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移動式大棚的搭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基礎設施的設計與建設方法,具體的說是ー種新型農業大棚的設計與搭建方法。
背景技術:
現在通常使用的大棚是固定不動的,幾年下來受到重茬的影響,產品質量產量都會下降,大棚本身也常有變形、倒塌的情況發生。為此設計發明一種投資低、抗性強、拆裝方便、因地因時隨時搭建的新型大棚,降低農戶的經濟負擔,提高大棚利用率和農產品收益。
發明內容
此發明為降低農戶經濟負擔,提高大棚利用率和農產品收益的一種設計,其特殊之處是 I、投資低。這種移動大棚的投資較低,每畝(的投資大約在3500元左右,使用年限卻在十幾年。2、拆裝方便。這種移動大棚的主要構件,都是用活扣連接在一起的,因此拆裝都很方便,勞動強度低。3、大小靈活。由于這種移動大棚的構件是活扣連接,因此它的大小也不受地塊大小和方向的限制,可大可小,可長可短,可以因地因時隨時建棚。4、抗性強。這種移動大棚采用的是內撐外壓結構,內有撐線鋼絲支撐大棚,外有壓線鋼絲壓緊棚膜,還可以加上抗風帶,因此移動大棚的抗風雪能力很強。5、提前延后效益高。移動大棚拆裝放便,可以選擇在大田蔬菜與冬季日光溫室生產的空檔搭建,種植蔬菜瓜果,補市場空缺。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建棚準備I、大棚的跨度。目前建造的移動大棚跨度一般在7-15m,棚長80-100m,棚中脊高2-2. 5m。2、支柱的制作。移動大棚的柱包括中脊柱、腰柱和邊柱,它們都是由6分鋼管和4分鋼管組成的,由于6分鋼管和4分鋼管的粗細不同,用兩根鋼管相套,做成的支柱可以自由升降,調節長度。6分鋼管用來做底桿,底桿長I. 5m,在底桿的一端距頂部40cm處,把角鐵和鋼管捍在一起,成“十”字形,這么做的日的是為了使底桿在插入地面時可以固定住,防止底桿下滑到土中。4分鋼管用來做頂桿,中脊柱高度采用I. 5m、腰柱高度采用I. 2m,邊柱高度采用O. 6m、6分鋼管和4分鋼管之間用緊固件固定,緊固件長2cm,鉆孔并擰上螺絲,套在4分鋼管上,就可以將兩根鋼管固定起來。在中脊柱和腰柱的頂端有凹形小槽,凹形小槽的作用是用來固定撐線鋼絲的。邊柱上端套有邊角頂,邊角頂是ー個20cm長的方管,方管和邊柱之間用5cm長的6分鋼管固定,再將方管兩端鋸一凹形小槽,用以固定撐線鋼絲。
3、地錨的制作。用8號鉛絲的一端系上長磚,另ー頭系上地錨鉤,一個地錨就制作完成。一般從磚底到鉤頂的高度約為85cm。4、撐線和壓線的制作。撐線采用2. 6號鋼絲,壓線采用3. O號鋼絲,將鋼絲的兩端各系上鐵鉤,撐、壓線就制作完成了,一般跨度12米的大棚需要14. 5-15. 5米的鋼絲。5、大棚兩端邊架的制作。用4分鋼管按照棚高和棚跨的要求彎成弧形,棚內ー側用支柱支撐,外一側 用鉛絲接緊固定,其中一段邊架留門,供出入和通風。ニ、大棚搭建搭建移動大棚時,要根據地塊的面積大小和走向來規劃大棚的方位及棚長棚寬。這里以南北走向、東西占地寬13. 5m,棚長50m的大棚為例介紹ー下搭建大棚的過程。I、挖地錨坑。沿著東西兩側,對稱排列,分別打出兩排地錨坑,撐線地錨坑間距12m,壓線地錨坑間距13. 5m,兩個坑之間的間隔是2m,在挖坑時,一般挖坑80cm深,坑口直徑約40cm。2、埋地錨。將地錨系磚的ー頭埋人坑內,地錨鉤的一端露出地面5-10cm。埋的時候請注意,要ー邊埋ー邊將土踩實,最后還要將表層的土踩緊踏實,可以用手大致丈量一下地鉤的高度。3、插支柱。在撐線地錨坑之間,分別沿東西向和南北向拉上直線作為坐標,在兩線的交叉處順次插人中脊柱,腰柱,邊柱,這樣做的目的是將支柱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插入支柱吋,中脊柱與地面垂直,腰柱和邊柱與地面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中脊柱和腰柱的間距為
