎖定板105的孔部的進入狀態,從而能夠對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的轉動鎖定進行通斷。
[0105]上述鎖定操作部件107構成為能夠用手動來進行操作,通過調節該鎖定操作部件107的操作量,能夠對苗框支柱83和裝運臂110的轉動鎖定分別進行通斷。例如,上述鎖定操作部件107能夠僅旋轉鎖定苗框支柱83,裝運臂110未被旋轉鎖定,處于自由旋轉的狀態。
[0106]另外,上述裝運裝置100的裝運臂110由裝配于轉動軸101的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構成,相對于上述第一臂部件111轉動自如,并在轉動軸101的徑向上延伸。
[0107]另外,第二臂部件112以第二轉動軸113為中心,以相對于第一臂部件111能夠相對轉動的方式與第一臂部件111連結,該第二轉動軸113設置于第一臂部件111的與安裝在轉動軸101上的一側的端部相反側的端部。上述第二轉動軸113與轉動軸101同樣地在機體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二臂部件112在第二轉動軸113中安裝在供第一臂部件111安裝的部分的上側。
[0108]上述裝載部件102安裝于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中的第二臂部件112。詳細而言,裝載部件102相對于第二臂部件112安裝于第二臂部件112的上方側。換言之,第二臂部件112安裝于裝載部件102的下面側。如上所述,安裝于裝載部件102的第二臂部件112沿裝載部件102的下表面配設,一端側從裝載部件102的下方露出。上述第一臂部件111與第二臂部件112的從裝載部件102下方露出的部分側的端部連結。
[0109]另外,上述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構成為,利用由第二鎖定接受部件115、第二鎖定部件116、以及第二鎖定操作部件117構成的鎖定機構,能夠轉換以第二轉動軸113為中心的能夠相對轉動的狀態、和轉動被鎖定的狀態。其中,第二鎖定接受部件115具有孔部(省略圖示),配設在第一臂部件111與第二臂部件112之間。
[0110]另外,上述第二鎖定部件116通過出入于第二鎖定接受部件115的孔部,而能夠使第二臂部件112相對于第一臂部件111自由轉動、或者限制第二臂部件112的轉動。并且,上述第二鎖定操作部件117能夠對第二鎖定部件116進行操作。上述第一臂部件111與第二臂部件112之間的鎖定機構通過如上所述用第二鎖定操作部件117對第二鎖定部件116進行操作,從而能夠轉換鎖定狀態。
[0111]圖5是圖4所示的裝運裝置的俯視圖。就上述裝運裝置100所具有的裝載部件102而言,苗移植機I進行栽種作業或路上行駛時的裝運裝置100的通常時的狀態、即裝載部件102位于備用苗框80的下方的在收納位置131的俯視時的形狀成為機體前后方向接近成為長度方向的大致長方形的形狀。并且,在裝載部件102,且在收納位置131的裝載部件10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向機體左右方向的外側方向以大致梯形的形狀突出的突出部120。
[0112]突出部120通過在上述裝載部件10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突出,從而在裝載部件102的前后方向且在上述突出部120的前后分別形成有空間部122,該空間部122由作為裝載部件102的形狀的長方形的機體外側方向的邊、和突出部120劃分形成。在上述突出部120形成有作為孔的開口部121,該開口部121在突出部120的厚度方向、即機體上下方向上貫通突出部120。該開口部121為沿著突出部120的形狀,與上述突出部120同樣地為大致梯形的形狀。
[0113]另外,在裝配有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軸101與第二轉動軸113之間,設有作為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操作部件的轉動操作部件118。該轉動操作部件118設置在將上述裝運裝置100轉換到收納位置131時的機體左右方向的第一臂部件111的機體內側的面上,在將上述裝運裝置100轉換到收納位置131時,上述轉動操作部件118向接近操縱座椅28、即行駛車體2的一側突出。
[0114]關于本申請的苗移植機1,以下對其作用進行說明。在苗移植機I運轉時,通過由發動機10產生的動力,來進行行駛車體2的行駛、和載置于苗裝載部件51上的苗的栽種作業。該栽種作業中,苗栽種裝置60整體以旋轉軸成為左右方向的朝向旋轉的同時,植入桿61也旋轉,由此利用植入桿61依次取得載置于苗裝載部件51的苗,并將取得的苗逐漸栽種到農田中。此時,通過使苗裝載部件51在載置于苗裝載部件51的一行量的機體左右方向的寬度范圍內在機體左右方向往復移動,各苗栽種裝置60從苗裝載部件51中與各自苗栽種裝置60對應的部分取出苗,并栽種到農田中。
