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農用耕種機械,特別是一種微耕機。
背景技術:
微耕機是一種用于對農地進行耕作作業的農用器械,其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等特點,便于用戶使用和存放,被廣泛應用于平原、山區、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園等的耕作中。微耕機主要以小型柴油機或汽油機為動力,配上相應的器具后還可進行抽水、發電、噴藥、噴淋等作業,還可牽引拖掛車進行短途運輸,可在田間自由行駛,解決了大型農用機械無法進入山區田地的煩惱,是廣大農民消費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選擇。現有的微耕機推動行走吃力、操作不方便、耕田效果差的問題。如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CN2316798Y)公開了一種微型旋耕機,主要由機頭架、柴油機、變速箱、走路呢、駕駛手柄、鏈條套、旋刀排犁、耕深調節器組成,機頭架上裝有柴油機、變速器、走輪和駕駛手柄,機頭架后連有鏈條套、旋刀排犁、耕深調節器及防濺板等。上述的微型旋耕機的走輪和耕深調節器均是一同著地的,兩者之間是不可調節切換的,行走時需要往上抬起扶手使得耕深調節器脫離地,操作較為不便、吃力;而且其沒有專門的耕刀,對田地的耕作也是通過走輪完成的,耕種的效果較差。又如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CN2720786Y)公開了一種手扶式微型旋耕機,其變速箱裝在機架的中部上方,發動機安裝在機架上方變速箱前端,變速箱后端上方裝有扶手連接件,扶手連接件后端安裝有扶手,變速箱的動力輸出軸安裝在變速箱下端,該輸出軸上套裝車輪或耕刀,深度調節桿裝在機架后端;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軸直接裝在變速箱內的離合器上,變速箱內裝有離合器差撥器、換擋差撥器和倒檔差撥器,在扶手上裝有換擋桿、油門開關、離合器把手和倒檔把手。上述的手扶式微型旋耕機的車輪和耕刀是分開安裝的,行走時需拆掉耕刀安裝上車輪,耕作時則拆掉車輪安裝上耕刀,操作較為麻煩。同時該旋耕機的深度調節桿是一只與地面相接觸切不可調節的,在行走時需要往上抬起扶手使得深度調節桿脫離地,操作較為不便、吃力。又如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CN202160386U)公開了一種微型旋耕機滾輪支架機構,它包含滾輪、傳動機構、支撐橫板、深度連接桿、連接孔、連接鉚釘、橫板內滑槽和輪軸;滾輪之間的輪軸中部設置有深度連接件,深度連接件上設置有數個連接孔,支撐橫板前端設置有橫板內滑槽,深度連接件穿過內滑槽通過鉚釘與連接孔固定,支撐橫板末端與傳動機構連接。該旋耕機在耕作和行走切換時,需要用力的將滾輪抬起,再將深度連接桿扳下支撐住,整個切換過程較為吃力,操作也較為麻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行走方便、操作簡便省力的微耕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微耕機,包括機座;所述的機座下方定位有耕刀,機座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轉動的內燃機,所述的機座上固定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刀后側設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定位有耕深調節組件和車輪,所述的支架和機座之間通過鉸接軸鉸接連接,所述的機座上設有用于限制支架擺動行程的限程組件。本微耕機通過在機座上設置能夠安裝車輪和耕深調節組件的支架,通過支架與機座之間鉸接連接,耕深調節組件與車輪只能一個與地面接觸,實現了行走或耕作時耕深調節組件與車輪的切換,即行走時車輪與地面接觸,耕作時耕深調節組件與地面接觸,很好的解決了行走時車輪和耕深調節組件同時著地造成的不便,只需輕壓扶手向前推動即可行走,操作較為方便、省力,維修時的安裝和拆卸也較為方便。同時,本微耕機的機座下方還定位有專門的耕刀,耕作的效果較好。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限程組件包括設置在機座上限制支架向前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一和限制支架向后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二。將支架繞鉸接軸向前側擺動至與限位件一相抵靠,此時車輪輪面與地面相抵靠,耕深調節組件脫離底面,此狀態適合推動微耕機行走。將支架繞鉸接軸向后側擺動至于限位件二相抵靠,則車輪脫離地面,耕深調節組件與地面相抵靠,此狀態適合耕犁作業。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支架與限位件一相抵靠時,車輪輪軸位于鉸接軸和耕刀轉軸之間。支架與限位件一相抵靠時,車輪與地面相抵靠,車輪輪軸位于鉸接軸和耕刀轉軸之間,從而使得整個微耕機具有向后傾的趨勢,要推動微耕機行走時,只需輕輕下壓扶手往前推即可,操作更為的簡便、省力。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車輪輪軸和鉸接軸所處的平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6° 15°。夾角的范圍在本申請的范圍內,推動微耕機行走所需用的力最小,操作最簡便、最省力。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限位件一為螺栓,所述的螺栓通過螺母與機座固定連接。