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軸承漁線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第1側罩在不經意時由第1側板脫落的雙軸承漁線輪。裝卸操作部(33)具有突起部(33a)。突起部(33a)能繞著卷線筒軸(20)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第1位置是指第1側罩(16a)相對于第1側板(15a)能裝卸的位置,第2位置是指第1側罩(16a)相對于第1側板(15a)不能裝卸的位置。鎖定部件(34)具有接合槽(34a)。接合槽(34a)具有敞開的第1端(34f)及封閉的第2端(34g)。鎖定部件(34)能夠在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位置之間移動。裝卸操作部(33)在位于第2位置時,限制突起部(33a)的移動,另一方面,在位于第1位置時,容許突起部(33a)的移動。
【專利說明】雙軸承漁線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雙軸承漁線輪,尤其涉及將漁線向前方放線的雙軸承漁線輪。
【背景技術】
[0002]雙軸承漁線輪一般具有:漁線輪主體,其安裝在釣竿上;卷線筒,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內部;手柄,其安裝在漁線輪主體的一側。漁線輪主體具有框架、以及覆蓋框架的兩側的一對的第I側罩及第2側罩。框架具有一對的第I側板及第2側板、以及連接第I側板及第2側板的連接部件。第I側罩及第2側罩分別安裝在第I側板及第2側板的外側。在第2側罩的外側安裝有手柄及星型卸力機構。手柄安裝側相反一側的第I側罩以可開閉的方式安裝在第I側板上,以使卷線筒及制動機構裝卸(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及專利文獻2).
[0003]專利文獻I的第I側罩具有環狀的凸輪件和操作凸輪件的操作件。通過該操作件的擺動操作使凸輪件擺動,通過使凸輪件在突出設置于第I側板上的接合片上接合或分離,能夠使第I側罩相對于第I側板固定或分離。
[0004]在專利文獻2中,第I側罩也作為操作件與第I側板接合或分離,通過使第I側罩轉動,能夠使第I側罩相對于第I側板固定或分離。
[0005]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注冊公報實用新案登錄第2570769號
[0006]專利文獻2:日本實用新型公報實公昭63-263033號
[0007]前述現有技術的雙軸承漁線輪,通過操作第I側罩或第I側罩的操作件,將第I側罩固定在第I側板上,或將第I側罩由第I側板脫離。然而,由于釣魚人對操作件的誤操作,或者操作件的誤動作,會導致第I側罩在不經意時由第I側板脫落。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第I側罩在不經意時由第I側板脫落的雙軸承漁線輪。
[0009]本發明的雙軸承漁線輪將漁線向前方放線。雙軸承漁線輪具有漁線輪主體、卷線用卷線筒、卷線筒軸、手柄、裝卸操作部和鎖定部件。漁線輪主體具有框架、第I側罩和第2側罩。框架具有第I側板及面向第I側板設置的第2側板。第I側罩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第I側板上,且覆蓋第I側板的外側。第2側罩覆蓋第2側板的外側。卷線筒設置在第I側板和第2側板之間,且以能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漁線輪主體上。卷線筒軸用于安裝卷線筒。手柄以能轉動的方式設置在第2側罩側,用于驅動卷線筒轉動。裝卸操作部具有位于偏離卷線筒軸的軸心且從所述第I側罩朝第I側板突出的突起部。突起部能繞著卷線筒軸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所述第I位置是指所述第I側罩相對于第I側板能裝卸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指所述第I側罩相對于所述第I側板不能裝卸的位置。鎖定部件具有能與突起部接合的接合槽。接合槽具有敞開的第I端及位于該第I端的反對側的封閉的第2端。鎖定部件以能夠在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位置移動的方式設置在漁線輪主體上。鎖定位置為,在裝卸操作部位于第2位置時,所述接合槽的所述敞開的第I端朝向第I方向的位置,該第I方向不同于所述突起部繞著卷線筒軸的方向。解除鎖定位置為離開所述鎖定位置且裝卸操作部能轉動的位置。
[0010]上述雙軸承漁線輪中,在裝卸操作部位于第2位置時,將鎖定部件操作至鎖定位置,設置在裝卸操作部上的突起部與接合槽接合,所述接合槽朝向與繞著卷線筒軸的裝卸操作部的轉動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不能夠進行裝卸操作部的轉動操作。另外,將鎖定部件操作至解除鎖定位置時,可使裝卸操作部轉動,而能夠將裝卸操作部由第2位置轉動操作至第I位置,從而能夠將第I側罩從第I側板取下。這里,將裝卸操作部配置在相對于第I側板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的狀態下,通過將鎖定部件配置在鎖定位置,能夠阻止裝卸操作部的擺動。因此,能夠防止第I側罩在不經意時由第I側板脫落。
[0011]鎖定部件也可設置在第I側板上,且能夠圍繞著與卷線筒軸平行的旋轉軸在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位置之間擺動。將鎖定部件配置在鎖定位置時,接合槽的所述敞開的第I端朝向第I方向。將鎖定部件配置在解除鎖定位置時,接合槽的所述敞開的第I端朝向所述突起部沿著繞卷線筒軸轉動的第2方向。由此,通過使鎖定部件擺動,能夠將裝卸操作部鎖定及解除鎖定,從而能夠使鎖定部件的結構小型化且簡單化。
[0012]第I側板可具有以卷線筒軸的軸心為中心而形成為圓形的開口部,且卷線筒能貫通該開口部。漁線輪主體具有能夠收裝軸承的軸支承部,該軸承用于支承卷線筒軸的一端,且使該卷線筒軸能夠轉動,該軸支承部以能夠裝卸的方式設置在開口部上,且連接在第I側罩上并能夠與該第I側罩一體轉動。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漁線輪主體具有以能裝卸的方式設置在開口部上的軸支承部,通過能夠使軸支承部裝卸的裝卸操作部的結構,能夠將連接在軸支承部且可與其一體轉動的第I側罩裝卸。
