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稻螟蟲驅避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螟蟲驅避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趨避劑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配比組分:柏木腦10-30%、羅勒烯0.5-10%、α-蒎烯0.3-10%、肉桂酸甲酯2.0-8%;余量為水及助劑。本發明具有特殊氣味的緩釋物質,可以對水稻螟蟲(大螟、二化螟)的雌成蟲產卵產生驅避作用,從而降低水稻螟蟲的為害和種群數量。該驅避劑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對環境友好、人畜安全等特點;本發明的水稻螟蟲驅避劑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制備方法簡單,特別適合水稻無公害生產中使用,具有廣闊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水稻螟蟲驅避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昆蟲驅避劑,具體為一種水稻主要害蟲水稻螟蟲成蟲驅避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水稻螟蟲,包括二化螟suppressalis取卞爆Sesamia i/7/kr<ms,是我國水稻的重要害蟲。二化螟屬鱗翅目螟蛾科Pyralidae,大螟屬鱗翅目夜蛾科Noctuidae,在亞洲溫帶、亞熱帶廣泛分布,寄主植物包括水稻、玉米、甘蔗、粟、蠶豆、茭白、高粱、小麥等。近年來,隨著我國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種的改變、氣候變暖,二化螟的生存環境極大地改善,種群數量顯著上升。以二化螟為主的水稻螟蟲成為繼80年代稻飛虱、90年代棉鈴蟲之后又一嚴重威脅國計民生的重大害蟲。
[0003]水稻螟蟲以幼蟲蛀食水稻莖桿,水稻在分蘗期受害導致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枯孕穗和白穗;灌漿期、乳熟期受害則導致半枯穗和蟲傷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風易倒折,造成水稻質量和產量下降。 [0004]長期以來,化學防治一直是水稻螟蟲最主要的防治手段,用藥頻次高、用藥量大,不合理的用藥大量地殺傷了天敵,嚴重破壞了農田生態平衡,使害蟲失去了自然控制,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引發害蟲抗藥性,還導致了嚴重的農藥殘留問題。尤其是防治二化螟,在水稻穗期用藥最多,極易造成稻谷農藥殘留超標(毒稻谷和毒大米),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
[0005]因此亟需一種高效無毒可持續治理技術,而利用驅避劑驅趕螟蟲不在稻株上產卵(或減少在稻株上產量)是一種較理想而簡便有效的防治水稻螟蟲的新方法。目前還未發現專門針對水稻螟蟲的高效產卵驅避劑。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防治水稻螟蟲技術和產品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水稻螟蟲驅避組合物,水稻螟蟲成蟲因嗅覺神經受刺激而遷離稻田,不在水稻上產卵。
[0007]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采用所述水稻螟蟲驅避組合物制得的微乳劑、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0008]本發明再進一步的目的是提供所述的水稻螟蟲驅避劑的應用方法。
[0009]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驅避水稻螟蟲成蟲的化合物的組合,組合物包括:柏木腦、羅勒烯、α-菔烯和肉桂酸甲酯。
[0010]優選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水稻螟蟲產卵驅避劑,包括以總重量百分比計的下述組分:柏木腦3-50%、羅勒烯0.1-30%、α -菔烯0.01-30%、肉桂酸甲酯0.5-20% ;
進一步地,所述水稻螟蟲驅避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組分:柏木腦10-40%、羅勒烯0.5-20%、α -菔烯 0.1-15%、肉桂酸甲酯 0.5_10%。[0011]進一步地,所述水稻螟蟲驅避劑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組分:柏木腦10-30%、羅勒烯 0.5-10%、α -菔烯 0.3-10%、肉桂酸甲酯 2.0-8%?