[0115]即、各苗栽種裝置60從苗裝載部件51的與規定的行對應的部分取出苗,并將苗栽種到規定的行中。栽種作業時,如上所述,是通過使苗栽種裝置60工作并且用行駛車體2在農田內行駛,從而以多個列狀栽種苗的作業。
[0116]在上述行駛車體2行駛時,由發動機10產生的動力傳遞到帶式動力傳遞機構17,從帶式動力傳遞機構17傳遞到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由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變換為所希望的旋轉速度、旋轉方向、轉矩并輸出。從液壓式無級變速器16輸出的動力傳遞到變速箱體18,在變速箱體18內變速為適合于路上行駛時的行駛速度的旋轉速度、或者適合于苗的栽種時的行駛速度的旋轉速度,并輸出到前輪4側、后輪5側。另外,從變速箱體18輸出的動力的一部分也傳遞到苗栽種部50側,還用于苗栽種部50的栽種作業。
[0117]在進行上述的栽種作業時,裝運裝置100轉換到收納位置131 (參照圖5)。在轉換到收納位置131時,通過使第一臂部件111從轉動軸101向朝向機體后方的方向轉動并對鎖定操作部件107進行操作,從而鎖定第一臂部件111相對于轉動軸101的轉動。另外,第二臂部件112從位于第一臂部件111的后端的第二轉動軸113向朝向機體前方的方向轉動,通過在該狀態下對第二鎖定操作部件117進行操作,從而鎖定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的相對轉動。
[0118]由此,安裝在第二臂部件112上的裝載部件102也與第二臂部件112同樣地,成為從第二轉動軸113位于機體前側、且突出部120和上述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外側的狀態。由此,裝載部件102成為位于第一臂部件111、轉動軸101的上方的狀態。裝運裝置100在該收納位置131成為,裝載部件102位于備用苗框80的下方、且收納于備用苗框80的下方的狀態,因此防止在栽種作業或路上行駛時,裝運裝置100成為各作業的障礙。
[0119]圖6是表示將圖5所示的裝運裝置轉換到第二裝運作業位置132b的狀態的說明圖。裝運裝置100能夠將肥料容器等作業物資搬運到裝載部件102,并搬運到行駛車體2偵牝在由裝運裝置100搬運作業物資時,使裝運裝置100首先處于裝運作業位置的狀態,并將作業物資裝運至裝載部件102。該裝運作業位置成為裝載部件102向機體的前側及側方外側突出的作業位置。即、裝運作業位置設有以下兩種:裝載部件102向機體的側方外側突出的第一裝運作業位置132a、向機體的前側突出的第二裝運作業位置132b。
[0120]其中,在轉換為使裝載部件102向機體前側突出的第二裝運作業位置132b時,使上述第一臂部件111從轉動軸101向朝向機體前方的方向轉動并鎖定。另外,第二臂部件112從位于第一臂部件111的前端的第二轉動軸113進一步向朝向機體前方的方向的轉動并鎖定。
[0121]S卩、在轉換為裝運作業位置時,使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處于大致直線狀的狀態。由此,安裝在第二臂部件112上的裝載部件102也與第二臂部件112同樣地,成為從由轉動軸101朝向機體前方的第一臂部件11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狀態。此外,此時裝載部件102的長度方向與機體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0122]由此,作業者能夠從行駛車體2的前方將作業物資裝運到裝運裝置100的裝載部件102上。另外,此時裝載部件102由于突出部120和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外側,因此能夠將該空間部122用作將作業物資從機體外側裝運到裝載部件102時插入手的空間。
[0123]圖7是表示將圖5所示的裝運裝置100轉換到第一裝運作業位置132a的狀態的說明圖。要成為使上述裝載部件102向機體的側方外側突出的第一裝運作業位置132a時,使第一臂部件111從轉動軸101向朝向機體的側方外側的方向轉動大約90°并鎖定。另夕卜,第二臂部件112從位于第一臂部件111的機體的外側端部的第二轉動軸113進一步向朝向機體的側方外側的方向轉動并鎖定。
[0124]由此,安裝在第二臂部件112上的裝載部件102也與第二臂部件112同樣地,成為從由轉動軸101朝向機體的側方外側的第一臂部件111的機體外側端部向機體的側方外側突出的狀態,作業者能夠從行駛車體2的裝運裝置100所處的一側的側方將作業物資裝運到裝運裝置100的裝載部件102。此外,此時裝載部件102的長度方向與機體的左右方向大致平行。
[0125]另外,此時裝載部件102由于突出部120和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后側,因此能夠將該空間部122用作將作業物資從機體后側裝運到裝載部件102時插入手的空間。
