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鼓風式藥劑撒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將液體、粉狀體那樣的藥劑與鼓風機的空氣流混合而進行撒播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
技術背景公知一種將藥劑放入到罐中,使藥劑與鼓風機的空氣流混合而進行撒播的藥劑撒播機(例如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 :美國專利 2009/0008473 號公報(US2009/0008473 Al)另外,在藥劑撒播機中,為了防止藥劑從罐中漏出而安裝罐蓋,另外為了防止遺失罐蓋而在罐蓋上安裝帶(strap)。在該情況下,帶可以固定在另外重新設置的固定構件上或固定在罐底的過濾器上。但是,在另外重新設置固定構件的情況下,導致裝置的成本增加。另外,在將帶固定在罐底的過濾器上的情況下,帶的長度增加。較長的帶容易在罐內發生卡掛或纏繞。這樣,在鼓風式藥劑撒播機中,留有合理地固定帶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使罐中的藥劑與鼓風機的空氣流混合而進行撒播,該鼓風式藥劑撒播機具有加壓管,其用于向罐內導入鼓風機的空氣流的一部分;罐蓋,其以能夠卸下的方式安裝于罐的藥劑投入口 ;以及帶,其用于使罐蓋與加壓管相連結。優選的是,加壓管具有突出到罐內的部分,帶在罐內將加壓管的向罐內突出的部分與罐蓋連結起來。優選的是,加壓管具有連結管,其貫穿罐;以及軟管,其在罐內供連結管插入,帶在其一端具有在罐內供連接部插入的環形部,通過將環形部在插入有連結管的狀態下夾在罐與軟管之間,從而將環形部保持于連結管。優選的是,加壓管具有軟管夾,該軟管夾安裝于軟管的插入有連結管的部分而將軟管固定于連結管,軟管夾覆蓋軟管的與環形部相鄰的、插入有連結管的部分。優選的是,軟管夾具有用于張開該軟管夾的一對捏手,一對捏手形成為寬度比利用該一對捏手張開的軟管夾的安裝部寬,環形部位于一對捏手之間。優選的是,投入口和連結管相鄰地設在罐的上部,連結管在罐內向下方突出。采用本實用新型,在罐內具有加壓管,罐蓋利用帶與加壓管相連結。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能夠理想地撒播藥劑,并且能夠利用具有加壓功能的部分來固定帶,從而提高了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由于將帶固定于加壓管,因此能夠縮短帶。
[0017]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鼓風式藥液撒播機的立體圖。圖2是說明圖I的鼓風式藥液撒播機的主要功能的圖。圖3是圖I的罐的示意性剖視圖。圖4是圖3的罐蓋的分解圖。圖5是圖3的加壓管的罐安裝部分的分解圖。圖6是說明圖3的加壓管和罐蓋向罐安裝的狀態的圖。圖7是說明圖3的加壓管與罐蓋的連結狀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的立體圖。圖2是說明圖I的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的主要功能的圖。圖I的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具有發動機2、鼓風機3、鼓風管4、加壓管5、罐6、供給管7和混合部8。操作者背負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拿持鼓風管4進行使用。貯存在罐6中的藥液與鼓風管4的空氣流混合而形成霧狀,與空氣流一起自鼓風管4吹出而撒播到農田等中。罐6是例如由塑料材料形成的藥液的收納容器,配置在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的框架9的正面側。罐6的正面成為背靠面10。由此,罐6作為背負框而發揮功能。在背靠面10上安裝有兩條背帶11。操作者在將胳膊穿過背帶11而使背靠面10與背部相接觸的狀態下背起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在罐6的上表面,以能夠相對于藥液的投入ロ 22卸下的方式安裝罐蓋12。