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主要由蓄水池、管道系統、投餌窗口和沉積生活箱組成;投餌窗口通過魚道連接沉積生活箱,投餌窗口底部連接清排管,蓄水池通過管道進水系統連接投餌窗口和沉積生活箱。發明人在原有專利的基礎上,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又對養殖系統進行了改進,建立養殖魚類“餐廳”與“起居室”空間相對分隔的模式;采用沉積生活箱取代原有的豎管,提供天然沉積生境與土壤自凈能力;采用投餌窗口取代原有的管理窗口,提高系統自凈能力;提高潮汐能量的利用效率。應用本發明可提高養殖魚類的健康與抗病能力,進而提高成活率和魚產品質量。
【專利說明】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潮間帶魚類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專利 申請人:在先獲得的發明專利“一種地埋式水體自更新灘涂管網魚類生態養殖系統”(專利號2010 I 0606442.2,
【公開日】2011年06月29日)公開了一種魚類生態養殖系統,主要由蓄水區、地下管網、交換管道和管理窗四部分構成,它采用地下管網內養殖動物,養殖水體可自動更新,通過交換管道實現水氣交換和天然餌料收集,憑借管理窗實施日常管理。該系統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既保護了紅樹林,不破壞灘涂地形地貌,又能利用灘涂開發達到養殖目的,實現保護和利用的平衡。然而,實際應用中發現,原系統中底棲魚類的捕食、排泄、活動都處在同一個完全由PVC管和水泥建成的硬質管網空間內,沒有天然沉積物環境,需水量大,水質難以控制,易爆發魚病,產出不穩定,且產出魚類品質與野生魚之間存在一定差別;低潮期遇上高溫、高鹽度天氣條件時,系統養殖魚類易受到敵害生物攻擊,造成相當一部分魚類死亡。經過仔細觀察,該魚類生態養殖系統缺少自然生境(淤泥)是主要因素,從而影響了魚類的健康與抗病能力;此外,管理窗口自凈能力差,導致水質下降易造成魚病也是原系統的一個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模擬自然生境程度高、自凈能力好的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以提高養殖魚類的健康與抗病能力,進而提高成活率和魚產品質量。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主要.由蓄水池、管道系統、投餌窗口和沉積生活箱組成;投餌窗口通過魚道連接沉積生活箱,投餌窗口底部連接清排管,蓄水池通過管道進水系統連接投餌窗口和沉積生活箱。
[0005]魚道為養殖魚類進出投餌窗口和沉積生活箱的通道,材質為PVC管,管徑20cm。根據地形和紅樹林群落,投餌窗口側部通過3?6條魚道連接沉積生活箱,每條魚道連接I個或多個沉積生活箱。
[0006]投餌窗口的功能是投餌進食區(小雜魚),同時滿足殘餌、排泄物、沉積物的自動清除。投餌窗口為圓柱形,頂部蓋體半密封為網狀,連接清排管的底部為圓錐形。投餌窗口材質為玻璃鋼(食品級),直徑大小根據紅樹林群落稀疏程度及養殖容量而定,一般在I?3m,深度在I?1.5m。頂部蓋體材質為塑膠、PE、聚乙烯等,網眼直徑l-2cm,網通過不銹鋼框架固定在投餌窗口開口上。餌料殘余、魚類排泄物、沉積物等沉積在投餌窗口圓錐形底部,并通過清排管清除。清排管為底排污裝置,材質為PVC管,管徑20cm。低潮時利用潮汐蓄能通過進水管道和魚道進入投餌窗口,實現殘留物的不間斷自動清除,確保投餌窗口水質的基本穩定,為提高單位空間生物量創造了條件。
[0007]沉積生活箱包括地上部分(地上天然餌料捕食區)和地下部分(地下洞穴居住區),地上部分連接魚道,漲潮時魚類可在兩功能區之間自由穿梭。沉積生活箱材質為不銹鋼、木板、竹編、水泥等,長1.5?3m,寬I?3m,高度在30?50cm。地上部分均勻開設孔洞(直徑I?2.5cm),漲潮時系統內魚類可通過小孔捕獲部分天然餌料生物;地下部分均勻開設網眼,可采用無節網,材質為PE、聚乙烯等,無節網埋在灘涂淤泥中,埋深在50?100cm,可以為魚類提供穴居環境,同時防治其逃逸。沉積生活箱的功能是滿足底棲魚類嗜好淤泥穴居的生活習性,提供度過極端天氣與環境的天然淤泥空間,充分發揮淤泥物理與生物自凈能力,顯著增加魚類活動的有效空間,間接降低了生態養殖系統中的種群分布密度,增強魚類抵御魚病的能力,進而提高成活率與產品生態質量。
