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構造微生態池,池深0.4~0.6米,池底1/8~3/8面積設置15~20cm高的泥巴堆,池中水面還設置有沙堆;設置進排水系統,控制微生態池內的水深為12~14cm;收集人類糞便,并進行發酵;蚯蚓培養:蠅蛆培養:將蚯蚓和蠅蛆引入到微生態池中;在泥巴堆上春、夏季節種竹葉菜,秋冬季節種豆瓣菜、水芹;水中放泥鰍20尾/平方米、黃鱔4尾/平方米、烏龜4個/平方米;克氏原螯蝦1對/10平方米。本發明適合于利用生活廢棄物,培養蠅蛆、蚯蚓,通過養殖水產動物,種植水生蔬菜,使生物廢棄物成為人們的緑色食品,對國家既能遏制天然水體富營養化,又能穩定物價。
【專利說明】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廢棄物利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適用于生活小區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生活小區的新建,我國的耕地面積越來越少。而未加處里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任意排放,造成天然水體富營養化,垃圾堆積如山。本專利就是為解決上述問題,利用人類排泄物、生活垃圾培養蠅蛆、蚯蚓作為微生態系統中魚、蝦的食物來源。在任何有陽光的地方,特別是住戶的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進行微生態系統的種養殖。從而變生物廢物成為人們需要的水生蔬菜和美味水產動物。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微生態系統及構造方法,利用城市每家每戶收集未處理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培養蠅蛆、蚯蚓作為微生態的能量來源,養殖水產動物其排泄物由微生物降解為水生蔬菜能利用的營養物資。這個微生態系統既能將人類生物廢棄物變成緑色健康食物,又可遏制天然水體富營養。
[0004]本發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構造微生態池,池深0.4-0.6米,池底1/8~3/8面積設置15~20cm高的泥巴堆,池中有用鐵架升出水面的沙堆;
步驟2、在微生態池中設置進排水系統,控制微生態池內的水深為12~14cm ;
步驟3、收集人類糞便,并進行發酵;
步驟4、蚯蚓培養: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離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頂部差8~12厘米既可,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的盒內要加水廣3厘米,并接種有環帶的成體蚯蚓,放于北面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冬天盒上加塊玻璃,便于保溫,每天將家中的生活垃圾加在上面喂蚯蚓;
步驟5、蠅蛆培養:在春、夏、秋季,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蠅蛆培養塑料泡膜盒,離頂部差8~12厘米,接種蠅蛆卵,放于北面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每四天收獲一次,再加料加蠅蛆卵重新培養;
步驟6、將蚯蚓和蠅蛆引入到微生態池中;
步驟7、在泥巴堆上春、夏季節種竹葉菜,秋冬季節種豆瓣菜、水芹;
步驟8、水中放泥鰍20尾/平方米、黃鱔4尾/平方米、烏龜4個/平方米,克氏原螯蝦1對/10平方米;
