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慈茹花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的種植,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慈茹花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慈茹花屬天南星科的球根花卉,馬蹄蓮屬,為近年新興花卉之一,作為鮮切花市場需求較大,前景廣闊。由于馬蹄蓮葉片翠綠,花苞片潔白碩大,宛如馬蹄,形狀奇特,是國內外重要的切花花卉,用途十分廣泛。我國土地遼闊,地勢起伏,氣候各異,形成的花卉種類幾多,既有熱帶、亞熱帶、溫帶、溫寒帶花卉,又有高山花卉、巖生花卉、沼澤花卉、水生花卉等,是世界上花卉種類和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得天優厚的資源優勢,為我國花卉雄居于世界花卉之林, 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我國花卉種植資源經過歷代的栽培選育,產生了千變萬化、多姿色彩的園藝品種。慈茹花為我國園林花卉品種,其性喜溫暖氣候,不耐寒,不耐高溫,生長溫度20°C左右年不休眠,適宜8月下旬至9月上旬栽植,由于有關慈茹花人工種植的相關研究較少,公知的應用為分株繁殖、組織培養、水培等繁殖技術,對其造成的損害有:種苗植株生長不良或采用不規范種植,使得花卉通過一些小的傷口造成感染,被感染的葉片和莖變為深綠色,有壞死斑和腐斑,并分泌粘液,最終植株倒掉;而且由于栽培時間有所限制,影響到慈茹花的工廠化栽培,和供應于市場的時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設計規范化種植方法,提高產品的規范化種植方法,提聞廣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慈茹花的種植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11月上中旬檢驗球莖,對10克以下球莖進行銷毀,10克以上球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水以1: 300 500比例混勻,浸種2 3小時;b.11月中下旬,將浸種后的球莖種植于用細土和廄肥以2: I的體積比例混勻作為育苗基質,按種子0.5 1.5g/m2 土地的栽種量栽后置半蔭處,保持墑面土壤相對濕度在70 80%,以利出芽,出芽后置陽光下,待霜降移人溫室,室溫保持10°C以上,及時澆水、施月巴、排水和除草;c.次年5月上旬球莖起土移栽,定植前7 10天翻挖土地、曬垡、平整,按1.8m起畦,畦面寬1.5m,溝寬0.3m,溝深0.2m,成高畦低溝,畦面平整后,施基肥,按(20+30)cmX 20cm的株行距種植,每畝栽苗1.2 1.5萬穴,每穴栽苗I株,平均每畝栽苗1.2 1.5萬株;d.施肥:①在移栽前結合整地每畝施用3000kg/畝腐熟農家肥、80kg/畝過磷酸鈣,并通過翻挖土塊使土肥相互接觸,混合勻稱用做基肥;②慈姑花在移栽后20 28天幼苗成活后需施追肥,采用尿素5 7kg/畝條施,當進入旺盛的營養生長階段時用尿素為6kg/畝和硫酸鉀6.4kg/畝混勻條施,每次采割后一周內用尿素6kg/畝和硫酸鉀6.4kg/畝混勻條施;e.病蟲害防治:化學防治燈盞花生長期間3 5天要檢查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水以1: 300 500比例混勻,霧狀噴施于病株上,每兩次施藥間隔的時間為5 10天,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最后一次施藥應距離燈盞花采收期30天以上;f.最佳采收期為現蕾期到盛花期。所述一種慈茹花的種植方法,出苗率達到20%以上,播種后80 100天,出芽,株高14 20cm,根長8 11cm,無·病斑,生長優勢;農藥殘留量低。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慈茹花的種植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該技術則更為全面和系統地就慈茹花的球莖處理、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種植技術體系;同時,在研究程度上也更為深入,每一技術環節上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并形成了具體的和豐富的技術內涵;高產穩產,經過多年的研究與開發結果表明,該技術能獲得露地單產200公斤,保護地300公斤的產量,農藥殘留量低,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種植。