[0008]管道系統包括主進水管及其分支的分進水管和魚道,材質為PVC管;主進水管(一般管徑200mm)連接蓄水池,分進水管(管徑50?IlOmm)連接魚道,魚道與投館窗口呈30°?60°角,使水在進入投餌窗口后可以形成旋轉,在低潮時為投餌窗口水體的循環提供動力、增加溶解氧,實現殘留物低潮時的不間斷自動清除。蓄水池的水體通過主進水管、分進水管、魚道進入投餌窗口,從清排管流出;養殖魚類的活動空間包括投餌窗口、魚道和沉積生活箱。
[0009]在原有專利的基礎上,發明人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對養殖系統進行了改進,具體如下:
[0010]<1>建立養殖魚類“餐廳”與“起居室”空間相對分隔的模式。
[0011]新系統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蓄水池、投餌窗口、沉積生活箱和管道系統,各部分各司其職。投餌窗口:投餌進食區(小雜魚),同時滿足殘餌、排泄物、沉積物的自動清除;沉積生活箱:滿足底棲魚類嗜好淤泥穴居的生活習性,提供度過極端天氣與環境的天然淤泥空間,增強魚類抵御魚病的 能力,進而提高成活率與產品生態質量,漲潮時魚類可通過魚道在兩功能區之間自由穿梭;管道系統在低潮時為投餌窗口水體循環提供動力、增加溶解氧。此外,漲潮時系統內魚類可通過天然餌料捕食區的小孔捕獲部分天然餌料生物。
[0012]<2>沉積生活箱取代原有的豎管,提供天然沉積生境與土壤自凈能力。
[0013]原系統強調管網內部無沉積物的潔凈,這恰恰違反了紅樹林底棲魚類的穴居生活習性,其后果是每年9?10月,海螞蟥(the leech Aestabdella sp)成為養殖對象的致命天敵,導致部分窗口 50?80%魚的死亡,而同期天然生境中的魚類幾乎沒有被海螞蟥攻擊的現象。觀察表明,沉積物對底棲魚類的健康生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發明采用半開放的沉積生活箱為養殖魚類提供了天然沉積生境,同時防止養殖對象逃逸,充分發揮淤泥物理與生物自凈能力,顯著增加魚類活動的有效空間,間接降低了生態養殖系統中的種群分布密度,降低了養殖風險。
[0014]<3>投餌窗口取代原有的管理窗口,提高系統自凈能力。
[0015]原有的矩形管理窗口缺少水循環結構和底排污裝置,盡管花費了大量存儲的潮水,可一周以后沉積的殘餌和排泄物會造成底層水質的下降,易滋生敵害生物引發魚病。圓柱形投餌窗口魚道連接處和底部圓錐收集與排污結構,利用潮汐蓄能實現殘留物低潮時的不間斷自動清除,確保投餌窗口水質的基本穩定,為提高單位空間生物量創造了條件。
[0016]〈4>提高潮汐能量的利用效率。[0017]長期研究實踐表明,在提供基本水量的基礎上,供水量的增加與底棲魚類健康之間不存在明顯關系,水質與沉積生活環境往往成為關鍵因素。通過提高自凈能力,提供沉積生活環境,可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低潮時的供水量,即等量儲蓄的潮汐能可驅動比原系統空間大20?40%的地下生態養殖系統。這在海岸帶土地(蝦塘)空間有限、租金顯著上升的地區具有明顯的減少投入、提高產出的作用。實驗表明,新系統比原系統在因魚病所致的成品魚損失率方面下降50%以上,成品魚健康產出率提高35%以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生態養殖系統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發明生態養殖系統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發明生態養殖系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蓄水池,2主進水管,3分進水管,4地下洞穴居住區,5地上天然餌料捕食區,6孔洞,7魚道,8投餌窗口,9清排管,10淤泥。