步驟9、夏天把烏龜蛋拿到室內塑料箱中孵化;冬天冬至前挖泥收泥鰍、黃鱔、烏龜上市;泥鰍是全部挖走,黃鱔每3平方米留I兩重的I條,10厘米以下全留下;烏龜全取出,放入房間內的塑料箱中并放沙加少量水越冬。[0005]如上所述的步驟3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1、人類尿液收集:用油壺或小口塑料桶收集,先將尿液裝入廢舊的塑料碗和瓶中,再倒入油壺中儲存,油壺滿后,倒入小口大塑料桶中,送到需要的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步驟3.2、人類糞便收集:用大口塑料桶或長圓形塑料箱收集糞便:先將放有一張紙或一張荷葉的塑料盆放入坐便池中或蹲式便池上,并將糞便拉入紙上或荷葉上,再將紙或荷葉包住糞便,放入廢舊的塑料打包盒中或能降解的塑料袋中,放入加一層薄膜的帶蓋塑料桶中,每天定點定時送到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步驟3.3、將收集后的糞便在露天堆積,加上雜草,再蓋塑料薄膜,升溫發酵,待糞便由黃色變成褐色,不發臭即為發酵完成。
[0006]如上所述的步驟4、黃鱔的雌雄比例為3:1 ;所述的烏龜的雌雄比例為3:1 ;所述的泥鰍雌雄比例為1:2 ;克氏原螯蝦雌雄比例為1:1。
[0007]這是一個完整的微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循環。從人類糞便、垃圾的收集并培養成蠅蛆、蚯蚓作為微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進入微生態系統,作為養殖動物的飼料;養殖動物的排泄物又被還原者(微生物)降 解為能被生產者(水生蔬菜、水葫蘆等)利用的營養物。這個微生態系統可以每家每戶在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自己經營,也可以在人類糞便收集站由公司經營,收獲蠅蛆、蚯蚓后,再賣給每家每戶經營微生態系統或生產各種動物飼料中的蛋白源。
[0008]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廢物利用:在現有住戶陽臺、窗外花架和樓頂上都可建微生態系統并都可利用生活垃圾等生物廢棄物培養蚯蚓和蠅蛆作為微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
[0009]精神文明:微生態系統一年四季都可種植水生蔬菜,養殖水產動物;美化室內環境,增加室內氧氣,在管理微生態系統過程中還鍛煉了身體。
[0010]物質豐富:微生態系統一年四季都可種植和收獲水生蔬菜、收獲水產動物。人人都在自家經營、管理微生態系統。人類的生物廢棄物通過微生態系統變成了寶貝。人類的生物廢棄物不但不污染環境,而且還能美化環境并能得到健康水生蔬菜、美味水產動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 一種微生態系統的示意圖。
[0012]圖2培養蚯蚓箱的示意圖。
[0013]圖3養殖蠅蛆箱的示意圖。
[0014]圖4 一種微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循環示意圖。
[0015]圖中,1-陽光;2-進水;3-出水;4_水生蔬菜(也是放蚯蚓處);5_堆沙供烏龜產蛋;6-水面種植葫蘆吸收氮磷;7-黃鱔(泥中放黃鱔);8_泥鰍、烏龜(水中放泥鰍、烏龜);9-食臺。
[0016]另,蚯蚓箱:長寬不限,高0.5米左右的塑料箱,能摞起來的那種。養殖蠅蛆箱:長寬不限,高0.3米左右的塑料盒,能放在架上培養。
【具體實施方式】[001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8]實施例1:
30平方米樓頂微生態系統(湖北)
A、微生態系統的條件:
I )、樓頂微生態系統必需有光照(I ),光照是微生態系統中水生植物、浮游動物、微生物等生長必須的條件,特別是水生植物的必須條件。
[0019]2)微生態系統的大小、深度:這個微生態系統約為30平方米的樓頂;池深要求0.7米,有灌水排水系統(2) (3)。
[0020]3)、增溫設施:冬天樓頂上蓋太陽瓦,這樣既可進行光合作用,又可保溫。
[0021]4)、樓頂進排水系統:水深約10厘米,有自來水、多余水可自動流出。
[0022]5)、樓頂微生態系統的中間底部1/4的面積堆泥巴:15厘米(4),泥上春夏季節種竹葉菜,秋冬季節種豆瓣菜;泥中是黃鱔或蝦的棲息地(7);水中夏天接種水葫蘆即降溫又可凈化水質,減少換水次數,多的水葫蘆還能用于蚯蚓培養。
[0023]6)、樓頂微生態系統的池中間水面上0.2平方米的面積堆沙:讓烏龜曬太陽、產卵;
7)、樓頂微生態系統的管理:每天要喂食(其量為魚、蝦等體重約5%),觀察水質,觀察水深(水少了要加水,水黑了要換水,水多了能自動排水),觀察水生植物生長、動物生長、繁殖、病害情況(半個月用2ppm生石灰遍灑或用Ippm漂白粉遍灑消毒),經常檢查防逃設備。