[0013]軸支承部可通過卡口連接機構以能夠裝卸的方式連接在開口部上。裝卸操作部設置在第I側罩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第I側罩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由于其自身裝卸而能夠使其作為裝卸操作部的功能。因此,使裝卸操作部的結構簡單化。另外,通過采用卡口連接機構,使對第I側罩進行轉動操作時的轉動操作量減少。
[0014]裝卸操作部以能夠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安裝在軸支承部上,且通過卡口連接機構以能夠裝卸的方式連接在開口部上。在這種情況下,并不使第I側罩自身轉動,由于可僅將裝卸操作部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從而使裝卸操作變得容易。另外,通過采用卡口連接機構,使對裝卸操作部進行轉動操作時的轉動操作量減少。
[0015]鎖定部件也可具有:主體部,其具有接合槽,且以能擺動的方式連接在第I側板上;操作部,其由主體部沿徑向突出。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由主體部沿徑向突出的操作部使擺動操作容易進行。
[0016]主體部也可具有以擺動中心為中心且形成為圓形的外周部的突出部。雙軸承漁線輪還具有支承部件,該支承部件被固定在第I側板上,且具有能夠嵌合在外周部上的嵌合面。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被固定在第I側板上且嵌合在外周部上的支承部件,由于能夠使鎖定部件的主體部以能夠擺動的方式安裝,相對于將鎖定部件以可擺動的方式直接安裝在第I側板上,能夠將擺動的鎖定部件以較高精度固定在第I側板上。
[0017]接合槽的第2端也可形成為半圓狀,第I端也可形成為由第2端延伸的直線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接合槽形成為字母U狀,通過使鎖定部件擺動,能夠簡單地進行突起部的鎖定與解除鎖定。另外,通過使鎖定部件直線移動,也能夠進行鎖定及解除鎖定的操作。
[0018]位于接合槽的第2端的半圓的中心的位置,也可與擺動中心一致。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鎖定部件的擺動中心與半圓的中心一致,即使鎖定部件擺動,也不會使半圓的中心的位置變化。因此,能夠對突起部進行較精確的鎖定。
[0019]位于接合槽的第2端的半圓的中心的位置,也可偏離擺動中心設置。在這種情況下,使鎖定部件擺動時,接合槽的半圓移動偏心距離,而能夠使突起部移動,因此,不會使裝卸操作部呈松動狀態。
[0020]半圓的中心的位置,可以如下方式偏離擺動中心,即在使鎖定部件由解除鎖定位置擺動操作至鎖定位置時,至少在由第I位置向第2位置擺動的方向上按壓裝卸操作部。在這種情況下,在將鎖定部件由解除鎖定位置向鎖定位置擺動操作時,通過鎖定部件對位于第2位置的裝卸操作部的突起部作進一步的按壓,從而不會使裝卸操作部呈松動狀態。
[0021]雙軸承漁線輪可還具有用于限制裝卸操作部相對于第I側板轉動的轉動限制部,該轉動限制部設置為能與位于第2位置的裝卸操作部接觸。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裝卸操作部被夾持在轉動限制部和鎖定部件之間,從而使裝卸操作部很難松動。
[0022]雙軸承漁線輪還可具有離合器機構、離合器操作部件和引導軸。離合器機構能在與手柄及卷線筒連接的離合器接通狀態、以及將與手柄及卷線筒的連接解除的離合器斷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離合器操作部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的后部,且能夠在第I側板和第2側板之間移動,以對離合器機構進行操作,而能夠將離合器機構由離合器接通狀態切換至離合器斷開狀態。引導軸貫通第I側板并向第I側罩延伸,對離合器操作部件的移動進行引導。轉動限制部由引導軸構成。
[0023]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用于引導離合器操作部件的引導軸用于轉動限制部,而能夠簡化雙軸承漁線輪的結構。
[0024]發明效果
[0025]根據本發明,將裝卸操作部配置在相對于第I側板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的狀態下,通過將鎖定部件配置在鎖定位置,能夠阻止裝卸操作部的擺動。因此,能夠防止第I側罩在不經意時由第I側板脫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漁線輪的立體圖。
[0027]圖2是表示圖1所示雙軸承漁線輪的左視圖。
[0028]圖3是表示圖1所示雙軸承漁線輪的右視圖。
[0029]圖4是表示沿圖2的剖切線IV -1V剖切的截面圖。
[0030]圖5是表示沿圖2的剖切線V - V剖切的截面圖。
[0031]圖6是表示框架及鎖定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0032]圖7是表示包含有軸支承部的第I側罩側的分解立體圖。
[0033]圖8是表示裝卸操作部位于第I位置時的雙軸承漁線輪的側視圖。
[0034]圖9是表示裝卸操作部位于第2位置時的雙軸承漁線輪的側視圖。
[0035]圖10是表示鎖定部件位于鎖定位置時的圖8的放大圖。
[0036]圖11是表示鎖定部件位于解除鎖定位置時的圖8的放大圖。
[0037]圖12是第2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7的圖。
[0038]圖13是第3實施方式的鎖定部件位于鎖定位置時的放大側視圖。
[0039]圖14是第3實施方式的鎖定部件位于解除鎖定位置時的放大側視圖。
[0040]圖15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9的圖。
[0041]【附圖標記說明】
[0042]10,110,210雙軸承漁線輪;11漁線輪主體;12手柄;14卷線筒;15框架;15a、215a第I側板;15b第2側板;15e開口部;16a、116a、216a第I側罩;16b第2側罩;17離合器操作部件;20卷線筒軸;21離合器機構;33、133、233裝卸操作部;33a、233a突起部;34、234鎖定部件;34a、234a接合槽;34b主體部;34e突出部;34f第I端;34g、234g第2端;35、135軸支承部;36、136卡口連接機構;38a軸承;42支承部件;42d嵌合面;217a引導軸;256轉動限制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3]第I實施方式