在使用過程中,可通過擰動螺栓,通過螺栓長度的改變來調節車輪輪軸和鉸接軸所處的平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大小始終保持在一個最適宜的范圍,使得推動微耕機行走時所需的力最小、操作最簡便。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限位件二為與機座固定連接的抵靠板。通過抵靠板的作用,當耕深調節組件與地面相抵靠處于適合耕犁作業狀態時,則車輪脫離地面,支架與抵靠板相抵靠限位。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耕深調節組件包括耕深調節桿、插銷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上的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與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的耕深調節桿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所述的固定套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位置相對應的固定孔二。耕深調節桿穿設在固定套內,能夠沿著固定套縱向滑動,從而起到調節田地耕深的作用。調節好之后,其中一個固定孔一與固定孔二的位置相對應,插上插銷使其一次貫穿該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定位。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支架包括位于機座兩側呈條狀的支板部和將兩塊支板部固連的連接板部;兩塊所述的支板部一端通過一根鉸接軸與機座相鉸接;所述的車輪定位在支板部的另一端部。當微耕機處于行走狀態時,即支架與限位件一相抵靠,鉸接軸的鉸接點和抵靠點之間的間距大小與連接板部長度的比值為1:4 1:2 ;當微耕機處于耕犁作業狀態時,即支架與限位件二相抵靠,鉸接點和抵靠點之間的間距大小與連接板部長度的比值為1:4 1:2。上述的比值過大或過小,均容易造成連接板部的變形損壞。上述的比值在本申請的范圍內,既能對支架起到較好的限位作用,同時又保證了支架連接板部的使用壽命。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支架為一體式結構。支架是采用鋼板通過磨具一次鑄造成型的,制作較為方便,所需的成本也較低。本微耕機,包括機座;所述的機座下方定位有耕刀,機座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轉動的內燃機,所述的機座上固定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刀后側設有支架,所述的支架與機座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架上定位有兩個車輪,兩個所述的車輪之間設有一根耕深調節桿,所述的耕深調節桿和支架通過調節耕深調節桿穿出支架長度、且能使耕深調節桿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或脫離地面的調節機構相連接。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插銷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上的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與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的耕深調節桿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所述的固定套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位置相對應的固定孔二。耕深調節桿穿設在固定套內,能夠沿著固定套縱向滑動,從而起到調節田地耕深的作用。調節好之后,其中一個固定孔一與固定孔二的位置相對應,插上插銷使其一次貫穿該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定位。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螺桿、螺母、能夠控制螺母運動的手輪和能夠限制手輪轉動的限位件;所述的螺桿固連在耕深調節桿的一端;所述的螺母與支架固定連接。使用時可通過搖動手輪調整螺桿穿出螺母的長度來調節耕深調節桿穿出支架長度,使耕深調節桿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或脫離地面,即當耕深調節桿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時,此狀態適合耕犁作業;當耕深調節桿頭部脫離地面,車輪與底面相抵靠,此狀態適合推動微耕機行走。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支架包括位于機座兩側呈條狀的支板部和將兩塊支板部固連的連接板部;兩塊所述的支板部一端通過一根鉸接軸與機座相鉸接;所述的車輪定位在支板部的另一端部。當微耕機處于行走狀態時,即支架與限位件一相抵靠,鉸接軸的鉸接點和抵靠點之間的間距大小與連接板部長度的比值為1:4 1:2 ;當微耕機處于耕犁作業狀態時,即支架與限位件二相抵靠,鉸接點和抵靠點之間的間距大小與連接板部長度的比值為1:4 1:2。上述的比值過大或過小,均容易造成連接板部的變形損壞。上述的比值在本申請的范圍內,既能對支架起到較好的限位作用,同時又保證了支架連接板部的使用壽命。在上述的微耕機中,所述的支架為一體式結構。支架是采用鋼板通過磨具一次鑄造成型的,制作較為方便,所需的成本也較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微耕機具有以下優點:1、通過支架的設計,車輪與耕深調節桿設在支架上且通過調節耕深調節桿與車輪只能有一個與地面接觸,實現了行走或耕作時耕深調節桿與車輪的切換,解決了推動微耕機行走時的不便和吃力的問題。2、車輪輪軸位于鉸接軸和耕刀轉軸之間,使得整個微耕機具有一個向后傾的趨勢,推動行走時更為方便、省力。3、耕深調節桿的觸地部相對桿部向前彎折,桿部相對于水平面豎直設置或桿部的上端略向后傾斜設置,耕作的效果更佳。4、支架采用鋼板一體式鑄造成型,制作較為方便,所需的成本也較低。