[0024]B、微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I)水培水生蔬菜、水葫蘆。在有陽光的地方進行水培植物;如樓頂溫度高,多余水面可種植水葫蘆(6)吸收氮磷鉀。多的水葫蘆撈起堆在水面泥上可用于蚯蚓培養。
[0025]C、微生態系統的消費者:微生態系統中放養泥鰍、黃鱔、烏龜。水中(8)放泥鰍20尾左右/平方米、黃鱔2尾/平方米、烏龜4個(I雄3雌)/平方米。
[0026]D、微生態系統的還原者
微生態系統中的魚蝦以蚯蚓、蠅蛆為食物,快速生長,其排泄物則被還原者(微生物)還原為水生蔬菜、水葫蘆能利用的營養物質。
[0027]這樣這個微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循環起來(圖4)。蚯蚓、蠅蛆(2)輸入,水生蔬菜、水產動物輸出。
[0028]3、微生態系統的構建:
A、三月份微生態系統加水,播種竹葉菜,待竹葉菜長到10厘米左右時,把成蚯蚓放入露出水面的泥上,加水2厘米,隨著溫度升高.水位逐漸加升到10厘米。如池中水葫蘆多時,就將水葫蘆堆在露出水面的泥上進行蚯蚓培養。
[0029]B、放泥鰍20尾左右/平方米、黃鱔2尾/平方米、烏龜4個(I雄3雌)/平方米, 如蚯蚓、蠅蛆不夠,可以喂整條鰱魚(過幾個小時后取出魚骨頭)、喂黃豆(如長時間
出差不在家時,就可一次性多喂些黃豆)。
[0030]C、泥鰍要人工繁殖每年放。黃鱔、烏龜可自然增殖。
[0031]D、夏天把烏龜蛋拿到室內塑料箱中孵化。
[0032]E、冬天冬至前挖泥收泥鰍、黃鱔、烏龜上市。泥鰍是全部挖走,黃鱔每3平方米留I兩重的I條,10厘米以下全留下,烏龜全取出,放入房間塑料箱中放沙加少量水越冬。[0033]這是一個完整的微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循環(圖4)。從人類糞便、垃圾的收集并培養成蠅蛆、蚯蚓作為微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進入微生態系統,作為養殖動物的飼料;養殖動物的排泄物又被還原者(微生物)降解為能被生產者(水生蔬菜、水葫蘆)利用的營養物。這個微生態系統(圖1)、(圖2)、(圖3)可以每家每戶在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屋頂上自己經營,也可以在人類糞便收集站(圖2)(圖3)由公司經營,蠅蛆可用開水燙死經太陽曬干后儲存。人類糞便收集站生產的干蠅蛆和新鮮蚯蚓可再賣給每家每戶經營微生態系統(圖1)或生產各種動物飼料中的蛋白源。
[0034]實施例2:
0.1-1平方米陽臺微生態系統(湖北)
A、微生態系統的條件:
I)、陽臺微生態系統必需有光照(I ),光照是微生態系統中水生植物、浮游動物、微生物等生長必須的生長條件,特別是水生植物的必須條件。
[0035]2)陽臺微生態系統的大小、深度:這個微生態系統在0.1-1平方米的塑料泡膜盒。
[0036]3)、陽臺增溫設施:冬天盒或箱上蓋塊玻璃,這樣既可進行光合作用,又可保溫。
[0037]4)、泥深水深:泥深5厘米,水深5厘米。
[0038]5)、微生態系統:泥上春夏季節種竹葉菜,秋冬季節種豆瓣菜、水芹;泥中是黃鱔等魚的棲息地(7).6)、微生態系統的管理:每天要喂食(其量為魚等體重的5%),觀察水質,觀察水深(水少了要加水,水黑了要換水,水多了用勺去掉),觀察水生植物生長、動物生長、繁殖、病害情況(半個月用2ppm生石灰遍`灑或用Ippm漂白粉遍灑消毒),經常檢查防逃設備。
[0039]B、陽臺微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在有陽光的地方水培水生蔬菜;
C、陽臺微生態系統的消費者:陽臺微生態系統適宜泥鰍、甲魚、鯽魚、娃娃魚單養。微生態系統中放養泥鰍20尾左右/平方米、黃鱔Ikg/平方米、烏龜4個(I雄3雌)/平方米。
[0040]D、陽臺微生態系統的還原者
微生態系統中的動物以蚯蚓、蠅蛆為食物,快速生長,其排泄物則被還原者(微生物)還原為水生蔬菜能利用的營養物質。
[0041]這樣一個微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循環起來(圖4)。蚯蚓、蠅蛆(2)輸入,水生蔬菜、水產動物輸出。