[0044]漁線輪的結構
[0045] 如圖1~圖5所示,采用本發明第I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漁線輪10為拋餌用扁平狀(low-profile)雙軸承漁線輪。該漁線輪具備:漁線輪主體11 ;驅動卷線筒轉動用手柄12,其設置在漁線輪主體11的一側;星型卸力機構13,其設置在手柄12的漁線輪主體11偵牝用于卸力調整;卷線筒14,其用于卷線;卷線筒軸20,其安裝卷線筒14。
[0046]手柄12為具有臂部12a和把手12b的雙手柄型手柄,該把手12b安裝在臂部12a的兩端并可相對于該臂部12a轉動。如圖5所示,臂部12a以不能相對于驅動軸30轉動的方式安裝在其頂端,并被螺母28緊固在驅動軸30上。手柄12配置在后述的第2側罩16b側。
[0047]漁線輪主體的結構
[0048]漁線輪主體11是例如鎂合金等輕金屬制成的部件,并具有框架15、安裝在框架15兩側的第I側罩16a及第2側罩16b和軸支承部35。在漁線輪主體11的內部,在卷線筒軸20 (參照圖4及圖5)上安裝有可轉動的卷線筒14。第I側罩16a以可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第I側板15a上,并覆蓋第I側板15a的外側。第2側罩16b被螺紋固定在第2側板15b上,并覆蓋第2側板15b的外側。
[0049]另外,雙軸承漁線輪10具有:裝卸操作部33,其用于對第I側罩16a進行裝卸操作;鎖定部件34,其用于鎖定裝卸操作部33。在第I實施方式中,第I側罩16a自身具有作為裝卸操作部33的功能。即,裝卸操作部33設置在第I側罩16a上。
[0050]如圖5所示,在框架15內設置有:卷線筒14 ;離合器操作部件17 (參照圖1),其用于在通過拇指控制卷線筒軸20放線(thumbing)時放置拇指;以及平整繞線機構18,其用于將漁線均勻地繞在卷線筒14上。此外,在框架15和第2側罩16b之間設置有齒輪機構
19、離合器機構21、離合器控制機構22、卸力機構23和拋投控制機構24。齒輪機構19用于將來自手柄12的轉動力傳遞至卷線筒14和平整繞線機構18。離合器機構21用于對卷線筒14和手柄12之間進行連接及隔斷。離合器控制機構22通過對應于離合器操作部件17的操作來控制離合器機構21。卸力機構23用于對卷線筒14的向放線方向的轉動進行制動。拋投控制機構24用于調整卷線筒14轉動時的阻力。此外,在框架15和第I側罩16a之間設置有使用離心力的卷線筒制動機構25,其用于抑制拋投時的漁線纏繞在一起(backlash)。
[0051]如圖4~圖6所示,框架15具有:第I側板15a;第2側板15b,其與第I側板15a以所規定的間隔相向設置;連接部15c,其為多個(例如3個),用于將第I側板15a及第2側板15b在前后及下部一體連接。在下側的連接部15c上一體形成有用于安裝釣竿的釣竿安裝部15d。
[0052]第I側板15a具有位于中間部上且以卷線筒軸20的軸心C為中心的形成為圓形的開口部15e。軸支承部35通過卡口連接機構36以可裝卸的方式連接在開口部15e上。
[0053]軸支承部的結構
[0054]如圖5、圖7、圖8及圖9所示,軸支承部35為例如鋁合金等的金屬制的有底筒狀的部件。在圖8及圖9中,為了容易觀察軸支承部35,將第I側罩16a,即裝卸操作部33用雙點劃線表示。軸支承部35具有:小徑的軸承收裝部35a,其收裝用于支承卷線筒軸20的一端的軸承38a ;大徑的安裝部35b,其嵌合在開口部15e上;底部35c,其為具有階梯的圓板狀,用于連接軸承收裝部35a和安裝部35b。在軸承收裝部35a的內周部35d上收裝有軸承38a,在外周部35e上連接有卷線筒制動裝置25的后述的移動機構68的制動凸輪71,且該制動凸輪71相對于外周部35e不能轉動且不能沿著軸向移動。另外,在外周部35e上支承有卷線筒制動裝置25的制動鼓66,且該制動鼓66相對于外周部35e能轉動且能沿著軸向移動。在安裝部35b的外周面35f上形成有嵌合在開口部15e上的嵌合部35g和相對于該嵌合部35g小徑的筒部 35h。軸支承部35通過多個(例如3個)螺釘部件80固定在第I側罩16a上。卷線筒制動裝置25的后述操作部件60安裝在軸支承部35上,且可轉動。
[0055]卡口連接機構的結構
[0056]如圖5、圖7、圖8及圖9所示,卡口連接機構36具有:凸輪承接件36a,其位于開口部15e的周圍,并在第I側板15a的外側面且周向上間隔設置多處(例如4處);凸輪突起36b,其與軸支承部35的安裝部35b的筒部35h形成為一體,且為沿徑向突出的多個(例如4個)。凸輪承接件36a具有可與凸輪突起36b彈性接合的接合槽36c。凸輪突起36b在面向凸輪承接件36a的位置上,沿周向間隔隔開設置。凸輪突起36b具有位于第I側罩16a側的面上的傾斜狀的錐面36d,即凸輪突起36b的位于第I側罩16a側的面在周向的兩端側上,其厚度向兩端部變薄。
[0057]裝卸操作部的結構
[0058]裝卸操作部33能夠繞著卷線筒軸20的軸心C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該第I位置是指第I側罩16a相對于第I側板15a能裝卸的位置(如圖8所示),該第2位置是指第I側罩16a相對于第I側板15a不能裝卸的位置(如圖9所示)。裝卸操作部33通過卡口連接機構36連接在第I側板15a上。裝卸操作部33具有突起部33a,該突起部33a位于遠離卷線筒軸20的軸心的位置,且從第I側罩16a朝第I側板15a突出。突起部33a在裝卸操作部33位于第2位置時通過鎖定部件34鎖定。在圖8及圖9中,將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的擺動范圍用角度α簡單表示。但,第2位置由于為第I側罩16a和第I側板15a的形狀重合而需要定位,而第I位置可位于解除卡口連接機構36的凸輪突起36b與凸輪承接件36a接合的任意的位置。因此,并不需要對第I位置的定位。而第2位置的定位可通過突起部33a和鎖定部件34的接合進行。然而,也可另行設定位于第I側罩16a和第I側板之間的用于定位的轉動限制部。
[0059]鎖定部件的結構
[0060]鎖定部件34為例如聚酰胺樹脂、聚縮醛樹脂等的合成樹脂制的部件。如圖3、圖6及圖8~圖11所示,鎖定部件34用于將裝卸操作部33在第2位置鎖定及解除鎖定而設置。鎖定部件以可在如圖10所示的鎖定位置和如圖11所示的解除鎖定位置之間擺動的方式安裝在第I側板15a的外側面上。鎖定位置設置在偏離解除鎖定位置角度β的位置。角度β在第I實施方式中大致為90°。然而,角度β并不局限于90°,也可為60°~120°的范圍內的任意的角度。
