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耕機扶把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耕機扶把總成,特征是連接殼焊合后面通過第二螺栓、第一彈簧墊圈、第二螺母連接左扶桿、右扶桿,左扶桿與右扶桿之間安裝有扶桿,左扶桿、右扶桿的端頭安裝有把手套,左扶桿中間安裝有離合操作支架、離合連接板,前端部裝有第一扶手連接板,右扶桿的右管中間安裝有第二固定器,前端安裝有第二扶手連接板,連接殼焊合件頂面是頂板,兩側是左右壁板,前面有掛擋面板,和前面裝有第三螺母。掛擋面板開有長孔。扶手連接板上面開有弧形長孔、圓孔。具有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安裝使用方便,操作靈活,連接牢固,安全可靠,用料省,取材方便,應用沖模夾具少,運行平穩,省力,輕松。安裝組成的微耕機其性能結構優良。
【專利說明】 一種微耕機扶把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農業機械領域,作為耕整機使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微耕機數量多、品種雜,五花八門,有用鏈條帶轉耕具作業的,有用摩托車機頭帶動作業的,還有是組合式的,可并用于抽水灌溉、碾米、加工木茹類、玉米粉等。還些品種多,功能多,但其功能多馬力消耗大,用料多,笨重,安裝操作不方便,轉變不夠靈活,安全隱患不少;而一些小型靠改裝摩托車及鏈條車帶動的其馬力不足,耕深淺、轉變不方便,工作效率低,費力,也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取材容易,制造方便,安全可靠,輕松,省力,制作應用的沖模夾具小的,用料省的一種微耕機扶把總成。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微耕機扶把總成,包括左扶桿、第一螺栓、第一螺母、扶桿、把手套、右扶桿、第二螺栓、第一平墊圈、第三螺栓、第一彈簧墊圈、第二螺母、第四螺栓、第二彈簧墊圈、第二平墊圈、連接殼焊合、左管、第一固定器、離合操作支架、第一扶手連接板、離合連接板、右管、第二固定器第二扶手連接板、連接殼、第三螺母、掛擋面板、頂板、左右壁板、長孔、弧形長孔、圓孔,其特征在于連接殼焊合后面通過第二螺栓(7)、第一彈簧墊圈(10)、第二螺母(11)連接左扶桿(I)、右扶桿(6),左扶桿(I)與右扶桿(6)之間安裝有扶桿(4),左扶桿(I)、右扶桿(6)的端頭安裝有把手套(5),左扶桿(I)中間安裝有離合操作支架(18)、離合連接板(20),前端部裝有第一扶手連接板(19),右扶桿(6)的右管(21)中間安裝有第二固定器(22),前端安裝有第二扶手連接板(23),連接殼焊合件頂面是頂板(27),兩側是左右壁板(28),前面有掛擋面板(26),和前面裝有第三螺母(25)。
[0005]掛擋面板(26)開有長孔(29)。
[0006]扶手連接板上面開有弧形長孔(30 )、圓孔(31)。
[000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制作容易,安裝使用方便可靠,馬力大,功率大,可帶動小型貨斗運輸,可下田耕作,可配套一些農作物機具使用。多功能,用料省,運行平穩,省力,輕松。把本實用新型微耕機扶把總成安裝在微耕機上使用,更具整機的優良性。
[0008]【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扶把總成裝配俯視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扶把總成裝配主視圖。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扶把焊合件俯視圖。
[0012]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左扶把焊合件后視圖。
[0013]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左扶把焊合件主視圖。
[0014]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左扶把焊合件左視圖。[0015]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左管主視圖。
[0016]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左管俯視圖。
[0017]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扶手連接板主視圖。
[0018]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離合器連接板主視圖。
[0019]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右扶桿焊接件主視圖。
[0020]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扶桿焊接件俯視圖。
[0021]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右扶桿焊接件左視圖。
[0022]圖14為本實用新型的右管主視圖。
[0023]圖15為本實用新型的右管俯視圖。
[0024]圖16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殼焊合件左板件俯視圖。
[0025]圖17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殼焊合件立體圖。
[0026]圖18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殼焊合件后視圖。
[0027]圖19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殼焊合件主視圖。