[0126]圖8是表示將圖6所示的裝運裝置100轉換為補充作業位置133的狀態的說明圖。裝運裝置100在裝運作業位置的狀態下將作業物資裝運到裝載部件102后,裝運裝置100將作業物資狀到裝載部件102上,該狀態下,裝載部件102處于朝向施肥裝置70突出的位置即補充作業位置133的狀態。在使裝運裝置100從裝運作業位置移動至補充作業位置133時,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處于大致直線狀的狀態,在該狀態下,以轉動軸101使第一臂部件111向機體后方側轉動。即、裝載部件102從向機體的前側突出的裝運作業位置開始,以轉動軸101為中心向機體后方側轉動大約180°。
[0127]如上所述,在以轉動軸101為中心使第一臂部件111向機體后方側轉動時,設置在第一臂部件111上的轉動操作部件118在轉動軸101與第二轉動軸113之間向接近操縱座椅28、即行駛車體2的一側突出。即、若將裝運裝置100操作至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轉動操作部件118接近行駛車體2,因此行駛車體2上的作業者能夠握住轉動操作部件118拉到跟前,而使第一臂部件111向機體后方側轉動。
[0128]在此,在比轉動軸101靠機體后側,設有若使裝運裝置100移動至補充作業位置133則限制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的轉動限制部件125。該轉動限制部件125設置在比轉動軸101靠機體后側、且在從行駛車體2向機體外側突出的位置。
[0129]由此,在使第一臂部件111轉動到機體后方側時,第一臂部件111由于機體內側方向的面與轉動限制部件125抵接,因此第一臂部件111向相同方向的轉動被限制。此外,此時裝載部件102的長度方向與機體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0130]上述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的相對的位置關系為,在裝運作業位置的狀態下,以轉動軸101為中心使第一臂部件111向機體后側轉動,且第一臂部件111與轉動限制部件125抵接時的裝載部件102在不與底部踏板26的上方重疊的位置停止轉動。此時,就補充作業位置133而言,裝載部件102在施肥裝置70的附近,位于底部踏板26的附近,與底部踏板26的上方不重疊,而且位于比底部踏板26靠機體外側方向。
[0131]并且,在使裝運裝置100移動至補充作業位置133時,突出部120和空間部122成為在機體內側而且位于行駛車體2的外側端部上的狀態。轉運到裝載部件102上的作業物資在該補充作業位置133從裝載部件102上向行駛車體2側降下,此時,由于突出部120和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內側,因此能夠使用該空間部122作為從底部踏板26上用兩手保持裝載部件102上的作業物資從裝載部件102降下時使放入手的空間。
[0132]由此,能夠將作業物資降到施肥裝置70的附近,因此在作業物資為肥料容器時,能夠容易地向施肥裝置70補充肥料。通過裝運裝置100自由轉換為收納位置131、第一裝運作業位置132a、第二裝運作業位置132b以及補充作業位置133,從而能夠容易而且幾乎不使用作業者的勞力地從農田外向行駛車體2側搬運作業物資。
[0133]本申請的苗移植機I能夠使用裝運裝置100轉運肥料容器等作業物資,因此能夠減輕搬運作為重量物的作業物資的作業所需要的勞力。另外,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分別獨立地轉動,由此即使將苗裝運到備用苗框80上之后也能夠在裝運裝置100上載置作業物資并進行肥料的裝運,因此能夠提高苗、肥料的裝運作業的效率。
[0134]另外,通過將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裝配于相同的轉動軸101,從而在將備用苗框80和裝運裝置100安裝在行駛車體2上時無需使用其他部件便能夠安裝,因此可實現部件件數的削減以及機體的輕型化。
[0135]另外,若將裝運裝置100轉換為第一裝運作業位置132a、以及第二裝運作業位置132b,則裝載部件102向機體前側、或者機體側方突出,因此與使機體接近農田端的姿勢無關地,從農田外裝運肥料、燃料等作業物資變得容易,提高作業效率,并且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0136]另外,若將裝運裝置100轉換為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裝載部件102與施肥裝置70、以及苗栽種部50的間隔變得狹窄,因此能夠減小裝載到裝載部件102上的作業物資的裝運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和勞力,提高作業效率。