[0061]鎖定部件34具有:主體部34b,其具有可與突起部33a接合的接合槽34a ;操作部34c,其為操作用的桿狀。在主體部34b的面向第I側板15a的里面的中心上突出形成有軸部34d,該軸部34d嵌合在形成于第I側板15a上且與卷線筒軸20平行的安裝孔(未圖示)上。軸部34d與卷線筒軸20平行設置。主體部34b在并不面向第I側板15a的表面上形成有接合槽34a,并具有以擺動中心Cl為中心且形成為圓形的外周部的突出部34e。突出部34e具有相對于其他部分的較小的直徑。接合槽34a具有位于突出部34e的外周部上的敞開的第I端34f及位于與第I端34f相反一側的封閉的第2端34g。第I端34f形成為由第2端34g延伸的直線狀。在第I實施方式中,接合槽34a形成為字母U狀。第2端34g形成為半圓形,且與可接合在突起部33a的外周面上的鎖定部件34的擺動中心Cl同心設置。因此,在鎖定位置,以如下方式配置鎖定部件34,即使第I端34f大致垂直于以卷線筒軸20的軸心C為中心且穿過擺動中心Cl的圓弧R的方向,也即接合槽34a的敞開的第I端34f朝向第I方向的位置,該第I方向不同于突起部33a繞著卷線筒軸20的軸心C轉動的方向。由此,即使將裝卸操作部件33 (第I側罩16a)按照圖10所示的逆時針方向擺動,突起部33a也能通過鎖定部件34被鎖定,從而通過鎖定部件34阻止裝卸操作部件33朝第I位置的擺動。另一方面,在解除鎖定位置處,以使接合槽34a的敞開的第I端朝向突起部33a沿著沿圓弧R的繞著卷線筒軸20的軸心C轉動的方向,即第2方向的方式配置鎖定部件34。由此,鎖定部件34對突起部33a的鎖定被解除,且能夠使裝卸操作部件33朝向第I位置擺動。
[0062]在主體部34b的里面內表面形成有與定位部件44接合的2個凹部34h,該定位部件44用于將鎖定部件34在鎖定位置及解除鎖定位置定位。2個凹部34h形成為與擺動范圍相同的間隔。因此,在第I實施方式中,2個凹部34h以90°間隔配置。如圖6所示,定位部件44具有:定位銷44a,其被收裝在第I側板15a的外側面上,且可進退(移動);加載部件44b,其由螺旋彈簧形成,用于將定位銷44a向凹部34h加載。該定位部件44在對鎖定部件34進行定位的同時,還能夠在鎖定位置及解除鎖定位置,通過發音等得到點擊感。因此,當釣魚人對鎖定部件34進行操作時,能夠確認操作到了其中的一個位置。
[0063]操作部34c由主體部34b沿徑向向外方延伸。在操作部34c的第I側板15a側的面上,形成有鎖止突起34i,當鎖定部件34位于鎖定位置或解除鎖定位置時,鎖止突起34i可與第I側板15a的邊緣部15f接觸。由此限制鎖定部件34在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位置之間的擺動范圍。操作部34c在位于鎖定位置時,朝斜后方設置。由此,在釣魚時,漁線很難被掛在操作部34c上。
[0064]鎖定部件34通過支承部件42和第I側板15a支承,且能擺動,該支承部件42通過固定螺栓40被固定在第I側板15a的外側面上。支承部件42形成為大致的雨滴狀,例如為不銹鋼等的金屬制的板狀部件。支承部件42用于支承鎖定部件34,而且用于按壓鎖定部件34。支承部件42具有:小徑的固定部42a,其設置在該固定部42a的一端,并由固定螺栓40貫通;止轉突起42b,其由固定部42a突出;大徑的支承部42c,其設置在該固定部42a的另一端上。止轉突起42b被夾持在形成于第I側板15a的外側面上的止轉部15g上。由此,阻止支承部件42轉動。支承部42c與鎖定部件34的突出部34e的外周部接觸,而且與在主體部34b上通過突出部34e形成的階梯面34j (參照圖6)接觸。由此,對鎖定部件34按壓,不會使鎖定部件34遠離第I側板15a。支承部42c具有可嵌合在突出部34e的外周部上的圓弧狀的嵌合面42d。嵌合面42d具有與擺動中心Cl大致相同的中心。由此,鎖定部件34通過支承部件42支承,且能擺動。因此,鎖定部件34在擺動軸方向,由第I側板15a和支承部件42支承兩端。
[0065]在如上述結構的鎖定部件34中,在將裝卸操作部件33設置在第2位置的狀態下,將鎖定部件34操作至鎖定位置,通過鎖定部件34,使裝卸操作部件33的突起部33a不能夠繞著卷線筒軸20的軸心C移動。因此,能夠防止第I側罩16a在不經意時由第I側板15a脫落。
[0066]雙軸承漁線輪的其他的結構
[0067]如圖5所示,卷線筒14設置在第I側板15a和第2側板15b之間。卷線筒14被支承在漁線輪主體11上,且能轉動。在卷線筒14的兩側部上具有呈盤狀的法蘭部14a,在兩法蘭部14a之間具有呈筒狀的卷線主體部14b。卷線筒軸20貫穿卷線主體部14b的內周偵牝卷線筒14利用例如細齒花鍵連接(serrat1n)的方式固定在該卷線筒軸20上,且二者之間能夠一體轉動。
[0068] 如圖5所示,卷線筒軸20是由例如SUS304等非磁性金屬制成,其貫穿第2側板15b并延伸到第2側罩16b的外側。卷線筒軸20的一端(圖5的左端)由收裝在軸承收裝部35a中的軸承38a支承,且可轉動。卷線筒軸20的向第2側罩16b的外方延伸的另一端(圖5的右端)由位于形成于第2側罩16b的輪轂部16d內的軸承38b支承且可轉動。在卷線筒軸20的軸向的中間部上形成有大徑部20a,在大徑部20a的貫通第2側板15b的貫通部分上,構成離合器機構21的離合器銷21a沿徑向貫通。離合器銷21a,其兩端在卷線筒軸20的外周面上突出。
[0069]如圖1所示,離合器操作部件17設置在第I側板15a與第2側板15b之間的后部且位于卷線筒14的后方。離合器操作部件17與離合器控制機構22相連接,并在第I側板15a與第2側板15b之間上下滑動,使離合器機構21在接通狀態和斷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離合器操作部件17被圖6所示的引導軸17a在接近或遠離釣竿安裝部15d的上下方向上引導。
[0070]如圖5所示,齒輪機構19具有驅動軸30、固定在驅動軸30上的驅動齒輪31以及與驅動齒輪31嚙合的筒狀小齒輪32。驅動軸30安裝在第2側板15b和第2側罩16b上,且可相對轉動,并通過滾柱式單向離合器50和爪式單向離合器來阻止其向放線方向轉動(反向轉動)。滾柱式單向離合器50安裝在第2側罩16b和驅動軸30之間。驅動齒輪31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驅動軸30上,并經由卸力機構23與驅動軸30連接。
