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平移式灌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灌溉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平移式灌溉機。
背景技術:
目前的灌溉機多為旋轉型圓周式灌溉機。旋轉型圓周式灌溉機在進行灌溉時存在灌溉死角,不能達到全面灌溉;而且,這種旋轉型圓周式灌溉機在進行灌溉時存在重復灌溉的現象,從而造成水源浪費。另外,傳統的灌溉機一般都是在動力車上加裝儲水罐,用水泵加壓后進行噴灌,這種灌溉機的不足之處在于儲水罐儲水有限,只適合于小面積噴罐。專利號為200520023145. X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平移式噴灌機,其由于使用藥箱和隔膜泵作為供液裝置,該供液裝置的儲液量有限,不適合于大面積噴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平移式灌溉機,該平移式灌溉機能夠灌溉均勻、節省水源和全面灌溉,且該平移式灌溉機適合于大面積灌溉。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提供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包括有控制系統、噴水管道、平移機構,以及可平移和旋轉的供水機構,所述噴水管道設置于所述平移機構的上方,所述噴水管道、所述平移機構和所述供水機構通過杠桿連接,所述杠桿的支點與所述平移機構連接;
所述供水機構包括有減速電機、旋轉軸、驅動輪、支撐裝置和用于與地埋接頭連通的水管接頭,所述減速電機和所述驅動輪設置于所述旋轉軸上;所述支撐裝置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上,所述支撐裝置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噴水管道,所述水管接頭固定于所述支撐裝置的下端部。所述水管接頭的上端部的管口通過一段水管與所述噴水管道的管口連通。所述水管接頭與所述噴水管道連為一體。所述供水機構能夠以所述平移機構為圓點旋轉180°。所述平移機構包括有傳動裝置、傳動軸和兩個車輪,所述傳動裝置與所述傳動軸連接,兩個所述車輪分別設置于所述傳動軸的兩端部。所述噴水管道上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噴水嘴。所述噴水管道一端的管口連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下端管口通過一段水管與所述水管接頭的連通,所述三通管的另一個管口連接有第二噴水管道。所述第二噴水管道連接有第二供水機構。所述平移式灌溉機包括若干個平移機構和若干個供水機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包括有控制系統、噴水管道、平移機構,以及可平移和旋轉的供水機構,噴水管道設置于平移機構的上方,噴水管道、平移機構和供水機構通過杠桿連接,杠桿的支點與平移機構連接;供水機構包括有減速電機、旋轉軸、驅動輪、支撐裝置和用于與地埋接頭連通的水管接頭,減速電機和驅動輪設置于旋轉軸上;支撐裝置的一端連接于旋轉軸上,支撐裝置的另一端連接于噴水管道,水管接頭固定于支撐裝置的下端部。 由于設置有平移機構和可平移和旋轉的供水機構,使得本發明在進行灌溉時不存在灌溉死角,能達到全面灌溉,且本發明能夠灌溉均勻,從而節省水源;而且,本發明設置有用于與地埋接頭連通的水管接頭,使得本發明在灌溉時供水量充足,適合于大面積灌溉。
利用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圖I是本發明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的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在圖I和圖2中包括有
I——噴水管道、2——平移機構、3——供水機構、4——杠桿、
5——支點、6——支撐裝置、7——減速電機、8——旋轉軸、9——驅動輪、IO——水管接頭、11——傳動裝置、12——傳動軸、13——車輪、14——噴水嘴、15——管口、16——三通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I。本發明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的實施例1,如圖I所示,包括有控制系統、噴水管道
I、平移機構2,以及可平移和旋轉的供水機構3,噴水管道I設置于平移機構2的上方,噴水管道I、平移機構2和供水機構3通過杠桿4連接,杠桿4的支點5與平移機構2連接。由于設置有平移機構2和可平移和旋轉的供水機構3,使得本發明在進行灌溉時不存在灌溉死角,能達到全面灌溉,且本發明能夠灌溉均勻,從而節省水源。其中,杠桿4的一端活動連接于噴水管道1,杠桿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供水機構 3的支撐裝置6,杠桿4與支點5之間為活動連接;供水機構3以平移機構2為圓點可旋轉 180°,當供水機構3的過程中,供水機構3通過杠桿4帶動噴水管道I選擇180°。該平移式灌溉機在灌溉農田的過程中,當平移式灌溉機運行到一塊農田的盡頭時,平移機構2停止移動,供水機構3以平移機構2為圓點旋轉180°后,供水機構3和噴水管道I就轉到了另一塊農田進行灌溉。供水機構3包括有減速電機7、旋轉軸8和驅動輪9,減速電機7和驅動輪9設置于旋轉軸8上。其中,驅動輪9和減速電機7均為兩個,兩個減速電機7分別控制一個驅動輪9。減速電機7可通過旋轉軸8控制驅動輪9的移動、停止和旋轉。供水機構3還設置有支撐裝置6和用于與地埋接頭連通的水管接頭10,支撐裝置 6的一端連接于旋轉軸8上,支撐裝置6的另一端連接于噴水管道I,水管接頭10固定于支撐裝置6的下端部。其中,農田上設置有地埋接頭,地埋接頭為自來水管道的出水口,地埋接頭上安裝有電磁鐵;水管接頭10用于與地埋接頭連通,從而將自來水管道中的水通過地埋接頭和水管接頭10引到噴水管道I中。