[0137]另外,若將裝運裝置100轉換為收納位置131,則裝運裝置100不向機體的前方、側方突出,因此可防止裝運裝置100與壁等障礙物接觸而破損。另外,裝運裝置100不會堵塞作業者從行駛車體2乘降的部分,因此在作業者從機體乘降時不需要使裝運裝置100移動的作業,因此提高作業效率。
[0138]另外,通過使備用苗框80和裝運臂110處于鎖定狀態,從而能夠防止栽種作業中等備用苗框80、裝運臂110轉動,因此可防止裝載的苗、作業物資的落下、與壁、電線桿等接觸引起的破損。另外,由于能夠根據鎖定操作部件107的操作量使苗框支柱83和裝運臂110分別獨立地轉動,因此能夠防止在一方操作過程中另一方工作的情況,作業者的作業姿勢不受制限,提高作業效率。
[0139]另外,構成裝運臂110的第一臂部件111和第二臂部件112能夠獨立地轉動,從而能夠使裝載部件102更向機體前方、側方突出,并且能夠靠近施肥裝置70、苗栽種部50,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苗、作業物資向行駛車體2的裝運、向苗栽種部50、施肥裝置70的補充作業,提高作業效率。
[0140]另外,若將裝運裝置100轉換為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轉動限制部件125限制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由此在使苗、作業物資移動到行駛車體2上時,不改變第一臂部件111的位置變能夠移動,因此對第一臂部件111的位置進行操作的頻度減少,提高作業效率。
[0141]另外,通過將轉動限制部件125設置在比轉動軸101靠機體后側、且在從行駛車體2向機體外側突出的位置,從而能夠防止作業者在移動中腳碰撞在轉動限制部件125上、或者作業者的腳碰撞在轉動中的裝運臂110上,提高作業時的安全性。
[0142]另外,若將裝運裝置100操作至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轉動操作部件118向操縱座椅28側突出、即接近行駛車體2,由此搭乘在操縱座椅28上的作業者不移動變能夠對轉動操作部件118進行操作,實現作業效率的提高、作業者的勞力的減輕。
[0143]另外,若將裝運裝置100轉換為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裝載部件102的突出部120和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內側而且位于行駛車體2的外側端部上,由此能夠從空間部122放入手取出位于靠近底部踏板26的位置的作業物資,因此能夠容易地從裝載部件102上移動裝載部件102上的作業物資,提高作業效率。
[0144]另外,通過在裝載部件102的突出部120形成開口部121,從而在作業者從行駛車體2乘降時或在行駛車體2上移動時,能夠將該開口部121作為扶手來使用,因此提高機體的乘降時或移動時的安全性。
[0145]另外,通過使備用載苗臺81與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比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狹窄,從而在將作業物資載置于裝載部件102上的狀態下,裝運裝置100向收納位置131的轉換操作受到限制,因此可防止在將作業物資載置于裝載部件102上的狀態下進行栽種作業或路上行駛,可防止由于作業物資落下或作業物資的重量而對裝運裝置100施加負荷。
[0146]另外,設置在機體左右兩側的備用苗框80,由于左側備用苗框80L是設置轉換驅動裝置90等而以電動工作的結構,右側備用苗框80R與裝運裝置100 —起設置,因此可防止重量差在左右的備用苗框80變大,行駛車體2的機體左右方向的重量平衡良好,能夠進行穩定的栽種作業或行駛。
[0147]此外,在上述的苗移植機I中,雖然構成為使配置在最下部的備用載苗臺81與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比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狹窄,但配置在最下部的上述備用載苗臺81與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也可以為與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相同的間隔。
[0148]通過使上述備用載苗臺81與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為與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相同的間隔,從而能夠將苗載置于裝載部件102上。由此,能夠使苗的裝載枚數增力口,從而能夠減少為了補給苗而在農田端移動的頻度,提高作業效率。
[0149]另外,在上述的苗移植機I中,裝運裝置100在裝運作業位置與補充作業位置133之間不使第一臂部件111與第二臂部件112的相對轉動角度變化,但也可以做成能夠適當調節第一臂部件111與第二臂部件112的相對轉動角度的結構。即、能夠調節安裝在第二臂部件112上的裝載部件102的角度。