【具體實施方式】
[0022]2012年6月在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角片區內進行了本發明的實施應用,該區域為北侖河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紅樹林群落以秋茄(Kandeliacandel)和桐花樹(Aegiceras corniculatum)為優勢種,現以此為例說明。
[0023]如圖1至3所示,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主要由蓄水池1、投餌窗口 8、沉積生活箱和管道系統組成;投餌窗口通過魚道7連接沉積生活箱,投餌窗口底部連接清排管9,水體從蓄水池通過管道系統的主進水管、分進水管、魚道進入投餌窗口,從清排管流出。
[0024]投餌窗口為圓柱形,直徑1.8m,深度1.5m,材質為玻璃鋼(食品級);其頂部蓋體半密封為網狀,網眼直徑2cm,材質為聚乙烯等,網通過不銹鋼框架固定在玻璃鋼開口上。投餌窗口底部為圓錐形,與清排管連接。投餌窗口埋在灘涂淤泥10中,頂部出露10-15cm。清排管為底排污裝置,材質為PVC管,管徑20cm。
[0025]沉積生活箱包括地上部分(地上天然餌料捕食區5)和地下部分(地下洞穴居住區4),地上部分連接魚道,材質為木板,長1.5m,寬lm,高度40cm,地上部分表面均勻開設孔洞6 (直徑2cm);地下部分采用尼龍網,網眼直徑2cm,尼龍網埋在灘涂淤泥中,埋深在70cm。
[0026]投餌窗口側部通過4條魚道連接沉積生活箱,每條魚道連接I個沉積生活箱。魚道與投餌窗口呈30°角,以便水在進入投餌窗口后可以形成旋轉。魚道材質為PVC管,管徑20cm。魚道埋人灘涂游泥中,深度為20cm。
[0027]管道系統包括主進水管2及其分支的分進水管3和魚道7,主進水管連接蓄水池,分進水管連接魚道。主進水管(管徑200mm)和分進水管(管徑100mm)材質為PVC管。
[0028]在上述系統內投放魚苗,投放種類為中華烏塘鱧(Bostrichthys sinensis),經過一年的實驗結果表明,本系統比原系統在魚病導致的成品魚損失率方面下降50%以上,成品魚健康產出率提高35%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蓄水池、管道系統、投餌窗口和沉積生活箱組成;投餌窗口通過魚道連接沉積生活箱,投餌窗口底部連接清排管,蓄水池通過管道進水系統連接投餌窗口和沉積生活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餌窗口側部通過3?6條魚道連接沉積生活箱,每條魚道連接I個或多個沉積生活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餌窗口為圓柱形,頂部蓋體半密封為網狀,連接清排管的底部為圓錐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積生活箱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連接魚道,地上部分均勻開設孔洞,地下部分均勻開設網眼。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潮間帶魚類沉積生境與自凈化地下管道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系統包括主進水管及其分支的分進水管和魚道,主進水管連接蓄水池,分進水管連接魚道,魚道與投 餌窗口呈30°?60°角。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430884SQ201310383390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9日
【發明者】范航清, 王欣, 鐘云旭, 羅硯 申請人: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