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的觀賞魚缸的過濾裝置均靠設置在裝置內的過濾材料對含有顆粒污物的水進行過濾凈化,但隨著長時間的過濾,過濾材料上會沉積很多污物,影響水流流通、增加過濾壓力、過濾效果變差,需清洗過濾材料,費時費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無需頻繁拆洗、輕松排污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包括箱體,所述的箱體內部通過隔板分割為位于一側的底層水過濾區、位于另一側的上層水過濾區,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上層水過濾區之間通過位于隔板頂部的過水口相連通,所述的箱體的頂部設置有與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底層水進水管、與所述的上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上層水進水管,所述的箱體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排污管、與所述的上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放水管,其中: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內設置有水污分離結構,所述的水污分離結構呈具有上封蓋、外形小于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直徑并且與所述的箱體底部之間留有空間的倒置桶狀,所述的底層水進水管在所述的箱體內穿過所述的分離結構的上封蓋后安裝有擾流器,所述的擾流器的下端密封、側壁上開設有復數個用于產生緩流的開孔或者條縫;所述的上層水過濾區內依次設置有多層過濾材料,所述的多層過濾材料下方設置有出水管,在水泵作用下通過出水管將過濾后的水體循環輸入觀賞魚缸內。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水污分離結構的上封蓋的外形呈球面,污物不易殘留且易于清洗。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位于所述的開孔或者條縫的尺寸從上到下逐漸減小,從而在擾流器側壁形成均勻的水流。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開孔或者條縫朝向相同方向偏斜,所述的擾流器的截面輪廓呈圓形,所述的擾流器側壁的條縫沿圓形輪廓的切線方向延伸,從而減少顆粒污物與底層水過濾區外側壁的碰撞,避免顆粒污物在碰撞過程中擊碎為更小尺寸的顆粒(隨水體進入下一級過濾系統中)而分解有機物污染水質、不利分離,且達到最佳旋轉效果。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擾流器的條縫與側壁的交接處通過圓角連接,可以順利的讓顆粒污物通過。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水污分離結構的內側壁安裝有用于強制水流旋轉的多個螺旋片,所述的開孔或者條縫、螺旋片朝相同方向偏斜。[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水污分離結構內側壁安裝有濾材。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位于水污分離結構上方安裝有毛刷。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上層水過濾區各自底部周圍朝向中心傾斜,從而使得污物易于堆積并排出。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位于水污分離結構下方安裝有具有多個通孔的污物隔離板,便于污物的沉積。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能輕松將水中大部分的污物分離排出,大大減小了污物對水質的污染及對過濾材料的累積,提高了水質質量及穩定性,減輕了清洗過濾裝置的工作量。
附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3與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上封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擾流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擾流器的側剖示意圖;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擾流器的主剖示意圖;其中:1、箱體;21、底層水進水管;211、底層水進水管閥;22、上層水進水管;221、上層水進水管閥;3、放水管;31、放水管閥;4、排污管;41、排污閥;5、水污分離結構;51、擾流器;52、條縫;53、毛刷;54、污物隔離板;55、螺旋片;6、水泵;7、出水管;8、過濾材料;9、隔板;10、過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參見附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箱體I內部通過隔板分割為位于左側的底層水過濾區、位于右側的上層水過濾區,底層水過濾區、上層水過濾區之間通過位于隔板頂部的過水口 10相連通,箱體I的頂部設置有與底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底層水進水管21、與上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上層水進水管22,底層水進水管21通過底層水進水管閥211控制,上層水進水管22通過上層水進水管閥221控制,箱體I的底部設置有與底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排污管4、與上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放水管3,排污管4通過排污閥41控制,放水管3通過放水管閥31控制。