[0012]另一方面,水稻螟蟲驅避劑,可制成現有技術中的各種劑型,例如水乳劑、微乳劑、乳油、顆粒劑或膏劑等。
[0013]經過大量實驗驗證,當劑型選擇為微乳劑和顆粒劑時,其驅避效果達到最佳。
[0014]當制成微乳劑時,以總重量百分比計,助劑由如下組分組成:抗氧化劑選自2,6-二叔丁基對甲酚、抗壞血酸納中的一種或兩種0.03-0.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3%,甘油3-5%,苯甲酸鈉0.3-0.5%,古爾膠0.2-0.5%,乳化劑10-12%。
[0015]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水稻螟蟲驅避微乳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提供化合物組合,組合物包括:柏木腦、羅勒烯、α-菔烯和肉桂酸甲酯;
(2)、將有效成分混合攪拌、加熱溶解、制得油相;
(3)、將水、助劑混合攪拌均勻;
(4)、將(2)緩慢加入(3)中,攪拌剪切乳化,取樣、檢驗,即得。
[0016]當制成顆粒劑時,以總重量百分比計,助劑由如下成分組成:抗氧化劑選自2,6 - 二叔丁基對甲酚、抗壞血酸納中的一種或兩種0.03-0.5%、轉氨酶0.03-0.09%、活性碳20-40%、聚乙烯醇 0.3-0.5%、苯甲酸鈉 0.3-0.5%、古爾膠 0.2-0.5%。
[0017]水稻螟蟲驅避顆粒劑的制備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將除活性碳之外的各組分混合,完全溶解在正己烷中,然后將活性碳置于混合溶液中浸泡48~72h,撈出、浙干、即可。
[0018]上述水稻螟蟲驅避劑應用于驅避水稻螟蟲大螟、二化螟成蟲產卵。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水稻螟蟲驅避劑對二化螟的產卵驅避作用(*:表示獨立樣本的t檢驗差異顯著,即處理和對照間差異顯著);
圖2水稻螟蟲驅避劑對大螟室內的產卵驅避作用;
圖3水稻螟蟲驅避劑微乳劑對水稻螟蟲田間驅避作用;
圖4水稻螟蟲驅避劑顆粒劑對水稻螟蟲田間驅避作用。
[0020]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可以對水稻螟蟲產卵產生驅避作用,從而降低水稻螟蟲的為害和種群數量。該驅避劑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對環境友好、人畜安全等特點;本發明的水稻螟蟲驅避劑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由于制備方法簡單,特別適合在水稻無公害生產中使用,具有廣闊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0022]實施例1
水稻螟蟲驅避微乳劑,組分為柏木腦20%、羅勒烯0.7%、α -菔烯1.5%、肉桂酸甲酯
2.8%、2,6 -二叔丁基對甲酚0.5%、十二烷基苯甲磺酸鈉2%、甘油4.5%、苯甲酸鈉0.3%、古爾膠0.35%、乳化劑12%,余量為水。[0023]制備步驟方法如下:
(1)將有效成分(柏木腦、羅勒烯、α-菔烯、肉桂酸甲酯)混合攪拌、加熱溶解,制得油
相;
(2)、將水、全部助劑混合攪拌均勻;
(3)、將(I)緩慢加入(2)中,攪拌剪切乳化,取樣,檢驗,即得。
[0024]實施例2 水稻螟蟲驅避微乳劑,組分為柏木腦12%、羅勒烯1.2%、α-菔烯3.1%、肉桂酸甲酯
4.8%、抗壞血酸納0.03%、十二烷基苯甲磺酸鈉2.5%、甘油4.0%、苯甲酸鈉0.4%、古爾膠0.5%、乳化劑10%,余量為水。
[0025]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26]實施例3
水稻螟蟲驅避微乳劑,組分為柏木腦5.3%、羅勒烯6.2%、α -菔烯0.5%、肉桂酸甲酯22.5%,抗壞血酸納0.05% ;十二烷基苯甲磺酸鈉3%、甘油5%、苯甲酸鈉0.3%、古爾膠0.5%、乳化劑12%余量為水。
[0027]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28]實施例4
水稻螟蟲驅避微乳劑,組分為柏木腦15%、羅勒烯2.3%、α -菔烯4.3%、肉桂酸甲酯
4.0%、2,6 -二叔丁基對甲酚0.3%、十二烷基苯甲磺酸鈉2.5%、甘油4.0%、苯甲酸鈉0.4%、古爾膠0.5%、乳化劑10%,余量為水。
