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清洗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1)先翻耕鹽堿地,再將翻耕后的鹽堿土攤平均勻得鹽堿土層,在鹽堿土層上設置鹽池;(2)在鹽堿土層表面鋪設第一隔鹽層;(3)在第一隔鹽層表面平行鋪設若干主滲水管,所述主滲水管保持傾斜設置,主滲水管位置較低的一端與鹽池連通;(4)在主滲水管上蓋設于第二隔鹽層;(5)在第二隔鹽層上鋪設客土層。本發明方法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可操作性強等優點。
【專利說明】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清洗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由于人類的不合理活動以及環境的不斷惡化,導致土地鹽堿化程度不斷加劇,不僅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導致可用土地不斷減少,使得鹽堿地改造改良治理成為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0003]對于鹽堿地的改造,人類做了諸多有意義的探索和研究,主要有如下幾種方法:1、化學改良法,即向鹽堿地加入大量的化學物質,如石膏、磷石膏、酸性物質以及保水劑等化學,以改良鹽堿地的有效成分;2、生物學方法,主要是通過種植耐堿性植物,人工建立枯草層等;3、物理方法,主要通過翻松土層,改變鹽堿層的物理結構。上述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鹽堿地的進一步鹽堿化,但均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仍有進一步研究發展的空間。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可操作性強等優點。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本發明所述的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7](1)先翻耕鹽堿地,再將翻耕后的鹽堿土攤平均勻得鹽堿土層,在鹽堿土層上設置鹽池;
[0008](2)在鹽堿土層表面鋪設第一隔鹽層;
[0009](3)在第一隔鹽層表面平行鋪設若干主滲水管,所述主滲水管保持傾斜設置,主滲水管位置較低的一端與鹽池連通;
[0010](4)在主滲水管上蓋設于第二隔鹽層;
[0011](5)在第二隔鹽層上鋪設客土層。
[0012]其中,所述步驟⑴中鹽堿土層的厚度為0.5米以上。
[0013]其中,所述步驟(1)中鹽池底部設有防水層,所述防水層由HPDE膜制作;所述鹽池的深度為1米。
[0014]其中,所述步驟(2)中第一隔鹽層為粗砂層或碎石層或粗砂和碎石混合層,所述第一隔鹽層的厚度為I厘米。
[0015]其中,所述步驟(3)中主滲水管為HPDE滲水管,所述兩個相鄰主滲水管之間的距離為10米,兩個相鄰主滲水管通過若干支滲水管連接連通,所述主滲水管和支滲水管組成滲水管層;所述主滲水管傾斜角度為3-5度;所述主滲水管和支滲水管外均包覆有濾料層,所述濾料層的厚度為8-10厘米。
[0016]其中,所述步驟(4)中第二隔鹽層為粗砂層或碎石層或粗砂和碎石混合層,所述第二隔鹽層的厚度為2厘米。[0017]其中,所述步驟(5)中客土層為0.5-1米。
[0018]其中,所述客土層的外邊緣靠近主滲水管處設有若干觀察孔,觀察孔的深度為0.2米。
[001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鹽堿土層和客土層之間設有第一隔鹽層,主滲水管和第二隔鹽層,有效的阻止了在鹽堿土層和客土層之間形成毛細作用,即有效地切斷了鹽堿土層鹽分進入客土層的通道,從根本上解決了土地鹽堿化的問題。本發明具有成本地,工藝簡單以及可操作性強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發明構造的示意圖;
[0021]圖中:
[0022]1、鹽堿土層; 2、第一隔鹽層; 3、防水層; 4、鹽池;
[0023]5、第二隔鹽層;6、客土層;7、觀察孔; 8、主滲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25]結合圖1,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具體改良過程如下:·[0026](I)先翻耕鹽堿地,再將翻耕后的鹽堿土攤平均勻得鹽堿土層1,在鹽堿土層I上設置鹽池4。本發明優選所述鹽堿土層I的厚度為0.5米以上,當然,鹽堿土層I厚度越大越好,翻耕鹽堿地的目的在于破壞其原來已經形成的毛細作用,盡可能減小下層地鹽等化學物質上移的速度。
