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二疣犀甲粘蟲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昆蟲捕捉裝置,具體是一種適用于二疣犀甲成蟲的室外捕捉的二疣犀甲粘蟲網。
背景技術:
二撫犀甲Oryctes rhinoceros (Linnaeus)為熱帶亞熱帶地區棕櫚植物的重要害蟲,近年來該蟲在世界各椰子產區的危害日趨嚴重,由于該蟲常夜間聚集于棕櫚植物上危害,加上該蟲具有很厚的鞘翅保護,一般的觸殺性殺蟲劑很難對其產生效果,因此為其防治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近年來隨著二疣犀甲信息素的開發成功,國內外逐漸開始使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對其進行防治,其中使用較多的為桶形誘捕器,如專利:200820189648.8,雖然具有一定的捕殺效果,但該誘捕器需要二疣犀甲撞擊十字擋板才能發生作用,導致大量的二疣犀甲被誘集過來后沒能準確撞擊十字擋板而逃脫。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二疣犀甲粘蟲網,將網狀結構與,可有效地增大接觸面,并與信息素相結合,能提高二疣犀甲的誘捕效果。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二疣犀甲粘蟲網,包括網面、掛繩、和誘餌掛鉤,網面為網狀結構,由絲線縱橫交錯設置而構成,掛繩通過連接環與網面連接,誘餌掛鉤通過連接繩固定于網面上。所述網面由數層網構成。本實用新型各部分均可獨立,可自由拆卸和組裝。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采用網狀結構,可使二疣犀甲撞擊網面后被束縛,并與信息素相結合,能提高二疣犀甲的誘捕效果,不僅可用于二疣犀甲的捕捉,還可用于紅腳綠金龜、紅棕象甲等的誘捕,網面便于折疊攜帶方便,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掛繩;2、連接繩;3、誘餌掛鉤;4、網面;5、連接環。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的結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網面4、掛繩1、和誘餌掛鉤3,網面為網狀結構,是取線徑為0.2 _的尼龍線絲編織成孔徑為0.4 _的尼龍網,然后取尼龍網3張,重疊放置,四周固定后做成網面4 ;在網面四角固聯連接環5,之后系上掛繩I ;在網面中央系上連接繩2,將誘餌掛鉤3系于連接繩上。使用時,利用網面四周的掛繩I將網面4懸掛于田間,同時將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置于誘餌掛鉤3上。由于二疣犀甲足上有很多毛刺,當其被信息素誘集過來后,由于慣性會撞擊網面4,之后由于其用力掙扎,其足部就會被網面上的尼龍線所纏繞而達到捕捉目的。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原理所做的變化,均應包涵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二疣犀甲粘蟲網,其特征在于:包括網面、掛繩、和誘餌掛鉤,網面為網狀結構,掛繩通過連接環與網面連接,誘餌掛鉤通過連接繩固定于網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疣犀甲粘蟲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網面由數層網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二疣犀甲粘蟲網,包括網面、掛繩、和誘餌掛鉤,網面為網狀結構,掛繩通過連接環與網面連接,誘餌掛鉤通過連接繩固定于網面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攜帶方便,采用網狀結構,并與信息素相結合,能提高二疣犀甲的誘捕效果,不僅可用于二疣犀甲的捕捉,還可用于紅腳綠金龜、紅棕象甲等的誘捕,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A01M1/10GK203015689SQ2012207245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明者李洪, 鐘寶珠, 王東明, 呂朝軍, 覃偉權, 王智 申請人:海南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