圖1是實施例一本微耕機處于行走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一本微耕機處于耕犁作業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局部剖視圖。圖4是圖2的局部剖視圖。圖5是實施例二本微耕機調節機構的示意圖。圖中,1、機座;2、耕刀;3、內燃機;4、扶手;5、支架;51、支板部;52、連接板部;6、車輪;7、鉸接軸;8、限位件一 ;9、限位件二 ;10、耕深調節桿;101、固定孔一 ;11、固定套;12、插銷。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實施例一如圖1-4所示,本微耕機包括機座I。機座I下方定位有耕刀2,機座I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2轉動的內燃機3,機座I上固定有扶手4。耕刀2后側設有支架5,支架5上定位有耕深調節組件和車輪6。支架5和機座I之間通過鉸接軸7鉸接連接,機座I上設有用于限制支架5擺動行程的限程組件。更具體地說,限程組件包括設置在機座I上限制支架5向前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一 8和限制支架向后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二 9。支架5與限位件一 8相抵靠時,車輪6輪軸位于鉸接軸7和耕刀2轉軸之間,車輪6輪軸和鉸接軸7所處的平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6° 15°。限位件一 8為螺栓,螺栓通過螺母與機座I固定連接。限位件二 9為與機座I固定連接的抵靠板。耕深調節組件包括耕深調節桿10、插銷12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10上的固定套
11。固定套11與支架5固定連接。耕深調節桿10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 101,固定套11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 101位置相對應的固定孔二。支架5包括位于機座I兩側呈條狀的支板部51和將兩塊支板部51固連的連接板部52。兩塊支板部51 —端通過一根鉸接軸7與機座I相鉸接,車輪6定位在支板部51的另一端。車輪6的數量為兩個,車輪6與支板部51——對應設置,車輪6位于支板部51的外側。支架5為一體式結構。本微耕機使用時,將支架5繞鉸接軸7向前側擺動至與限位件一 8相抵靠,此時車輪6輪面與地面相抵靠,耕深調節桿10脫離底面,此狀態適合推動微耕機行走;將支架5繞鉸接軸7向后側擺動至于限位件二 9相抵靠,則車輪6脫離地面,耕深調節桿10與地面相抵靠,此狀態適合耕犁作業;很好的實現了行走或耕作時耕深調節組件與車輪6的切換,解決了推動微耕機行走時的不便和吃力的問題。此外,車輪6輪軸設于鉸接軸7和耕刀2轉軸之間,使得整個微耕機具有一個向后傾的趨勢,推動行走時更為方便、省力。同時、本微耕機的耕深調節桿10的觸地部相對桿部向前彎折,桿部相對于水平面豎直設置或桿部的上端略向后傾斜設置,耕作的效果更佳;支架5采用鋼板一體式鑄造成型,制作較為方便,所需的成本也較低,實用性和經濟效益都較好。實施例二如圖5所示,本微耕機,包括機座I ;機座I下方定位有耕刀2,機座I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2轉動的內燃機3,機座I上固定有扶手4。耕刀2后側設有支架5,支架5與機座I固定連接。支架5上定位有兩個車輪6,兩個車輪6之間設有一根耕深調節桿10。耕深調節桿10和支架5通過調節耕深調節桿10穿出支架5長度、且能使耕深調節桿10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或脫離地面的調節機構相連接。更具體地說,調節機構包括插銷12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10上的固定套11。固定套11與支架5固定連接。耕深調節桿10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 101,固定套11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 101位置相對應的固定孔二。作為本實施例的另一個替換方案:調節機構包括螺桿、螺母、能夠控制螺母運動的手輪和能夠限制手輪轉動的限位件。螺桿固連在耕深調節桿10的一端。螺母與支架5固定連接。本微耕機使用時,只需調節耕深調節桿10穿出支架5長度來使耕深調節桿10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或脫離地面。即當耕深調節桿10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時,此狀態適合耕犁作業;當耕深調節桿10頭部脫離地面,車輪6與底面相抵靠,此狀態適合推動微耕機行走。本微耕機很好的實現了行走或耕作時耕深調節組件與車輪6的切換,解決了推動微耕機行走時的不便和吃力的問題。作為本申請的另一個替換方案,連接結構包括位于機座I上至少開有兩個連接孔,支架5具有能穿入連接孔內的連接桿部,連接桿部和機座I之間通過螺栓螺母固定連接。