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甘草的種植技術,具體涉及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甘草為常用大宗藥材,適應于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區生長,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甘草用途日益拓寬,已由單純藥用發展到食用和工業用領域,需求量不斷上升,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新疆是我國甘草主產區,年收購量為4 6萬t,占全國甘草需求量的一半,其中南疆甘草面積和貯量占全國80%以上。目前,野生甘草數量受資源量的嚴重減少和生產能力、勞動成本,以及國家對野生環境生態保護而對野生甘草限制采挖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產量明顯下降,市場份額降低。為滿足國內外甘草需求,保護野生甘草資源和荒漠區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甘草人工種植產業,是南疆生態脆弱區經濟增長的必然趨勢。甘草人工種植由于受氣候、品種規格、生產技術、產品品質等影響,生產存在不穩定性,也使得甘草的行情較以前變化更加頻繁,甘草大批量經營的難度較大,大范圍種植存在一定的困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34團位于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塔里木河下游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東經87° 30' O" 87° 49' 25",北緯40° 33' O" 40° 45' 30",海拔842 846米。該區屬典型北溫帶大陸性干燥荒漠氣候,年均氣溫11.08°C,年日照時數3017h,百分率為71.55%, ^ 10°C積溫4167.7°C,年均降水35.5mm,無霜期180 220天。墾區光照充沛,熱量豐富,降雨稀少,蒸發強烈,受大風、浮塵、霜凍威脅重。全團轄區面積1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4萬畝。從2009年起,34團開始種植甘草,當年達到4000畝,至2012年種植2萬畝,全部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術,2012年10月采挖后平均鮮草單產1420kg/畝,等級條草1151kg/畝,毛甘草269kg/畝,產值5870元,凈利潤3760元/畝,其中4連新荒2#的116畝平均單產達1901kg。目前,甘草作為荒漠區沙生藥用經濟植物在干旱區的生產得到較大發展,但在當前荒漠區節水灌溉條件下的甘草高產優質生產 技術的研究尚較少,因此探索和提出膜下滴灌甘草節水增產技術措施,進一步提升甘草規模花生產水平,對促進南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和產業優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它適合大范圍、規范化的種植,種子發芽率高,管理方便,節水增產。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的栽培步驟為:(I) 土壤選擇:選擇排灌通暢、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土壤pH7 8、土質偏砂、宿根性雜草少的退耕還牧地塊或棄耕地,土壤有機質I %以上。(2)種子的選擇與處理:選用烏拉爾甘草品種,通過90%的工業濃硫酸處理。(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畝施油渣100 120kg+尿素5 15kg+三料磷15 20kg+硫酸鉀IOkg+硫酸鋅2kg,并深耕細耙,平整土地;播前用施田補120 150ml/畝均勻噴灑后混耙。(4)播種:播期為4月25 5月20日,春季風沙嚴重地區于5月下旬 6月上旬播種,播后覆草防風固砂。