[0042]3、陽臺微生態系統的構建:
A、三月份微生態系統加水,播種竹葉菜,待竹葉菜長到10厘米,把成蚯蚓放入水面泥上,加水2厘米,隨著溫度升高.水位逐漸加升到5厘米.B、放泥鰍20尾左右/平方米或黃鱔Ikg/平方米或烏龜4個(I雄3雌)/平方米或娃娃魚2個/平方米。
[0043]如蚯蝴、蠅蛆不夠,可以喂黃豆(如長時間出差不在家時,就可一次性多喂些黃豆);娃娃魚喂泥鰍。
[0044]C、泥鰍要人工繁殖每年放。黃鱔、烏龜可自然增殖。
[0045]D、夏天把烏龜蛋拿到室內塑料箱中孵化。
[0046]E、冬天冬至前挖泥收泥鰍20尾左右/平方米、黃鱔、烏龜上市。泥鰍是全部挖走,黃鱔每3平方米留I兩重的I條,10厘米以下全留下,烏龜全取出,放入房間塑料箱中放沙加少量水越冬。
[0047]這是一個完整的微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循環(圖4)。從人類糞便、垃圾的收集并培養成蠅蛆、蚯蚓作為微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進入微生態系統,作為養殖動物的飼料;養殖動物的排泄物又被還原者(微生物)降解為能被生產者(水生蔬菜)利用的營養物。這個微生態系統(圖1)、(圖2)、(圖3)可以每家每戶在陽臺、窗戶外花架和樓頂上自己經營。蠅蛆、蚯蚓則可在人類糞便收集場(圖2)(圖3)由公司經營,收獲蠅蛆、蚯蚓后,再賣給每家每戶經營微生態系統(圖1)或生產各種動物飼料中的蛋白源。
[0048]實施例3:
I平方米水泥池微生態系統(湖北)
A、微生態系統的條件:
I)、微生態系統必需有光照(I ),光照是微生態系統中水生植物、浮游動物、微生物生長必須的生長條件,特別是水生植物的必須條件。
[0049]2)微生態系統的大小、深度:這個微生態系統最好為I平方米,盒深或池深要求
0.5米,有灌水排水系統(2) (3)。
[0050]3)、增溫設施:冬天上蓋太陽瓦,這樣既可進行光合作用,又可保溫。
[0051]4)、進排水系統:水深10厘米,有自來水、多余水可自動流出。
[0052]5)、微生態系統的中間底部1/4的面積堆泥巴:15厘米(4),泥上春、夏季節種竹葉菜、水葫蘆,秋冬季節種豆瓣菜;泥中是黃鱔棲息地(7).6)、微生態系統的管理:每天要喂食(其黃鱔體重的5%),觀察水質,觀察水深(水少了要加水,水黑了要換水,水多了能自動排水),觀察植物生長、動物生長、繁殖、病害情況(半個月用2ppm生石灰遍灑或用Ippm漂白粉遍灑消毒),經常檢查防逃設備。
[0053]B、黃鱔微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I)水培水生蔬菜、水葫蘆。在有陽光的地方水培水生蔬菜。
[0054]C、微生態系統的消費者:微生態系統中放養黃鱔。
[0055]D、微生態系統的還原者
微生態系統中的黃鱔以蚯蚓、蠅蛆為食物,快速生長,其排泄物則被還原者(微生物)還原為水生蔬菜、水葫蘆能利用的營養物質。
[0056]這樣這個微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循環起來(圖4)。蚯蚓、蠅蛆(2)輸入,水生蔬菜、黃鱔和鱔苗輸出。
[0057]3、微生態系統的構建:
A、三月份微生態系統加水,播種竹葉菜,待竹葉菜長到10厘米,把成蚯蚓放入水面泥上,加水2厘米,隨著溫度升高.水位逐漸加升到10厘米。如池中水葫蘆多時,就將水葫蘆堆在露出水面的泥上進行培養蚯蚓。
[0058]B、放黃鱔雄I尾雌3尾/平方米。
[0059]C、7_8月份每年平方米可收1000左右尾黃鱔苗;該池可繼續進行黃鱔苗的培養,為明年黃鱔繁殖的雌黃鱔;或在7-10月再進行黃鱔成魚養殖,每年每平方米可收幾十斤成鱔上市。
[0060]D、冬天冬至前挖泥收黃鱔。黃鱔每3平方米留I兩重的I條,10厘米以下全留下。
[0061]這是一個完整的黃鱔繁殖或養殖微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循環(圖4)。從人類糞便、垃圾的收集并培養成蠅蛆、蚯蚓作為微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進入微生態系統,作為養殖黃鱔的飼料;養殖動物黃鱔的排泄物又被還原者(微生物)降解為能被生產者(水生蔬菜、水葫蘆)利用的營養物。這個微生態系統(圖1)、(圖2)、(圖3)可以每家每戶在陽臺、窗戶外花架和樓頂上自己經營,也可以在人類糞便收集站(圖2)(圖3)由公司經營,收獲蠅蛆、蚯蚓后,再賣給每家每戶經營微生態系統(圖1)或生產各種動物飼料中的蛋白源。