[0027](2)在鹽堿土層I表面鋪設第一隔鹽層2。所述第一隔鹽層2為粗砂層或碎石層或粗砂和碎石混合層,所述第一隔鹽層2的厚度為I厘米。
[0028](3)在第一隔鹽層2表面平行鋪設若干主滲水管8,所述主滲水管8保持傾斜設置,主滲水管8位置較低的一端與鹽池4連通。所述主滲水管8為HPDE滲水管,所述兩個相鄰主滲水管8之間的距離為10米,兩個相鄰主滲水管8通過若干支滲水管連接連通,所述主滲水管8和支滲水管組成滲水管層;所述主滲水管8傾斜角度為3-5度;所述主滲水管8和支滲水管外均包覆有濾料層,所述濾料層的厚度為8-10厘米,所述濾料層作用在于防止土壤顆粒進入主滲水管8和支滲水管,造成滲水管堵塞。所述鹽池4底部設有防水層3,所述防水層3由HPDE膜制作,所述鹽池4的深度為I米。所述鹽池4用于盛裝主滲水管8內導入的鹽水,鹽水經日光等自然條件風干后成鹽粒,從鹽池4取走鹽粒可用于其它用途。
[0029](4)在主滲水管8上蓋設于第二隔鹽層5。所述第二隔鹽層5為粗砂層或碎石層或粗砂和碎石混合層,所述第二隔鹽層5的厚度為2厘米。
[0030](5)在第二隔鹽層5上鋪設客土層6。所述客土層6為0.5-1米,其具體厚度為根據種植作物的需要確定。
[0031]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所述第一隔鹽層2,由主滲水管8和支滲水管組成的滲水管層以及第二隔鹽層5 —起組成阻隔層,設于鹽堿土層I和客土層6之間,用于阻止在鹽堿土層和客土層之間形成毛細作用,有效地切斷了鹽堿土層鹽分進入客土層的通道,即使有部分鹽份以溶液的方式上移,也會經主滲水管8和支滲水管排至鹽池4,無法進一步上移至客土層6,對客土層6進行鹽堿化,從根本上解決了土地鹽堿化的問題。本發明方法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可操作性強等優點。
[0032]另外,所述客土層6的外邊緣靠近主滲水管8處設有若干觀察孔7,觀察孔7的深度為0.2米,用于檢查主滲水管8和支滲水管是否破損,觀察鹽堿降解效果等。
[0033]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 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先翻耕鹽堿地,再將翻耕后的鹽堿土攤平均勻得鹽堿土層(1),在鹽堿土層(I)上設置鹽池(4); (2)在鹽堿土層(I)表面鋪設第一隔鹽層(2); (3)在第一隔鹽層(2)表面平行鋪設若干主滲水管(8),所述主滲水管(8)保持傾斜設置,主滲水管(8 )位置較低的一端與鹽池(4 )連通; (4)在主滲水管(8)上蓋設于第二隔鹽層(5); (5)在第二隔鹽層(5)上鋪設客土層(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鹽堿土層(I)的厚度為0.5米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鹽池(4)底部設有防水層(3),所述防水層(3)由HPDE膜制作;所述鹽池(4)的深度為I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第一隔鹽層(2)為粗砂層或碎石層或粗砂和碎石混合層,所述第一隔鹽層(2)的厚度為I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 述的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主滲水管(8)為HPDE滲水管,所述兩個相鄰主滲水管(8)之間的距離為10米,兩個相鄰主滲水管(8)通過若干支滲水管連接連通,所述主滲水管(8)和支滲水管組成滲水管層;所述主滲水管(8)傾斜角度為3-5度;所述主滲水管(8)和支滲水管外均包覆有濾料層,所述濾料層的厚度為8-10厘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第二隔鹽層(5)為粗砂層或碎石層或粗砂和碎石混合層,所述第二隔鹽層(5)的厚度為2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客土層(6)為0.5-1米。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治理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土層(6)的外邊緣靠近主滲水管(8)處設有若干觀察孔(7),觀察孔(7)的深度為0.2米。
【文檔編號】A01B79/00GK103621209SQ201310596601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蘆洋 申請人:蘇州金螳螂園林綠化景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