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生產過磷酸鈣的工藝有兩種:1、利用彡24%含量的磷礦加水球磨成水份在28% 33%,細度在88 98目的礦漿與98%濃度的硫酸按3:1混合,熟化8小時得過磷酸鈣。2、利用> 24%含量的磷礦烘干球磨成細度在88 98目的礦粉與70%濃度的硫酸按3:1混合,熟化24小時得過磷酸鈣。以上兩種產品,除含有效P2O5彡12%,水份彡15%,游離酸彡5.5%外,還含有效硫3% 5%,此種過磷酸鈣的生產工藝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受天氣、電、水、機械故障的影響,水分和游離酸難以控制,工人的返工次數多,危害元素重金屬鉛容易超質量標準,甚至能超標兩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利用三廢原料生產復混磷肥,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能源資源,而且生產出的產品質量穩定,符合國家標準。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I)將含磷廢灰與過磷酸鈣按重量比0.9 1.1:0.9 1.1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A;(2)將磷渣與濾丙按重量比0.9 1.1:1.8 2.2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B ;(3)將混肥A與混肥B按重量比0.9 1.1:0.9 1.1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C ;(4)將混肥C與鍋灰按重量比0.9 1.1:3.6 4.4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D ;(5)將混肥D與白肥按重量比0.9 1.1: 1.8 2.2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成品。作為優選,它包括以下步驟:(I)將含磷廢灰與過磷酸鈣按重量比0.9:1.1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A ;(2)將磷渣與濾丙按重量比1.0:2.0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B ;(3)將混肥A與混肥B按重量比1.1:0.9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C ;(4)將混肥C與鍋灰按重量比1.0:4.0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D ;
`
(5)將混肥D與白肥按重量比1.0:2.0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成品。其中,所述含磷廢灰來自黃磷生產工藝煙道中累積的粉塵,其中P2O5的含量為4-6% ο其中,所述鍋灰來自黃磷生產工藝煅燒產生的鍋底灰,其中P2O5的含量為
1.5-2.5%。
其中,所述磷渣來自黃磷生產工藝中得到的副產品,其中P2O5的含量> 16%。其中,所述產品白肥和濾丙都為生產磷酸氫鈣時得到的次品磷酸氫鈣。其中,過磷酸鈣的生產可以按以下兩種方法:1、利用彡24%含量的磷礦加水球磨成水份在28% 33%,細度在88 98目的礦漿與98%濃度的硫酸按3:1混合,熟化8小時得出產品(生產肥)或過磷酸鈣。2、利用> 24%含量的磷礦烘干球磨成細度在88 98目的礦粉與70%濃度的硫酸按3:1混合,熟化24小時得產品(生產肥)或過磷酸鈣。實踐證明,可以添加到過磷酸鈣中的有效P2O5化合物原料有以下五種:1、化工企業:黃磷廠利用彡28%含量的磷礦與焦煤煅燒,制取主導產品99.99%的元素磷,副產品25% 30%的泥磷。泥磷通過熱法磷酸提取主導產品70%的磷酸,副產品磷渣含有效P2O5彡16%、水份彡10%、游離酸彡3% ;次產品含磷廢灰來自生產工藝煙道中累積的粉塵,其中含有效P2O5為4-6%,水份彡10%、游離酸彡3%,同時還得到來自生產工藝煅燒產生的次產品鍋灰,其中P2O5的含量為1.5-2.5%。以上兩種含磷化合物原料(磷渣和含磷廢灰)除含有效P205彡16%,4-6%外,還含有:鉀、鋅、硼、銅、鐵、猛、韓、硫、氯等各種微量元素,但危害元素重金屬砷、鎘、鉛超質量標準< 3倍。2、化工企業:磷酸氫鈣廠利用彡28%含量的磷礦粉和硫酸混合分解,制取主導產品磷酸氫鈣,副產品白肥含有效P205彡15%,水份彡20%,游離酸彡1%;次品濾丙含有效P205彡8%,水份彡20%,游離酸< 1%。以上兩種含磷化合物原料(白肥和濾丙)除含有效P205彡15%、彡8%,游離酸彡1%夕卜,還含有效鈣>20%,而且微害元素重金屬鎘、砷、鉛、鉻、汞等各項指標均低于質量標準的2倍以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磷渣、磷粉、白肥、含磷廢灰、濾丙和過磷酸鈣等原料配制生產出的復混磷肥產品,不但能達到產品質量穩定,符合國家標準,而且產品中所含的鉀、銅、鐵、鋅、錳、硼、氯、鈣、硫等各種微量元素,得到充分利用,促進作物生長,改良土壤品質性質結構,同時預防土地越種越“瘦”,維護糧食安全,鞏固農業持續發展。2、利用工業三廢,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生產成本有所降低,不但鞏固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且也促 進了工業可持續發展。3、變廢為寶,節約資源能源,企業和農民得到實惠,復混磷肥產品在質優、價廉的情況下,引導農民逐步放棄對化學肥、激素肥的依賴。預防農民對化學肥依賴越演越烈,造成糧食危險成倍增加的結局。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其中的幾個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實施例一:
