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屬于河道美化、空氣凈化領域。
背景技術: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河道治理是以防洪安全為主,因此河道建設和改造過程中,兩側多采用混凝土和漿砌石等材料。固化后的河道坡處植物無法生長,水氣交換被阻隔,河流自凈能力退化,河道整體生態環境脆弱,并且景觀布置單一,缺乏美感。未固化的河道雖然滿足植物生長條件,但生長的植物多為雜草,河道的景觀單調。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針對河道普遍存在的周邊生態環境脆弱,景觀單調問題,本發明提供了 一種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其能夠美化河道,凈化河道空氣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包括框架,框架內部由上到下設有至少一排盆缽。優選的,所述框架呈矩形。優選的,所述框架由竹竿、鋁合金等材料制成,也可采用硬、軟質材料結合的方式構建框架。進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設有支撐位點。進一步地,所述盆缽內載有景觀盆栽植物,如水枝錦、花葉蘆葦。進一步地,所述每排盆缽下方設有臺架,目的是:將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安置到傾斜的河坡上時,防止盆缽沿河坡下滑。進一步地,所述框架內部下側設有支撐網。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網上綁縛有耐污植物,如金魚藻、荇菜。使用:將本發明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固定到傾斜的河坡上(可以通過支撐位點靈活地調整固定位置),景觀盆栽植物栽培到盆缽內,耐污植物綁縛在支撐網上,定期用河水進行澆灌,植物不僅能夠美化河道環境,還能凈化空氣。由于河水水位隨季節變化,可以通過支撐位點調節固定位置,保證植物的根部能接觸到河水。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維持;2、能夠充分利用河坡空間,美化河坡環境;3、能夠提聞空氣質量。
圖1: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實施例1中的剖面圖。圖3:實施例2中的剖面圖。
其中,1、植物;2、支撐位點;3、河坡;4、河水水位;5、框架;6、盆缽;7、臺架;8、支撐網。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一種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包括框架5,框架5呈矩形,框架5內部由上到下設有兩排盆缽6,盆缽6內載有景觀盆栽植物,如水枝錦、花葉蘆葦;每排盆缽6下方設有臺架7,目的是:將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安置到傾斜的河坡3上時,防止盆缽6沿河坡3下滑。框架5內部下側設有支撐網8,支撐網8上綁縛有耐污植物,如金魚藻、荇菜,如圖1所示。所述框架5由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框架5上設有支撐位點2。使用:將本發明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固定到傾斜的河坡3上(可以通過支撐位點2靈活地調整固定位置),定期用河水澆灌植物I (包括景觀盆栽植物和耐污植物),植物I不僅能夠美化河道環境,還能凈化空氣。由于河水水位4隨季節變化,可以通過支撐位點2調節固定位置,保證植物I的根部能接觸到河水。實施例1一種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結構為:包括框架5,框架5呈矩形,框架5內部設有支撐網8,支撐網8上綁縛有耐污植物,如金魚藻、荇菜,如圖2所示。所述框架5由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框架5上設有支撐位點2。使用同上。實施例2一種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結構為:包括框架5,框架5呈矩形,框架5內部由上到下設有兩排盆缽6,盆缽6內載有景觀盆栽植物,如水枝錦、花葉蘆葦;每排盆缽6下方設有臺架7,目的是:將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安置到傾斜的河坡3上時,防止盆缽6沿河坡3下滑,如圖3所示。所述框架5由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框架5上設有支撐位點2。使用同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內部由上到下設有至少一排盆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呈矩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設有支撐位點。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盆缽內載有景觀盆栽植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盆缽下方設有臺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內部下側設有支撐網。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網上綁縛有耐污植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包括框架,框架內部由上到下設有至少一排盆缽。所述框架上設有支撐位點。所述盆缽內載有景觀盆栽植物。所述每排盆缽下方設有臺架,目的是將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安置到傾斜的河坡上時,防止盆缽沿河坡下滑。所述框架內部下側設有支撐網。所述支撐網上綁縛有耐污植物。使用將本發明的河坡景觀空氣凈化屏固定到傾斜的河坡上,景觀盆栽植物栽培到盆缽內,耐污植物綁縛在支撐網上,定期用河水進行澆灌,植物不僅能夠美化河道環境,還能凈化空氣。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維持;2、能夠充分利用河坡空間,美化河坡環境;3、能夠提高空氣質量。
文檔編號A01G9/02GK103161141SQ20131007500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明者張建, 趙聰聰, 張成祿, 戴鵬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