打開罐蓋12而自罐6的投入ロ 22投入藥液。關閉罐蓋12而封閉罐6。能夠利用鼓風機3的空氣流對封閉的罐6進行加壓。鼓風機3和發動機2用于產生空氣流,鼓風機3和發動機2配置在框架9的下部。也可以代替發動機2而使用電動機。發動機2驅動鼓風機3旋轉。被驅動的鼓風機3利用內置的風扇吸引外部空氣而產生空氣流。鼓風管4用于排出空氣流,該鼓風管4與鼓風機3相連接。鼓風管4從鼓風機3側依次具有皺紋管13、圓筒直管14和前端節流管15。在圓筒直管14上設有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手16。能夠利用皺紋管13使鼓風管4彎曲。操作者能夠在背著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的狀態下,調整鼓風管4的朝向。鼓風機3的空氣流經由鼓風管4自前端節流管15向外排出。加壓管5用于自鼓風機3向罐6供給用于對罐6內進行加壓的空氣,加壓管5連接在鼓風機3和罐6之間。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加壓管5貫穿罐6。如圖I所示,加壓管5貫穿罐6的上表面。加壓管5與罐蓋12并列配置在罐6的上表面。加壓管5的處于罐6外側的部分與鼓風機3相連接。加壓管5的處于罐6內側的部分如圖3所示到達罐6的底面。在加壓管5的處于罐6內側的部分的頂端連接有內置有止回閥的噴出部17。鼓風機3的空氣流的一部分經由加壓管5被供給到罐6內。空氣流自噴出部17向罐6內噴出。利用該空氣流對罐6加壓。通過自罐6的底面上的噴出部17吹出空氣,能夠理想地攪拌罐6內的藥液。通過使噴出部17在罐6的底面上移動,使藥液難以沉淀在罐6的底面上。供給管7用于向鼓風管4供給罐6的藥液,供給管7連接在罐6和混合部8之間。在供給管7的中途設有固定在圓筒直管14的把手16旁邊的開閉閥19。供給管7與形成在罐6的底面旁邊的側部處的供給口 18相連接。在罐6的供給口 18處,與供給管7形成為一體的過濾器23突出到罐6的內部。混合部8用于使藥液與鼓風管4的空氣流混合,混合部8連接在鼓風管4的圓筒直管14和前端節流管15之間。如圖2所示,混合部8具有節流部20。節流部20對被供給的空氣流發揮文丘里效 應。與供給管7的另一端相連接的噴嘴21的頂端配置在節流部20的上游側。自罐6供給的藥液從噴嘴21噴出,在節流部20處形成為霧狀。在使用該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時,操作者背著向罐6中投入有藥液的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把持著把手16。操作者打開開閉閥19的閥門,操作把手16的操縱桿而操作發動機2和鼓風機3。由此,將霧化的藥液自鼓風管4的頂端吹出。操作者能夠調整鼓風管4的朝向而將藥液撒播到期望的土地上。在保管該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時,操作者將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放在地面上。另夕卜,能夠利用皺紋管13使鼓風管4彎曲而立起。立起的鼓風管4的頂端和混合部8位于比罐6靠上方的位置。即使忘記關閉開閉閥19的閥門,罐6的藥液也不會自噴嘴21漏出。另外,在該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中,通過對罐6加壓,從而良好地自罐6向鼓風管4供給藥液。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利用帶31使罐蓋12與罐6相連結。圖3是圖I的罐6的示意性剖視圖。圖3的截面是沿罐6的背靠面10的截面。圖4是圖3的罐蓋12的分解圖。圖5是圖3的加壓管5的罐安裝部分的分解圖。圖6是說明圖3的加壓管5和罐蓋12向罐6安裝的狀態的圖。圖7是說明圖3的加壓管5與罐蓋12的連結狀態的圖。如圖4 圖7所示,帶31使罐蓋12與加壓管5相連結。帶31例如具有鏈條部32,其連結多個球構件而成;一對環形部33、34,其安裝于鏈條部32的兩端。環形部33、34例如是通過在平板上形成有通孔35而成的。如圖4所示,一環形部33夾在凸起部42與墊圈43之間,利用螺釘44將該環形部33螺紋固定于罐蓋12的蓋主體41。被螺紋固定的一環形部33如圖6所示,能夠繞螺釘44旋轉。即使為了裝卸而使罐蓋12相對于罐6進行旋轉,一環形部33也難以追隨罐蓋12旋轉。帶31不易被拉拽或