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I)將含磷廢灰14.8噸與過磷酸鈣18.2噸混合均勻,得混肥A 33噸;(2)將磷渣9噸與濾丙18噸混合均勻,得混肥B 27噸;(3)將混肥A 33噸與混肥B 27噸混合均勻,得混肥C 60噸;(4)將混肥C 60噸與鍋灰240噸混合均勻,得混肥D 300噸;(5)將混肥D 300噸與白肥600噸混合均勻,得成品900噸。其中,過磷酸鈣的生產按以下的方法:利用> 24%含量的磷礦加水球磨成水份在28% 33%,細度在88 98目的礦漿與98%濃度的硫酸按3:1混合,熟化8小時得出產品(生產肥)或過磷酸鈣。將含量24%的磷礦70噸加水球磨成水份在28%,細度在88目的礦漿與98%濃度的硫酸33噸混合,熟化8小時得出過磷酸鈣100噸。實施例二: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I)將含磷廢灰12.5噸與過磷酸鈣15.1噸混合均勻,得混肥A 27.6噸;(2)將磷渣11.9噸與濾丙21.8噸混合均勻,得混肥B 33.7噸;(3)將混肥A ·
(4)將混肥C 61.3噸與鍋灰200噸混合均勻,得混肥D 261.3噸;(5)將混肥D 261.3噸與白肥638.7噸混合均勻,得成品900噸。其中,過磷酸鈣的生產按以下的方法:將含量24%的磷礦70噸加水球磨成水份在30%,細度在92目的礦漿與98%濃度的硫酸33噸混合,熟化8小時得出過磷酸鈣100噸。實施例三: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I)將含磷廢灰16噸與過磷酸鈣13噸混合均勻,得混肥A 29噸;(2 )將磷渣11噸與濾丙18噸混合均勻,得混肥B 29噸;(3)將混肥A 29噸與混肥B 29噸混合均勻,得混肥C 58噸;(4)將混肥C58噸與鍋灰283.4噸混合均勻,得混肥D 341.4噸;(5)將混肥D 341.4噸與白肥558.6噸混合均勻,得成品900噸。其中,過磷酸鈣的生產按以下的方法:將含量24%的磷礦70噸加水球磨成水份在33%,細度在98目的礦漿與98%濃度的硫酸33噸混合,熟化8小時得出過磷酸鈣100噸。將上述實施例一到三中所得的成品進行檢測,結果如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1)將含磷廢灰與過磷酸鈣按重量比O.9 I. 1:0. 9 I. I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A;(2)將磷渣與濾丙按重量比O.9 I. I: I. 8 2. 2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B ;(3)將混肥A與混肥B按重量比O.9 I. I: O. 9 I. I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C ;(4)將混肥C與鍋灰按重量比O.9 I. 1:3. 6 4. 4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D ;(5)將混肥D與白肥按重量比O.9 I. I: I. 8 2. 2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含磷廢灰與過磷酸鈣按重量比O.9:1. I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A ; (2)將磷渣與濾丙按重量比I.0:2. O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B ; (3)將混肥A與混肥B按重量比I.I: O. 9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C ; (4)將混肥C與鍋灰按重量比I.0:4. O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D ; (5)將混肥D與白肥按重量比I.0:2. O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成品。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廢灰來自黃磷生產工藝煙道中累積的粉塵,其中P2O5的含量為4-6%。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鍋灰來自黃磷生產工藝煅燒產生的鍋底灰,其中P2O5的含量為I. 5-2. 5%。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渣來自黃磷生產工藝中得到的副產品,其中P2O5的含量> 16%。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產品白肥和濾丙都為生產磷酸氫鈣時得到的次品磷酸氫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復混磷肥的生產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1)將含磷廢灰與過磷酸鈣按重量比0.9~1.1:0.9~1.1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A;(2)將磷渣與濾丙按重量比0.9~1.1:1.8~2.2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B;(3)將混肥A與混肥B按重量比0.9~1.1:0.9~1.1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C;(4)將混肥C與鍋灰按重量比0.9~1.1:3.6~4.4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混肥D;(5)將混肥D與白肥按重量比0.9~1.1:1.8~2.2的比例混合均勻,得成品。它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三廢原料生產復混磷肥,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能源資源,而且生產出的產品質量穩定,符合國家標準。
文檔編號C05G1/00GK103253996SQ20121037971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9日
發明者趙正富 申請人:趙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