[0071]小齒輪32貫通第2側板15b,并沿卷線筒軸20方向延伸。小齒輪32為中心由卷線筒軸20貫通的筒狀部件。小齒輪32通過軸承52及軸承54安裝在第2側板15b及第2側罩16b上,并可轉動且可沿著軸向移動。小齒輪32在其一端(圖5的左側)上形成有與離合器銷21a接合的接合槽32a。由小齒輪32和離合器銷21a構成離合器機構21。小齒輪32通過離合器控制機構22向圖5的卷線筒軸20的軸心C的上側所示的離合器接通位置和軸心C的下側所示的離合器斷開位置移動。
[0072]如圖4所示,離合器控制機構22具有離合器撥叉45,該離合器撥叉45可使小齒輪32沿卷線筒軸20的軸向移動。離合器撥叉45,在將離合器操作部件17操作至離合器斷開位置時,可使小齒輪移動至離合器斷開位置。離合器控制機構22具有未圖示的離合器復位機構,該離合器復位機構聯動于卷線筒14沿卷線方向的轉動而使離合器機構21離合器接通。
[0073]卷線筒制動機構25通過離心力制動卷線筒14。如圖4、圖5及圖7所示,卷線筒制動機構25具有轉動部件62、多個(例如6個)的制動片64、制動鼓66和移動機構68。卷線筒制動機構25安裝在卷線筒軸20及軸支承部35上。多個制動片64以可裝卸的方式被彈性接合在轉動部件62上,并可以圍繞與卷線筒軸20交錯的軸轉動的方式擺動。制動鼓66具有朝向卷線筒14傾斜的錐狀的外周面66a,該外周面66a配置在制動片64的徑向內偵牝并可與擺動的制動片64接觸。
[0074]移動機構68可使制動片64和制動鼓66在卷線筒軸20的軸向相對移動且可定位。如圖4及圖7所示,移動機構68具有操作部件60、制動凸輪71 (參照圖4)、第I齒輪部件73 (參照圖7)、嚙合在第I齒輪部件73上的第2齒輪部件74。操作部件60為例如合成樹脂制的圓形的旋鈕,如圖3所示,該操作部件60通過形成在第I側罩16a上的開口部16c,由第I側罩16a向外部露出。操作部件60通過螺紋緊固在軸支承部35的底部35c的外側面上的螺紋軸78支承,且可擺動。
[0075]操作部件60通過定位機構76被定位在多個階梯(例如40個階梯左右)處。第I齒輪部件73與操作部件60形成為一體。第2齒輪部件74連接在制動鼓66上,且可一體擺動。
[0076]制動鼓66通過制動凸輪71接合在軸支承部35上。制動凸輪71為被二分割為半圓形的部件。制動凸輪71被固定在軸支承部35的外周面上,且不能相對轉動。制動凸輪71具有呈螺旋狀的凸輪槽7la,該凸輪槽7Ia與在制動鼓66的內周面上突出形成的例如多個的凸輪突起66b接合。由此,將操作部件60向一個方向擺動操作時,制動鼓66向接近卷線筒14的方向移動,而使制動力逐漸增強。另外,將操作部件60向另一方向擺動操作時,使制動鼓66向遠離卷線筒14的方向移動,而使制動力逐漸減弱。
[0077]實釣時的漁線輪的操作和動作
[0078]在進行拋投時,將離合器操作部件17向下方按下,使離合器機構21處于離合器斷開狀態。在該離合器斷開狀態下,卷線筒14成為可轉動狀態,當進行拋餌時,則利用釣鉤組件的重量將漁線順勢從卷線筒14放出。通過該拋投使卷線筒14轉動后,通過卷線筒制動裝置25對卷線筒14制動。
[0079]釣鉤組件入水后,將手柄12向卷線方向轉動,利用未圖示的離合器復位機構使離合器機構21處于離合器接通狀態,握著漁線輪主體11等待魚上鉤。
[0080]在上述的雙軸承漁線輪中,裝卸操作部33在位于第2位置時,將鎖定部件34操作至鎖定位置,通過鎖定部件34使裝卸操作部33被鎖定,由此能夠防止釣魚人誤將裝卸操作部33向第I位置擺動,以及誤將裝卸操作部33隨便向第2位置擺動。因此,能夠防止第I側罩16a不經意由漁線輪主體11脫落。
[0081]第2實施方式
[0082]在第I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漁線輪10中,第I側罩16a具有裝卸操作部33的功能,然而,在圖12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漁線輪110中,裝卸操作部133與第I側罩116a分別獨立設置。在下面的說明中,僅對與第I實施方式不同的結構及動作進行說明,而省略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及動作的說明。在圖12中,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用相同的符號表示,對不同的結構分別由下位的兩位數字與第I實施方式相對應的3位數字表示。
[0083]如圖12所示,軸支承部135為由第I實施方式的軸支承部35除去構成卡口連接機構36的凸輪突起36b的結構,并具有與第I實施方式的軸支承部35同樣結構的軸承收裝部35a、安裝部35b和底部35c。在安裝部35b的外周面35f上形成有嵌合在開口部15e上的嵌合部35g和相對于該嵌合部35g小徑的筒部35h。
[0084]卡口連接機構136具有:凸輪承接件(未圖示),其位于開口部15e的周圍,并在第I側板15a的外側面上在周向上間隔設置多處(例如3處);凸輪突起136b,其與裝卸操作部133形成為一體,且為沿徑向突出的多個(例如3個)。
[0085]裝卸操作部133為大致的環狀部件,并嵌合在軸支承部135的筒部35h上,且能擺動。在裝卸操作部13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輪突起136b。在裝卸操作部133的第I側板15a側的里面上形成有接合在鎖定部件34上的突起部133a,該突起部133a朝第I側板15a突出。在裝卸操作部13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將裝卸操作部133操作至第I位置及第2位置的操作部133b。操作部133b在漁線輪主體11的后部由設置在第I側罩116a上的凹部116e向第I側罩116a的外部延伸。在裝卸操作部133和嵌合部35g之間配置有片狀環形的墊圈部件154。墊圈部件154為滑動性能較高的合成樹脂制的部件,用于使裝卸操作部133順暢的轉動。裝卸操作部133通過設置在第I側板15a上的未圖示的轉動限制部,將轉動范圍限制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裝卸操作部133通過軸支承部135和第I側罩116a夾持而被限制沿軸向移動。鎖定部件34由于為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在此省略對其的說明。
[0086]在上述結構的第2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漁線輪110中,在將裝卸操作部133操作至第2位置時,通過將鎖定部件34操作至鎖定位置,限制突起部133a繞著卷線筒軸20的軸心C的擺動,而將裝卸操作部133鎖定。在將鎖定部件34操作至解除鎖定位置時,裝卸操作部133被容許由第2位置向第I位置轉動。在該狀態下,對操作部133b進行操作而使裝卸操作部133由第2位置擺動至第I位置時,能夠將第I側罩116a與裝卸操作部133及軸支承部135 —起由第I側板15a取下。