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a.2009年11月上中旬檢驗球莖,對10克以下球莖進行銷毀,10克以上球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水以1: 450比例混勻,浸種3小時;b.11月中下旬,將浸種后的球莖種植于用細土和廄肥以2: I的體積比例混勻作為育苗基質,按種子1.0g/m2 土地的栽種量栽后置半蔭處,保持墑面土壤相對濕度在70 80%,以利出芽,出芽后置陽光下,待霜降移人溫室,室溫保持12°C,及時澆水、施肥、排水和除草;c.2010年5月上旬球莖起土移栽,定植前7 10天翻挖土地、曬垡、平整,按1.8m起畦,畦面寬1.5m,溝寬0.3m,溝深0.2m,成高畦低溝,畦面平整后,施基肥,按(20+30)cmX 20cm的株行距種植,每畝栽苗1.2 1.5萬穴,每穴栽苗I株,平均每畝栽苗1.2 1.5萬株;d.施肥:①在移栽前結合整地每畝施用3000kg/畝腐熟農家肥、80kg/畝過磷酸鈣,并通過翻挖土塊使土肥相互接觸,混合勻稱用做基肥;②慈姑花在移栽后20 28天幼苗成活后需施追肥,采用尿素5 7kg/畝條施,當進入旺盛的營養生長階段時用尿素為6kg/畝和硫酸鉀6.4kg/畝混勻條施,每次采割后一周內用尿素6kg/畝和硫酸鉀6.4kg/畝混勻條施;e.病蟲害防治:化學防治燈盞花生長期間5天要檢查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水以1: 450比例混勻,霧狀噴施于病株上,每兩次施藥間隔的時間為7天,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最后一次施藥應距離燈盞花采收期30天;f.最佳采收期為現蕾期到盛花期。
權利要求
1.一種慈茹花的種植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11月上中旬檢驗球莖,對10克以下球莖進行銷毀,10克以上球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水以1: 300 500比例混勻,浸種2 3小時; b.11月中下旬,將浸種后的球莖種植于用細土和廄肥以2: I的體積比例混勻作為育苗基質,按種子0.5 1.5g/m2 土地的栽種量栽后置半蔭處,保持墑面土壤相對濕度在70 80%,出芽后置陽光下,待霜降移人溫室,室溫保持10°C以上,及時澆水、施肥、排水和除草; c.次年5月上旬球莖起土移栽,定植前7 10天翻挖土地、曬垡、平整、起畦; d.施肥:①在移栽前結合整地每畝施用3000kg/畝腐熟農家肥、80kg/畝過磷酸鈣,并通過翻挖土塊使土肥相互接觸,混合勻稱用做基肥;②慈姑花在移栽后20 28天幼苗成活后需施追肥,采用尿素5 7kg/畝條施,當進入旺盛的營養生長階段時用尿素為6kg/畝和硫酸鉀6.4kg/畝混勻條施,每次采割后一周內用尿素6kg/畝和硫酸鉀6.4kg/畝混勻條施; e.病蟲害防治:化學防治燈盞花生長期間3 5天要檢查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水以1: 300 500比例混勻,霧狀噴施于病株上,每兩次施藥間隔的時間為5 10天,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最后一次施藥應距離燈盞花采收期30天以上; f.最佳采收期為現蕾期到盛花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慈茹花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出苗率達到20%以上,播種后80 100天,出芽,株高14 20cm,根長8 11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的種植,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慈茹花的種植方法。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設計規范化種植方法,提高產品的規范化種植方法,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其有益效果在于該技術則更為全面和系統地就慈茹花的球莖處理、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種植技術體系;同時,在研究程度上也更為深入,每一技術環節上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并形成了具體的和豐富的技術內涵;高產穩產,經過多年的研究與開發結果表明,該技術能獲得露地單產200公斤,保護地300公斤的產量,農藥殘留量低,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種植。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3155767SQ20111041980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明者林紅 申請人: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