采用覆膜滴灌保墑高密半精量播種種植模式,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寬1.25m,行距為(20+60+20+60) cm,株距9 IOcm ;使用半精量懸掛式穴播機進行膜上點播,每條膜下鋪設2根滴灌帶,播深沙質土 3cm,壤土 2 3cm,粘土 1.5 2cm,膜上覆土 0.5cm ;播量0.8 Ikg/畝,每穴下籽2 3粒,保證每畝1.8 2萬穴;播后滴灌出苗水,每畝滴量7Om3,分兩次滴灌。(5)出苗期管理:播種后及時開展膜上管理工作,當田間幼苗出土 50%,子葉轉綠時,對錯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結苗應及時放苗;對于出苗不好的地段應及時催芽補種。 (6)苗期管理:當幼苗長出4 5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苗I 2株,保苗密度1.8 2萬株/畝,對地力較差的弱苗田塊,間苗后每畝隨水滴施尿素2kg、磷酸二氫鉀lkg,或滴灌專用肥2.5kg/畝。對于草情較大、土壤板結的地塊,在播后I個月左右、幼苗6 8片真葉、苗高10 14cm時于膜間寬行進行中耕I 2次,要求達到“寬、深、碎、平”的標準。(7)肥水管理:甘草對氮素的吸收主要在生育前期和I年生植株,對磷素的吸收主要生育后期和2 3年生的植株;甘草屬耐旱作物,其耗水量隨生長勢而增加,第I年根生長高峰在7月下旬 9月下旬,第2年在7月下旬 10月下旬。根據以上甘草肥水特性,結合滴灌技術,大田上采取肥水一體化措施,進行田間肥水管理。(8)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注意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蟲情調查,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做到“防小(害蟲幼小或病菌初發時防治)、防少(病蟲害初期、田間發生量少時防治)、防了(防治徹底,不留遺患)”;加強中耕措施,以增溫散墑,并噴施葉面肥,增強幼苗抵抗力, 幼苗根腐病在發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濕粉劑1000倍液噴施。(9)采收:第二年10月中下旬,地上莖葉黃萎時采挖,由于滴灌甘草根系的85%左右分布在O 40cm 土層中,其中在O 30cm 土層中甲、乙級條草占根量的36.6% 53.1%,故機械采挖深度應定位在35 45cm左右,使用甘草專用犁,沿行兩側進行深挖,人工揀取根條。(10)采種與莖桿刈割:生產上可留取3 4年生的甘草種株,于9月中旬選擇長勢強、種性特征明顯的健壯植株采種,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壓脫粒,風選或水浸法除去蟲蛀粒、癟粒和殘粒,過篩、分選、晾曬、入庫。直播甘草當年苗高達30cm以上,在霜凍前刈割一次,留巷不低于5cm。生長2年后的甘草,在現蕾 開花期劉割第一巷,在霜凍前劉割第二茬,年產鮮草0.52 0.78t/畝,風干后做牛羊飼料。所述的步驟2中,種子處理的具體做法是將濃硫酸與種子按1: 20 25比例混合攪拌40 50min,當種皮上出現酸蝕黑斑、種臍邊緣泛白時表明種子已經處理好,并用清水反復沖洗后晾干備用,沖洗時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或癟籽、蟲蛀籽、碎籽等。處理后的種子損傷率不得超過2.5%,發芽率90%以上,含水率小于13%,凈度95%以上,千粒重11.1 13.3g0所述的步驟5中的催芽方法為:用50 55°C溫水浸種4 6h,撈出搓去表皮膠狀物,在25 30°C條件下用濕布蓋好催芽24h至種子露白;甘草幼苗生長緩慢,葉小莖弱,對風沙抵抗力弱,在多風地區、風口田塊以及沙性地擺放草把、沙袋,或噴灌固砂等。所述的步驟7中的肥水滴灌一體化技術為:第一年頭水在甘草封壟前,灌量30 35m3/畝,隨水滴施尿素4 5kg/畝+磷酸二氫鉀2.4kg/畝+七水硫酸鋅2kg/畝,或滴灌專用肥6kg/畝+七水硫酸鋅2kg/畝。此后每隔10 15天滴灌一次,次灌量35 40m3/畝,共5 6次,并分別于7 8月期間每畝滴施尿素8 IOkg+磷酸二氫鉀5 8kg,或滴灌專用肥10 12kg。10月下旬 11月上旬進行冬灌,滴灌量為55m3/畝左右;第二年一般田塊6月上中旬開始滴水,全期滴灌4 5次,次灌量保持在40 45m3/畝左右。