[0087]上述結構的第2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漁線輪110能夠獲得與第I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漁線輪10同樣的作用效果。
[0088]第3實施方式
[0089]第3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漁線輪中,如圖13所示,位于鎖定部件234的半圓形的第2端234g的中心的位置C2偏離擺動中心Cl設置。因此,接合槽234a的整體偏離擺動中心Cl。位置C2優選為,在將鎖定部件234操作至圖13所示的鎖定位置時,例如在以卷線筒軸20的軸心C為中心且通過擺動中心Cl的圓弧R上,位于沿順時間方向偏離擺動中心Cl的位置上。由此,當將鎖定部件234由圖14所示的解除鎖定位置操作至圖13所示的鎖定位置時,能夠將裝卸操作部33的突起部33a被接合槽234a沿圓弧R按順時針方向按壓。通過該按壓使裝卸操作部33被壓緊,從而能夠通過裝卸操作部33避免第I側罩16a的松動。
[0090]尤其是,如圖15所示,在第I側罩216a上設置的裝卸操作部233上設置有沿徑向延伸的被限制部233c,并在第I側板215a上設置在第2位置處與被限制部233接觸的轉動限制部256,能夠進一步的防止松動。即,在第I側板215a上設置轉動限制部256的情況下,在通過鎖定部件234將第I側罩216a向圖15的順時針方向按壓時,由于裝卸操作部233被夾持在鎖定部件234和轉動限制部256之間,從而很難發生松動的現象。
[0091]另外,使擺動中心Cl和位置C2偏心的結構,并不局限于圖13及圖14所示的形態。例如,也可以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形成接合槽,且將軸配置在相對于接合槽的偏心的位置。
[0092]另外,在圖15中,將用于引導離合器操作部件17的引導軸217a作為轉動限制部256使用。具體為,轉動限制部256為將第I實施方式的引導軸17a的長度延長,并使其貫通第I側板215a且由第I側板215a的外側面突出的部件。由此,不需要將不必要的輪轂設置在第I側罩216a上,從而能夠簡化雙軸承漁線輪的結構。
[0093]特征
[0094]上述的實施方式,可具有如下的特點。
[0095](A)雙軸承漁線輪10將漁線向前方放線。雙軸承漁線輪10具有漁線輪主體11、手柄12、卷線用卷線筒14、卷線筒軸20、裝卸操作部33和鎖定部件34。漁線輪主體11具有框架15、第I側罩和第2側罩。框架15具有第I側板15a及面向第I側板15a設置的第2側板15b。第I側罩16a以可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第I側板15a上,且覆蓋第I側板15a的外側。第2側罩16b覆蓋第2側板的外側。卷線筒14設置在第I側板15a和第2側板15b之間,且以能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漁線輪主體11上。卷線筒軸20用于安裝卷線筒14。手柄12以能轉動的方式設置在第2側罩16b側,用于驅動卷線筒14轉動。裝卸操作部33具有位于偏離卷線筒軸20的軸心C且從第I側罩16a朝第I側板15a突出的突起部33a。突起部33a能繞著卷線筒軸20的軸心C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第I位置是指第I側罩16a相對于第I側板15a能裝卸的位置,第2位置是指第I側罩16a相對于第I側板15a不能裝卸的位置。鎖定部件34具有能與突起部33a接合的接合槽34a。接合槽34a具有敞開的第I端34f及位于該第I端34f的反對側的封閉的第2端34g。鎖定部件34以能夠在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位置移動的方式設置在漁線輪主體11上。鎖定位置為,在裝卸操作部33位于第2位置時,接合槽34a的敞開的第I端34f朝向第I方向的位置,該第I方向不同于突起部33a繞著卷線筒軸20的軸心C的方向。解除鎖定位置為離開所述鎖定位置且裝卸操作部33能轉動的位置。
[0096]上述雙軸承漁線輪10中,在裝卸操作部33位于第2位置時,將鎖定部件34操作至鎖定位置,設置在裝卸操作部33上的突起部33a與接合槽34a接合,接合槽34a朝向與繞著卷線筒軸20的軸心C的裝卸操作部33的轉動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不能夠進行裝卸操作部33的轉動操作。另外,將鎖定部件34操作至解除鎖定位置時,可使裝卸操作部33轉動,而能夠將裝卸操作部33由第2位置轉動操作至第I位置,從而能夠將第I側罩16a從第I側板15a取下。這里,將裝卸操作部33配置在相對于第I側板15a不能裝卸的第2位置的狀態下,通過將鎖定部件34配置在鎖定位置,能夠阻止裝卸操作部33的轉動。因此,能夠防止第I側罩16a在不經意時由第I側板15a脫落。
[0097](B)鎖定部件34也可設置在第I側板15a上,且能夠圍繞著與卷線筒軸20平行的旋轉軸在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位置之間擺動。將鎖定部件34配置在鎖定位置時,接合槽34a的敞開的第I端34f朝向第I方向。將鎖定部件34配置在解除鎖定位置時,接合槽34a的敞開的第I端34f朝向突起部33a沿著繞卷線筒軸20的軸心C轉動的第2方向。由此,通過使鎖定部件34擺動,能夠將裝卸操作部33鎖定及解除鎖定,從而能夠使鎖定部件34的結構小型化且簡單化。
[0098](C)第I側板15a可具有以卷線筒軸20的軸心為中心而形成為圓形的開口部15e,且卷線筒14能貫通該開口部15e。漁線輪主體11具有能夠收裝軸承38a的軸支承部35,該軸承38a用于支承卷線筒軸20的一端,且使該卷線筒軸20能夠轉動,該軸支承部35以能夠裝卸的方式設置在開口部15e上,且連接在第I側罩16a上并能夠與該第I側罩16a一體轉動。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漁線輪主體11具有以能裝卸的方式設置在開口部15e上的軸支承部35,通過能夠使軸支承部35裝卸的裝卸操作部33的結構,能夠將第I側罩裝卸。