[0029]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30]實施例5
水稻螟蟲驅避微乳劑,組分為柏木腦12%、羅勒烯8%、α -菔烯0.8%、肉桂酸甲酯2.0%、
2.6- 二叔丁基對甲酚0.5%、十二烷基苯甲磺酸鈉2.5%、甘油5.0%、苯甲酸鈉0.3%、古爾膠0.3%、乳化劑11%,余量為水。
[0031]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32]實施例6
水稻螟蟲驅避顆粒劑,組分為柏木腦10%、羅勒烯10%、α -菔烯1.2%、肉桂酸甲酯3.0%、
2.6- 二叔丁基對甲酚0.03%、轉氨酶0.04%、活性碳30%、聚乙烯醇0.5%、苯甲酸鈉0.5%、古爾膠0.3%,余量為水。
[0033]制備方法:將除活性碳之外的各組分混合,完全溶解在正己烷中,然后將活性炭置于混合溶液中浸泡48h,撈出、浙干、即可。
[0034]實施例7
水稻螟蟲驅避顆粒劑,組分為柏木腦14%、羅勒烯8.5%、α -菔烯9.0%、肉桂酸甲酯
7.5%、2,6 - 二叔丁基對甲酚0.5% ;轉氨酶0.06%、活性碳35%、聚乙烯醇0.4%、苯甲酸鈉0.4%、古爾膠0.2%,余量為水。
[0035]制備方法同實施例6。
[0036]實施例8
水稻螟蟲驅避顆粒劑,組分為柏木腦16%、羅勒烯6.5 %、α-菔烯7.2%、肉桂酸甲酯
5.8%、抗壞血酸納0.5%、轉氨酶0.07%、活性碳40%、聚乙烯醇0.3%、苯甲酸鈉0.3%、古爾膠0.4%,余量為水。
[0037]制備方法同實施例6。
[0038]實施例9
水稻螟蟲驅避顆粒劑,組分為柏木腦20%、羅勒烯4.5%、α -菔烯5.3%、肉桂酸甲酯3.8%、2,6 -二叔丁基對甲酚0.05 %、轉氨酶0.09%、活性碳25%、聚乙烯醇0.4%、苯甲酸鈉0.5%、古爾膠0.5%,余量為水。
[0039]制備方法同實施例6。
[0040]實施例10
驅避顆粒劑,組分為柏木腦25%、羅勒烯1.5 %、α -菔烯0.8 %、肉桂酸甲酯2.8%、抗壞血酸納0.5%、轉氨酶0.03%、活性碳38%、聚乙烯醇0.5%、苯甲酸鈉0.4%、古爾膠0.3%,余量為水。
[0041]制備方法同實施例6。
[0042]實施例11
采用實施例1制得的水稻螟蟲驅避劑。以2000倍液在分蘗盛期的水稻盆栽苗噴霧,以噴施同樣水量為對照。處理苗和對照苗放在80目的尼龍網紗帳中,處理苗和對照苗十字交叉放置。尼龍帳中分別接入已交配懷卵的二化螟雌成蟲、大螟雌成蟲,密度為每盆稻苗I頭。接蟲時間為晚19:00,接好蟲后關掉所有燈光。二化螟雌成蟲、大螟雌成蟲的驅避試驗各重復6次,接蟲后的8天、12天、14天調查和記錄各處理水稻螟蟲的枯鞘率。
[0043]從圖1、2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對照水稻盆栽苗上的由二化螟造成的枯鞘率和大螟造成的枯鞘率均顯著(*表示)高于處理盆栽苗的,藥后8天、12天和14天,對二化螟、大螟均具有明顯的驅避效果。采用實施例2-5制得的水稻螟蟲驅避劑進行上述相同的試驗,也能得到與實施例1相似的技術效果。
[0044]實施例12
采用實施例1制定的螟蟲驅避劑。取兩塊長勢相近的分蘗盛期600m2水稻田,四周Im水稻帶隔離,施藥前對兩塊水稻田調查水稻螟蟲為害率,其中一個田塊均勻噴施微乳劑,以2000倍液噴霧,另一塊水稻田以噴施同樣水量作為對照,分別在藥后8天、12天、14天調查和記錄各處理水稻螟蟲的枯鞘率。重復3次。
[0045]從圖3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對照小區內水稻螟蟲的枯鞘率顯著(*表示)高于處理小區內的,藥后8天、12天和14天,對水稻螟蟲均具有明顯的驅避效果。采用實施例2-5制得的水稻螟蟲驅避劑進行上述相同的試驗,也能得到與實施例1相似的技術效果。
[0046]實施例13
采用實施例6制定的螟蟲驅避劑。取兩塊長勢相近的分蘗盛期800m2水稻田,四周Im水稻帶隔離,施藥前對兩塊水稻田調查水稻螟蟲為害率,其中一個田塊均勻放置顆粒劑,顆粒劑放在一次性塑料杯中,塑料杯杯口密封,杯子四周戳小孔以利驅避劑揮發,每杯放驅避劑30g,放置高度為高出稻株10cm,密度為IOmX IOm,另一塊水稻田作為對照,分別在藥后8天、12天、14天調查和記錄各處理水稻螟蟲的枯鞘率。重復3次。