2.5m,腰柱和邊柱的間距為2. lm,邊柱距大棚邊沿約I. 4m。首先要將底桿插好,再在4分鋼管上距一端20cm處擰上緊固件,然后將4分鋼管分別插入底桿中,注意,邊角頂要用布條包裹上,以增大鋼絲與鋼管之間的摩擦力,包裹好的邊角頂直接套在邊柱上就可以了。4、固定撐線。將2. 6號鋼絲攤開,兩頭掛在地錨鉤卜,然后將撐線的兩邊掛在邊柱的邊角頂上,兩邊同時反方向扳動邊柱,以拉動撐線,使撐線保持繃緊狀態,然后再用カ將撐線抬上中脊柱和腰柱的凹槽里,為增加摩擦力,也為了防止鋼絲因磨損而斷裂,可以在凹槽與鋼絲間墊上布片。5、安裝邊架。在規劃地塊的南端和北端分別安裝上邊架,用腳將4分鋼管的兩端踩成弧形,插人6分鋼管做的底桿中,根據大棚跨度的不同,棚內ー側用若干根與邊架垂直或成45度角的鋼管支撐。6、安裝抗風帯。為了增強大棚的抗風性能,可以加裝3根抗風帶,在撐線和邊架固定好以后就可以安裝了,抗風帶的材料是長約55m的灌溉用小白龍管,首先沿大棚兩側順棚的方向各拉ー根,白龍管的ー頭固定在邊架的外側,固定方法與地錨類似,挖一口 80cm深的坑,將白龍管纏繞在長磚上,再埋入坑中,然后用透明膠帶把白籠管固定在每ー根邊柱的邊角頂上,扣好棚膜后,再在大棚迎風方向ー側的中柱和腰柱之間拉最后一根小白龍管。7、安裝壓線。將壓線有鐵鉤的一端掛在地錨鉤上,無鐵鉤的一端搭在另一邊的地錨鉤上,使壓線保持松松的狀態,等扣好棚膜后再進行調整。8、扣棚膜。棚膜放在壓線和撐線之間,扣上后,兩邊用土塊壓緊,再依順棚方向拉緊繃實,棚膜拉好后,要將南北兩端邊架外側的棚膜埋入土中,并使棚面繃緊。9、調整壓線。扣好棚膜后,將棚膜上的壓線拉緊壓實,壓線的一端已經用鐵鉤掛在壓線地錨上了,另一端需幾個人合力拉緊,然后直接拴在地錨上,這樣做的目的是將棚膜壓緊,做成內撐外壓型的結構。在搭建大棚時請注意,固定撐壓線時多出的鋼絲要透明膠帶綁好,以防刮破棚膜。棚膜扣好后,要用扛板調整支柱的高度,使撐線、壓線、棚膜處于繃 緊的狀態。
權利要求
1.此發明為降低農戶經濟負擔,提高大棚利用率和農產品收益的一種設計,其特征是. 1.投資低。這種移動大棚的投資較低,每畝的投資大約在3500元左右,使用年限卻在10年以上,這種低投資,高使用率的特點決定了它容易被廣大農民朋友接受并推廣使用。. 2.拆裝方便。這種移動大棚的主要構件,都是用活扣連接在一起的,因此拆裝都很方便,勞動強度低。幾個勞動力,半天時間就可以搭建或拆除一個大棚。.3.大小靈活。由于這種移動大棚的構件是活扣連接,因此它的大小也不受地塊大小和方向的限制,可大可小,可長可短,可以因地因時隨時建棚。.4.抗性強。這種移動大棚采用的是內撐外壓結構,內有撐線鋼絲支撐大棚,外有壓線鋼絲壓緊棚膜,在風大的地區,還可以加上抗風帶,因此移動大棚的抗風雪能力很強。. 5.提前延后效益高。移動大棚拆裝放便,可以選擇在大田蔬菜與冬季日光溫室生產的空檔搭建,種植蔬菜瓜果,補市場缺,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全文摘要
新型移動式大棚是為了解決固定大棚造價高、受地塊大小和方向限制、建造工程復雜和無法挪動利用等弊端而設計的一種新型結構。這種移動大棚的主要構件,都是用活扣連接在一起的,拆裝方便,勞動強度低。大小也不受地塊大小和方向的限制,可大可小,可以因地因時隨時建棚,不需要農民調整土地。采用的是內撐外壓結構,即內有撐線鋼絲支撐大棚,外有壓線鋼絲壓緊棚膜,還可以加上抗風帶,移動大棚的抗風雪能力很強。由于移動大棚拆裝放便,因此可以選擇在大田蔬菜與冬季日光溫室生產的空檔搭建,種植蔬菜瓜果,打時令差,補市場缺,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G9/14GK102839820SQ20121033856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5日
發明者王超 申請人: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