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棉花抗蚜蟲鑒定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驟:(1)選擇被鑒定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材料的頂部嫩葉;(2)將頂部嫩葉放置在網罩內;(3)人工接蚜,每片葉接成蚜30-40頭,封住網袋口;(4)調查受檢品種和對照品種蚜蟲數量;(5)計算蚜蟲繁殖倍率。本發明的方法排除了其他害蟲和天敵等因素的干擾,鑒定結果穩定、可靠,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
【專利說明】一種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棉花抗蚜蟲鑒定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雖然轉基因抗蟲棉已經有效遏止了棉鈴蟲的危害,但培育含有來自棉屬內抗蟲基因的自然抗蟲棉仍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一些科研工作者也在致力于利用野生棉向陸地棉轉育有益基因的研究,但未見得到有價值且性狀穩定的種質。
[0003]我國已經從亞洲棉、比克氏棉、瑟伯氏棉、斯托克氏棉、異常棉、斯特提棉、索馬里棉、墨西哥半野生棉、鮑莫爾氏棉、闊葉棉、蓬蓬棉等野生種中轉育抗棉鈴蟲特,從亞洲棉、異常棉、斯托克氏棉、蓬蓬棉等野生種中轉育了抗棉蚜特性,育成抗蟲外源血緣種質共97份,這類種質資源的抗蟲性已經達到了抗級、有的達到了高抗水平。它們是培育自然抗蟲棉品種的優良抗蟲基因庫,也可以用來改良轉基因抗蟲棉。綜上所述,我國棉花遠緣雜交進行種質資源創造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逐漸達到了種質資源研究利用的實用階段。遠緣雜交產生的高代種質系、特異種質和一些品種或品系組成具有野生棉外源基因的陸地棉種質的全部內容,無論從種質數量,還是種質質量上,它們都將會對今后的棉花育種產生深遠的影響。
[0004]現階段對棉田棉蚜的控制主要依靠化學殺蟲劑,隨著殺蟲劑的大量使用勢必造成棉蚜對殺蟲劑產生抗性,尋找新的棉蚜控制途徑十分必要。當前科學家還沒有挖掘和克隆到有效的控制棉蚜的基因,培育轉基因抗棉蚜的棉花品種還需較長的時間。同時經過長期的人工馴化和定向培育,使現今的棉花栽培種的遺傳多樣性越來越狹窄。然而,陸地棉栽培種之外的其他栽培種、野生種系、野生種等遠緣種屬,由于其分布區域的環境及長期的自然選擇,使它們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含有可被棉花育種應用的許多優良基因,如抗旱、抗病蟲、抗寒、種子無腺體植株 有腺體、雄性不育以及纖維細強的潛在特性等。而且自然抗蟲棉抗蟲性來自棉屬內,抗蟲穩定性強標靶害蟲不易產生抗蟲性,且不會對環境和生物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0005]轉基因抗蟲棉大面積種植后,棉田害蟲的地位發生演化,棉蚜等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其為害呈日益嚴重的趨勢。由于以前棉蚜并非主要害蟲,且大部分研究抗性鑒定方法圍繞著栽培品種進行,對野生棉或半野生棉這種原生態的抗性內屬性利用較少,甚至是空白。栽培棉花品種是一年生植物,而且種植資源非常豐富,可根據需要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如田間、網室種植后,以葉片危害級別及蚜害減退率為鑒定指標是完全可以的,但野生棉和半野生棉是常年生或多年生的珍貴的棉花種質資源,不可能有大量的實驗樣本用來進行抗蚜性鑒定;野生棉和半野生棉均是通過盆栽種植在溫室中或實驗室附近,不適宜蚜蟲自然發生,無法進行自然整株鑒定;同時由于其珍貴性即使有蚜蟲發生也不可能等到葉片被蚜蟲危害至全部卷縮才能進行指標的調查;自然狀態下我國野生棉和半野生棉屬種均分布在云貴高原和華南棉區,這些棉區不是我國棉花產區,蚜蟲發生量本身就低,樣本及其珍貴,要了解其抗蚜蟲性,我們需在不破壞種植資源的情況下進行鑒定。
[0006]本發明研究發現,采用常規方法鑒定栽培棉花品種的抗蚜性,以蚜指減退率為判定標準,結果表明216份材料中,中抗材料5份,抗性材料211份,無其他抗性級別。因此由結果可看出,常規栽培種棉花的抗蚜性鑒定方法不適用于野生棉和半野生棉的抗蚜性鑒定方法,加之野生棉極其珍貴、生長環境特殊等方面,以單葉鑒定方法和蚜蟲增長倍率為判定指標更科學。