在6月 7月間共滴肥尿素10 15kg/畝+磷酸二氫鉀5 8kg/畝。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適合大范周、規范化的種植,種子發芽率高,管理方便,節水增產,能夠保證甘草的產量和品質的雙重提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的栽培步驟為:(I) 土壤選擇:選擇排灌通暢、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土壤pH7 8、土質偏砂、宿根性雜草少的退耕還牧地塊或棄耕地,土壤有機質I %以上。(2)種子的選擇與處理:選用烏拉爾甘草品種,通過90%的工業濃硫酸處理。(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畝施油渣100 120kg+尿素5 15kg+三料磷15 20kg+硫酸鉀IOkg+硫酸鋅2kg,并深耕細耙,平整土地;播前用施田補120 150ml/畝均勻噴灑后混耙。(4)播種:播期為4月25 5月20日,春季風沙嚴重地區于5月下旬 6月上旬播種,播后覆草防風固砂。采用覆膜滴灌保墑高密半精量播種種植模式,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寬1.25m,行距為(20+60+20+60) cm,株距9 `IOcm ;使用半精量懸掛式穴播機進行膜上點播,每條膜下鋪設2根滴灌帶,播深沙質土 3cm,壤土 2 3cm,粘土 1.5 2cm,膜上覆土 0.5cm ;播量0.8 lkg/畝,每穴下籽2 3粒,保證每畝1.8 2萬穴;播后滴灌出苗水,每畝滴量7Om3,分兩次滴灌。(5)出苗期管理:播種后及時開展膜上管理工作,當田間幼苗出土 50%,子葉轉綠時,對錯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結苗應及時放苗;對于出苗不好的地段應及時催芽補種。(6)苗期管理:當幼苗長出4 5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苗I 2株,保苗密度
1.8 2萬株/畝,對地力較差的弱苗田塊,間苗后每畝隨水滴施尿素2kg、磷酸二氫鉀lkg,或滴灌專用肥2.5kg/畝。對于草情較大、土壤板結的地塊,在播后I個月左右、幼苗6 8片真葉、苗高10 14cm時于膜間寬行進行中耕I 2次,要求達到“寬、深、碎、平”的標準。(7)肥水管理:甘草對氮素的吸收主要在生育前期和I年生植株,對磷素的吸收主要生育后期和2 3年生的植株;甘草屬耐旱作物,其耗水量隨生長勢而增加,第I年根生長高峰在7月下旬 9月下旬,第2年在7月下旬 10月下旬。根據以上甘草肥水特性,結合滴灌技術,大田上采取肥水一體化措施,進行田間肥水管理。(8)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注意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蟲情調查,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做到“防小(害蟲幼小或病菌初發時防治)、防少(病蟲害初期、田間發生量少時防治)、防了(防治徹底,不留遺患)”;加強中耕措施,以增溫散墑,并噴施葉面肥,增強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發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濕粉劑1000倍液噴施。(9)采收:第二年10月中下旬,地上莖葉黃萎時采挖,由于滴灌甘草根系的85%左右分布在O 40cm 土層中,其中在O 30cm 土層中甲、乙級條草占根量的36.6% 53.1%,故機械采挖深度應定位在35 45cm左右,使用甘草專用犁,沿行兩側進行深挖,人工揀取根條。(10)采種與莖桿刈割:生產上可留取3 4年生的甘草種株,于9月中旬選擇長勢強、種性特征明顯的健壯植株采種,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壓脫粒,風選或水浸法除去蟲蛀粒、癟粒和殘粒,過篩、分選、晾曬、入庫。直播甘草當年苗高達30cm以上,在霜凍前刈割一次,留巷不低于5cm。生長2年后的甘草,在現蕾 開花期劉割第一巷,在霜凍前劉割第二茬,年產鮮草0.52 0.78t/畝,風干后做牛羊飼料。