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用菌的驚菌技術,具體地說是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現在很多種食用菌都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木。各種食用菌在栽培過程中,出菌次數為3-4次,在接近出菇末期時,出菇率和出菇質量都大大降低。以栗蘑仿野生栽培為例,就河北省遷西縣而言,最合適的出菇時期為5月上旬至10月上旬,栗蘑出菇進入10月份以后,進入出菇末期,菌棒內的營養不能充分供給,正常出菇3-4茬之后菌棒將不再出菇,因此出菇次數的多少和出菇質量直接關系著菇農的收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栗蘑仿野生栽培出菇次數少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增加出菇次數的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具體方法是
A、前期準備
栗蘑的仿野生栽培在空白土地上挖好長條形畦,將發好菌的栗蘑菌袋脫去,將圓柱形的菌棒平整的擺放在長條形畦內,要求菌棒上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擺放好的菌棒上表層鋪設ー層細土層,厚度為l-2cm,再在細土層上表面鋪設一層碌石;
B :驚菌增生
當栗蘑仿野生栽培進入出菇末期時,將菌棒上表層的礫石和細土層剝離,用干凈的エ具將菌棒上表層O. 5-lcm的老菌蓋剝去,然后繼續保持出菇期的水分、溫度等管理條件,等待最后一在新姑。該方法主要應用在栗蘑仿野生栽培的出菇末期。干凈的工具為消毒之后的平鏟等較鋒利的工具。本發明所公開的這種驚菌曾增產的方法,主要應用于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的出菇末期,方法簡單,充分利用菌棒內的營養資源,能夠有效増加出菇次數,增加菇農的收入。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ー步說明。本發明所公開的這種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應用在栗蘑仿野生栽培的出菇末期,具體方法如下。A、前期準備
栗蘑的仿野生栽培在空白土地上挖好長條形畦,將發好菌的栗蘑菌袋脫去,將圓柱形的菌棒平整的擺放在長條形畦內,要求菌棒上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擺放好的菌棒上表層鋪設ー層細土層,厚度為l-2cm,再在細土層上表面鋪設一層碌石;
B :驚菌增生
當栗蘑仿野生栽培進入出菇末期時,將菌棒上表層的礫石和細土層剝離,用干凈的エ具將菌棒上表層O. 5-lcm的老菌蓋剝去,然后繼續保持出菇期的水分、溫度等條件,等待最
后ー茬新菇。以河北省遷西縣為例,到了毎年的十月上旬時,栗蘑菌棒已經正茬出菇3-4茬,傳統的栽培過程中,此時的菌棒已經不出菇了。在已經達到菌袋與其轉化率的基礎上,將出菇的長條形畦中菌棒表面的礫石和細土層剝離,露出栗蘑菌棒,此時的栗蘑菌棒由于之前已經出菇的原因,在菌棒的上端長出ー層菌蓋,用消毒之后的鋒利平鏟將老菌蓋剝去,剝離高度為O. 8cm,然后繼續保持出菇期的水分、溫度等條件,培養4-7天后可長出最后ー茬新菇。
用于剝離老菌蓋的工具為消毒之后的平鏟、平鐵鍬等較鋒利的工具,原因是避免帶入不必要的雜菌。也不能將老菌蓋鏟除的厚度過大,否則破壞了菌棒的整體結構,影響除菌。
權利要求
1.一種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是 A、前期準備 栗蘑的仿野生栽培在空白土地上挖好長條形畦,將發好菌的栗蘑菌袋脫去,將圓柱形的菌棒平整的擺放在長條形畦內,要求菌棒上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擺放好的菌棒上表層鋪設一層細土層,厚度為l-2cm,再在細土層上表面鋪設一層碌石; B :驚菌增生 當栗蘑仿野生栽培進入出菇末期時,將菌棒上表層的礫石和細土層剝離,用干凈的工具將菌棒上表層0. 5-lcm的老菌蓋剝去,然后繼續保持出菇期的水分、溫度等管理措施,等待最后一在新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主要應用在栗蘑仿野生栽培的出菇末期。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凈的工具為消毒之后的平鏟等較鋒利的工具。
全文摘要
一種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中驚菌增產的方法。在空白土地上挖好長條形畦,將發好菌的栗蘑菌袋脫去,將圓柱形的菌棒擺放在畦內;在擺放好的菌棒上表層鋪設一層細土層,再在細土層上表面鋪設一層礫石;當栗蘑仿野生栽培進入出菇末期時,將菌棒上表層的礫石和細土層剝離,用工具將菌棒上表層0.5-1cm的老菌蓋剝去,然后繼續保持出菇期的水分、溫度等條件,等待最后一茬新菇。這種驚菌曾增產的方法,主要應用于栗蘑仿野生栽培過程的出菇末期,方法簡單,充分利用菌棒內的營養資源,能夠有效增加出菇次數,增加菇農的收入。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823434SQ20121035844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王鳳春 申請人:遷西縣板栗產業研究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