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黃芩中黃酮類化合物作為dxr抑制劑的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明通過對傳統中藥黃芩提取物進行1-脫氧-D-木酮糖5-磷酸還原異構化酶(DXR)抑制活性檢測,發現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均具有較好的DXR酶抑制活性,對這兩部分提取物進一步的分離純化得到兩個具有DXR抑制活性的單體化合物。光譜分析顯示它們分別為5,7,2’,6’-四羥基二氫黃酮醇(I)和5,6,7–三羥基黃酮(II),它們對DXR的抑制率分別為62.6%(1μg/μl)和73.6%(1.2μg/μl),從而確立了中藥黃芩(Radix?scutellariae)中黃酮類化合物作為1-脫氧-D-木酮糖5-磷酸還原異構化酶抑制劑的用途。
【專利說明】中藥黃芩中黃酮類化合物作為DXR抑制劑的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酶抑制劑篩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1-脫氧-D-木酮糖5-磷酸還原異構化酶(DXR)抑制劑。
【背景技術】
[0002]抗生素的出現和發展對人類的健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幾乎每個人都使用過抗生素。然而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是濫用,使得許多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從而導致抗生素的作用效果下降。目前,臨床上應用的幾乎所有抗生素都出現了相應的耐藥菌株,甚至出現了耐多種抗生素的超級細菌,這些耐藥菌株的出現嚴重威脅了人類的健康。因此,對抗生素耐藥機制的研究和尋找新的抗生素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0003]萜類化合物是天然產物中最大的一個家族,已經分離并鑒定出了五萬多種化合物,該類化合物每年以100多種新化合物的速度在增長。盡管它們種類繁多,結構多樣,但它們的骨架都來源于異戊二烯,因此又被稱作異戊二烯類化合物。萜類化合物在生物體中發揮重要的生物功能,許多萜類化合物也是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并且具有很好的藥理作用。
[0004]萜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有兩條不同的途徑,即經典的甲羥戊酸途徑(mevalonatepathway, MVA pathway)和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非甲輕戍酸途徑(non-mevalonatepathway,MEP pathway)。研究發現,大多數人類病原微生物通過MEP途徑合成自身必須的職類化合物,而包括人在內的動物通過MVA途徑合成萜類化合物。因此,MEP途徑中的關鍵酶可以作為篩選抗生素的靶標,通過 該途徑篩選的抗生素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等特點。DXR是MEP途徑中的第二個酶,在NADPH和二價金屬離子的作用下催化DXP還原異構為MEP。由于該反應是MEP途徑中碳流的分支點,因此該酶也被認為是MEP途徑中的第一個關鍵限速酶。所以,DXR抑制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0005]現有研究表明,DXR抑制劑以從淡紫鏈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 var.fuscus)中分離得到膦胺霉素(I)及其類似物FR900098 (2)最具有代表性。
[0006]
【權利要求】
1.中藥黃岑(RadixScutellariae)中黃酮類化合物作為1-脫氧_D_木酮糖5_磷酸還原異構化酶抑制劑的用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具體為制備抗生素、除草劑或免疫調節劑產品方面的用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黃酮類化合物具體為.5,7,2’,6’ -四羥基二氫黃酮醇(I)和5,6,7-三羥基黃酮(II);
4.一種制備權利要求3中所述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黃芩干燥根制成細粉,用分析純乙醇溶液提取,過濾,濾渣再以乙醇重復提取;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濃稠狀液體; 2)獲得的濃縮物以蒸餾水分散,用分析純石油醚萃取; 3)石油醚萃取殘液以分析純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合并萃取液,減壓濃縮,所得濃縮物以硅膠柱層析法進行反復純化,在不同的流動相條件下分別獲得5,7,2’,6’ -四羥基二氫黃酮醇(I)和5,6,7-三羥基黃酮(II)。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I)中所用黃芩干燥根為100-500克,制成細粉為10-40目;所用分析純乙醇溶液濃度為50%-90%(V/V),用量為0.5-2L,提取溫度為室溫到50°C,提取時間每次12-24小時,重復提取次數為二至五次;減壓濃縮時水浴溫度為30-40°C,壓力為30-60mmHg ; 步驟2)中獲得的濃縮物以25-60ml蒸餾水分散,萃取用石油醚沸程為30-60°C或.60-90 V,每次用量30-60ml,重復萃取2-4次; 步驟3)中乙酸乙酯進行萃取時,每次用量30-60ml,重復萃取2_4次;減壓濃縮時水浴溫度為30-40°C,壓力為30-60mmHg ; 步驟3)中硅膠柱層析法進行反復純化時,所用柱子為4.0cmX45cm (直徑X高)至.2.0cmX 25cm普通玻璃柱,硅膠為100-300目層析硅膠,流動相為石油醚_乙酸乙酯=5:1至.1:1 (V/V);其中化合物II在石油醚-乙酸乙酯=3:1部分獲得,化合物I在石油醚-乙酸乙酯=1:1部分獲得。
【文檔編號】A01N43/16GK103446098SQ201310441996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明者】高文運, 李恒, 董磊, 閆格, 田方琳 申請人: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