[0007]因此致力于利用野生棉或半野生棉中篩選抗棉蚜品種材料,并通過分子標記方法,聚合創造新材料,提供給育種家使用,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因此,急需研究適用于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棉蚜的鑒定方法。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
[0009]因此,根據野生棉和半野生棉自身的特有特點,本發明率先研究了野生棉或半野生棉對棉蚜的控制作用,并通過比較田間小區試驗、網室試驗試驗,研究提出了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
[0010]根據本發明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1](I)選擇被鑒定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材料的頂部嫩葉;如果選擇的葉片不合適,會影響蚜蟲的生長繁殖,從而引起鑒定誤差;
[0012](2)將頂部嫩葉放置在適宜大小的網罩內,阻止害蟲及天敵的侵入;網袋的孔徑需要100目,孔徑太小,影響 葉片正常生長,從而引起葉片生理變化,引起蚜蟲取食變化,引起鑒定誤差;孔徑太大,蚜蟲會逃逸;
[0013](3)人工接蚜,每片葉接成蚜30-40頭,封住網袋口,防止蚜蟲逃逸;接蟲數量是關鍵,不宜太多,太多繁殖太多,調查誤差大;蚜蟲接入太少,繁殖量不夠;
[0014](4)接蚜后第6天,調查受檢品種和對照品種蚜蟲數量;
[0015](5)計算蚜蟲繁殖倍率,分析統計不同材料上蚜蟲數量,并計算蚜蟲繁殖倍率,蚜蟲繁殖倍率均為10株棉花上蚜蟲數量的平均值;計算公式如公式(I):
[0016]A = —Kl)
a
[0017]公式(I)中:
[0018]A為蚜蟲在野生棉或半野生棉上繁殖的倍率;
[0019]X為蚜蟲在野生棉或半野生棉上調查時的數量,單位為“頭”。
[0020]a為接種蚜蟲數量,單位為“頭”。
[0021]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包括:
[0022](I)試驗單葉進行,分別選擇每個材料的頂部嫩葉,每個單葉記為一次重復,共10
次重復;
[0023](2)將鑒定棉花該嫩葉放置在適宜大小的網罩內(100目),阻止害蟲及天敵的侵A ;
[0024](3)人工接蚜,每片葉接成蚜30-40頭,封住網袋口,防止蚜蟲逃逸;
[0025](4)接蚜后第6天,調查受檢品種和對照品種蚜蟲數量;[0026](5)計算蚜蟲繁殖倍率;
[0027](6)分析統計不同材料上蚜蟲數量,并計算蚜蟲繁殖倍率;蚜蟲繁殖倍率均為10株棉花上蚜蟲數量的平均值;計算公式如公式(I):
[0028]A =—⑴
a
[0029]公式(I)中:
[0030]A為蚜蟲在野生棉或半野生棉上繁殖的倍率;
[0031]X為蚜蟲在野生棉或半野生棉上調查時的數量,單位為“頭”。
[0032]a為接種蚜蟲數量,單位為“頭”。
[0033](7)根據不同材料上蚜蟲繁殖倍率判別鑒定品種的抗性級別。
[0034]表1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性判定標準
[0035]
【權利要求】
1.一種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被鑒定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材料的頂部嫩葉; (2)將頂部嫩葉放置在適宜大小的網罩內,阻止害蟲及天敵的侵入; (3)人工接蚜,每片葉接成蚜30-40頭,封住網袋口,防止蚜蟲逃逸; (4)接蚜后第6天,調查受檢品種和對照品種蚜蟲數量; (5)計算蚜蟲繁殖倍率,分析統計不同材料上蚜蟲數量,并計算蚜蟲繁殖倍率,蚜蟲繁殖倍率均為10株棉花上蚜蟲數量的平均值;計算公式如公式(1):A=X/a
(1)
公式(1)中: A為蚜蟲在野生棉或半野生棉上繁殖的倍率; X為蚜蟲在野生棉或半野生棉上調查時的數量,單位為“頭”。 a為接種蚜蟲數量,單位為“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每個單葉記為一次重復,共10次重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棉或半野生棉抗蚜蟲性鑒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將頂部嫩葉放置在100目大小的網罩內。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460923SQ201310361478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雒珺瑜, 崔金杰, 馬艷, 辛慧江, 王春義, 張帥, 呂麗敏, 李春花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