[0062]實施例4:
10平方米的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
步驟1、構造10平方米的微生態池,池深0.6米,池底3/8面積設置20cm高的泥巴堆; 步驟2、在微生態池中設置進排水系統,控制微生態池內的水深為14-20cm ;
步驟3、收集人類糞便,并進行發酵;
人類尿液收集:用油壺或小口塑料桶收集,先將尿液裝入廢舊的塑料碗和瓶中,再倒入油壺中儲存,油壺滿后,倒入小口大塑料桶中,送到需要的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人類糞便收集:用大口 塑料桶或長圓形塑料箱收集糞便:先將放有一張紙或一張荷葉的塑料盆放入坐便池中或蹲式便池上,并將糞便拉入紙上或荷葉上,再將紙或荷葉包住糞便,放入廢舊的塑料打包盒中或能降解的塑料袋中,放入加一層薄膜的帶蓋塑料桶中,每天定點定時送到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將收集后的糞便在露天堆積,加上雜草,再蓋塑料薄膜,升溫發酵,待糞便由黃色變成褐色,不發臭即為發酵完成。
[0063]步驟4、蚯蚓培養: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離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頂部差12厘米既可,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的盒內要加水3厘米,并接種有環帶的成體蚯蚓,放于北面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冬天盒上加塊玻璃,便于保溫,每天將家中的生活垃圾加在上面喂蚯蚓;
步驟5、蠅蛆培養: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蠅蛆培養塑料泡膜盒,離頂部差12厘米,接種蠅蛆卵,放于北面陽臺上、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每四天收獲一次,再加料加蠅蛆卵重新培養;
步驟6、4月份將泥巴堆在池的一個角落,灌水0.4米,池中架個沙窗網,網不落池底。購
0.5kg-1.0kg親泥鰍,打針后將泥鰍放入網中。經過I天的自然產卵后,將網帶魚取走。大約4天后泥鰍苗就會孵出,先可喂蛋黃或將蚯蚓和蠅蛆帶水打成漿,一天喂6次,連喂6-8天后,再以后每天喂兩次(其重量約占魚體重的5%);
步驟7、從第四天開始,將發酵好的糞便裝入蛇皮袋中,放入池中,由少到多(先一斤、二斤、三斤、四斤……)直到透明度一直保持在25-10厘米之間。25-10厘米的透明度為水中最佳透明度,此時水中藻類、浮游動物最豐富,而細菌則是益生菌最佳生長環境條件。當蛇皮袋中的肥料向水中滲透完后,將蛇皮袋撈起,袋中的濕肥料可用于蚯蚓養殖。
[0064]步驟8、經過15-20天,泥鰍苗長到10厘米后,就可以用網撈泥鰍苗銷售。撈不完的就在池子中養。此時可將堆在角落的泥巴弄平后種植竹葉菜。到十月份后泥鰍就可以長到10厘米以上,每平方米約產1.5kg泥鰍。10平方米就約產15kg泥鰍。泥鰍長這么大就開始上市了。
[0065]實施例5:
50平方米左右的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步驟1、構造50平方米的微生態池,池深0.6米,池底3/8面積設置20cm高的泥巴堆; 步驟2、在微生態池中設置進排水系統,控制微生態池內的水深為14-20cm ;
步驟3、收集人類糞便,并進行發酵;
人類尿液收集:用油壺或小口塑料桶收集,先將尿液裝入廢舊的塑料碗和瓶中,再倒入油壺中儲存,油壺滿后,倒入小口大塑料桶中,送到需要的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0066]人類糞便收集:用大口塑料桶或長圓形塑料箱收集糞便:先將放有一張紙或一張荷葉的塑料盆放入坐便池中或蹲式便池上,并將糞便拉入紙上或荷葉上,再將紙或荷葉包住糞便,放入廢舊的塑料打包盒中或能降解的塑料袋中,放入加一層薄膜的帶蓋塑料桶中,每天定點定時送到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將收集后的糞便在露天堆積,加上雜草,再蓋塑料薄膜,升溫發酵,待糞便由黃色變成褐色,不發臭即為發酵完成。
