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所屬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ー種農業科研器具,具體地說是ー種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
背景技術:
在植物提取DNA和蛋白質的過程中,第一歩就是要將植物葉片粉碎,現有的磨樣方法是在研缽中加入樣品和石英砂(或液氮),用研磨棒進行研磨,磨ー個樣品需I分鐘左右,接著要轉移樣品,清洗研缽,擦拭干凈,然后才能研磨下一個樣品。這種研缽研磨的辦法費時費力,且樣品數目較多時,由于研缽清洗不干凈還會產生樣品間相互交叉污染的問題。所以,創造出ー種方便省力、快捷高效又不會造成樣品間交叉污染的葉片粉碎器和粉碎方法十分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ー種高通量的植物葉片粉碎器,具有設備簡單,操作容易,樣品間互相不會交叉污染,樣品批量粉碎,快捷高效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產品的結構一種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由一支塑料離心管I和一只不銹鋼球2構成。離心管與鋼球的大小根據需要而定。不銹鋼球放在離心管底部(圖1)。本實用新型產品是這樣使用的1.將葉片除去大的葉脈,剪成小塊放入粉碎器中。2.葉片放入量不超過粉碎器容積的1/4。3.蓋好粉碎器的蓋子。4.將多個粉碎器放入ー個泡沫塑料盒中,向盒中注入液氮,注入量須淹沒所有粉碎器。5.蓋好泡沫盒蓋,靜置約I分鐘,使葉片在液氮的超低溫下速凍成酥脆的薄片。6.用漏勺將粉碎器撈出,取36個裝到ー個72孔離心管盒的一端。7.蓋好離心管盒蓋,兩手握住離心管盒的另一端,以胳膊肘為支點用力快速上下震蕩10秒左右。粉碎器內的葉片在鋼球強烈的反復撞擊下,頃刻粉碎殆盡。8.打開盒蓋,迅速取出粉碎器,打開粉碎器的蓋子,倒出鋼球。(注速度一定要快,否則粉碎樣品會隨之倒出。)9.步驟4以后的操作要戴手套防止凍傷手上的皮膚。葉片樣品粉碎完畢。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粉碎方法,粉碎效果完全符合后續化學分析的需要。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粉碎方法與現有的研缽研磨法相比有以下特點;1.將研磨粉碎改為冷凍撞碎。現有的植物葉片粉碎是以研缽研磨為主。這種方法每研磨ー個樣品大約需要I分鐘時間,然后還要轉移樣品,清洗研缽,又得2-3分鐘。使用本實用新型將葉片樣品裝入粉碎器之后,連同粉碎器一起在液氮內-196°C的超低溫下經過一分鐘左右的冷凍,使得葉片樣品變成疏松酥脆的薄片,然后在鋼球強烈的反復撞擊中葉片頃刻碎為齏粉。粉碎速度快,效率高。2.變單ー逐個操作為批處理。研缽研磨葉片是人手ー缽,一個ー個地研磨,而本實用新型的粉碎器可以批量處理,一次粉碎36個樣品。結合特點I的優勢,估計操作效率可提高100倍。3.轉移樣品方便。由于粉碎器內的管壁是光滑的塑料管壁,樣品轉移時先將樣品傾倒出來,然后用蒸餾水洗瓶一沖便ー干ニ凈。4.如果植物葉片用于DNA的提取,不需轉移樣品,倒出鋼球后,直接就在離心管中繼續下ー步工作。更加便捷。
圖1是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縱剖面圖。圖中1離心管;2鋼球。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一種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由一支2ml塑料離心管I和一只直徑為6_的不銹鋼球2構成。不銹鋼球放在離心管底部。實施例2.高粱葉片的快速粉碎①將高粱葉片 除去葉大的脈剪成小塊放入粉碎器中。②葉片放入量不超過粉碎器容積的1/4。③蓋好粉碎器的蓋子。④將多個粉碎器放入ー個泡沫塑料盒中,向盒中注入液氮,注入量須淹沒全部的粉碎器。⑤蓋好泡沫盒蓋,靜置I分鐘。⑥用漏勺將粉碎器撈出,取36個裝到ー個72孔的離心管盒的一端。⑦蓋好離心管盒蓋,兩手握住離心管盒的另一端,以胳膊肘為支點用力快速上下震蕩10秒鐘。粉碎器內的葉片在鋼球強烈的反復撞擊下,粉碎殆盡。⑧打開盒蓋,迅速取出粉碎器,打開粉碎器的蓋子,倒出鋼球。高粱葉片粉碎完畢。實例3.玉米葉片的快速粉碎①將玉米葉片除去大的葉脈剪成小塊放入粉碎器中。②葉片放入量不超過粉碎器容積的1/4。③蓋好粉碎器的蓋子。④將多個粉碎器放入ー個泡沫塑料盒中,向盒中注入液氮,注入量須淹沒全部的粉碎器。⑤蓋好泡沫盒蓋,靜置I分鐘。⑥用漏勺將粉碎器撈出,取36個裝到ー個72孔的離心管盒的一端。[0046]⑦蓋好離心管盒蓋,兩手握住離心管盒的另一端,以胳膊肘為支點用力快速上下震蕩10秒鐘。粉碎器內的葉片在鋼球強烈的反復撞擊下,粉碎殆盡。⑧打開盒蓋,迅速取出粉碎器,打開粉碎器蓋倒出鋼球。玉米葉片葉片粉碎完畢。
權利要求1. 一種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碎器由一支塑料離心管和一只不銹鋼球構成,不銹鋼球放在離心管的底部。
專利摘要一種高通量植物葉片粉碎器由塑料離心管和一個鋼球構成,鋼球置于粉碎器的底部。使用時先將植物葉片剪成碎片放入粉碎器,蓋好蓋后,將多個裝有樣品的粉碎器投入一個泡沫塑料盒,向盒內注入液氮。蓋上泡沫盒的蓋子靜置1分鐘左右,取出粉碎器放在離心管盒內,加蓋后用手上下猛烈震蕩10秒鐘,葉片樣品即粉碎殆盡。這種方法操作簡便,快捷高效,且不會造成樣品間的交叉污染。
文檔編號B02C17/10GK202876935SQ2012204181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2日
發明者王麗華, 李杰勤, 劉正, 王波, 牟雪姣, 余海兵, 王歆, 洪陽 申請人:安徽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