[0150]圖9是能夠調節裝載部件102的角度的結構的說明圖。裝運裝置100的結構為,例如、在第一臂部件111為補充作業位置133的狀態下,通過以第二轉動軸113為中心使第二臂部件112轉動,從而與第二臂部件112 —起調整裝載部件102的角度。
[0151]由此,在使裝載部件102向機體左右方向的外側方向轉動了時,且在將作業物資裝運到裝載部件102上時,能夠作為從壟開始進行的位置的壟補給位置135來使用。另外,在使裝載部件102向機體左右方向的內側方向轉動了時,能夠作為將作為作業物資的肥料從裝載部件102上直接補給至施肥裝置70的位置的拉到跟前補給位置136來使用。
[0152]如上所述,由于能夠調節裝載部件102的角度,而能夠能成為各種使用形態,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作業性。
[0153]另外,在上述的苗移植機I中,做成使用轉動操作部件118來進行裝運裝置100的移動的結構,但也可以還設置裝運裝置100移動用的部件。圖10是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的變形例,是在裝載部件上設置加強部件的結構的說明圖。
[0154]圖11是使圖10所示的裝運裝置處于補充作業位置時的說明圖。作為裝運裝置100移動用的部件,例如,如圖10、圖11所示,在裝載部件102的下部設置環狀的加強部件140。該加強部件140在收納位置131 (參照圖10)的俯視中,裝載部件102的機體前后方向和機體左右方向的內側方向的部分成為沿裝載部件102的形狀,機體左右方向的外側方向的部分配置到比突出部120靠機體左右方向的外側方向的、大致長方形的框狀、或環狀。
[0155]加強部件140通過突出部120側的部分從突出部120離開,而能夠握住加強部件140,從而能夠在裝運裝置100移動時握住加強部件140使其移動。尤其是,如圖11所示,在使裝運裝置100向補充作業位置133移動時,通過從操縱座椅28側握住加強部件140并拉到跟前,從而能夠容易地使裝運裝置100移動。由此,能夠提高裝運裝置100的操作性,因此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
[0156]另外,通過在裝載部件102上安裝環狀的加強部件140,從而能夠提高裝載部件102的強度,因此還能夠裝載重量大的作業物資,能夠更加可靠地減輕裝運作業物資時的作業者的勞力。
[0157]另外,苗栽種裝置60所具有的植入桿61 —邊相對于旋轉殼體63相對旋轉一邊栽種苗,但也可以在該旋轉部分實施防止稻草等纏繞的結構。圖12是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的變形例,是植入桿的俯視圖。圖13是圖12的C 一 C向視圖。
[0158]也可以在植入桿61且在安裝于旋轉殼體63的一側的面的、作為植入桿61的旋轉軸的植入桿旋轉軸155的附近的位置設置突起部150。該突起部150從植入桿61延伸至旋轉殼體63的附近。若植入桿61以植入桿旋轉軸155為中心進行旋轉,則植入桿61在植入桿61與旋轉殼體63之間的部分的植入桿旋轉軸155的周圍旋轉。
[0159]由此,稻草等不會被突起部150勾掛而纏繞在植入桿旋轉軸155,因此能夠抑制植入桿旋轉軸155磨損,從而能夠提高耐久性。
[0160]另外,突起部150也可以做成稻草等難以纏繞的形狀。圖14是圖13的D — D向視圖。突起部150例如如圖14所示,在突起部150的突出方向上觀察到的形狀也可以以三角形的形狀形成。即、突起部150也可以以三角柱、三角錐的形狀形成。
[0161]由此,突起部150成為稻草等難以纏繞在突起部150本身的形狀,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稻草等纏繞在植入桿旋轉軸155上,從而能夠提高耐久性。另外,也可以在突起部150的前端設置刷。由此,能夠自動地掃除附著在植入桿旋轉軸155上的泥土及異物。
【權利要求】
1.一種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在行駛車體(2)的后部設置苗栽種部(50)和施肥裝置(70),在該行駛車體(2)的前部設置裝載備用苗的備用苗框(80)和將作業物資搬運到行駛車體(2)側的裝運裝置(100),在上述行駛車體(2)上設置轉動軸(101),該轉動軸(101)將該備用苗框(80)和上述裝運裝置(100)裝配成能夠分別獨立地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駛車體(2)的機體前側設置支撐上述備用苗框(80)和上述裝運裝置(100)的支撐部件(85), 上述備用苗框(80)構成為,在苗框支柱(83)的機體上下方向的每規定間隔設置多個備用載苗臺(81), 上述裝運裝置(100)由設置在上述苗框支柱(83)的上部的裝運臂(110)、和以能夠裝載作業物資的方式設置在該裝運臂(110)上的裝載部件(102)構成, 在支撐部件(85)的上部設置上述轉動軸(101),上述裝運裝置(100)構成為自由轉換成如下的位置:上述裝載部件(102)向機體前方或側方突出的裝運作業位置;上述裝載部件(102)朝向上述施肥裝置(70)突出的補充作業位置(133);上述裝載部件(102)位于上述備用苗框(80)的下方的收納位置(13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具備:配設在上述苗框支柱(83)和上述裝運臂(110)的下部,且對上述備用苗框(80)和上述裝運裝置(100)的轉動進行鎖定的鎖定部件(106);以及對上述鎖定部件(106)進行操作的鎖定操作部件(107), 上述鎖定操作部件(107)能夠對上述苗框支柱(83)的轉動鎖定和上述裝運臂(110)的轉動鎖定分別進行通斷。