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大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
背景技術:
常規日光溫室土地利用率低,只能一層土壤用來種植,溫室陰影不能利用,恒溫功能不足且能源消耗量大導致成本較高,常規無土栽培成本高,單價高。針對上述缺陷,現有技術中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820076793)公開了一種由陰棚、陽棚組合而成的多功能溫室大棚,陽棚與陰棚由墻體分隔,陰棚室內的空間包括地面以上與地面以下兩部分構成,陰棚與陽棚各自設有風口與通 風換氣裝置,它既可以種植蔬菜和瓜果,又可以用于食用菌栽培,可采集日夜風光,使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長環境。但是其風口與通風換氣裝置未針對陰棚、陽棚種植的植物特點進行設計,通風效率及效果未能充分適應植物生長,不能達到較高的產量和收益。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920127145)公開了一種農業微生態零排放共生系統,使畜禽和種植物組合成微生態系統,將畜禽排泄物通過微生物發酵層處理后作為種植物的肥料,畜禽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能使植物的光和作用充分,利于植物生長。該項專利雖然提到二氧化碳對植物生長的作用,但是二氧化碳是由畜禽產生的,整個微生態系統中由于包括畜禽養殖及其排泄物處理部分,極易可能引入病毒和病蟲害,產生交叉感染,且養殖畜禽的成本也較高。而且,該項專利也未詳細介紹如何將二氧化碳通入植物區的通風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充分考慮不同植物的生長特點,引導不同種植區間的空氣流動,在促進植物生長的同時對生產成本也有良好的控制。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包括第一溫室和位于第一溫室下方的第一菌室,所述第一溫室由保溫墻體、支架、聯接支架桿件或棚繩、及透光膜構成,所述第一菌室與第一溫室公用保溫墻體;所述第一菌室的頂部為所述第一溫室的地面,在所述第一溫室的地面或者在所述第一菌室與第一溫室公用保溫墻體內設有將第一菌室內的二氧化碳通入所述第一溫室內的單向通風管道;設第一菌室朝陽的一側為第一菌室南側,則另一側為第一菌室北側,所述第一菌室的頂部即所述第一溫室的地面比地平面高出第一距離,在所述第一距離范圍內、且第一菌室南側的保溫墻體中安裝有雙向通風管道;所述第一溫室的透光膜上設有前風口和后風口。進一步的,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還包括與第一菌室北側背向緊鄰的第二菌室;[0011]設第二菌室朝陽的一側為第二菌室南側,則另一側為第二菌室北側,所述第二菌室的頂部比地平面高出第二距離,在所述第二距離范圍內、且第二菌室北側的保溫墻體中安裝有雙向通風管道;第二菌室南側與第一菌室的公用保溫墻體上設有將第二菌室內的二氧化碳通入所述第一溫室內的單向通風管道。進一步的,所述單向通風管道包括通過密封管道連接的吸氣罩、單向軸流風機、以及百葉風口;所述雙向通風管道包括通過密封管道連接的雙向軸流風機和百葉風口。進一步的,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還包括與第一溫室北側背向緊鄰、且位于第二菌室上方的第二溫室,第二溫室外設有防蟲網或透光膜。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溫室與第一溫室的尺寸關系需滿足以下條件設第一溫室的最高處的高度為H,相鄰兩個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之間的間距為D,則第二溫室的長度L和高度h滿足如下關系L彡(L+D)h/H。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溫室最高處的高度為5. 8 6. 4米,所述第二溫室的高度為3 5米。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溫室與第二溫室的公用保溫墻體上開設有一個給第二溫室采光的玻璃窗口。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菌室南側外部和第二菌室北側外部設有地下水池。進一步的,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還包括以地源熱泵作為能源的溫度控制系統,所述溫度控制系統的出風口位于各菌室和溫室中。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至少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將菌室中的二氧化碳廢氣導入溫室中作為氣體肥料,滿足溫室中作物生長的需要,同時減少整個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專門為溫室中的作物補充二氧化碳所需的成本,同時盡可能減少病蟲害。
