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主要步驟為:結合當地生產氣候條件,研究適合當地小麥玉米一年兩作的新的種植模式,并在模式下進行小麥和玉米配套品種的篩選,并進行套種玉米密度和玉米播種期的實驗,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小麥和玉米品種,找到玉米套種在小麥中的最佳密度,以及玉米的最佳播種期;篩選出適合模式下促進小麥玉米生長發育的生長調節劑;推廣到適宜區農田種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此模式下,實施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形成該地區小麥玉米一年兩作完整的栽培技術體系,實現單位面積小麥、玉米同時增收,和傳統模式小麥復播大豆相比較,在不增加農民勞動量的基礎上,達到了增產增收的良好效果。
【專利說明】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山西中部地區土壤肥沃,地平水淺,光熱資源充足,歷來是我省糧食主產區。小麥、玉米更是該區域最主要栽培作物。近年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小麥面積下滑,而且還有擴大趨勢,嚴重威脅著我省糧食安全。研究適合我省中部自然生產條件下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技術,無疑對穩定或增加我省小麥種植面積,增加農民單位面積產值具有現實意義。
[0003]目前,由于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廣泛應用,單產水平已在高位運行,依靠單一技術進一步提高單產難度越來越大。實踐證明,把多項技術集成組裝,在該區域進行小麥套玉米一年兩熟制,是農民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有效途徑。特別是近年隨著氣候變暖,高產優質早熟的小麥玉米系列新品種育成,為這項技術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因此,通過采用科學的種植模式,培育篩選優良品種,集成組裝,探索適合當地生產條件的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畝產超噸糧的高產栽培技術具有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0006](I)采用4種種植模式:等行距播種小麥套種玉米、小麥玉米3: I帶狀套種,小麥玉米6: 2帶狀套種、小麥玉米7: 2帶狀套種,種植小區面積21m2,長5m、寬4.2m,隨機區組設計,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實收實打,并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曬干后進行分析,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
[0007](2)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配套小麥和玉米優良品種的篩選,并進行套種玉米密度和玉米播種期的實驗,挑選出適合模式下當地種植的小麥和玉米品種,找到玉米套種在小麥中的最佳密度,以及套種玉米的最佳播種期;并篩選出模式下促進小麥玉米生長發育的生長調節劑;
[0008](3)步驟⑵中篩選的優良小麥、玉米品種和生長調節劑,配合步驟(2)中得到的玉米品種及播種密度、播種期的數據進行推廣種植;
[0009](4)收割:`
[0010]小麥成熟后采用通用小麥收割機及時留高茬收割,留茬高度25-30cm為宜,以既能收干凈小麥又不傷玉米苗為準;當玉米苗高與麥茬高度等高或略高于麥茬高度時,要進行小麥粉碎覆蓋,覆蓋的標準是秸桿粉碎細碎完全、覆蓋均勻;玉米收獲使用通用玉米收獲機。
[0011]作為優選方式,步驟(2)所述玉米品種的篩選方法,主要包括:試驗周期為3年,供試品種為:長單525、先玉335、晉陽I號、鄭單958、谷豐902、kxwll6,實驗場地為步驟(1)所述種植小區,隨機區組設計,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實收實打,曬干后進行分析,選取產量較高的的玉米品種為優質玉米品種。
[0012]作為優選方式,步驟(2)所述套種玉米密度試驗,主要方法為:試驗周期為3年,密度設每畝 3000 株、3500 株、4000 株、4500 株、5000 株、5500 株、6000 株、6500 株、7000 株 9
個處理進行試驗,實驗場地為步驟(1)所述種植小區,隨機區組排列,收獲時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挑選產量較高的種植密度。
[0013]作為優選方式,步驟(2)所述套種玉米播種期選取,主要方法為:試驗周期為3年,進行二品種三播種期裂區試驗設計,品種為鄭單958 (中早熟)、長單525 (早熟),播種期分5月25日、6月5日和6月15日三期播種;實驗場地為步驟(1)所述種植小區,采用3個播期、2品種裂區設計,收獲時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選取不同類型品種的最適宜播種期。
[0014]作為優選方式,步驟(2)所述生長調節劑試驗,主要方法為:試驗周期為3年,實驗場地為步驟(1)所述種植小區,供試藥劑2種;
[0015]力克矮大穗水劑:設噴施次數和噴施濃度2個因素,噴施次數為I次和2次;濃度為20ml / 667m2,40ml / 667m2、未噴施為對比試驗,小區實收實打后統計分析;
[0016]灌漿寶:設噴施次數和噴施濃度2個因素,噴施次數為I次和2次;濃度為20ml /667m2,40ml / 667m2,65ml / 667m2、未噴施為對比試驗,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篩選效果較好的生長調節劑和適宜的生長調節劑濃度及噴施次數進行推廣使用。