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裝運臂(110)由裝配于上述轉動軸(101)的第一臂部件(111)、和以設置在上述第一臂部件(111)的端部的第二轉動軸(113)為中心進行轉動的第二臂部件(112)構成, 上述裝載部件(102)設置在上述第二臂部件(112)上, 在上述第一臂部件(111)與上述第二臂部件(112)之間設置具有孔部的第二鎖定接受部件(115)、限制上述第二臂部件(112)的轉動的第二鎖定部件(116)、以及對上述第二鎖定部件(116)進行操作的第二鎖定操作部件(117), 設置轉動限制部件(125),該轉動限制部件(125)當使上述裝運裝置(100)移動至上述補充作業位置(133)時,則限制上述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 上述轉動限制部件(125)設置在比上述轉動軸(101)靠機體后側、且在從上述行駛車體⑵向機體外側突出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駛車體(2)上設置操縱座椅(28),在上述轉動軸(101)與上述第二轉動軸(113)之間設置上述第一臂部件(111)的轉動操作部件(118),上述轉動操作部件(118)相比將上述裝運裝置(100)操作至上述裝運作業位置(132)時,在操作至上述收納位置(131)以及補充作業位置(133)時更接近上述行駛車體(2)。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駛車體(2)設置底部踏板(26),若使上述裝載部件(102)移動至向機體側方突出的第一裝運作業位置(132a),則該裝載部件(102)的長度方向成為機體的左右方向,若使該裝載部件(102)移動至向機體前方突出的第二裝運作業位置(132b)以及補充作業位置(133),則該裝載部件(102)的長度方向成為機體的前后方向,并且在補充作業位置(133),裝載部件(102)的機體內側端部與底部踏板(26)的外側端部在俯視時重疊。
7.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裝載部件(102)形成空間部(122),在使上述裝載部件(102)移動至向機體前方突出的裝運作業位置或上述收納位置(131)時,上述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外側,在移動至上述補充作業位置(133)時,上述空間部(122)位于機體內側且上述行駛車體(2)的外側端部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裝載部件(102)上形成與上述空間部(122)鄰接的突出部(120),在上述突出部(120)上形成開口部(121)。
9.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備用苗框(80)的多個上述備用載苗臺(81)以在上下方向上空出等間隔的方式設置,配置在最下部的上述備用載苗臺(81)與上述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比上述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更狹窄。
10.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備用苗框(80)的多個上述備用載苗臺(81)以在上下方向上空出等間隔的方式設置,配置在最下部的上述備用載苗臺(81)與上述裝載部件(102)的上下間隔為與上述備用載苗臺(81)彼此的上下間隔相同的間隔。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4412761SQ201410424935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7日
【發明者】山崎仁史, 今泉大介, 堀田直岐, 福井享, 小佐野光, 野村勝, 山下英希, 武智宗一朗, 山口信, 岡田卓也, 根田滿夫, 清家理伯, 野村仁志, 高橋學, 藤代孝行, 藤本和之 申請人:井關農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