糾纏在一起。如圖5所示,另一環形部34與加壓管5的罐安裝部分相連接。圖5的加壓管5具有軟管51、軟管夾52、L型的連結管53、密封件54、軟管55和軟管夾56。[0059]L型的連結管53例如是通過將由塑料材料構成的外側管57和內側管58連接成L字形而成的。外側管57和內側管58也可以連接為直管。[0060]內側管58插入到橡膠制的密封件54的通孔中。內側管58的頂端部自密封件54突出。如圖6所示,密封件54與罐6的上表面的安裝孔61嵌合。由此,L型的連結管53固定于罐6的上表面。在該固定狀態下,外側管57在罐6的外側水平延伸。內側管58在罐內向下突出。如圖5所示,外側管57插入到軟管51的一端。軟管51的另一端與鼓風機3相連接。如圖6所示,軟管51的一端插入到軟管夾52中。軟管夾52將軟管51固定于外側管57。如圖5所示,內側管58插入到軟管55的一端。軟管55的另一端與噴出部17相連接。如圖6所示,軟管55的一端插入到軟管夾56中。軟管夾56將軟管55固定于內側管58。如圖5所示,軟管夾56具有供軟管55插入的環狀的安裝部59和使該安裝部59張開的一對捏手60。例如通過使長條狀平板的兩端部分形成為一對捏手60,將一對捏手60之間的部分形成為環狀的安裝部59,從而能夠形成軟管夾56。圖5所示的捏手60形成為寬度比安裝部59寬。并且,如圖5所示,軟管夾56的環狀的安裝部59的內周成形為比軟管55的外周稍小。由此,軟管夾56在安裝于軟管55時,作為軟管55的防脫件發揮功能。另外,在將軟管夾56形成為上述形狀的情況下,在向軟管55安裝軟管夾56時,一對捏手60之間的間隔擴大。如圖6所示,帶31的另一環形部34位于軟管夾56的一對捏手60之間。帶31的鏈條部32在一對捏手60之間垂下。 另外,安裝于軟管55的軟管夾56覆蓋軟管55的上緣部的外周。在本實施方式中,帶31的另一環形部34與軟管55的上緣部相接觸,但通過用軟管夾56覆蓋軟管55的上緣部的外周,不易損壞軟管55的上緣部。如圖5所示,帶31的另一環形部34的通孔35的內徑DS比軟管55的外徑小。由此,如圖6所示在將軟管55固定于內側管58的狀態下,夾在密封件54與軟管55之間的另一環形部34不會自內側管58向軟管55脫落。另一環形部34在插入有L型的連結管53的內側管58的狀態下,被夾持保持在罐6與軟管55之間。采用以上結構,本實施方式的罐蓋12如圖7所示利用帶31與加壓管5相連結。并且,如圖6所不,加壓管5固定在罐6的上表面。由此,罐蓋12與罐6相連結。即使自罐6卸下了罐蓋12,也不會遺失罐蓋12。另外,罐蓋12直接與加壓管5相連結。因此,不必在罐6上另外形成用于與帶31相連接的部分。[0079]另外,在罐6內連結罐蓋12和罐6。因此,在使用該鼓風式藥液撒播機I時,將帶31收納在罐6內。與此相対,在罐6的外部連結罐蓋12和罐6的情況下,帶31在使用時露出而可能卡掛于樹枝等。在本實施方式中,帶31的另ー環形部34在插入有連結管53的狀態下,被夾在密封件54 (罐6的上表面)與軟管55之間。另ー環形部34不會自連結管53向軟管55脫落,其保持于連結管53。軟管55的上緣部的外周被軟管夾56覆蓋。因此,即使帶31的另ー環形部34與軟管55的上緣部相接觸而發生摩擦,也不易損壞軟管55的上緣部。軟管夾56具有形成為寬度比環狀的安裝部59寬的 ー對捏手60。因此,通過使帶31的另ー環形部34位于這ー對捏手60之間,能夠限制另ー環形部34的可動范圍。使另ー環形部34不再旋轉,從而使帶31的鏈條部32不易纏繞在軟管55上。罐蓋12和加壓管5的連結管53并列配置在罐6的上表面。另外,帶31的另ー環形部34保持于在罐6內向下方突出的連結管53的內側管58。因此,即使對卸下的罐蓋12進行拉拽,其大部分的カ也是作用于連結管53的內側管58,作用于軟管55的力非常小。特別是,由于利用橡膠制的密封件54將連結管53固定于罐6,因此該橡膠制的密封件54將作用于帶31的力吸收。其結果,使帶31不易斷裂。以上的實施方式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例子,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實用新型主g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形或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使用軟管夾56將軟管55固定于連結管53的內側管58。