[0047]從圖4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對照小區內水稻螟蟲的枯鞘率顯著(*表示)高于處理小區內的,藥后8天、12天和14天,對水稻螟蟲均具有明顯的驅避效果。采用實施例7-10制得的水稻螟蟲驅避劑進行上述相同的試驗,也能得到與實施例6相似的技術效果。[0048]上述實施例用來解釋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進行限制,在本發明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發明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螟蟲驅避劑,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配比組分:柏木腦3-50%、羅勒烯 0.1-30%、α -菔烯 0.01-30%、肉桂酸甲酯 0.5-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螟蟲驅避劑,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配比的組分:柏木腦10-40%、羅勒烯0.5-20%、α -菔烯0.1-15%,肉桂酸甲酯0.5_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螟蟲驅避劑,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配比的組分:柏木腦10-30%、羅勒烯0.5-10%、α -菔烯0.3-10%,肉桂酸甲酯2.0-8%?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螟蟲驅避劑,其特征在于,該驅避劑進一步包括助劑,其中,以重量百分比計,所述助劑為選自下列試劑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抗氧化劑選自2,6-二叔丁基對甲酚、抗壞血酸納中的一種或兩種0.03-0.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3%,甘油3-5%,苯甲酸鈉0.3-0.5%,古爾膠0.2-0.5%,乳化劑10-12%。
5.一種制備水稻螟蟲驅避劑微乳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提供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分;(2)、將所述的各個組分混合攪拌、加熱溶解、制得油相;(3)、將水、助劑混合攪拌均勻;(4)、將(2)緩慢加入(3)中,攪拌剪切乳化,取樣、檢驗,即得。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劑由如下列組分組成:抗氧化劑選自2,6- 二叔丁基對甲酚、抗壞血酸納中的一種或兩種0.03-0.5%、轉氨酶0.03-0.09%、活性碳20-40%、聚乙烯醇0.3-0.5%、苯甲酸鈉0.3-0.5%、古爾膠0.2-0.5%。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總重量百分比,所述助劑由如下列組分組成:抗氧化劑選自2,6 -二叔丁基對甲酹、抗壞血酸納中的一種或兩種0.03-0.5%、轉氨酶0.03-0.09%、活性碳 20-40%、聚乙烯醇 0.3-0.5%、苯甲酸鈉 0.3-0.5%、古爾膠 0.2-0.5%。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下步驟:將除活性碳之外的各組分混合,完全溶解在正己烷中,然后將活性碳置于混合溶液中浸泡48~72h,撈出、浙干、即可。
9.一種水稻螟蟲驅避劑在驅避水稻螟蟲大螟、二化螟雌成蟲產卵方面的應用,其中所述的水稻螟蟲驅避劑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配比的組分:柏木腦3-50%、羅勒烯0.1-30%、α -菔烯0.01-30%、肉桂酸甲酯0.5-20%ο
10.一種水稻螟蟲驅避劑,依權利要求1、2或3之一所述組合物制成的水乳劑、微乳劑、乳油、顆粒劑或膏劑。
【文檔編號】A01N37/10GK103828805SQ201410046554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0日
【發明者】鄭許松, 呂仲賢, 高廣春, 王國榮, 徐紅星, 楊亞軍, 田俊策, 劉桂良 申請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