[001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在此模式下,實施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形成該地區小麥玉米一年兩作完整的栽培技術體系,實現單位面積上小麥、玉米同時增收,在不增加農民勞動量的基礎上,達到了增產增收的良好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涉及等行距播種小麥玉米套種模式圖;
[0020]圖2為本發明涉及小麥玉米3: I帶狀套種模式圖;
[0021]圖3為本發明涉及小麥玉米6: 2帶狀套種模式圖;
[0022]圖4為本發明涉及小麥玉米7: 2帶狀套種套種模式圖;
[0023]圖5為本發明2010和2011年不同套種密度對玉米產量的影響走勢圖;
[0024]圖6為本發明涉及的不同播期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分析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以在山西省進行推廣應用本方法的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26]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0027](I)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小麥玉采用4種種植模式:等行距播種小麥套種玉米、小麥玉米3: I帶狀套種,小麥玉米6: 2帶狀套種、小麥玉米7: 2帶狀套種,種植小區面積21m2,長5m、寬4.2m,隨機區組設計,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實收實打,并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曬干后進行分析,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
[0028](2)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配套小麥和玉米優良品種的篩選,并進行套種玉米密度和玉米播種期的實驗,挑選出適合模式下當地種植的小麥和玉米品種,找到玉米套種在小麥中的最佳密度,以及套種玉米的最佳播種期;并篩選出模式下促進小麥玉米生長發育的生長調節劑;
[0029](3)步驟⑵中篩選的優良小麥、玉米品種和生長調節劑,配合步驟(2)中得到的玉米品種及播種密度、播種期的數據進行推廣種植;
[0030](4)收割:
[0031]小麥成熟后采用通用小麥收割機及時留高茬收割,留茬高度25-30cm為宜,以既能收干凈小麥又不傷玉米苗為準;當玉米苗高與麥茬高度等高或略高于麥茬高度時,要進行小麥粉碎覆蓋,覆蓋的標準是秸桿粉碎細碎完全、覆蓋均勻;玉米收獲使用通用玉米收獲機。
[0032]上述步驟⑵所述小麥品種的篩選方法如下:
[0033]試驗周期為3年,供試品種為長治5608、長4738、長麥6135,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隨機區組設計,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實收實打,并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曬干后進行分析,選取產量較高的的小麥品種為配套優良小麥品種。
[0034]上述步驟(2)所述玉米品種的篩選方法如下,
[0035]試驗周期為3年,供試品種為長單525、先玉335、晉陽I號、鄭單958、谷豐902、kxwiie,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隨機區組設計,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實收實打,收獲時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曬干后進行分析,選取產量較高的玉米品種為配套優良玉米品種。
[0036]上述步驟(2)所述套種玉米密度試驗,主要方法為:
[0037]試驗周期為3年,密度設每畝3000株、3500株、4000株、4500株、5000株、5500株、6000株、6500株、7000株9個處理進行試驗,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隨機區組排列,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找到套種玉米的適合密度。
[0038]上述步驟(2)所述套種玉米播種期選取,主要方法為:
[0039]試驗周期為3年,進行二品種三播種期裂區試驗設計,品種為鄭單958 (中早熟)、長單525(早熟),播種期分5月25日、6月5日和6月15日三期播種;在步驟⑴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采用3個播期、2品種裂區設計,收獲時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選取不同類型品種的最適宜的播種期。
[0040]上述步驟(2)所述生長調節劑試驗,主要方法為:
[0041]試驗周期為3年,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供試藥劑2種; [0042]力克矮大穗水劑:設噴施次數和噴施濃度2個因素,噴施次數為I次和2次;濃度為20ml / 667m2,40ml / 667m2、未噴施為對比試驗,小區實收實打后統計分析;
[0043]灌漿寶:設噴施次數和噴施濃度2個因素,噴施次數為I次和2次;濃度為20ml /667m2,40ml / 667m2,65ml / 667m2、未噴施為對比試驗,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
[0044]篩選效果較好的生長調節劑和適宜的生長調節劑濃度及噴施次數進行推廣使用。