所述的步驟2中,種子處理的具體做法是將濃硫酸與種子按1: 20 25比例混合攪拌40 50min,當種皮上出現酸蝕黑斑、種臍邊緣泛白時表明種子已經處理好,并用清水反復沖洗后晾干備用,沖洗時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或癟籽、蟲蛀籽、碎籽等。處理后的種子損傷率不得超過2.5%,發芽率90%以上,含水率小于13%,凈度95%以上,千粒重11.1 13.3g0所述的步驟5中 的催芽方法為:用50 55°C溫水浸種4 6h,撈出搓去表皮膠狀物,在25 30°C條件下用濕布蓋好催芽24h至種子露白;甘草幼苗生長緩慢,葉小莖弱,對風沙抵抗力弱,在多風地區、風口田塊以及沙性地擺放草把、沙袋,或噴灌固砂等。所述的步驟7中的肥水滴灌一體化技術為:第一年頭水在甘草封壟前,灌量30 35m3/畝,隨水滴施尿素4 5kg/畝+磷酸二氫鉀2.4kg/畝+七水硫酸鋅2kg/畝,或滴灌專用肥6kg/畝+七水硫酸鋅2kg/畝。此后每隔10 15天滴灌一次,次灌量35 40m3/畝,共5 6次,并分別于7 8月期間每畝滴施尿素8 IOkg+磷酸二氫鉀5 8kg,或滴灌專用肥10 12kg。10月下旬 11月上旬進行冬灌,滴灌量為55m3/畝左右;第二年一般田塊6月上中旬開始滴水,全期滴灌4 5次,次灌量保持在40 45m3/畝左右。在6月 7月間共滴肥尿素10 15kg/畝+磷酸二氫鉀5 8kg/畝。本具體實施方式
于2010年應用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4團的2萬畝地,2012年10月中下旬采收面積9613畝,平均鮮草單產1420kg/畝,等級條草1151kg/畝,毛甘草269kg/畝,產值5870元,凈利潤3760元/畝。其中4連新荒2#的116畝平均單產達1901kg,等級條草 1490kg。本具體實施方式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適合大范圍、規范化的種植,種子發芽率高,管理方便,節水增產,能夠保證甘草的產量和品質的雙重提高。需要說明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1(I) 土壤選擇:選擇排灌通暢、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土壤pH7 8、土質偏砂、宿根性雜草少的退耕還牧地塊或棄耕地,土壤有機質I %以上。(2)種子的選擇與處理:選用甘肅產烏拉爾甘草品種,通過90%的工業濃硫酸處理。具體做法是將濃硫酸與種子按1: 20 25比例混合攪拌40 50min,當種皮上出現酸蝕黑斑、種臍邊緣泛白時表明種子已經處理好,并用清水反復沖洗后晾干備用。
(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畝施油渣或油渣IOOkg+尿素5 15kg+三料磷15 20kg+硫酸鉀IOkg+硫酸鋅2kg,并深耕細耙,平整土地,深耕要求達到“深、透、細、平、實、足”六字標準,細耙要求達到“齊、平、松、碎、墑、凈”六字標準。播前用施田補120 150ml/畝均勻噴灑后混耙,可防除禾本科雜草和小粒種的寥、馬齒莧等。(4)播種:采用覆膜滴灌保墑高密半精量播種種植模式,4月27播種,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寬1.25m,行距為(20+60+20+60) cm,株距9cm ;使用半精量懸掛式穴播機進行膜上點播,每條膜下鋪設2根滴灌帶,播深(沙壤土)2 3cm,膜上覆土 0.5cm ;播量0.8 lkg/畝,每穴下籽2 3粒,保證每畝1.8萬穴;覆膜播種要求做到“播行端直,行距一致,不漏不重,播到邊角,地頭整齊,播量準確,下籽均勻,播深適宜,覆土良好”,達到“嚴、緊、勻、實、光、平”標準,空穴率< 2%,錯位率< 1.5%,穴孔漏覆土率< 3.5%。5月14日灌出苗水40m3/畝,5月18日再滴灌30m3/畝,保持膜內濕潤,促進出苗。(5)出苗期管理:當田間幼苗出土 50%,子葉轉綠時,對錯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結苗應及時放苗;在多風地區、風口田塊以及沙性地擺放草把、沙袋,或噴灌固砂等。(6)苗期管理:當幼苗長出4 5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苗I 2株,保苗密度1.8萬株/畝左右,在播后I個月左右、幼苗6 8片真葉、苗高10 14cm時于膜間寬行進行中耕I次,要求達到“寬、深、碎、平”的標準。