圖I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空氣流通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空氣流通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后。[0029]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一種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如圖I所不,包括第一溫室I和位于第一溫室I下方的第一菌室2。第一溫室I由保溫墻體、支架、聯接支架桿件或棚繩、及透光膜構成。第一溫室I通常具有三面保溫墻體,在圖I中具備為保溫墻體B以及與保溫墻體B相鄰接的兩側的保溫墻體,第一菌室2具有四面保溫墻體,分別為保溫墻體A、B、以及與保溫墻體A和B相鄰接的兩側的保溫墻體,故第一菌室2與第一溫室I公用三面保溫墻體,即保溫墻體B以及與保溫墻體B相鄰接的兩側的保溫墻體。第一菌室2的頂部為第一溫室I的地面,在第一溫室I的地面或者在第一菌室2與第一溫室I的公用保溫墻體內設有將第一菌室2內的二氧化碳通入第一溫室I內的第一單向通風管道5。設第一菌室2朝陽的一側為第一菌室南側,則另一側為第一菌室北側,第一菌室2的頂部即第一溫室I的地面比地平面高出一段距離,在高出的這段距離范圍內、且第一菌室南側的保溫墻體中安裝有第一雙向通風管道6。第一溫室I的透光膜上設有前風口 3和后風口 4。第一溫室I因種植面大,前后通風口不能在冬天、沙塵暴、大風等不利天氣開窗,且第一溫室I前后通風口可以打開的時間一般晚于植物生長最需要二氧化碳的時間。該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采用以地源熱泵作為能源的溫度控制系統,地源熱泵井管7均勻分布于第一菌室2的地面以下,溫度控制系統的出風口位于各囷室和溫室中。圖2為本實施例的空氣流通示意圖,第一單向通風管道5包括通過密封管道連接的吸氣罩8、單向軸流風機91、以及百葉風口 10。第一雙向通風管道6包括通過密封管道連接的雙向軸流風機92和百葉風口 10。單向軸流風機91為一個軸流風機;雙向軸流風機92為兩個并排反向安裝的軸流風機,同一時間內只有一個軸流風機工作,用于根據需要強制排風或者吸入動力新風。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一種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還包括與第一菌室2北側背向緊鄰的第二菌室11。考慮到便于單人站立種植和采摘,第一菌室2和第二菌室11的高度大于等于2米足夠,再高或再低均不符合人體工學要求。設第二菌室11朝陽的一側為第二菌室南側,則另一側為第二菌室北側,第二菌室11的頂部比地平面高出一段距離,在高出的這段距離范圍內、且第二菌室北側的保溫墻體C中安裝有第二雙向通風管道13。第二菌室南側與第一菌室2的公用保溫墻體上設有將第二菌室11內的二氧化碳通入第一溫室I內的第二單向通風管道12。圖4為本實施例的空氣流通示意圖,第二單向通風管道12包括通過密封管道連接的吸氣罩8、單向軸流風機91、以及百葉風口 10,第二雙向通風管道13包括通過密封管道連接的雙向軸流風機92和百葉風口 10。第一單向通風管道5和第二單向通風管道12可以共用一個百葉風口 10。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一種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還包括與第一溫室I北側背向緊鄰、且位于第二菌室11上方的第二溫室16,第二溫室16外設有防蟲網14或透光膜。防蟲網為中間具有支架的方形防蟲網,材料可以為尼龍,網孔規格可以為每平方米50目。第二溫室16在早春和晚秋季節需要用到透光膜,其它季節只用防蟲網進行露天種植。當第二溫室16外設有透光膜時,透光膜上也設有前后通風口,自然通風足以滿足第二溫室16種植需要。第二溫室16與第一溫室11的尺寸關系需滿足以下條件設第一溫室I的最高處的高度為H,相鄰兩個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之間的間距為D,則第二溫室的長度L和高度h滿足如下關系L ( (L+D)h/ H。在實際應用中,為了避免大溫室遮擋相連小溫室的陽光,當第一溫室I的最高處與日照光線17重合時為最高高度。優選的,第一溫室I最高處的高度為5. 8 6. 4米,第二溫室16最高處的高度為3 5米。第一溫室I與第二溫室16的公用保溫墻體上開設有一個給第二溫室16米光的玻璃窗口 18。第一溫室I與第二溫室16均可用于有土栽培或者無土栽培。第一菌室I南側外部和第二菌室11北側外部設有地下水池15,地下水池的作用是收集全場雨水循環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利用分層溫室的地下室種植菌類,將菌室中的二氧化碳廢氣導入溫室中作為氣體肥料,滿足溫室中作物生長的需要,同時減少整個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專門為溫室中的作物補充二氧化碳所需的成本,同時因為菌類生產的病蟲害對農作物沒有危害,所以可以在提供二氧化碳肥料的同時盡可能減少病蟲害。