[0045]結果與分析
[0046]不同種植模式對小麥、玉米產量的影響:
[0047]2008-2013年就開始探索適合機械化作業小麥玉米一年兩作的種植模式研究,采用4種種植模式:等行距播種小麥套種玉米、小麥玉米3: 1帶狀套種、小麥玉米6: 2帶狀套種、小麥玉米7: 2帶狀套種,2012年基本確定最佳模式,試驗結果如表1:
[0048]表1:不同種植模式對小麥玉米產量的影響
[0049]
【權利要求】
1.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1)采用4種種植模式:等行距播種小麥套種玉米、小麥玉米3: I帶狀套種、小麥玉米6: 2帶狀套種、小麥玉米7: 2帶狀套種,種植小區面積21m2,長5m、寬4.2m,隨機區組設計,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實收實打,并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曬干后進行分析,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 (2)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配套小麥和玉米優良品種的篩選,并進行套種玉米密度和玉米播種期的實驗,挑選出適合模式下當地種植的小麥和玉米品種,找到玉米套種在小麥中的最佳密度,以及套種玉米的最佳播種期;并篩選出模式下促進小麥玉米生長發育的生長調節劑; (3)步驟(2)中篩選的優良小麥、玉米品種和生長調節劑,配合步驟(2)中得到的玉米品種及播種密度、播種期的數據進行推廣種植; (4)收割: 小麥成熟后采用通用小麥收割機及時留高茬收割,留茬高度25-30cm為宜,以既能收干凈小麥又不傷玉米苗為準;當玉米苗高與麥茬高度等高或略高于麥茬高度時,要進行小麥粉碎覆蓋,覆蓋的標準是秸桿粉碎細碎完全、覆蓋均勻;玉米收獲使用通用玉米收獲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小麥品種的篩選方法如下: 試驗周期為3年,供試品種為長治5608、長4738、長麥6135,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隨機區組設計,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實收實打,并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曬干后進行分析,選取產量較高的的小麥品種為配套優良小麥品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玉米品種的篩選方法如下, 試驗周期為3年,供試品種為長單525、先玉335、晉陽I號、鄭單958、谷豐902、kxwll6,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隨機區組設計,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實收實打,收獲時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曬干后進行分析,選取產量較高的玉米品種為配套優良玉米品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套種玉米密度試驗,主要方法為: 試驗周期為3年,密度設每畝3000株、3500株、4000株、4500株、5000株、5500株、6000株、6500株、7000株9個處理進行試驗,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隨機區組排列,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找到套種玉米的適合密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套種玉米播種期選取,主要方法為: 試驗周期為3年,進行二品種三播種期裂區試驗設計,品種為鄭單958 (中早熟)、長單 .525 (早熟),播種期分5月25日、6月5日和6月15日三期播種;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采用3個播期、2品種裂區設計,收獲時取代表性植株進行室內考種,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各小區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選取不同類型品種的最適宜的播種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機械化套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生長調節劑試驗,主要方法為: 試驗周期為3年,在步驟(1)所述條件下進行試驗,供試藥劑2種; 力克矮大穗水劑:設噴施次數和噴施濃度2個因素,噴施次數為I次和2次;濃度為20ml / 667m2,40ml / 667m2、未噴施為對比試驗,小區實收實打后統計分析; 灌漿寶:設噴施次數和噴施濃度2個因素,噴施次數為I次和2次;濃度為20ml /667m2,40ml / 667m2,65ml / 667m2、未噴施為對比試驗,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單獨收獲計量,曬干后進行分析; 篩選效果較 好的生長調節劑和適宜的生長調節劑濃度及噴施次數進行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798034SQ201410040428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5日
【發明者】常云龍, 宋秀珍, 連培紅, 劉彤, 王國慶, 劉麗, 王國平, 李中青, 李瑜輝, 張立生, 溫輝芹, 王和國, 王玉文, 王國宏 申請人: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