在軟管55與內側管58的嵌合良好的情況下,也可以不使用軟管夾56。連結管53被密封件54固定于罐6。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將連結管53直接固定于罐6。另外,也可以將連結管53與罐6形成為一體。連結管53也可以安裝或形成在罐6的上表面以外的表面、例如側表面。在上述實施方式中,L型的連結管53的內側管58插入在帶31的另ー環形部34中,將該環形部34配置在密封件54 (或罐6)與軟管55之間。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將L型的連結管53的外側管57插入在另ー環形部34中,將該環形部34配置在L型的連結管53的外側管57與軟管51之間。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罐6中放入藥液。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在罐6中放入粉狀體的藥劑。也能夠在上述放入有粉狀體的藥劑的罐6中設置加壓管5,將帶31固定于該加壓管5。附圖標記說明I、鼓風式藥液撒播機(鼓風式藥劑撒播機);3、鼓風機;6、罐;5、加壓管;12、罐蓋;22、投入ロ ;31、帶;34、另ー環形部;55、軟管;56、軟管夾;58、內管;59、安裝部;60、捏手。
權利要求1.ー種鼓風式藥劑撒播機,其使罐中的藥劑與鼓風機的空氣流混合而進行撒播,其特征在干, 該鼓風式藥劑撒播機包括 加壓管,其用于向上述罐內導入上述鼓風機的空氣流的一部分; 罐蓋,其以能夠卸下的方式安裝于上述罐的藥劑投入ロ ;以及 帶,其用于使上述罐蓋與上述加壓管相連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其特征在干, 上述加壓管具有突出到上述罐內的部分; 上述帶在上述罐內將上述加壓管的突出到上述罐內的部分與上述罐蓋連結起來。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其特征在干, 上述加壓管具有 連結管,其貫穿上述罐;以及 軟管,其在上述罐內供上述連結管插入, 上述帶在其一端具有在上述罐內供上述連結管插入的環形部, 通過將上述環形部在插入有上述連結管的狀態下夾在上述罐與上述軟管之間,從而將上述環形部保持于上述連結管。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其特征在干, 上述加壓管具有軟管夾,該軟管夾安裝于上述軟管的插入有上述連結管的部分而將上述軟管固定于上述連結管, 上述軟管夾覆蓋上述軟管的與上述環形部相鄰的、插入有上述連結管的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其特征在干, 上述軟管夾具有用于張開該軟管夾的一對捏手, 上述ー對捏手形成為寬度比利用該ー對捏手張開的上述軟管夾的安裝部寬, 上述環形部位于上述一對捏手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其特征在干, 上述投入口和上述連結管相鄰地設在上述罐的上部, 上述連結管在上述罐內向下方突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合理地固定帶而不會遺失罐蓋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本實用新型的鼓風式藥劑撒播機(1)使罐(6)中的藥劑與鼓風機(3)的空氣流混合而進行撒播,該鼓風式藥劑撒播機(1)具有加壓管(5),其用于向罐(6)導入鼓風機(3)的空氣流的一部分;罐蓋(12),其以能夠卸下的方式安裝于罐(6)的藥劑的投入口(22);帶(31),其用于使罐蓋(12)與加壓管(5)相連結。
文檔編號A01M9/00GK202773870SQ20122038136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5日
發明者三浦政彥, 下岡良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