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包含:水車組件,其漂浮于水體的表面,水車組件包括驅動單元及通過連動軸連接至驅動單元的葉片組;以及伸縮導管,伸縮導管的一端位于水面上并連接至水車組件,而伸縮導管的另一端位于水面下,另一端的管體包含環狀腔室,當空氣注入環狀腔室時,另一端利用環狀腔室的浮力往該端方向移動;其中,驅動單元驅動葉片組對水體進行撥打,將靠近該端的水體撥出伸縮導管外,而使水體由另一端進入伸縮導管中并往該端移動。
【專利說明】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協助養殖用的水處理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養殖池池水的增氧方式,大多都僅采用水車打水來增加池水的溶氧量。簡單來說,當水車載浮于水面時,水車兩側的葉片會伸入水中,然后在馬達的帶動下而旋轉,使葉片不斷地撥打池水,而使水珠四濺并與空氣接觸,以增加池水的溶氧。
[0003]然而,當水車的葉片撥打池水時,僅對池水表面進行撥打,所以在水池表面的池水固然可以獲得良好的增氧效果,但在池水的底部,卻無法獲得與水池表面相當的增氧效果,而因池中的魚、蝦大多位于較深處的水中,所以對于魚、蝦而言,雖然水池表面的池水增氧,但水池底部的水卻還是在缺氧的狀態,所以根本無法提供整體較好且均勻的水質。[0004]另一方面,也就是由于魚、蝦等多生活于水池底部,而使得它們的排泄物等幾乎是位于底部,造成水池底部的水質明顯較水池表面要差,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所養殖魚、蝦的健康及品質也隨之惡化。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鑒于上述現有技藝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以解決水池表面與底部的水質及溶氧量不均勻的問題。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種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包含:水車組件,其漂浮于水體的表面,水車組件包括驅動單元及通過連動軸連接至驅動單元的葉片組;以及伸縮導管,伸縮導管的一端位于水面上并連接至水車組件,而伸縮導管的另一端位于水面下,另一端的管體外側包含環狀腔室,當空氣注入環狀腔室時,另一端利用環狀腔室的浮力往該端方向移動;其中,驅動單元驅動葉片組對水體進行撥打,將靠近該端的水體撥出伸縮導管外,而使水體由另一端進入伸縮導管中并往該端移動。
[0007]優選地,伸縮導管包括相互卡合的多個導管單元,使水體僅能自另一端進入伸縮導管且自該端離開伸縮導管。
[0008]優選地,各導管單元的長度可為100~120厘米。
[0009]優選地,另一端可鄰近水體的底部。
[0010]優選地,伸縮導管的截面積與葉片組匹配,使葉片組僅可接觸伸縮導管內的水體。
[0011]優選地,環狀腔室包括進氣口及出氣口,且進氣口的面積大于出氣口的面積。
[0012]優選地,驅動單元可為馬達。
[0013]優選地,葉片組可具有6片葉片。
[0014]優選地,水車組件還可包括多個圓柱狀浮桶,使水車組件浮于水面上。
[0015]優選地,其中該端通過集水箱連接至水車組件,且集水箱的截面積可與葉片組匹配,使葉片組僅接觸集水箱內的水體。[0016]承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可具有一個或多個下述優點:
[0017](I)此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可通過伸縮導管延伸到池底,促進水體表面及底部的水質交換及增氧。
[0018](2)此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可通過環狀腔室將伸縮導管收起,避免干擾漁民的捕撈作業。
[0019](3)此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可通過伸縮導管將養殖池表面及底部的水體混合,減少這些水體之間的溫差,以增加所養殖的魚、蝦等水產的活動空間,進而提高水產品質。
[0020](4)此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可通過伸縮導管將養殖池表面及底部的水體混合,增加水體中細菌與污染物的接觸機會,以促進細菌代謝速率,協助清除水中污染物,使水質適
合水產養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3]符號說明:
[0024]1、2_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11、21-水車組件,111、211-驅動單元,112、212-葉片組,113,213-圓柱狀浮桶,12,22-伸縮導管,121,221-環狀腔室,122,222-導管單元,12a、22a- —端,12b、22b-另一端,24-集水箱,241-延伸部,Θ -預定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由于本實用新型可具有多種變換和多種實施方式,因而將參照附圖對特定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然而,這并非為了將本實用新型限定為特定的實施方式,而應解釋為包含由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所覆蓋的所有的改變、等同物和替代物。
[0026]當描述一個元件“連接”另一個元件時,應解釋為連接或接近另一個元件,并且有可能二者之間可具有另一元件。另一方面,如果描述一個元件“直接連接”另一個元件時,應解釋為二者之間不具有其他元件。
[0027]以下將參照相關附圖,說明依本實用新型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的實施例,為了便于理解,下述實施例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的符號標示來說明。
[0028]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中,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I包含水車組件11及伸縮導管12。水車組件11位于水體的表面,水車組件11可包括驅動單元111以及葉片組112。在一實施例中,驅動單元111可為馬達,用以驅動水車組件11對水體進行撥打。在另一實施例中,葉片組112通過連動軸(圖未示)連接至驅動單元111,使驅動單元111的動力通過連動軸傳送至葉片組112,驅動葉片組112撥打水體。優選地,葉片組112可包括4?8片成對的葉片。進一步地,葉片組112可包括6片成對的葉片,使用者可依使用需要自行調整葉片的數量,并不以此為限。