(7)肥水管理:采取肥水一體化措施。第一年頭水在甘草封壟前出月22日),灌量30 35m3/畝,隨水滴施尿素4 5kg/畝+磷酸二氫鉀2.4kg/畝+七水硫酸鋅2kg/畝。此后每隔10 15天滴灌一次,次灌量35 40m3/畝,共5 6次,并分別于7 8月期間每畝滴施尿素8 IOkg+磷酸二氫鉀5 8kg。10月29日進行冬灌,滴灌量為55m3/畝左右;第二年6月11日旬開始滴水,全期滴灌4 5次,次灌量保持在40 45m3/畝左右。在6月 7月間共滴肥 尿素10 15kg/畝+磷酸二氫鉀5 8kg/畝。(8)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注意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蟲情調查,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做到“防小(害蟲幼小或病菌初發時防治)、防少(病蟲害初期、田間發生量少時防治)、防了(防治徹底,不留遺患)”;加強中耕措施,以增溫散墑,并噴施葉面肥,增強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發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濕粉劑1000倍液噴施。(9)采收:于10月13日,地上莖葉黃萎時采挖,機械采挖深度應定位在35 45cm左右,使用甘草專用犁,沿行兩側進行深挖,人工揀取根條。(10)采種與莖桿刈割:9月16日選擇3 4年生的長勢強、種性特征明顯的健壯植株采種,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壓脫粒,風選或水浸法除去蟲蛀粒、癟粒和殘粒,過篩、分選、晾曬、入庫。11月6日霜凍前刈割一次,留茬不低于5cm。第二年在現蕾 開花期(6月18日)刈割第一茬,在霜凍前刈割第二茬,年產鮮草0.78t/畝,風干后做牛羊飼料。所述的步驟(2)中,種子處理的具體做法是將濃硫酸與種子按1: 20 25比例混合攪拌40 50min,當種皮上出現酸蝕黑斑、種臍邊緣泛白時表明種子已經處理好,并用清水反復沖洗后晾干備用,沖洗時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或癟籽、蟲蛀籽、碎籽等。處理后的種子損傷率不得超過2.5%,發芽率90%以上,含水率小于13%,凈度95%以上,千粒重11.1 13.3g0濃硫酸處理可使發芽率達到91.7%。
表I甘草種子不同處理方法發芽率調查單位:粒、%
權利要求
1.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栽培步驟為: (1)、土壤選擇:選擇排灌通暢、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土壤pH7 8、土質偏砂、宿根性雜草少的退耕還牧地塊或棄耕地,土壤有機質1%以上; (2)、種子選擇與處理:選用甘肅烏拉爾甘草品種,通過90%的工業濃硫酸處理; (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畝施油渣100 120kg+尿素5 15kg+三料磷15 20kg+硫酸鉀IOkg+硫酸鋅2kg,并深耕細耙,平整土地;播前用施田補120 150ml/畝均勻噴灑后混耙; (4)、播種:播期為4月25 5月20日,采用覆膜滴灌保墑高密半精量播種種植模式,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寬1.25m,行距為20+60+20+60cm,株距9 IOcm ;使用半精量懸掛式穴播機進行膜上點播,每條膜下鋪設2根滴灌帶,播深沙質土 3cm,壤土 2 3cm,粘土1.5 2cm,膜上覆土 0.5cm ;播量0.8 Ikg/畝,每穴下籽2 3粒,保證每畝1.8 2萬穴;播后滴灌出苗水,每畝滴量70m3,分兩次滴灌; (5)、出苗期管理:當田間幼苗出土50 %,子葉轉綠時,對錯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結苗應及時放苗;對于出苗不好的地段應及時催芽補種; (6)、苗期管理:當幼苗長出4 5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苗I 