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切式條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耕機具,具體為一種深耕改土和整地一次完成的旋切式條耕機。
背景技術:
深翻土地具有改良土質、加深耕層厚度、增加土壤透氣性和持水性、減輕病蟲害發生的作用,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提高作物產量的重要耕作措施之一。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人類在深耕工具和技術上幾次大的革新,都為提高作物(特別是糧食)產量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 鍵促進作用,為解決人類生存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現階段國內外在改土、整地作業方面使用的機具主要有鏵式翻犁,夯擠式深松犁和旋切式旋耕耙。這些機具在農業生產上都發揮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長期的耕作實踐證明上述機具在使用效果上相對于現代的作物栽培技術耕作程序模式(制度)以及節能、高效、便捷、環保等理念而言,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憾。如鏵式翻犁耕層較淺(一般為26 35cm),反復耕作易形成犁底層,耗能高,效率低;夯擠式深松犁,松土有深度,但耗能高,不能打破耕層結構,改土效果差;旋耕耙耕層淺(15cm左右),主要用于整地,無深翻改土作用等。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農耕機具存在能耗高、效果差、效率低且無法深翻改土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旋切式條耕機。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旋切式條耕機,包括支架,支架上穿有主軸,且支架上固定有與主軸傳動連接的傳動箱,主軸上間隔設置有與其固定的若干圓形鋸盤,圓形鋸盤的邊緣上連接有鋸齒,且相鄰兩圓形鋸盤之間設有與主軸固定的螺旋式旋耕耙齒。前茬作物收獲、秸桿還田后,利用拖拉機驅動牽引支架,動力機構帶動傳動機構進而帶動主軸旋轉,主軸上的圓形鋸盤及鋸齒用于條帶式旋切耕層及深處(深500mm)土壤,并對生、熟土壤進行攪拌,同時通過旋耕耙齒進行淺旋耕(深150mm),從而達到深旋切與淺旋耕同步進行,上層土與下層土充分拌勻,深旋與整地一次完成的目的,克服了現有農耕機具存在能耗高、效果差、效率低且無法深翻改土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靠,局部耕作深度達50cm左右,可以條帶式旋切和攪拌深層和表層土壤,將深層生土與表層熟土旋切攪拌,加速土壤熟化,改土和增產效果大幅提升,降低能耗的同時實現了改土和整地同步作業的目的,提高了耕作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支架,2-主軸,3-傳動箱,4-圓形鋸盤,5-鋸齒,6-旋耕耙齒。
具體實施方式
旋切式條耕機,包括支架1,支架I上穿有主軸2,且支架I上固定有與主軸2傳動連接的傳動箱3,主軸2上間隔設置有與其固定的若干圓形鋸盤4,圓形鋸盤4的邊緣上連接有鋸齒5,且相鄰兩圓形鋸盤4之間設有與主軸2固定的螺旋式旋耕耙齒6。具體實施過程中,深旋整地后,淺層150_表土及切溝土壤中各混有約1/9左右生土,8/9左右的熟土,切溝犁底層被打破,熟土下移150 200_,增加了深層土壤中熟土的含量,相當于局部耕層土壤達到500mm深;第一次作業時隨地勢同向順序深旋,當季深旋一 次,下季作業時,最好與上次作業方向或旋溝位置呈橫向或錯溝作業,這樣逐次漸進式深旋多次后(3 4次)基本可將耕層(熟土或半熟土層)加深至450 500mm,同時又不致一次整體深翻過深造成耕層生土過多而影響當季作物生長。
權利要求1.一種旋切式條耕機,包括支架(I ),支架(I)上穿有主軸(2),且支架(I)上固定有與主軸(2 )傳動連接的傳動箱(3 ),其特征在于主軸(2 )上間隔設置有與其固定的若干圓形鋸盤(4),圓形鋸盤(4)的邊緣上連接有鋸齒(5),且相鄰兩圓形鋸盤(4)之間設有與主軸(2)固定的螺旋式旋耕耙齒(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耕機具,具體為一種深耕改土和整地一次完成的旋切式條耕機,解決了現有農耕機具存在能耗高、效果差、效率低且無法深翻改土的問題。旋切式條耕機,包括支架,支架上穿有主軸,且支架上固定有與主軸傳動連接的傳動箱,主軸上間隔設置有與其固定的若干圓形鋸盤,圓形鋸盤的邊緣上連接有鋸齒,且相鄰兩圓形鋸盤之間設有與主軸固定的螺旋式旋耕耙齒。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靠,局部耕作深度達50cm左右,可以條帶式旋切和攪拌深層和表層土壤,將深層生土與表層熟土旋切攪拌,加速土壤熟化,改土和增產效果大幅提升,降低能耗的同時實現了改土和整地同步作業的目的,提高了耕作效率。
文檔編號A01B33/00GK202514245SQ2012201762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4日
發明者史引紅, 宋虹, 張建成, 張相斌, 王永杰, 蔡岳, 謝三剛, 賈玉海 申請人: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