連接桿部穿入其中一個連接孔后,通過螺栓螺母將連接桿部和機座I固定連接;此時耕深調節桿10的端部與地面相抵靠,則車輪6脫離地面,此狀態適合耕犁作業。連接桿部穿入另一個連接孔后,通過螺栓螺母將連接桿部和機座I固定連接;車輪6輪面與地面相抵靠,則耕深調節桿10脫離地面,此狀態適合推動微耕機行走。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機座1、耕刀2、內燃機3、扶手4、支架5 ;支板部51、連接板部52、車輪6、鉸接軸7、限位件一 8、限位件二 9、耕深調節桿10、固定孔一 101、固定套11、插銷1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微耕機,包括機座(I);所述的機座(I)下方定位有耕刀(2),機座(I)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2)轉動的內燃機(3),所述的機座(I)上固定有扶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刀(2)后側設有支架(5),所述的支架(5)上定位有耕深調節組件和車輪(6),所述的支架(5)和機座(I)之間通過鉸接軸(7)鉸接連接,所述的機座(I)上設有用于限制支架(5)擺動行程的限程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程組件包括設置在機座(I)上限制支架(5)向前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一(8)和限制支架(5)向后側擺動行程的限位件二(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5)與限位件一(8)相抵靠時,車輪(6 )輪軸位于鉸接軸(7 )和耕刀(2 )轉軸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輪(6)輪軸和鉸接軸(7)所處的平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6° 1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件一(8)為螺栓,所述的螺栓通過螺母與機座(I)固定連接;限位件二(9)為與機座(I)固定連接的抵靠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深調節組件包括耕深調節桿(10)、插銷(12)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10)上的固定套(11),所述的固定套(11)與支架(5)固定連接;所述的耕深調節桿(10)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101),所述的固定套(11)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101)位置相對應的固定孔二。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5)包括位于機座(I)兩側呈條狀的支板部(51)和將兩塊支板部(51)固連的連接板部(52);兩塊所述的支板部(51) —端通過一根鉸接軸(7)與機座(I)相鉸接;所述的車輪(6)定位在支板部(51)的另一端部。
8.一種微耕機,包括機座(I);所述的機座(I)下方定位有耕刀(2),機座(I)上方固定有能帶動耕刀(2)轉動的內燃機(3),所述的機座(I)上固定有扶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刀(2)后側設有支架(5),所述的支架(5)與機座(I)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架(5)上定位有兩個車輪(6),兩個所述的車輪(6)之間設有一根耕深調節桿(10),所述的耕深調節桿(10)和支架(5)通過調節耕深調節桿(10)穿出支架(5)長度、且能使耕深調節桿(10)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或脫離地面的調節機構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插銷(12 )和套設在耕深調節桿(10 )上的固定套(11),所述的固定套(11)與支架(5 )固定連接;所述的耕深調節桿(10)上沿縱向開有至少兩個固定孔一(101),所述的固定套(11)上開有一個與固定孔一(101)位置相對應的固定孔二。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螺桿、螺母、能夠控制螺母運動的手輪和能夠限制手輪轉動的限位件;所述的螺桿固連在耕深調節桿(10)的一端;所述的螺母與支架(5)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耕機,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微耕機推動行走吃力、操作不方便的問題。本微耕機包括機座;機座下方定位有耕刀,耕刀后側設有支架,支架上定位有耕深調節組件和車輪,支架和機座之間通過鉸接軸鉸接連接,機座上設有用于限制支架擺動行程的限程組件。本微耕機包括機座;機座下方定位有耕刀,耕刀后側設有支架,支架上定位有兩個車輪,兩個車輪之間設有一根耕深調節桿,耕深調節桿和支架通過調節耕深調節桿穿出支架長度、且能使耕深調節桿頭部與地面相抵靠或脫離地面的調節機構相連接。本微耕機實現了行走或耕作時耕深調節桿與車輪的切換,推動行走時操作方便、省力。
文檔編號A01B33/08GK203015396SQ20122065909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朱青松, 王新君 申請人:溫嶺正峰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