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組份制成:甘菊、蛇床子、荷葉、黃松、皂角、艾葉、苦皮藤、廣藿香、通草、木香。該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采用純天然的組份制成,不僅無毒無公害,而且能夠有效防治草莓葉枯病。
【專利說明】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防治病蟲害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及其制 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草莓葉枯病又稱紫斑病、焦斑病,我國發生比較普遍,是草莓葉部常見病害 之一,有時發生危害相當嚴重。草莓葉枯病病原為鳳梨草莓褐斑病菌Marssonina potentillae(Desmazieres)Magn,有性階段為Diplocarpon earliana(Ellet EV.)屬子囊菌 亞門。病菌以子囊殼或分生孢子器在植株病組織或落地病殘物上越冬,春季釋放出子囊孢 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氣進行擴散傳播、侵染發病,并由帶病種苗進行中、遠距離傳播。本病屬 低溫性病害,秋季和早春雨露較多的天氣有利于侵染發病。肥足苗壯發病輕,缺肥苗弱發病 重。草莓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新明星、達娜等品種較抗病。
[0003] 草莓葉枯病主要在春秋季節發病,侵害葉片、葉柄、果梗和花萼。葉片上產生紫褐 色無光澤小斑點,以后擴大成直徑3- 4毫米的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中央與周緣顏色變化不 大,病斑有沿葉脈分布的傾向,發病重時葉面布滿病斑,后期全葉黃褐至暗褐色,直至枯死。 在病斑枯死部分長出黑色小粒點,葉柄或果梗發病后,產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組織 變脆而易折斷。
[0004] 目前,在蔬菜、瓜果種植中,為防治草莓葉枯病通常使用的是化學農藥殺菌劑,由 于大量使用化學農藥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同時,采用化學農藥殺菌劑,時各種 植物病原菌菌種產生耐藥性、抗藥性,增加了防治的難度,甚至造成防治失敗。此外,化學農 藥因其不具有選擇性,對有益的生物也會造成威脅。而且,很多化學農藥是不可降解或難于 降解的,容易在動植物體內積累而造成污染物的富集。
[0005] 隨著公眾對"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對無污染、可自然降 解的生態農藥需求量也逐漸增多。從農藥科學的發展來看,在農藥研制使用上"回歸自然" 及農藥的"無公害化",是社會和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新型生物廣譜殺菌劑有著 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0006]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綠色環保、殺菌效果好的防治草莓葉枯病的 天然殺菌劑。
[0007] 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組份制成: 甘菊、蛇床子、荷葉、黃松、皂角、艾葉、苦皮藤、廣藿香、通草、木香。
[0008] 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甘菊10-20份、蛇床子8_12份、荷葉8_12份、黃松2_4 份、阜角2-4份、艾葉2-4份、苦皮藤2-4份、廣藿香1-3份、通草1-3份、木香1-3份。
[0009] 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甘菊15份、蛇床子10份、荷葉10份、黃松3份、皂角3 份、艾葉3份、苦皮藤3份、廣藿香2份、通草2份、木香2份。
[0010]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1] (1)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甘菊、蛇床子、荷葉、 黃松、皂角、艾葉、苦皮藤、廣藿香、通草和木香;
[0012] (2)將混合料加入5-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70°C煎煮2-4h ;
[0013] (3)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5-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70°C煎煮 2-4h ;
[0014] (4)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20-1/10,加入1-3倍體積水,靜置 24-48h ;
[0015] (5)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 菌劑。
[0016]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的應用,具體為:將防治草莓 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與500-1000倍量水混合即為殺菌菌劑。
[0017]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 采用純天然的組份制成,不僅無毒無公害,而且能夠有效防治草莓葉枯病。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根據下述實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實 施例所描述的具體的物料配比、工藝條件及其結果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當也不會限 制權利要求書中所詳細描述的本發明。
[0019] 實施例1
[0020] 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甘菊15份、蛇床子10 份、荷葉10份、黃松3份、皂角3份、艾葉3份、苦皮藤3份、廣藿香2份、通草2份、木香2 份
[0021]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2] (1)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甘菊、蛇床子、荷葉、 黃松、皂角、艾葉、苦皮藤、廣藿香、通草和木香;
[0023] (2)將混合料加入8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60°C煎煮3h ;
[0024] (3)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8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60°C煎煮2_4h ;
[0025] (4)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15,加入濃縮液2倍體積的水,靜置 36h ;
[0026] (5)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 菌劑。
[0027] 實施例2
[0028] 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甘菊20份、蛇床子8 份、荷葉8份、黃松2份、皂角4份、艾葉4份、苦皮藤4份、廣藿香3份、通草3份、木香1份。
[0029]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0] (1)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甘菊、蛇床子、荷葉、 黃松、皂角、艾葉、苦皮藤、廣藿香、通草和木香;
[0031] (2)將混合料加入5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70°C煎煮4h ;
[0032] (3)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5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70°C煎煮4h ;
[0033] (4)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20,加入濃縮液1倍體積的水,靜置 48h ;
[0034] (5)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 菌劑。
[0035] 實施例3
[0036] 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制成:甘菊10份、蛇床子12 份、荷葉12份、黃松4份、皂角2份、艾葉2份、苦皮藤2份、廣藿香1份、通草1份、木香3 份。
[0037]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8] (1)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甘菊、蛇床子、荷葉、 黃松、皂角、艾葉、苦皮藤、廣藿香、通草和木香;
[0039] (2)將混合料加入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C煎煮2h ;
[0040] (3)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C煎煮a ;
[0041] (4)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10,加入濃縮液3倍體積的水,靜置 24h ;
[0042] (5)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 菌劑。
[0043] 實施例4測定實施例1至3的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對草莓病原菌的抑制 活性
[0044] 本實驗在離體條件下,測定測定實施例1至3的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對 草莓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方法和結果如下:
[0045] 1.供試菌種
[0046] 鳳梨草莓褐斑病菌 Marssonina potentillae (Desmazieres)Magn 市售。
[0047] 2.室內毒力測定
[0048] 利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和孢子萌發法測定本發明實施例1天然殺菌劑對鳳梨草莓 褐斑病菌Marssonina potentillae (Desmazieres)Magn的毒力,按下列公式計算抑制率:
【權利要求】
1. 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組份制成:甘菊、蛇床子、 荷葉、黃松、皂角、艾葉、苦皮藤、廣藿香、通草、木香。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 量份的組份制成:甘菊5-15份、蛇床子5-15份、荷葉8-12份、黃松8-12份、皂角2-4份、艾 葉2-4份、苦皮藤2-4份、廣藿香1-3份、通草1-3份、木香1-3份。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 量份的組份制成:甘菊10份、蛇床子10份、荷葉10份、黃松10份、皂角3份、艾葉3份、苦 皮藤3份、廣藿香2份、通草2份、木香2份。
4. 一種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將原料分別經粉碎、過篩后混勻,得混合料;所述原料為甘菊、蛇床子、荷葉、黃松、皂 角、艾葉、苦皮藤、廣藿香、通草和木香; 將混合料加入5-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70°C煎煮2-4h ; 過濾,濾液收集,濾渣加入5-10倍量95%的乙醇水溶液,加熱至50-70°C煎煮2-4h ; 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乙醇加入總量的1/20-1/10,加入1-3倍體積水,靜置24-48h ; 過濾,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
5. 防治草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在防治草莓葉枯病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防治草 莓葉枯病的天然殺菌劑與500-1000倍量水混合即為殺菌菌劑。
【文檔編號】A01P3/00GK104041530SQ201410235002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趙蘭 申請人:趙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