[0028]圖20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殼焊合件俯視圖。
[0029]圖21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殼焊合件右視圖。
[0030]圖22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殼焊合件俯視圖。
[0031]圖23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殼焊合件左視圖。
[0032]圖24為本實用新型的按圖21的A向視圖。
[0033]圖25為本實用新型的掛擋面板主視圖。
[0034]圖1?圖25中,左扶桿(I)、第一螺栓(2)、第一螺母(3)、扶桿(4)、把手套(5)、右扶桿(6)、第二螺栓(7)、第一平墊圈(8)、第三螺栓(9)、第一彈簧墊圈(10)、第二螺母
(11)、第四螺栓(12)、第二彈簧墊圈(13)、第二平墊圈(14)、連接殼焊合(15)、左管(16)、第一固定器(17)、離合操作支架(18)、第一扶手連接板(19)、離合連接板(20)、右管(21)、第二固定器(22)、第二扶手連接板(23)、連接殼(24)、第三螺母(25)、掛擋面板(26)、頂板
(27)、左右壁板(28)、長孔(29)、弧形長孔(30)、圓孔(31)。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36]實施例1,在取材方面的和選用和制作數量規格,左扶手(I)用焊合件I件,第一螺栓(2)用M8X25規格2個,第一螺母(3)用M8規格2個,扶桿(4)用20CrNi3材料I件,把手套(5)用橡膠材料做成2個,右扶桿(6)焊合件I件,第二螺栓(7)用M12 X 120規格I個,第一平墊圈(8)用4個,
[0037]第三螺栓(9)用M12X30規格2個,第一彈簧墊圈(10)用3個,第二螺母(11)用M12規格I個,第四螺栓(12)用M10X25規格4個,第二彈簧墊圈(13)用MlO規格4個,第二平墊圈(14)用4個,連接殼焊合(15)用焊合件I件。右管(21)用Q235材料I件,第二固定器(22)用焊合件I件,第二扶手連接板(23)用Q235材料焊合件I件。連接殼(24)用Q235材料I件,第三螺母(25)用M12規格2個,掛擋面板(26)用Q235材料I件。左扶把焊合件的左管(16)用Q235材料I件,第一固定器(17)焊合件I件,離合操作支架(18)焊合件I件,第一扶手連接板(19)用Q235材料I件,離合連接板(20)用Q235材料I件。連接殼焊合件的頂板(27)底面兩側裝有左右壁板(28)用焊合,螺栓、螺母連接方式連接,前端是掛擋面板(26),掛擋面板(26)通過用第三螺母(25)連接固緊,掛擋面板(26)端面上開有長孔(29)。第一、第二扶手連接板(19、23)上面開有弧形長孔(30),下面有圓孔(31)。左扶把焊合件的左管(16)裝有第一固定器(17)和裝有離合操作支架(18),前端裝有第一扶手連接板(19)。右扶桿沓合件的右管(21)裝有第二固定器(22),前端裝有第二扶手連接板(23)。扶桿(4)兩側端通過第一螺栓(2)、第一螺母(3)裝固在左扶桿(I)的左管(16)至右扶桿(6 )的右管(21)之間,左扶桿(I)的第一扶手連接板(19 )、右扶桿(6 )的第二扶手連接板(23)夾持裝在連接殼焊合(15)兩側,其之間通過用第二螺栓(7)、第一彈簧墊圈(10)、第二螺母(11)固緊。連接殼焊合(15)安裝在變速箱上方。
[0038]實施例2,參照實施例1,按照實施例1的取材,制造工藝方法不變,參照其的整體形狀結構構造大體是不作大的改變,僅在左扶桿(I )、右扶桿(6)和扶桿(4)作改變,去掉左扶桿(I )、和去掉右扶桿(6)在扶桿(4)中間焊接一根直管,直管前端開叉,其開叉的叉口與連接殼焊合(15)連接,并用第二螺栓(7)、第一彈簧墊圈(10)、第二螺母(11)連接裝固,其原安裝在原機的油拉桿,離合拉桿、剎車拉桿和把手套(5)照樣裝在扶桿(4)上,把手套(5)還裝在扶桿(4)的端頭。但操作主要靠握著扶桿(4)的中間位置。
[0039]實施例3,參照實施例1的結構構成,外形美感不變,選材取材不變,造型和制作工藝方法不變。但把連接殼焊合(15)與變速箱外殼體組合成一整體,即取消連接殼焊合(15)把左扶桿、右扶桿直接夾持在變速箱外兩側,離合安裝裝在變速箱外面。但離合裝置可做成一個整合體固于變速箱外面,離合桿直接伸入到變速箱里與其變速齒輪軸或變速齒輪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微耕機扶把總成,包括左扶桿、第一螺栓、第一螺母、扶桿、把手套、右扶桿、第二螺栓、第一平墊圈、第三螺栓、第一彈簧墊圈、第二螺母、第四螺栓、第二彈簧墊圈、第二平墊圈、連接殼焊合、左管、第一固定器、離合操作支架、第一扶手連接板、離合連接板、右管、第二固定器第二扶手連接板、連接殼、第三螺母、掛擋面板、頂板、左右壁板、長孔、弧形長孔、圓孔,其特征在于連接殼焊合后面通過第二螺栓(7)、第一彈簧墊圈(10)、第二螺母(11)連接左扶桿(I)、右扶桿(6),左扶桿(I)與右扶桿(6)之間安裝有扶桿(4),左扶桿(I)、右扶桿(6)的端頭安裝有把手套(5),左扶桿(I)中間安裝有離合操作支架(18)、離合連接板(20),前端部裝有第一扶手連接板(19),右扶桿(6)的右管(21)中間安裝有第二固定器(22),前端安裝有第二扶手連接板(23),連接殼焊合件頂面是頂板(27),兩側是左右壁板(28),前面有掛擋面板(26),和前面裝有第三螺母(25)。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耕機扶把總成,其特征在于掛擋面板(26)開有長孔(29)。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耕機扶把總成,其特征在于扶手連接板上面開有弧形長孔(30)、圓孔(31)。
【文檔編號】A01B69/06GK203416591SQ201320536708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1日
【發明者】劉海勇 申請人:劉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