[0029]在一實施例中,水車組件11可包括多個圓柱狀浮桶113,這些圓柱狀浮桶113可提供適當的浮力,使水車組件11可位于水體表面,且使葉片組112可與水體表面接觸并進行撥打。
[0030]在一實施例中,伸縮導管12的一端12a位于水面上并與水車組件11連接,而伸縮導管12的另一端12b位于水面下并且鄰近水體的底部,使水體僅能自另一端12b進入伸縮導管12。伸縮導管12的截面積可與葉片組112匹配,使葉片組112僅接觸伸縮導管12內的水體,且葉片組112可順利撥打伸縮導管12內的水體而不受阻礙。
[0031]在葉片組112的撥打下,水體自一端12a離開伸縮導管12,并落下到伸縮導管12外的水體。也就是說,當葉片組112對伸縮導管12內的水體進行撥打時,位于伸縮導管12內且靠近一端12a的水體會被撥往伸縮導管12外,而位于伸縮導管12內且靠近另一端12b的水體,便會向一端12a移動進行補充。因此,可以達到在為水體增氧的同時,也具有將水體表面及底部混合的功效。
[0032]在一優選實施例中,伸縮導管12包括相互卡合的多個導管單元122,導管單元122的長度為約80?160厘米,優選地為約100?120厘米。使用者可依據水體的深度,而調整伸縮導管12中導管單元122的數量,圖1中以伸縮導管12包括3個導管單元122為例,應不以此為限。
[0033]在一實施例中,伸縮導管12的另一端12b的管體還可包含環狀腔室121。其中,環狀腔室121可圍繞伸縮導管12的另一端12b的管體外側,環狀腔室121亦可位于伸縮導管12的另一端12b的管體內側,在此以位于管體外側為例。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環狀腔室121包括進氣口及出氣口(圖未示),且進氣口的面積大于出氣口的面積。如此一來,當通過進氣口打氣時,原本位于環狀腔室121中的水體便會被空氣擠壓,而通過出氣口離開環狀腔室121。此外,由于進氣口的面積大于出氣口的面積,使得當空氣通過管線注入環狀腔室121時,由進氣口注入的空氣量遠大于由出氣口離開的空氣量,進而提供環狀腔室121浮力,另一端12b便利用環狀腔室112的浮力往一端12a方向移動。相反地,當不再自進氣口注入空氣時,水體便會自出氣口進入環狀腔室112,使環狀腔室121浮力逐漸減弱,另一端12b便慢慢地回到原本鄰近水體底部的位置。
[0034]故,根據上述實施例,當使用者欲使用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對水體進行水體混合及增氧時,便不用對環狀腔室注入空氣,伸縮導管的另一端則位于鄰近水體底部的位置。然而,當使用者欲進行捕撈作業時,可對環狀腔室注入空氣,使伸縮導管的另一端通過浮力往位于水面的一端方向移動,使伸縮導管的長度縮短,避免影響使用者的捕撈作業。
[0035]請參閱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2的結構與運行與圖1所示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I相似,在此不再贅述。其不同處在于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2還包括集水箱24。
[0036]在一實施例中,集水箱24為碗狀結構,其與伸縮導管22的一端22a相接處較為狹窄,且與伸縮導管22的一端22a的截面積相仿,集水箱24與伸縮導管22相接,使葉片組212撥打集水箱24內的水體時,水體可自伸縮導管22的另一端22b向集水箱24的方向補充。優選地,集水箱24與水體表面相接的截面積可與葉片組212匹配,使葉片組212僅接觸集水箱24內的水體。集水箱24具有位于水面上的延伸部241,其與水體表面具有預定夾角Θ,該預定夾角Θ可為約15?45°,且優選地為25?35°。延伸部241可協助葉片組212將水體自集水箱24內向集水箱24外撥打,增加水體表面與底部交換的效率。
[0037]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的。任何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范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水車組件,其漂浮于水體的表面,該水車組件包括驅動單元及通過連動軸連接至該驅動單元的葉片組;以及 伸縮導管,該伸縮導管的一端位于水面上并連接至上述水車組件,而該伸縮導管的另一端位于水面下,該另一端的管體包含環狀腔室,當空氣注入該環狀腔室時,該另一端利用該環狀腔室的浮力往該端方向移動; 其中,上述驅動單元驅動上述葉片組對上述水體進行撥打,將靠近上述一端的上述水體撥出上述伸縮導管外,而使上述水體由上述另一端進入上述伸縮導管中并往上述一端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導管包括相互卡合的多個導管單元,使所述水體僅能自所述另一端進入所述伸縮導管且自所述一端離開所述伸縮導管。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導管單元的長度為100?120厘米。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端為鄰近所述水體的底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導管的截面積與所述葉片組匹配,使所述葉片組僅接觸所述伸縮導管內的所述水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腔室包括進氣口及出氣口,且該進氣口的面積大于該出氣口的面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為馬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組具有6片葉片。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車組件還包括多個圓柱狀浮桶,使所述水車組件浮于水面上。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混合及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通過集水箱連接至所述水車組件,且該集水箱的截面積與所述葉片組匹配,使所述葉片組僅接觸該集水箱內的所述水體。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709057SQ201320833725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8日
【發明者】蘇子乾 申請人:簡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