[0067]步驟4、蚯蚓培養: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離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頂部差12厘米既可,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的盒內要加水1-3厘米,并接種有環帶的成體蚯蝴,放于北面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冬天盒上加塊玻璃,便于保溫,每天將家中的生活垃圾加在上面喂蚯蚓;
步驟5、蠅蛆培養: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蠅蛆培養塑料泡膜盒,離頂部差12厘米,接種蠅蛆卵,放于北面陽臺上、窗戶外的花架、 樓頂上,每四天收獲一次,再加料加蠅蛆卵重新培養;
步驟6、3月放克氏原螯蝦種,11月份收蝦。每天喂一次(其重量約占蝦體重的5%)。下蝦前,(I)先在豆瓣菜中播種竹葉菜,水中接種水葫蘆。待竹葉菜長到4-5厘米時,再下蝦種;
(5)同時將發酵好的糞便裝入蛇皮袋中,放入池中,由少到多(先一斤、二斤、三斤、四斤……)直到透明度一直保持在25-10厘米之間。25-10厘米的透明度為水中最佳透明度,此時水中水生植物、浮游動物最豐富,而細菌則是益生菌最佳生長環境條件。當蛇皮袋中的肥料向水中滲透完后,將蛇皮袋撈起,袋中的濕肥料可用于蚯蚓養殖。當水中透明度為25-10厘米時,50平方米放克氏原螯蝦5對,11月份用嚎子撲大蝦上市,每平方米約產蝦0.25kg。
[0068]步驟7、4月份放泥鰍苗,每平方米放15尾。到十月份后泥鰍就可以長到10厘米以上,每平方米約產1.5kg泥鰍。50平方米就約產75kg泥鰍。泥鰍長這么大就可用嚎子撲起上市了。
[0069]現城市工作人員退休早,在家可以通過微生態系統,將生活廢棄物變成人們生活中需要的水生蔬菜和美味水產動物。如人們群眾都參入,天然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就不存在了,生活在城市人們的食物就會更豐富。
[0070]實施例6:
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構造微生態池,池深0.4-0.6米,池底1/8~3/8面積設置15~20cm高的泥巴堆,池中有用鐵架升出水面的沙堆;
步驟2、在微生態池中設置進排水系統,控制微生態池內的水深為12~14cm ;
步驟3、收集人類糞便,并進行發酵;
步驟4、蚯蚓培養: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離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頂部差8~12厘米既可,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的盒內要加水廣3厘米,并接種有環帶的成體蚯蚓,放于北面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冬天盒上加塊玻璃,便于保溫,每天將家中的生活垃圾加在上面喂蚯蚓;
步驟5、蠅蛆培養:在春、夏、秋季,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蠅蛆培養塑料泡膜盒,離頂部差8-12厘米,接種蠅蛆卵,放于北面陽臺上、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每四天收獲一次,再加料加蠅蛆卵重新培養;
步驟6、將蚯蚓和蠅蛆引入到微生態池中(其量為魚、蝦等體重約5%);
步驟7、在泥巴堆上春、夏季節種竹葉菜,秋冬季節種豆瓣菜、水芹;
步驟8、水中放泥鰍20尾/平方米、黃鱔4尾/平方米、烏龜4個/平方米,克氏原螯蝦I對/10平方米;
步驟9、夏天把烏龜蛋拿到室內塑料箱中孵化;冬天冬至前挖泥收泥鰍、黃鱔、烏龜上市;泥鰍是全部挖走,黃鱔每3平方米留I兩重的I條,10厘米以下全留下;烏龜全取出,放入房間內的塑料箱中并放沙加少量水越冬。