底層水過濾區、上層水過濾區各自底部周圍朝向中心傾斜。底層水過濾區內設置有水污分離結構5,底層水過濾區位于水污分離結構5上方安裝有毛刷53。上層水過濾區內依次設置有多層過濾材料8,每層過濾材料8的上下兩側分別設置有隔板9,多層過濾材料8下方設置有出水管7,在水泵6作用下通過出水管7將過濾后的水體循環輸入觀賞魚缸內。參見附圖2至附圖5所示,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3與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上封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擾流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水污分離結構5呈具有上封蓋、夕卜形小于底層水過濾區直徑并且與箱體I底部之間留有空間的倒置桶狀,水污分離結構5的上封蓋的外形呈球面,底層水進水管21在箱體I內穿過分離結構5的上封蓋后安裝有擾流器51,擾流器51的下端密封、側壁上開設有復數個用于產生緩流的條縫52,條縫52朝向相同方向偏斜。參見附圖6與附圖7所示,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擾流器的側剖示意圖,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污分離結構的擾流器的主剖示意圖。位于擾流器51側壁的條縫52的尺寸從上到下逐漸減小,擾流器51的截面輪廓呈圓形,擾流器側壁的條縫52沿圓形輪廓的切線方向延伸,擾流器的條縫52與側壁的交接處通過圓角連接。由于采用了以上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水污分離技術具有以下特點:1.水流流速慢、沖擊力小顆粒才有可能沉降。使水流分流和水流旋轉是重力沉降中的兩個最有效技術。本水污分離技術充分利用了水流分流技術與水流旋轉技術在顆粒物重力沉降中的有益作用,進行了有機結合,創造出平緩、旋轉的水流,最大程度的達到了顆粒物的重力沉降分離的效果。2.本水污分離技術將第一級重力沉降分離(主分離)水流設計成向下流動,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平緩水流對顆粒物的(向下)作用力與顆粒物的自身(向下)重力的疊加,從而加速了顆粒物的重力沉降。在此只要重力大于平緩水流作用力的、絕大部分顆粒都會下沉。3.本水污分離技術將接下來的水流設計成向上流動,在用過濾材料阻濾沒有沉降下來的少量微小顆粒的第 二級阻濾分離中,利用顆粒物的自身(向下)重力沖減了平緩水流對顆粒物的(向上)作用力,以更小的(向上)受力使微小顆粒物以懸浮形態向上緩慢移動,或沉降或吸附在過濾材料的下表面。例如一個微小顆粒碰到毛刷的刷毛就粘附在刷毛上,以后可能有二個、三個……微小顆粒粘附在一起,當粘附在一起的微小顆粒達到一定重量,又會向下沉降。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水污分離結構5的內側壁安裝有用于強制水流旋轉的多個螺旋片55,開孔或者條縫52、螺旋片55朝相同方向偏斜,水污分離結構5內側壁安裝有濾材。以下簡要說明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過程:在正常工作時排污閥41、放水管閥31關閉,底層水進水管閥211、上層水進水管閥221打開,魚缸內的底層水通過底層水進水管21進入水污分離結構5內的擾流器51,由于許多分流條縫52的分流,循環水失去沖力變得平緩,因分流條縫52向左(或右)偏斜導指平緩水流向左旋轉,這樣就將絕大部分底層水中的顆粒污物重力沉降在底層水過濾區的底中部,而沒有沉積下來的細微顆粒隨水流沿著底層水過濾區與水污分離結構5中間的空隙緩慢漂浮上行,經過過濾材料53 (毛刷)時逐漸地或沉降或吸附在過濾材料53 (毛刷)上,底層循環水通過過濾材料53后經過過水口 10進入上層水過濾區進行生化過濾。在魚缸內的底層水通過底層水進水管21進入水污分離結構5內的同時,基本不含顆粒污物的中上層水通過上層水進水管22直接進入上層水過濾區進行生化過濾。調節底層水進水管閥211及上層水進水管閥221的大小,可使進入水污分離結構5內的水流達到最佳水污分離效果的流量。兩路循環水通過上層水過濾區進行生化過濾后由水泵6通過出水管7送入魚缸內。通過經常打開排污閥41就能把沉積在底層水過濾區底中部的污物排出。定時在排污時關閉底層水進水管閥211,就能將吸附在過濾材料53上的細微污物由上層水進水管22進入的水流反沖排出底層水過濾區。根據以上描述不難看出,采用本技術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具有以下優
占-