2株,保苗密度1.8 2萬株/畝,對地力較差的弱苗田塊,間苗后每畝隨水滴施尿素2kg、磷酸二氫鉀lkg,對于草情較大、土壤板結 的地塊,在播后I個月左右、幼苗6 8片真葉、苗高10 14cm時于膜間寬行進行中耕1 2次; (7)、肥水管理:根據以上甘草肥水特性,執行配方施肥,結合滴灌技術,采取肥水一體化措施,進行田間肥水管理; (8)、病蟲害發生與防治: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蟲情調查,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做到“防小、防少、防了”;加強中耕措施,以增溫散墑,并噴施葉面肥,增強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發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濕粉劑1000倍液噴施; (9)、采收:在第二年10月中下旬,地上莖葉黃萎時采挖,機械采挖深度應定位在35 45cm左右,使用甘草專用犁,沿行兩側進行深挖,人工揀取根條; (10)、采種與莖桿刈割:留取3 4年生的甘草種株,于9月中旬選擇長勢強、種性特征明顯的健壯植株采種,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壓脫粒,通過風選/水浸法除去蟲蛀粒、癟粒和殘粒,過篩、分選、晾曬、入庫,直播甘草當年苗高達30cm以上,可在霜凍前刈割一次,留茬不低于5cm,生長2年后的甘草,可在現蕾 開花期刈割第一茬,在霜凍前刈割第二茬,年產鮮草0.52 0.78t/畝,風干后做牛羊飼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種子處理的具體做法是將濃硫酸與種子按1: 20 25比例混合攪拌40 50min,當種皮上出現酸蝕黑斑、種臍邊緣泛白時表明種子已經處理好,并用清水反復沖洗后晾干備用,沖洗時漂去不成熟的種子或癟籽、蟲蛀籽、碎籽,處理后的種子損傷率不得超過2.5%,發芽率90%以上,含水率小于13%,凈度95%以上,千粒重11.1 13.3g。
3.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中的播種配置替換為一膜6行2管配置,膜寬1.4m,行距為20+20+50+20+20+60cm,株距9 IOcm,覆膜播種要求做到“播行端直,行距一致,不漏不重,播到邊角,地頭整齊,播量準確,下籽均勻,播深適宜,覆土良好”,達到“嚴、緊、勻、實、光、平”標準,空穴率< 2%,錯位率(1.5%,穴孔漏覆土率< 3.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5)中的催芽方法為:用50 55°C溫水浸種4 6h,撈出搓去表皮膠狀物,在25 30°C條件下用濕布蓋好催芽24h至種子露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7)中的肥水滴灌一體化技術為:甘草封壟前灌頭水,此后每隔10 15天滴灌一次,每次灌量35 40m3/畝,共5 6次,一水一肥,每畝共滴施尿素12 15kg、磷酸二氫鉀7 Ilkg,或滴灌專用肥16 18kg,10月下旬 11月上旬進行冬灌,滴灌量為55m3/畝,第二年一般田塊6月上中旬開始滴水,全期滴灌4 5次,次灌量保持在40 45m3/畝左右,在6月 7月間共滴肥尿素10 1 5kg/畝+磷酸二氫鉀5 8kg/畝。
全文摘要
一種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它涉及甘草的種植技術,它的栽培步驟為土壤選擇、種子選擇與處理、播前施基肥、整地、播前土壤除草、播期確定、播種、出苗期管理、苗期管理、肥水管理、病蟲害發生與防治、采收、采種與莖稈刈割。它適合大范圍、規范化的種植,種子發芽率高,管理方便,節水增產。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202163SQ20131013258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8日
發明者王冀川, 熊仁次, 陳建華, 高山, 劉麗霞, 徐崇志 申請人:塔里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