其中,農田中每隔50米就設置有一個地埋接頭,在平移式灌溉機運行的過程中, 當水管接頭10靠近地埋接頭時,地埋接頭上的電磁鐵會通電,然后會將水管接頭10和地埋接頭吸到一起,最終使水管接頭10和地埋接頭連通,從而自來水管道中的水通過地埋接頭進入到水管接頭10中。其中,每個地埋接頭供應的自來水足夠該平移式灌溉機灌溉50米的農田。水管接頭10的上端部的管口通過一段水管與噴水管道I的管口 15連通,從而通過此段水管可將水管接頭10的水引到噴水管道I中。其中,平移機構2包括有傳動裝置11、傳動軸12和兩個車輪13,傳動裝置11與傳動軸12連接,兩個車輪13分別設置于傳動軸12的兩端部。其中,傳動裝置11帶動傳動軸 12旋轉,傳動軸12帶動車輪13旋轉,從而使得車輪13進行平移式運動。噴水管道I上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噴水嘴14。噴水嘴14用于將引到噴水管道I中的水噴到農田中進行農田灌溉。本實施例中,該平移式灌溉機對農田的灌溉不局限于灌溉水,該平移式灌溉機還可對農田進行灌溉農藥或者其他液體物質。地埋接頭可通過管道連接自來水供水管,也可通過管道連接大型藥液箱。實施例2。本發明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的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之處在于,水管接頭10與噴水管道I連為一體。本實施例的其它結構及工作原理與實施例I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實施例3。本發明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的實施例3,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之處在于,噴水管道I 一端的管口連接有三通管16,三通管16的下端管口通過一段水管與水管接頭10的連通,三通管16的另一個管口連接有第二噴水管道,第二噴水管道連接有第二供水機構。本實施例的其它結構及工作原理與實施例I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實施例4。本發明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的實施例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的不同之處在于,平移式灌溉機包括若干個平移機構和若干個供水機構。本實施例的其它結構及工作原理與實施例3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控制系統、噴水管道、平移機構,以及可平移和旋轉的供水機構,所述噴水管道設置于所述平移機構的上方,所述噴水管道、所述平移機構和所述供水機構通過杠桿連接,所述杠桿的支點與所述平移機構連接;所述供水機構包括有減速電機、旋轉軸、驅動輪、支撐裝置和用于與地埋接頭連通的水管接頭,所述減速電機和所述驅動輪設置于所述旋轉軸上;所述支撐裝置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上,所述支撐裝置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噴水管道,所述水管接頭固定于所述支撐裝置的下端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接頭的上端部的管口通過一段水管與所述噴水管道的管口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接頭與所述噴水管道連為一體。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機構能夠以所述平移機構為圓點旋轉18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機構包括有傳動裝置、傳動軸和兩個車輪,所述傳動裝置與所述傳動軸連接,兩個所述車輪分別設置于所述傳動軸的兩端部。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水管道上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噴水嘴。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水管道一端的管口連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下端管口通過一段水管與所述水管接頭的連通,所述三通管的另一個管口連接有第二噴水管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噴水管道連接有第二供水機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式灌溉機包括若干個平移機構和若干個供水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灌溉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平移式灌溉機,其包括有控制系統、噴水管道、平移機構,以及可平移和旋轉的供水機構,噴水管道設置于平移機構的上方,噴水管道、平移機構和供水機構通過杠桿連接,杠桿的支點與平移機構連接;供水機構包括有減速電機、旋轉軸、驅動輪、支撐裝置和用于與地埋接頭連通的水管接頭,減速電機和驅動輪設置于旋轉軸上;支撐裝置的一端連接于旋轉軸上,支撐裝置的另一端連接于噴水管道,水管接頭固定于支撐裝置的下端部。由于設置有平移機構和可平移和旋轉的供水機構,使得本發明在進行灌溉時不存在灌溉死角,能達到全面灌溉,且灌溉均勻,從而節省水源;而且,本發明適合于大面積灌溉。
文檔編號A01G25/09GK102577913SQ20111038461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8日
發明者田華彬 申請人: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