^ \\\.[0035]1.在第一時間將來自觀賞魚的糞便等顆粒物分離后排除,讓基本上不含顆粒污物的水再進行生化過濾,這樣原來要承擔100%過濾任務的過濾系統現在只需承擔20%至30%的過濾任務,水質過濾就輕輕松松,水清、缸潔、魚好。2.由于顆粒物進行了分離排除,進入過濾系統的水已基本無顆粒物需要阻濾,因此過濾系統無需設置過濾棉來濾除魚便等顆粒物,也因此無顆粒物的累積而經常阻塞過濾系統,也無需經常清選過濾系統。3.由于顆粒物分離集中在排污口附近,因此只要輕松的打開排污閥及反沖閥將顆粒污物隨很少的水排出。更進一步的,當魚缸設置有排水管和進水管時,就可以利用定時控制的電動排污閥和自動加水裝置進行全自動的排污換水工作,這樣,魚缸就無需人工換水、清洗過濾系統,整正做到了輕輕松松養魚、自在休閑賞魚的目的。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如增加水污分離結構、擾流 器數量及擺設位置,水泵在箱體內內置或外置等。
權利要求1.一種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包括箱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I)內部通過隔板分割為位于一側的底層水過濾區、位于另一側的上層水過濾區,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上層水過濾區之間通過位于隔板頂部的過水口(10)相連通,所述的箱體(I)的頂部設置有與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底層水進水管(21)、與所述的上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上層水進水管(22),所述的箱體(I)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排污管(4)、與所述的上層水過濾區相對應的放水管(3),其中: 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內設置有水污分離結構(5),所述的水污分離結構(5)呈具有上封蓋、外形小于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直徑并且與所述的箱體(I)底部之間留有空間的倒置桶狀,所述的底層水進水管(21)在所述的箱體(I)內穿過所述的分離結構(5)的上封蓋后安裝有擾流器(51),所述的擾流器(51)的下端密封、側壁上開設有復數個用于產生緩流的開孔或者條縫(52); 所述的上層水過濾區內依次設置有多層過濾材料(8),所述的多層過濾材料(8)下方設置有出水管(7),在水泵(6)作用下通過出水管(7)將過濾后的水體循環輸入觀賞魚缸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污分離結構(5)的上封蓋的外形呈球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擾流器(51)側壁的開孔或者條縫(52)的尺寸從上到下逐漸減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孔或者條縫(52)朝向相同方向偏斜,所述的擾流器(51)的截面輪廓呈圓形,所述的擾流器側壁的條縫(52)沿圓形輪廓的切線方向延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器的條縫(52)與側壁的交接處通過圓角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污分離結構(5)的內側壁安裝有用于強制水流旋轉的多個螺旋片(55),所述的開孔或者條縫(52)、螺旋片(55)朝相同方向偏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污分離結構(5)內側壁安裝有濾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位于水污分離結構(5)上方安裝有毛刷(53)。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上層水過濾區各自底部周圍朝向中心傾斜。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層水過濾區位于水污分離結構(5)下方安裝有具有多個通孔的污物隔離板(5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觀賞魚缸水污分離過濾系統,箱體內部分割為相連通的底層水過濾區與上層水過濾區,底層水過濾區內設有水污分離結構、底層水進水管、排污管,水污分離結構呈具有上封蓋、外形略小于底層水過濾區直徑且與箱體底部之間留有空隙的倒置桶狀,底層水進水管在箱體內穿過分離結構的上封蓋后安裝有擾流器,擾流器的下端密封、側壁上開設有復數個開孔或者條縫;上層水過濾區內設有多層過濾材料、上層水進水管、放水管,多層過濾材料下方設置有出水管,在水泵作用下將過濾后的水體循環輸入觀賞魚缸內,大大減輕了水質的過濾壓力,減輕了清洗過濾裝置的工作量,使養魚變得輕松而快樂。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2979922SQ2012207283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明者常君斌 申請人:張家港市君之旺水族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