本實用新型所述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可以利用現有的溫室娃娃設備測量溫室、菌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從而確定單向通風管道和雙向通風管道的排風時間、以及雙向通風管道的排風方向。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應當可對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示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權利要求1.ー種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溫室和位于第一溫室下方的第一菌室,所述第一溫室由保溫墻體、支架、聯接支架桿件或棚繩、及透光膜構成,所述第一菌室與第一溫室公用保溫墻體; 所述第一菌室的頂部為所述第一溫室的地面,在所述第一溫室的地面或者在所述第一菌室與第一溫室公用保溫墻體內設有將第一菌室內的ニ氧化碳通入所述第一溫室內的單向通風管道; 設第一菌室朝陽的ー側為第一菌室南側,則另ー側為第一菌室北側,所述第一菌室的頂部即所述第一溫室的地面比地平面高出第一距離,在所述第一距離范圍內、且第一菌室南側的保溫墻體中安裝有雙向通風管道; 所述第一溫室的透光膜上設有前風口和后風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干,所述系統,還包括與第一菌室北側背向緊鄰的第二菌室; 設第二菌室朝陽的ー側為第二菌室南側,則另ー側為第二菌室北側,所述第二菌室的頂部比地平面高出第二距離,在所述第二距離范圍內、且第二菌室北側的保溫墻體中安裝有雙向通風管道; 第二菌室南側與第一菌室的公用保溫墻體上設有將第二菌室內的ニ氧化碳通入所述第一溫室內的單向通風管道。
3.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通風管道包括通過密封管道連接的吸氣罩、單向軸流風機、以及百葉風ロ ; 所述雙向通風管道包括通過密封管道連接的雙向軸流風機和百葉風ロ。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干,所述系統,還包括與第一溫室北側背向緊鄰、且位于第二菌室上方的第二溫室,第二溫室外設有防蟲網或透光膜。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二溫室與第一溫室的尺寸關系需滿足以下條件設第一溫室的最高處的高度為H,相鄰兩個所述系統之間的間距為D,則第二溫室的長度L和高度h滿足如下關系L< (L+D)h/H。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溫室最高處的高度為5. 8 6. 4米,所述第二溫室的高度為3 5米。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溫室與第二溫室的公用保溫墻體上開設有ー個給第二溫室米光的玻璃窗ロ。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菌室南側外部和第二菌室北側外部設有地下水池。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ニ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其特征在干,所述系統,還包括以地源熱泵作為能源的溫度控制系統,所述溫度控制系統的出風ロ位于各囷室和溫室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包括第一溫室和位于第一溫室下方的第一菌室,所述第一溫室由保溫墻體、支架、聯接支架桿件或棚繩、及透光膜構成,所述第一菌室與第一溫室公用保溫墻體;所述第一菌室的頂部為所述第一溫室的地面,在所述第一溫室的地面或者在所述第一菌室與第一溫室公用保溫墻體內設有將第一菌室內的二氧化碳通入所述第一溫室內的單向通風管道。本實用新型將菌室中的二氧化碳廢氣導入溫室中作為氣體肥料,滿足溫室中作物生長的需要,同時減少整個具有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功能的多層溫室系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專門為溫室中的作物補充二氧化碳所需的成本,同時盡可能減少病蟲害。
文檔編號A01G9/14GK202535813SQ2012201805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
發明者王京生 申請人:北京華茂和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