[0099](D)軸支承部35可通過卡口連接機構36以可裝卸的方式連接在開口部15e上。裝卸操作部33設置在第I側罩16a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第I側罩16a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由于其自身裝卸而能夠使其作為裝卸操作部33的功能。因此,使裝卸操作部33的結構簡單化。另外,通過采用卡口連接機構36,使對第I側罩16a進行轉動操作時的轉動操作量減少。
[0100](E)裝卸操作部33以能夠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安裝在軸支承部35上,且通過卡口連接機構36以可裝卸的方式連接在開口部15e上。在這種情況下,并不使第I側罩16a自身轉動,由于可僅將裝卸操作部33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從而使裝卸操作變得容易。另外,通過采用卡口連接機構36,使對裝卸操作部33進行轉動操作時的轉動操作量減少。
[0101](F)鎖定部件34也可具有:主體部34b,其具有接合槽34a,且以能擺動的方式連接在第I側板15a上;操作部34c,其由主體部34b沿徑向突出。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由主體部34b沿徑向突出的操作部34c使擺動操作容易進行。
[0102](G)主體部34b也可具有以擺動中心Cl為中心且形成為圓形的外周部的突出部34e。雙軸承漁線輪10還具有支承部件42,該支承部件42被固定在第I側板15a上,且具有能夠嵌合在外周部上的嵌合面42d。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被固定在第I側板15a上且嵌合在外周部上的支承部件42,由于能夠使鎖定部件34的主體部34b以能夠擺動的方式安裝,相對于將鎖定部件34以可擺動的方式直接安裝在第I側板15a上,能夠將擺動的鎖定部件34以較高精度固定在第I側板15a上。
[0103](H)接合槽34a的第2端34g也可形成為半圓狀,第I端34f也可形成為由第2端34g延伸的直線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接合槽34a形成為字母U狀,通過使鎖定部件34擺動,能夠簡單地進行突起部33a的鎖定與解除鎖定。另外,通過使鎖定部件34直線移動,也能夠進行鎖定及解除鎖定的操作。
[0104](I)位于接合槽34a的第2端34g的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也可與擺動中心Cl 一致。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鎖定部件34的擺動中心Cl與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 —致,即使鎖定部件34擺動,也不會使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變化。因此,能夠對突起部33a進行較精確的鎖定。
[0105](J)位于接合槽234a的第2端234g的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也可偏離擺動中心Cl設置。在這種情況下,使鎖定部件234擺動時,接合槽234a的半圓移動偏心距離,而能夠使突起部33a移動,因此,不會使裝卸操作部233呈松動狀態。
[0106](K)半圓的中心的位置C2可以如下方式偏離擺動中心Cl,即在使鎖定部件234由解除鎖定位置擺動操作至鎖定位置時,至少在由第I位置向第2位置擺動的方向上按壓裝卸操作部233。在這種情況下,在將鎖定部件由解除鎖定位置向鎖定位置擺動操作時,通過鎖定部件對位于第2位置的裝卸操作部233的突起部33a作進一步的按壓,從而不會使裝卸操作部233呈松動狀態。
[0107](L)雙軸承漁線輪10可還具有用于限制裝卸操作部233相對于第I側板215a轉動的轉動限制部256,該轉動限制部256設置能與位于第2位置的裝卸操作部233接觸。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裝卸操作部233被夾持在轉動限制部256和鎖定部件234之間,從而使裝卸操作部233很難松動。
[0108](M)雙軸承漁線輪210還可具有離合器機構21、離合器操作部件17和引導軸217a。離合器機構21能在與手柄12及卷線筒14連接的離合器接通狀態、以及將與手柄12及卷線筒14的連接解除的離合器斷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離合器操作部件17設置在漁線輪主體11的后部,且可在第I側板15a和第2側板15b之間移動,以對離合器機構21進行操作,而能夠將離合器機構21由離合器接通狀態切換至離合器斷開狀態。引導軸217a貫通第I側板215a并向第I側罩216a延伸,從而對離合器操作部件17的移動進行引導。轉動限制部256由引導軸217a構成。
[0109]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兼用用于引導離合器操作部件17的引導軸217a和轉動限制部256,因此能夠簡化雙軸承漁線輪210的結構。
[0110]其他實施方式
[0111](a)在前述實施方式中,以拋餌用扁平狀雙軸承漁線輪為例進行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為圓形的雙軸承漁線輪。
[0112](b)在前述實施方式中,以通過離心力對卷線筒進行制動的雙軸承漁線輪為例對本發明進行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卷線筒制動機構也可以為機械式、電氣式等的結構。
[0113](c)在前述實施方式中,接合槽34a的第2端34g形成為半圓形,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第2端也可為能與突起部接合的任意的形狀。例如,第2端可形成為直線狀,也可形成為曲線狀。