[0071]步驟3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1、人類尿液收集:用油壺或小口塑料桶收集,先將尿液裝入廢舊的塑料碗和瓶中,再倒入油壺中儲存,油壺滿后,倒入小口大塑料桶中,送到需要的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步驟3.2、人類糞便收集:用大口塑料桶或長圓形塑料箱收集糞便:先將放有一張紙或一張荷葉的塑料盆放入坐便池中或蹲式便池上,并將糞便拉入紙上或荷葉上,再將紙或荷葉包住糞便,放入廢舊的塑料打包盒中或能降解的塑料袋中,放入加一層薄膜的帶蓋塑料桶中,每天定點定時送到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步驟3.3、將收集后的糞便在露天堆積,加上雜草,再蓋塑料薄膜,升溫發酵,待糞便由黃色變成褐色,不發臭即為發酵完成。
[0072]黃鱔的雌雄比例為3:1 ;所述的烏龜的雌雄比例為3:1 ;所述的泥鰍雌雄比例為1:2 ;克氏原螯蝦雌雄比例為1:1。
[007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做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構造微生態池,池深0.4-0.6米,池底1/8~3/8面積設置15~20cm高的泥巴堆,池中有用鐵架升出水面的沙堆; 步驟2、在微生態池中設置進排水系統,控制微生態池內的水深為12~14cm ; 步驟3、收集人類糞便,并進行發酵; 步驟4、蚯蚓培養: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離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頂部差8~12厘米既可,蚯蚓培養塑料泡膜盒的盒內要加水廣3厘米,并接種有環帶的成體蚯蚓,放于北面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冬天盒上加塊玻璃,便于保溫,每天將家中的生活垃圾加在上面喂蚯蚓; 步驟5、蠅蛆培養:在春、夏、秋季,將發酵的糞便裝入蠅蛆培養塑料泡膜盒,離頂部差8~12厘米,接種蠅蛆卵,放于北面陽臺、窗戶外的花架和樓頂上,每四天收獲一次,再加料加蠅蛆卵重新培養; 步驟6、將蚯蚓和蠅蛆引入到微生態池中; 步驟7、在泥巴堆上春、夏季節種竹葉菜,秋冬季節種豆瓣菜、水芹; 步驟8、水中放泥鰍20尾/平方米、黃鱔4尾/平方米、烏龜4個/平方米,克氏原螯蝦1對/10平方米; 步驟9、夏天把烏龜蛋拿到室內塑料箱中孵化;冬天冬至前挖泥收泥鰍、黃鱔、烏龜上市;泥鰍是全部挖走,黃鱔每3平方米留I兩重的I條,10厘米以下全留下;烏龜全取出,放入房間內的塑料箱中并放沙加少量水越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1、人類尿液收集:用油壺或小口塑料桶收集,先將尿液裝入廢舊的塑料碗和瓶中,再倒入油壺中儲存,油壺滿后,倒入小口大塑料桶中,送到需要的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步驟3.2、人類糞便收集:用大口塑料桶或長圓形塑料箱收集糞便:先將放有一張紙或一張荷葉的塑料盆放入坐便池中或蹲式便池上,并將糞便拉入紙上或荷葉上,再將紙或荷葉包住糞便,放入廢舊的塑料打包盒中或能降解的塑料袋中,放入加一層薄膜的帶蓋塑料桶中,每天定點定時送到指定地點集中后便于資源化, 步驟3.3、將收集后的糞便在露天堆積,加上雜草,再蓋塑料薄膜,升溫發酵,待糞便由黃色變成褐色,不發臭即為發酵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態系統的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中黃鱔的雌雄比例為3:1 ;所述的烏龜的雌雄比例為3:1 ;所述的泥鰍雌雄比例為1:2 ;克氏原螯蝦雌雄比例為1:1。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3444634SQ201310393834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日
【發明者】張世萍, 陳瑋珍, 王敏, 李大鵬, 王春芳 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