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及胚狀體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及胚狀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百合無菌苗的根,接種在誘導培養基中,進行暗培養,培養室溫度為25±2℃;2)將暗培養獲得的愈傷組織上的胚狀體轉接到生長和生根培養基上,光下進行培養,每天16-20小時光照,溫度為25±2℃;3)胚狀體變綠,逐漸發育成正常植株,并生根。用本發明該特定的培養方法及培養基,可使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的誘導率達100%,培養50天左右每個根外植體均長滿愈傷組織,胚狀體誘導率90%,植株生長健壯。
【專利說明】一種利用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及胚狀體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利用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及胚狀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百合是百合科(Iiaceae)百合屬(m)植物的統稱,百合不僅以其花朵大型、色彩豐富、氣味芳香而為世界各國人民所青睞,而且還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
[0003]百合的傳統繁殖方式以鱗莖、鱗片、珠芽繁殖為主,也可用種子繁殖。但這些方法繁殖系數較小,特別是經多代繁殖以后,常造成種性退化,甚至病毒積累,影響百合的產量和質量,制約了百合鱗莖和切花的大規模生產。
[0004]百合的組織培養和植株再生可通過如下三條途徑來實現:(I)器官發生途徑,即通過外植體腋芽發育和不定芽的產生,形成叢生芽塊的過程;(2)愈傷組織誘導及再分化途徑,即外植體首先經誘導形成愈傷組織,然后再經分化形成不定芽的過程;(3)胚狀體發生途徑,即通過外植體直接誘導產生胚狀體或先形成愈傷組織,再經愈傷組織形成胚狀體的過程。通過這三條途徑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個外植體繁殖出幾百個甚至千萬個具有相同遺傳性狀的小植株,為植 物的繁殖生產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因此,利用組織培養技術,能夠迅速去除病毒和更新品種,加快百合的快速繁殖速度,縮短百合的生育周期,彌補種球繁育的不足,是百合商品化及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0005]用于百合離體快繁的外植體有鱗片、種子、珠芽、莖段、花瓣、花絲、葉片、花藥、子房、花梗等,但是迄今還未見有用根作外植體的報道。與莖葉等其他組織培養相比,植物根組織培養相對滯后,百合根組織培養更為突出,但根組織培養具有獨特且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優點,故有廣泛、深入開展研究的必要。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利用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及胚狀體的培養方法。通過采用含有特殊成分(6-BA細胞分裂素、PIC除草劑和水解酪蛋白)的MS培養基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針對百合根外植體,用本發明特定的培養方法,使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的誘導率達100%,培養50天后每個根外植體均長滿胚性愈傷組織,胚狀體誘導率90%,植株生長健壯。
[0007]所述的利用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及胚狀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I)選取百合無菌苗的根,接種在誘導培養基中,進行暗培養,培養室溫度為25±2°C。
[0009]2)將暗培養獲得的愈傷組織上的胚狀體轉接到生長和生根培養基上,光下進行培養,每天16-20小時光照,溫度為25±2°C。
[0010]3)胚狀體變綠,逐漸發育成正常植株,并生根。
[0011]其中,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由MS培養基1L、蔗糖30000mg/L、瓊脂粉5000mg/L,以及由6-BA 0.5_2mg/L,PIC 0.5_2mg/L,水解酪蛋白500mg/L組成的特殊成分配置而成。
[0012]所述的生長和生根培養基由MS培養基1L、BA 0.2mg/L, HMI 0.2mg/L配置而成。
[0013]所述的MS培養基為市售常規產品,其成分及用量如下表1所示,其中mg/L表述每升MS培養基中含各成分的毫克數。
[0014]表1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百合根誘導愈傷組織及胚狀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百合無菌苗的根,接種在誘導培養基中,進行暗培養,培養室溫度為25±2°C;2)將暗培養獲得的愈傷組織上的胚狀體轉接到生長和生根培養基上,光下進行培養, 每天16-20小時光照,溫度為25±2°C ;3)胚狀體變綠,逐漸發育成正常植株,并生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由MS培養基1L、蔗糖 30000mg/L、瓊脂粉 5000mg/L,以及由 6-BA 0.5_2mg/L,PIC 0.5_2mg/L,水解酪蛋白 500mg/ L組成的特殊成分配置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長和生根培養基由MS培養基 1L、BA 0.2mg/L, HMI 0.2mg/L 配置而成。·
【文檔編號】A01H4/00GK103563740SQ201210255956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3日
【發明者】周音, 張建軍, 陳敏敏, 謝紀紅 申請人:上海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