[0114] (d)在前述實施方式中,鎖定部件34形成為桿狀,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將鎖定部件形成為轉盤狀。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軸承漁線輪,其將漁線向前方放線,其特征在于,具有漁線輪主體、卷線筒、卷線筒軸、手柄、裝卸操作部和鎖定部件,其中, 所述漁線輪主體具有框架、第I側罩和第2側罩,所述框架具有第I側板及面向所述第I側板設置的第2側板,所述第I側罩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第I側板上,且覆蓋所述第I側板的外側,所述第2側罩覆蓋所述第2側板的外側, 所述卷線筒用于卷線,并設置在所述第I側板和所述第2側板之間,且以能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漁線輪主體上, 所述卷線筒軸用于安裝所述卷線筒, 所述手柄以能轉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第2側罩側,用于驅動所述卷線筒轉動, 所述裝卸操作部具有位于偏 離所述卷線筒軸的軸心且從所述第I側罩朝所述第I側板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能繞著所述卷線筒軸在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轉動,所述第I位置是指所述第I側罩相對于所述第I側板能裝卸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指所述第I側罩相對于所述第I側板不能裝卸的位置, 所述鎖定部件設置在所述漁線輪主體上,并具有能與所述突起部接合的接合槽,所述接合槽具有敞開的第I端及位于所述第I端的反對側的封閉的第2端, 所述鎖定部件能夠在鎖定位置和解除鎖定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鎖定位置為,在所述裝卸操作部位于所述第2位置時,所述接合槽的所述敞開的第I端朝向第I方向的位置,所述第I方向不同于所述突起部繞著所述卷線筒軸的方向,所述解除鎖定位置為離開所述鎖定位置且所述裝卸操作部能轉動的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鎖定部件設置在所述第I側板上,且能夠圍繞著與所述卷線筒軸平行的旋轉軸在所述鎖定位置和所述解除鎖定位置之間擺動, 將所述鎖定部件配置在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接合槽的所述敞開的第I端朝向所述第I方向,將所述鎖定部件配置在所述解除鎖定位置時,所述接合槽的所述敞開的第I端朝向所述突起部沿著繞所述卷線筒軸轉動的第2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側板具有以所述卷線筒軸的軸心為中心而形成為圓形的開口部,且所述卷線筒能貫通所述開口部, 所述漁線輪主體具有能夠收裝軸承的軸支承部,所述軸承用于支承所述卷線筒軸的一端,且使所述卷線筒軸能夠轉動,所述軸支承部以能夠裝卸的方式設置在所述開口部上,且連接在所述第I側罩上并能夠與所述第I側罩一體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支承部通過卡口連接機構以能夠裝卸的方式連接在所述開口部上,所述裝卸操作部設置在所述第I側罩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裝卸操作部以能夠在所述第I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間轉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軸支承部上,且通過卡口連接機構以能夠裝卸的方式連接在所述開口部上。
6.根據權利要求2~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鎖定部件具有:主體部,其具有接合槽,且以能擺動的方式連接在所述第I側板上;操作部,其由所述主體部沿徑向突出。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體部具有以所述鎖定部件的擺動中心為中心且形成為圓形的外周部的突出部,還具有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被固定在所述第I側板上,且具有能夠嵌合在所述外周部上的嵌合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槽的所述第2端形成為半圓狀,所述第I端形成為由所述第2端延伸的直線狀。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接合槽的第2端的所述半圓的中心的位置,與所述擺動中心一致。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接合槽 的第2端的所述半圓的中心的位置,偏離所述擺動中心設置。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圓的中心的位置以如下方式偏離所述擺動中心,即在使所述鎖定部件由所述解除鎖定位置擺動操作至所述鎖定位置時,至少在由所述第I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擺動的方向上按壓所述裝卸操作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用于限制所述裝卸操作部相對于所述第I側板轉動的轉動限制部,所述轉動限制部設置為能與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所述裝卸操作部接觸。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雙軸承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離合器機構、離合器操作部件和引導軸,其中, 所述離合器機構能在與所述手柄及所述卷線筒連接的離合器接通狀態、以及將與所述手柄及所述卷線筒的連接解除的離合器斷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所述離合器操作部件設置在所述漁線輪主體的后部,且能夠在所述第I側板和所述第2側板之間移動,以對所述離合器機構進行操作,而能夠將所述離合器機構由所述離合器接通狀態切換至所述離合器斷開狀態, 所述引導軸貫通所述第I側板并向所述第I側罩延伸,對所述離合器操作部件的移動進行引導, 所述轉動限制部由所述引導軸構成。
【文檔編號】A01K89/015GK104041470SQ201410088357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3日
【發明者】武智邦生, 新妻翔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